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瞿秋白纪念馆是为了一段记忆

瞿秋白的童年十分坎坷一八九九年他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十六岁时不得不辍学任职教师,但窘迫的家境丝毫没有减轻瞿秋白对学习的热情,他自学成才,考进了北京大学,由于交不起昂贵的学费,他只能就读北京俄文专修学院。他又于一九二二年加入了中国共 产 党,入党后,他更加勤奋工作,努力学习,用笔为劳动人民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用笔给所有无产阶级创作了一曲曲动听的诗歌;用笔作为武器勇敢地与敌人作斗争。他的表现受到的党中央的一致好评。一九三五年二月秋白不幸被捕,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地威逼利诱,他始终不肯降服,六月十二日,瞿秋白从容就义„„

在这本书里,有篇«领袖生涯»的文章,令我回味无穷。书中写到秋白的好友陈独秀在为自己的右倾错误进行辩护时,瞿秋白并没有因为因为他是自己的寒窗之交而给他留以情面,他勇敢地站了起来,针锋相对地对陈独秀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批评,读到这里,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被他这种在关键时刻能清醒地辨别是非、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瞿秋白对陈独秀的批评是多么正确啊!让错误的思想扭转了过来,并进行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真正的战斗”。瞿秋白在这件事中想到的并不是自己,更多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一切不真表明他终于党、终于人民吗?

读到这里我联想到当今社会有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个人利益而相互包庇,依仗自己的权势专横跋扈、为所欲为,最终走向罪恶的深渊。二零零五年五月,在吉林省某地区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国家拨给这里的十万元的贫困资补费到了老百姓手里只剩下区区一百元了,村长给了村民每人五十元的封口费让所有人不许说出去,大家都知道真相,但因为都拿了“封口费”,所以都包庇干部,不肯承认。

读完这本书,瞿秋白的形象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他——生性疾恶如仇,渴望铲尽间不平;他——忘我工作,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革命事业„„

瞿秋白令我敬佩,他永远是我的榜样。

游瞿秋白纪念馆是为了一段记忆。作为常州城市名人的代表,瞿秋白对于常州这座城市,就如同毛泽东之于湘潭,如同周恩来之于淮安。作为党历史上早期的领导人,毫无疑问瞿是这个城市的骄傲。要知道,不仅仅在革命史上,更在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瞿秋白曾占据了那么重要的地位。

而这正是作为清一代常州学派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延续,但这其中又是夹杂着社会主义思潮、新文化运动、左翼文化运动在内的因子。因此,不了解这些,我们就无法了解瞿秋白这个人,无法了解《多余的话》中秋白对自我的认知,更无法了解瞿秋白之于江南文化、之于中国文化的意义。

随着常州城市在中国思想界、文化界的整体衰落,我在这个纪念馆浏览过程中无时不刻的体会到这种境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