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雄女侠秋瑾观后感

对秋瑾的最初认识,只知道她为革命牺牲自己,为革命牺牲家庭.更深一步的认识则是通过影片<辛亥革命>的开头,简单的几句台词理清了心中的疑虑,我明白了为何她会如此狠心的抛家弃子,明白了为何她是那么勇敢.而此次的<竞雄女侠秋瑾>则向我们全面的阐述了这位女侠的诞生.

本片讲述了从秋瑾的小时候到秋瑾就义的故事,可以从影片中看出身边人对她的影响,他父亲的声明大义造就了她以后的博学多识和开放的思想;郎中夫人不仅通过交际来带动本已嫁人的秋瑾的对革命的深切渴望,而且资助她出国留学和办女刊;徐先生丰富了她的革命知识,并邀请她加入光复会,志同道合之人在一块必定力量大。从她身上我学到了,要广交良友和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正是她的这些朋友帮助她,她才能完成她自己的理想。

当然,除了别人的帮助,还需要自己的努力。不难看出她从小就有一颗不服的心,所以她才能问出“为什么哥哥有书读,不用缠足?我没书读又要缠足?为什么男的可以做的女的都不可以做?”这样的话语,也正是听见女儿的这番话,父亲才决定教她读书习剑,而她也分外用功,毫不辜负父亲的厚望,比哥哥们还优秀,这就是上天给我们了机会,我们也必须伸手抓住它才能有所成就,当然,身为和她一样同为女性的我更从她身上学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道理,在将来在社会上永远不要因为这就是女性而服输。也能看出她有一片爱国之心,她明白一界女流之辈很难有所成就,就靠写诗唤醒大家的爱国之情,也不停的劝告夫君为国家做出贡献,当然,当一切都行不通时,她选择了靠自己的力量,哪怕很微小,她也要尝试。她远赴日本留学,学习别人的女学之道,但绝不是局限于求学之路,勇于寻求改革之路,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革命是她的梦想,她为它竭尽全力,付出一切乃至生命。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梦想很多,可我们去始终原地不动,到最后只变成白日做梦,我们从她身上学到了行动力,努力才能实现我们口中一个又一个梦想,实践我们才不会一次有一次地错过和后悔。

最后,也是最感动我的时她的大爱,对于国家的那份爱,对于中华名族的那份爱。有人或许认为她太狠心,太固执,为了一个虚无的结果抛家弃子。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她并不狠心,她是一个母亲,她爱她的孩子,就是因为太爱而想到只是自己家的温饱是不够的,要为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她离家革命,她当然心痛,但她也明白这样的牺牲必定有它的价值。那份心胸,那份大爱实在让人敬佩,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爱国,但一切似乎过于抽象,以至于我们无从下手,只能说做好自己本分,从秋瑾那里我们得知,爱国就是要把一切事物不知理想到自己,更要联系到他人以及国家,把整个中华名族视为自己的家人,一起承担苦难,一起享受幸福。

感谢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这部影片,我才能学习到这么多,无论是对历史的认识还是对秋瑾精神的认识都是前所未有的。

 

第二篇:秋瑾

19xx年7月15日凌晨,一位女英雄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她,为了挽救民族危亡,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仅32岁。她,就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巾帼英雄秋瑾,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

秋瑾从小爱读书吟诗,尤其酷爱古代的侠义小说和历史书籍。她对古代的游侠救人急难,不矜功自恃,功成而身退的行为十分仰慕。在阅读了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的大量诗篇后,更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立志将来自己要当一个女中豪杰。

1890年,因祖父辞官,秋瑾举家返回绍兴故里。她的舅舅和表兄都精通武术,秋瑾住在外婆家时,就随他们练习拳、棒、刀、剑和骑马射箭等武艺,这不仅锻炼了她的体格和意志,也使她的侠义性格得到发展。 在北京时,秋瑾在好友吴之瑛家阅读了一些当时的书报,如《苏报》、《新民丛报》、《罗兰夫人传》、《东欧豪杰》等等,使她大大开阔了眼界,她开始意识到男尊女卑的封建信条是束缚妇女的枷锁,于是产生了妇女要自立、自救的革命思想。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本已满目疮痍的神州大地,更是危象丛生。秋瑾救国情切,愤然赋志:“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不愿“与世浮沉,碌碌而终”,热望把裹在头上的妇女头巾换成战士的盔甲,像花木兰那样,效命疆场;她曾感慨地说:“人生处世,当匡济艰难,以吐抱负,宁能米盐琐屑终身其身乎?”

秋瑾的思想愈走向革命,她与顽固守旧的丈夫之间的矛盾就愈大,裂痕终于到了不可弥补的地步。19xx年5月,秋瑾冲破封建家庭的阻挠,毅然变卖了自己的首饰作为路费,开始了东渡日本的求学之路,同时她也寻求驱逐胡虏(指清朝统治者)之策,寻找志同道合的志士,来挽救祖国危亡的命运。

这时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思想已经相当活跃,秋瑾一面学习,一面积极参加留学生组织的各种爱国活动。每当她参加大的集会时,必定要登台演说,她的言辞淋漓悲壮,荡人心魂,常使与会者感动得流下热泪。秋瑾在从事爱国活动过程中,结交了宋教仁、刘道一、冯自由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家,并与陈撷芬共同发起建立了中国妇女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共爱会。共爱会的宗旨是反抗清廷,恢复中华。此外,她还参加了以反清为宗旨的“十人会”革命团体。

19xx年9月,秋瑾为了进一步唤醒同胞,提高留日学生的政治觉悟,在东京创办了《白话报》,宣传反清革命,主张男女平等,与当时《新民丛报》所主张的保皇谬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xx年,秋瑾在回国筹措学费时结识了徐锡麟,并由徐锡麟介绍参加了光复会。同年7月,秋瑾再次东渡日本。8月,孙中山组织中国同盟会,秋瑾由冯自由介绍入会,并由黄兴主持进行了宣誓。不久,她即被推举为同盟会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分会的会长。

同盟会成立后,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更加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镇压学生革命,清政府勾结日本政府,颁布了一项严禁中国留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中国留学生纷纷罢课、集会,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但日本政府却一意孤行,拒绝取消。浙江同学会集会讨论,轮到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她随手从靴筒里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一时震动会场。秋瑾鼓动并带领大批留学生回国,参加直接对抗清政府的革命斗争。

19xx年1月,秋瑾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报》,这是中国妇女的第一份报纸。她在该报发刊词中号召女性要“生机活泼,精神奋飞”,“为醒狮之前驱,为文明之先导”。《中国女报》

在号召妇女求自立,求解放,为近代妇女解放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为投入反清的革命斗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后来,秋瑾返回绍兴,主持大通学堂。大通学堂是光复会训练干部、组织群众的革命据点。在大通学堂,秋瑾为了进一步训练革命力量,成立了“体育会”,招纳会党群众和革命青年,进行军事操练,并积极联络浙江各地会党,组成“光复军”,推举徐锡麟为首领,秋瑾任协领,积极地进行起义的筹备工作。

秋瑾就这样一边办报,一边积极筹划反清武装起义,她亲赴诸暨、义乌、金华等地广泛联络会党,积蓄武装起义的力量。19xx年5月,徐锡麟准备在安庆起义,秋瑾在浙江等地响应。但徐锡麟起义计划泄露。7月6日,徐锡麟仓促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在安庆发动起义,由于准备不足,起义很快失败,徐锡麟也被捕牺牲了。安庆起义的失败,使秋瑾主持的浙江地区起义计划完全泄露,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她暂避一时,她决心做中国妇女界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坚决留在大通学堂与前来包围的清军作殊死战斗。因寡不敌众,秋瑾不幸被捕。秋瑾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严刑拷打,她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清政府无奈之下,只得编造秋瑾的口供,于19xx年7月15日在绍兴轩亭口将秋瑾杀害。

秋瑾人生的最后几天,是在伤感中挣扎过去的。这也许是她挣扎、奋斗,壮志未酬一生的一个缩影,无意中为我们提供了被革命话语过滤后的丰富人性。秋瑾所开启的女性独立自主的历程,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