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局长陈家顺》观后感

《农民工局长陈家顺》观后感

陈家顺是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20xx年担任驻义乌工作站站长后,他忠于职守、真抓实干、用心服务,创造性开展工作,真心实意为农民工服务的感人事迹,赢得了服务对象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在他身上,反映了共 产 党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展示了人民公仆“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良好形象,体现了心为民系、利为民谋的优秀干部作风,是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学习陈家顺精神,要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将学习热情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动力,将学习过程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实际行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跨越发展的硕果。今后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师德修养方面争先创优

1、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严格遵守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2、自觉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渗透到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培育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3、遵守廉洁从教规定,不向学生推销任何商品,不强制学生集体购买复习资料、教辅读物和自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在与学生家长交往中,不接受学生家长宴请,不收受学生家长礼品或让学生及家长为个人提供服务。

二、在教育观念方面争先创优

1、更新教育观念,自觉参加业务进修和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2、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3、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在知识结构方面争先创优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合理安排工作与学习矛盾,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

2、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3、要努力学习法律、科技等知识,尽职尽责地做好安全工作,坚持安全教育,强化安全管理,加强安全防范,履行安全管理责任,保证

学生在校期间的安全。

4、不能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四、在教学艺术方面争先创优

1、在教学上精益求精,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做到不备课不讲课,不重复使用旧教案,努力形成个性化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2、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分层施教,不单纯以考试成绩为学生排队并实施不正当奖惩;在课堂提问、作业评定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作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

 

第二篇:《高三》观后感

记录片《高三》观后感

看完整部片子,心中有很多想法冒出来,关于记忆,关于教育,关于社会,关于家庭。有些只是念头一闪而过,无法表达,也无法成文。看此片的初衷或许是为了更加了解班主任的工作,或许也是为研究中学教育现状而给出一些启示,或许是对整个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探究。角度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收获。无论哪种目的,只要每个人认真的带着感情观看了此片,并对教育事业和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我相信花费在这部记录片中的时间就是有效用的。以下,谈谈我自己对这部片子的感想

一、记忆中的泪水

高中,几乎是每位学子求学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高三又是这段记忆中最深刻的一段时期。我们都从高三的赛道上跑过,都经历过高考的历练,都有着不同的备战史,也都有不同的成长心得。记忆里,高三的老师,好像永远把“升学”“高考”等词放在嘴边,父母们也是怀着莫大的期望在背后激励、鼓动着我们奋进加油。所以那一年,我们成了勇敢的战士,在青春的平台上进行着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周浩导演的这部片子,真真实实的把我高三的全部记忆从脑子深处挖掘了出来,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我仿佛不仅是在看这部片子里的内容,也回望了我自己高三的整个过程,内心也是五味陈杂,说不清那段记忆是幸福还是心酸,不过我所收获的东西一直都在心底。林佳燕的日记大部分映射的是我们的曾经,仿佛她就是当初那个慢慢成长中的我,迷茫中带着自信、孤独中努力前进的战士。

片中的班主任王锦春老师,是位严厉却善良、有责任心、有激情的好老师。虽然处处看见他对学生爆粗口,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他对学生的关爱。想到了自己以前的“老班”,以前我们是那么的“痛恨”他对我们的严厉,对我们的苛责,对我们的逼迫,曾经做过很多令他失望的事情,似乎我们那个集体成了令他最头疼的班,还记得我们发誓毕业以后就绝对不再和他联系。可是现在最想念的却也是他曾经唠唠叨叨的话语,他的厉声责语,最渴望的也是在自己失去毅力和希望的时候他及时的鼓励。现在才明白当初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都是因为他望生成才的爱心才会有现在的我们。每次回忆起那段封闭的高压力时期,以及他督促着我们读书的日子,眼眶不禁湿润了。当我们惋惜着自己的青春扼杀在了高考的战场上,抱怨着没有在最美好的人生阶段接受最良好的教育,我们却没体会过老师们的辛苦,在当时没有感受到他们肩上比我们更加重大的负担。这俨然成了我们没有长大的证据。王锦春老师也是如此,正因为为人师表的精神在心里,才会不辞辛苦的“管着”、“压着”学生,才会付出那么多经历在学生身上,我敬佩像这样的老师。

班主任是老师中最累人的一份职业,几乎每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管理监督加教学的重任,肯定也造成了他们心里巨大的压力。我们每个人一生可能只在经历一次或两次高考,但是我觉得高三的班主任就像是每年都在经历着高考一样,不亲自上阵但胜过亲自上阵,他们也是日日夜夜都是起早贪黑的为了学生,因为有责任心的老师都有一个信念:只有上大学才可以改变学生的命运,只

有读书才可以摆脱农民的头衔,才能看到未来的希望。现在有很多人士都很反对中学老师们的高压式学习法,都在提倡素质教育,认为应该让学生摆脱啃书本的传统学习方式,以求多方面个性发展,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是我相信,每位老师也都知道这个道理,其实他们也都很心疼学生,希望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但是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高校以分数决定录取名额的现状,老师只有狠下心,苦苦的“逼”学生,这样才可以改变命运。

片中的王锦春老师是个好老师,一如当初在高中带了我们三年的张老师。现在唯有祈祷在中国教育界,这样有责任心、关爱学生的班主任再多一点,更过比他们更加优秀的班主任能够尽快成长起来,可以早日帮助青少年们步入理想的大学,成就人生的梦想。

二、体制下的无奈

在网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没有错,我们的家长、学生也没有错,我们的教育更没有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是师范生,未站上讲台以前,我们信奉的是最正确的教育理论,探讨的是最科学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我们都相信最人性化的教育的存在,都追求着“老师传道授业,学生敏思好学,家长尊师重教”的理想。但是我们不曾想到,那些一线的老师也是从我们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大多数应该都像我们一样是怀着信心理想走上讲台的,可是为什么若干年后的他们,会成为教育专家、学者批评的对象呢?老师不仅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更是在为每个家庭培养一个个孝儿孝女,我们这些没有亲身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实践过的人,是

很难体会到每天面对一个几十位同学的老师的辛苦与无奈的,尤其是在农村,尤其是作为班主任。

无法改变的现实是:升学率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老师的头顶,学生面临着要么读书而成为天之骄子、要么成为如父辈一样的农民、工人、农民工等社会下层人士,家长希望通过自家孩子来改变家族的命运,高校通过一纸成绩单决定入学名单。在中国,高中三年,面临高考的广大师生,其实都只是这个时代的背负者。

在片中有一段令我无法释怀:当钟生明和好友陈斌被“请入”办公室谈话的时候,其中一位父亲是对孩子的教育一无所知,另一位则是以打骂为主的暴力教育,而且两位领导对于学生的错误,完全只是像走形式一般让他们承认错误,像孩子犯错了写检讨书一样,只是重形式,真是有典型的领导范儿啊!没有想过低下身来弄清学生为什么会逃课,为什么要上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片中,在全校家长会上,那位领导很真诚的告诉各位家长有关江苏的某学校高素质教育失败,导致学校升学率失败的例子,这在很多教育专家、学者眼中很有讽刺的意味,从理论上看,这似乎是教育的变形,是教育界的悲哀吧!(但是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中国的学校,就是以高考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所有,学校能够给与家长承诺的也只有在学生成绩方面。)像这样不懂教育,不懂学生心理的领导成片出现时,最受苦的不只是学生,也有夹在中间的班主任,有时候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上传下达的工作。学校领导,例如管教学的主任,例如校长,如果不能理智的认清教育的困境,不能理解学生的痛苦,不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成长,那

么学校的教育会很难成功。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相信教育中的管理更多的应该是“法不外乎人情”的原则,我相信“情”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比“法”理更大,就像教育最不可缺乏的元素就是爱,我们更多的应该利用人情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在关爱中去教育引导学生。

后来,爆发的钟生明面对镜头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很替他以及像他类似的学生感受惋惜,很多后进生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抗诱惑能力才失败的,这也让我深深的感觉现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其实他们就像是被压抑着的“奴隶”,缺乏自己的方向,缺乏勇气,缺乏引导他们走出阴暗的力量,如果老师们可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他们极有可能会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

现在在中小学,心理咨询的工作在逐步完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是在很多农村地区,这样的工作做的完全不够,因为农村学校大多只有一个目标——高考。学校除了应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还应该让班主任多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甚至给学生开设一些心理课程,高三时间紧张的话,可以在高中前两年开课,打下基础,高三也不能完全不管不顾,只是时间稍稍缩短。学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心理年龄不够,遇事无措,才会导致很多问题,抓住学生 的心理,可以让教学更加如鱼得水。

三、 一丝思悟

到最后,我只想说出自己的一点感想——关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问题。在片中,我看到了众多学生的家长似乎都是对孩子的

学习生活完全不关心,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农村,父母只知道学生上学要钱,就只是负责给学生挣钱,关于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心态、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几乎一无所知。而在学校,老师们也只是备课上课考试,对学生与家人之间关系的相处不曾干预,更不会有专门教育,特别在学校只注重升学率,只关心考试成绩的状况下,有些班主任会做些工作,但是微薄之力难以抗大流。所以这之间就会存在漏洞,家长将孩子的一切交给学校,而学校只会在义务部分内教育学生,在智育之外的教育领域几乎涉及很少,而其他部分——德育、美育等方面又是人成长过程中不应该缺少的,我相信,这些方面会对学生的心理方面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个学习状态,最后影响到考试成绩。如何明确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责权并协调两者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及其重要的。 每个观众眼中都会有一个王锦春老师的形象,每个教育者心中都会有一把衡量优劣的尺子。未来的中国教育如何,依靠的并非个人之力,而是全社会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