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事迹

《瞿秋白事迹》观后感

瞿秋白为革命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也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瞿秋白一生都为自己的革命信仰奋斗。他是中国共 产 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文学家和宣传家。他无所畏惧,面对恶势力勇敢地抗争,不屈服,不低头,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小瞿秋白就热爱祖国,学习也非常优异。长大后,他积极投入爱国反帝斗争中去,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种种大山和民族的解放而到处奔走。他在36岁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但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他无所畏惧,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不愿低头,始终保持了一个共 产 党人节操,面临死亡也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

瞿秋白热爱祖国,面对恶势力不屈服、不低头的精神深深地震憾了我。我们也要向瞿秋白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是祖国培育的小苗,长大后的我们怎么能不回报祖国呢?瞿秋白这种爱国情怀和对祖国的忠心让我打心底里敬佩。从他做的一点一滴都能看出他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多少汗水。如果没有像瞿秋白一样的革命先烈怎么会有现在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我们又怎会过上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接受良好的教育呢?所以我们要感谢这些革命先烈,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继承他们的遗志,长大后为国家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瞿秋白调查报告

“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调查报告

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这门课上,为了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近代中国,沈老师给我们开展了实践课程,让我们从实践中感受近代中国的历史。对于此次实践课程我们小组所选择的课题是:常州三杰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但为了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同时也为了使我们的研究更有针对性,我们选择了对“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选定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然后确定了这个课题,其原因在于:

一、通过对瞿秋白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加强了我们对共 产 党早期组织和斗争过程的认识,以及加深了我们对于党的历史的认知。二、对于我们现在所处的这片土地——常州,我们更有义务去认识在我们第二故乡上出生的伟人,而且有着更多优越的条件和资料让我们去全面的了解他,去探索他曾作为党的早期领导人对党的发展所做的贡献。三、经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我们自身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这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我们的一次锻炼。

其次,在确定课题后,我们马上讨论了我们的研究方案。对于这次的调查,我们先选择形式为:一、查阅书籍、上网搜索、收集前人研究的文献综述 。二出宣传海报。三、问卷调查。四、参观故居。五、小组交流。接着进行分工,安排好每一个人的工作后,我们的研究正式展开了。

第一阶段:收集资料。这一阶段是我们对瞿秋白的认知阶段。需要大量的资料、历史事实和前人所研究的文献综述,来辅助我们学习。我们参考了文献资料,如瞿秋白的《多余的话》,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还有张秋实所写的《瞿秋白对中国革命的道路的探索》。在搜集资料后,大家进行了讨论交流以及资源的共享,在最后的汇总中进行了思路的整理。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我们较为详细地了解了瞿秋白的生平,了解了他作为中国早期的领导人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及贡献,尤其是在他生命即将结束时所写的《多余的话》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极大震撼,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瞿秋白内心世界的独白,让一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展现在我们面前。

瞿秋白的一生是短暂的,小时候的瞿秋白是个聪明的孩子,成绩优异。但是家道中落,不得不中途辍学。幸运的是他从小就接受了维新主义和革命主义思想,喜欢阅读各种经典名著和各种先进思想家的刊物,再加上他家庭的贫困及他与贫

困劳动人民的接触更加刺激了他,使他关心时政问题,激起他对清朝统治者的憎恨和反抗精神。也为今后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早期的生活中,瞿秋白养成了埋头于书斋的文弱气质和内向个性,但时代的需求、生活的逼迫和脑中先进思想的推动,让他终于在五四运动中爆发,走上街头,领导并参加了这次暴动。此次暴动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他判若两人,一反历来内向的性格,在超强度的体力支付和神经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忍住病肺吐血的痛苦,在酷热中奔波于街头,联络 、组织、演讲??他发表了《不签字后之办法》,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之后他赴俄采访俄各方面的社会生活,向国内读者报道苏俄现状。他真实和全面地反映了苏联当时状况, 热情地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回来后翻译了很多国外的书籍,让中国读者见到了人类的曙光,从而激励无数有志之士向往俄国,信仰马克思主义,以苏维埃俄的今天为中国的明天,并为实现这一美好的未来而投身于实际的革命斗争中去。

后来他又主持了八七会议,这次全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瞿秋白以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水平和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从思想路线上指导了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成为中国革命文学事来的奠者和开拓者之一。

最终他没能逃开命运的安排,献身于革命,年仅36岁。回顾当时的场景,在19xx年6月,福建长洒罗汉岭下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常军队,他们的枪口都对准着 一个文弱书生模样的人,但寻位书生手挟香烟,顾盼自若,他选了一块草坪盘膝而坐,对那帮刽子手徽笔点头说:“此地很好,就在这里,你开枪吧!”刽手们杀害的就是中国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

第二阶段:出宣传海报。在这个阶段,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画出了一张海报,上面简单的介绍了瞿秋白,我们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同学看到我们的研究成果,让他们去了解瞿秋白,看到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阶段:我们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的结果很明显显示出大家对瞿秋白同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地都不够深刻。但另外,从中也反映出,上一阶段我们做的海报宣传有了一定的作用,某同学看了我们出的海报之后表示很有宣传效果,做问卷时答题正确率也有明显提高。

第四阶段:参观故居。我们来到了瞿秋白纪念馆,感受了瞿秋白同志所居住的环境,我们看到了瞿秋白与他的妻子、友人的合照,看到了他相当多的文学作品。瞿秋白一生有两次爱情。第一个爱人王剑虹是著名作家丁玲在上海大学的挚友,是一位聪慧的时代女性。由于两人都有志于革命,并且都热爱文学,有着诗人的气质和才华,他们婚后的生活充满了诗歌的浪漫和词赋的情趣。遗憾的是,结婚仅7个月,王剑虹就因患肺结核而去世。他的第二位妻子是杨之华,瞿秋白曾对杨之华说:“我一定要把‘秋白之华’、‘秋之白华’和‘白华之秋’刻成3枚图章,以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你无我,永不分离。”可见两人爱情之深。瞿秋白的友人莫过于鲁迅。瞿秋白与鲁迅有着很深的交往。瞿秋白曾到鲁迅家中避难,鲁迅把瞿秋白看作知己,曾写过“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一联赠予。瞿秋白创作的杂文明白晓畅,与鲁迅的杂文合称“双璧”。

第五阶段:小组交流。经过系列的学习研究,我们终于把所有的结果汇总起来进行了交流,上文中并没有重点提到《多余的话》,我想在这里着重写它,在历史上这篇文章是有争议的,据了解曾经它是一篇禁文,也是瞿秋白被认定是叛徒的主要证据。但是,在我近阶段的了解阅读之后,在我看来《多余的话》它只是一个文学青年内心最真挚的独白,在死前最想吐露出的心声。也许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接下了将要承受的结局都想过了,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这时的他不在意别人怎么评价他的文章,只想表达出最真实,最坦白的自己。他热爱文学,但天生文弱、随和,他一再的强调了他只是被逼着走向了革命的道路,连死也是被逼迫的。《多余的话》这是一篇性情文章,是一篇用生命写就的性情之作,从中我更多地是看到一种命运的悲剧,是时代造就个人的悲剧。这篇文章不能用党派阶级观点去看,只有用一个朋友的心态才能真正了解他的内心独白。其中他表现出他对党派,对政治是抱着一种不能理解也不能完全投入的态度投身进去的。虽然他曾经装作理解,被迫理解,也许有的时候他也自以为理解了,但在生命结束前夕,他不愿意再自欺欺人了,他要用自己所挚爱的笔去除了政治的外衣。我想,这就是他所想表达的。

上述就是我们小组经过这段时间学习后所认知的瞿秋白。经过这次的研究,我们感触很深,不仅仅是因为学到了许多东西,而且我认为对于人物的研究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我们探索的过程也如在经历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让我们

的灵魂得到充实,让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另外,包括我在内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写了一份关于瞿秋白对中国共 产 党的影响的论文,从那里您会发现他们每一个人更多的感受。

二零一一年六月五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