文化素质-影视鉴赏影评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影 视 鉴 赏

影评

题目:“变脸”艺术

学生姓名:王顺金

学号:*******

学院:2010级资环学院

专业:工程力学(02)

教学班号:082

文化素质影视鉴赏影评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指导老师:郑静

“变脸”艺术

人的一生短暂而又漫长,人生的历程绝不平坦,在为事业奋斗的道路上随时随地可能遇到很多挫折及诱惑。在面对这些困难时,不同的人所选择的道路会有所不同,去扮演不同的角色。“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也许并不是扮演另一个人,感受另一种生活,而是在同一时空中让自己的灵魂分属于不同的躯体,且并行不悖的存在”。

影片《变脸》(Face/Off,又名:夺面双雄)是一部长达133分钟,带有暴力、惊悚、科幻、动作的R级影片。这部影片打破了好莱坞影片中的英雄不流泪、不能死的成规,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他们可以钻进不同的躯壳里演绎不同的人生,塑造了两位“英雄”。让我们分享影片中所谓的“变脸”艺术。

一部好的影片需要专业技术的导演和演艺精湛的演员共同铸就。《变脸》这部影片的导演吴宇森(英文名:John Woo)是香港最著名的导演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夺面双雄》、《纵横四海》、《赤壁》、《喋血双雄》、《断箭》、《英雄本色》等。19xx年他到邵氏影业公司更随但是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张彻,在这段时间他学到了很多专业技巧。19xx年自编自导了《英雄本色》,其后执导的《英雄本色2》,无一不是动作片的典范之作。此后又有很多属于他的大片。19xx年他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进入好莱坞的第三位华人。他的最大的特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点是解剖暴力。从美学的角度变换时空,把动作和过程分拆后重新组合延长播放,使其节奏发生改变,是蒙太奇在瞬间应用的极至。利用很专业的摄影技巧,从而使动作的精确和细腻发挥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即使面对很会分类的,认为动作就是动作,不能接受动作片中加存在很重的感情戏的美国观众也没有放弃仁义侠气,浪漫情怀,美学暴力,他喜欢在演员演技中加入大量的暴力美学,真挚感情世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向人们展示一个个人情味的英雄。恰好《变脸》中“暴力美学”、角色换位是电影别有一般欣赏风味。

该影片的主演有尼古拉斯?凯吉(Nicolas Cage)、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其中尼可拉斯?凯吉向来擅长于饰演正派角色,但在此片中扮演恐怖分子卡斯特,他的眼神十分忧郁,看来不太像一个演员反而更像一个诗人。约翰?屈伏塔同样也是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力派演员。其演艺生涯一路坎坷不平,大起大落太多,所饰演角色大都以性格坚毅的死硬反派为最成功。他们的出现使得电影多彩、情节起伏跌宕,影片中扮演FBI高级探员Sean。

影片刚开始渐显深褐色的银幕,接着格里菲茨公园旋转木马上充满温馨的一刻。接着肖恩·阿切尔(约翰?屈伏塔饰,是FBI的高级探员)跟儿子在玩旋转木马时,儿子马修从麒麟上滑落。此时肖恩·阿切尔早已在狙击手卡斯特·特洛伊(尼可拉斯?凯吉饰)的瞄准镜内,之后,砰肖恩一颗子弹穿过了阿切尔的背,他从木马上摔下,找到他儿子,流着鲜血的他抚摸着流血的儿子。镜头里颜色变得正常的鲜红的血、飞旋的木马、马修的红色气球已飞上了天空等。温馨的一刻被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一个狙击手给毁了,留下的只是肖恩面带倦意,一心为儿子报仇。此时的卡斯特早已安装好了一件精密仪器并且设定了被隐藏的炸弹定时器。而此时的肖恩却不知情,女儿被退学。FBI正在为抓卡斯特而准备,在线人的告密下,趁卡斯特与他弟弟搭机逃亡之前,将他们绳之以法,经过一阵枪战之后,卡斯特昏迷不醒。肖恩本以为已经结束了,但从卡斯特的弟弟口中得知一个定时炸弹即将爆炸,但卡斯特的弟弟宁死也不透露炸弹的安置点·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恩的儿子被杀死后整个家庭就一直处于黑暗和被冻结中,肖恩和家人都无法承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女儿开始学坏,而且被退学。身为一家之主就要承担更多的责任还要面对家人的无声责备又要不择手段地除去卡斯特这个杀子仇人和家人的噩梦。后来他成功了,仇人长睡不醒,对于肖恩来说杀子之仇算是报了,妻子开始笑容满面,家庭开始回到正轨。有时候,事实就是很残酷,对他就是不公平,因为另一个可怕的定时炸弹时间正在减少,为了不让恐怖分子得逞,他选择继续努力。

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了惩罚犯罪份子,在束手无策之际肖恩的长官提出变脸计划,即通过高科技的整形手术将肖恩与卡斯特的容貌对换,再让假的卡斯特入狱,向“弟弟”套出炸弹的安放地点。肖恩的妻子虽然不知道他的任务,但仍不得不同意。在只有帮他整形的医师与FBI的三位长官知道此事的前提下,开始了这次计划。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来昏迷不醒的卡斯特却清醒过来,他将计就计。去见假的卡斯特之前已经把知道这个计划的所有人给杀了。之后假冒FBI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高级探员的身份回到了工作岗位。把卡斯特的弟弟给放了,还回到了肖恩的家中过原本属于真正的肖恩的生活。真正的肖恩走头无路时,只有选择逃狱,知情的警官已不在人世,亲朋好友不知情。弄得真肖恩的妻子都搞不懂谁是真正的肖恩,唯一知道他的是卡斯特的女友及弟弟,绝望的肖恩回到生活中刚好遇到原来卡斯特做事的搭档,他想夺回本来属于他的东西。最后肖恩收留了卡斯特的儿子·

回想《变脸》整个故事情节,特别是以正义为代表的肖恩,他为了彻底击败恐怖分子不择手段;以邪恶为代表的卡斯特,变脸之前主要是暴力性质的恐怖活动,变脸之后则利用假面孔在FBI中的重要作用为他们谋取职权和钱财,为其恐怖活动做准备。但变脸之后的卡斯特有显得没有之前暴力,反而成为了了不起的英雄。

我们都有一种相同的感想,那就是世界本来就是平衡体,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而这部电影很容易混淆人们对与好人与坏人的分辩,在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我一度失去了这种分辩能力,突然觉得其实在影片容易生活中,每个人都份演着一个或者另一个自己,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或者说一面又一面,因为没有好与坏之比。影片中的卡斯特由于换脸之后,他却作出了比真正的艾契更为出色的表现,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坏的,但是谁又会知道呢,在洛城的人民心中他是英雄,而真正为了正义的肖恩却被当成了十恶不郝的卡斯特关进了海上监狱,对于他来说仿佛坠入了地狱,失去了自己,甚至无力的看着另一个自己,在进行着他原有的生活,修补着他生活的失败,这是何等的讽刺。而肖恩竭力逃出后,却和卡斯特一样,生活在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的生活中,但却作得比原先的都好,甚至还救了卡斯特的妻儿。毫无疑问,结局很完美。

“变脸”艺术之后使得两个人演出了原本他们自己演奏不出来的完美片章,但是最终尘归尘土归土,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卡斯特死了,肖恩换回了自己的脸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但却还带回了卡斯特的孩子。完美的结局是的肖恩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也许他会思考怎么去分配在家庭与工作的时间,让家庭变得再一次温馨、幸福。正义的立足永远比邪恶重,这让我们想到当今社会倡导的“歌颂真善美,批判假丑恶”。拥有真善美的社会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和谐社会,这样家庭才会温馨、幸福;社会稳定、和谐。

为了破解一起严重的爆炸事件,警察和恐怖分子在“变脸”艺术的装饰下,善与恶互换了角色,坏人堂而皇之的坐上了正义的宝座,好人则从此被打入了人间地狱。而且从中得到的体会是,现在拥有的才是最好的,珍惜现在就等于珍惜所有。更为重要的是一个人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自己,要想找回自己,就得先战胜自己,然后再去面对一切。《变脸》的结局很乐观,正义战胜邪恶,风雨洗礼后的大团圆。

参考资料:影片《变脸》;

电影《变脸》剧本 文/[美国]迈克·韦布、迈克尔·科勒里 译/曹 轶。

重庆大学 全校任选课——影视鉴赏

文化素质影视鉴赏影评

 

第二篇:欧美文化与影视鉴赏

课程名称:影视鉴赏与欧美文化

授课人:宝建东

电影名:刮痧(Gua Sha Treatment)

系别: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学号:200907024148

班级:09级机械一班

姓名:郭侃

前不久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刮痧》这部电影,让我感触颇多,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什么是刮痧呢?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可以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中暑、肌肉酸疼等所致的风寒痹症都有立竿见影之效。

让我们先回顾回顾剧情:故事发生在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畔的城市圣路易斯。许大同来美八年,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在年度行业颁奖大会上,他激动地告诉大家:我爱美国,我的美国梦终于实现!但是随后降临的一件意外却使许大同梦中惊醒。

五岁的丹尼斯闹肚发烧,在家的爷爷因为看不懂药品上的英文说明,便用中国民间流传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而这就成了丹尼斯一次意外事故后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 法庭上,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证人和证词,使许大同百口莫辩。而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西医理论又无法解释通过口耳相传的经验中医学。面对控方律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德规范的“全新解释”,许大同最后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法官当庭宣布剥夺许大同的监护权,不准他与儿子见面。

恼怒的许大同与朋友昆兰之间产生误解和冲突;为让儿

子能留在家里得到母亲的照顾,许大同搬出了家;父亲也决定回国,为了让老人临行再见一面孙子,许大同从儿童监护所偷出儿子丹尼斯到机场送别。受到通缉的许大同带着儿子逃逸,和大动干戈围追堵截的警察兜圈子,玩了一场追车游戏,“从容地”在逃亡中享受父子团聚的片刻快乐。

父子分离,夫妻分居,朋友决裂,工作丢失??接连不断的灾难恶梦般降临,一个原来美好幸福的家庭转眼间变得支离破碎,努力多年、以为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被这场从天而降的官司彻底粉碎。贫民区的破旧公寓里,偷偷相聚的大同夫妇借酒浇愁,抱头痛哭。

圣诞之夜,许大同思家团圆盼子心切,只有铤而走险,装扮成“圣诞老人”,从公寓大厦楼外的水管向高高的十楼——自己家的窗户悄悄爬去,结果引来警车呼啸而至??

《刮痧》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故事情节至真至纯,让人感念,催人泪下。影片演绎了人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以及对社会和谐地渴求、向往,同时,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刮痧》所表现的中国人和美国人的差异,不仅在中美两国的法律、道德标准等方面,而且触及法理、观念,甚至中医理论等诸多议题。由于时空上的差异,造成了中美—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不同,进而表现为行为上的冲突。差异性从时间上来说,主要表现为国家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

盾;从空间上来说,由于各国在地域、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西方的差异,表现为民族传统精神背景、文化背景、哲学背景等方面。所以,在分析影片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故事情节方面,而要从大的文化背景下,从历史的传统等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先来从文化的渊源方面来看,首先,中西方在哲学观上是不同的,西方崇尚理性主义的实证论,它的医学——解剖学,也是建立在这种哲学思想上,所以对“刮痧”这种口耳相传的经气之学是不能理解的;而中国哲学的特点是“天人合一”,就是要探索自然与人类的关系问题。儒家重人文道德,教人如何做人;道家重宇宙的演化,教人适应自然。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当许大同给他们讲述“刮痧”的原理时,在场的美国人的表现,法官听不懂他的辩词,以为他是在乱讲,甚至于他的辩护律师都不能在这方面理解他。其次,在意识方面,中国看重的是群体意识,重视整体的价值,认为人应该为家庭社会做贡献;而西方强调的是个人主义,追求个人自由、自由思考和选择。影片中我们也能看出许大同为了不让老父亲担心,如何和妻子痛苦地隐瞒事情的真相;为了让即将回国的老父亲见上孙子一面,如何艰苦的把丹尼斯从儿童福利院“偷”了出来。中国人是相当重视家庭伦理的,他们重视每个人在家庭社会中的位置,强调家的观念与感情。西方文化由于一直尊重个人的观

念,他们从小就接受了“独立精神”教育,和家庭的感情较为淡薄。美国父母相当尊重孩子的行动自由,在大原则的范围内,任子女自由发展。再次,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承认整体和事物间的普遍联系,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统一。而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式的,这种思维文化群体的形成较为正式,权利、责任及身份的分配井然有序。所以,对中国人来说,美国思维似乎冷漠、不讲人情;而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思维模糊不清。

我们再来看观念文化方面的差异,它是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比如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态、审美观念等。一个人可以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很长时间,掌握其语言,了解其习俗,但可能不理解其价值观中的某些部分,许大同就是活生生的一个例子。因为在深层文化上,许大同代表的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具体体现在处事观、家庭观、朋友观等方面。在处事观方面,美国人喜欢面对事实,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掌握可靠的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人处理问题以事实为基础,就事论事。而中国人在事实面前,人情似乎显得更重要些。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庭上儿童福利局所列出的一个个证据,请出的一个个证人是多么的具有说服力,虽然在中国人看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而许大同所叙述的只是他如何如何爱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有力的证据;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两个孩子打架,许大同

当着昆兰的面打了孩子一巴掌,后来他对昆兰说:“我打孩子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重,是给你面子。”这儿就牵扯着东西方对孩子的态度问题。中国人把孩子当作一个私有财产,是我生的就属于我。虽然许大同认为打孩子是给朋友的尊重,但在昆兰看来,打人是犯法的,无论打的是谁。美国人认为父母、子女是平等的,父母很少为孩子决定什么事情,而是让其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在朋友观方面,东西方文化中也包含着不同的意义。Edward Stewad&Milton Bennet这样论述美国人的朋友关系“:虽然美国人保持许多友好的非正式关系,但是他们极少有那种很深而又维系多年的关系。理想的境界是美国式的友谊,建立在自然发生、相互吸引以及温馨的个人感情的基础上。人们选择自己的朋友,同时,他们又把朋友关系与社会或工作义务分开。” 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交朋友讲究的是时间愈长愈好,承担的义务愈多愈好。理想的境界是为朋友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中国人对于朋友的期望值很高,若有困难,应该倾囊相助。当昆兰指证许大同打过孩子时,许大同指责昆兰“我一直把你当朋友,但你却在法庭上出卖我!”而昆兰感到很委屈和不解:“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诚信是美国人最基本的美德之一,你让一个美国人撒谎也相当于让他放弃基本的价值观。

影片在表现中美差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化趋同、文化融合的一种向往。从昆兰走过唐人街的瓷器店,亲身尝试

“刮痧”中;从许大同摆脱险情,楼下警察、居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中,从他爬上九楼的家,昆兰一家和儿童福利院的领导向他祝贺圣快乐,欢迎回家中,观众好象看到了西方人传过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开始接近中国的传统文化,最终还是人间的真情战胜了一切。故事的结局固然完美,但是也决不能忽视文化差异性的一面,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交流和沟通,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大同”的世界真的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而另一方面,看《刮痧》容易让人想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但是又有不小的差别。李安的电影更加细腻,文化、情感冲突来的安静一些,而这部《刮痧》的冲突是很强烈的。而且李安的电影一般是描写家庭内部的思想文化冲突来影射中西文化冲突,他的电影中,新一代一般是被西化了的,西方或者说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不是纯粹的美国人,这可能要追究到李安的家庭情节,把一切的思想的表达融入到家庭冲突之中。而《刮痧》将枪口直指中美文化的极致——“刮痧”。片子的前部分显然要优于后一部分,前部分冲突不断,感人至深;然而后部分,不客气的说是有点“矫情”。这个问题出于:导演急于给影片一个积极的结尾和主题。但是“刮痧”放到国际则不是那么快速、也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片子的最后,主题也没有得到升华,只是他们团圆了,时候呢?说这电影后部分矫情则是出于“爬屋顶”一段戏,这种类型的

桥段多用于港式小浪漫,但在这个严肃的话题之下则是失败的,导演本想用这段来拽取观众的眼泪,但是这不是港式爱情片(相爱的男女主角无奈分开后,在影片最后五分中相遇,亲吻结束)。

片子的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试图将“刮痧”拓展到一个更大范围的文化差异,例如:管教孩子,中国说的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而美国人对于“打孩子”联想到的只是“虐待”或者“犯罪”再不会又“爱”这个字眼;中国人一贯的道德规范之中有一条是“父债子还”,而美国人则是没有这种情节的,所以山姆大叔永远不会明白许大同替父担当“罪名”。这样的拓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也许是因为片子中的“刮痧”冲突太大,这样的拓展没有达到该有的效果,被什么东西拽住了。

我有一点很是费解,为什么他们夫妻说话的时候总是用英语,就算是吵架,就算是喝醉了以后。我和我们女朋友现在都在外省上学,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说方言,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老说英语有点怪怪的。

片子中表演最好的数梁家辉了,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大同和父亲在机场的告别,还有夫妻一起喝酒痛哭的片段。也是片子中最感人的地方了。

最后,我期待更多像《刮痧》这样优秀的作品。在此我也很感谢老师,让我了解了更多的英美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