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上册)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

            

            

            

            

            

            

            

            

            

            

            

            

            

目  录

一    测量..........................................7课时

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

   减法..........................................10课时

三    四边形.......................................6课时

四    有余数的除法..............................6课时

五    时、分、秒.................................4课时

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11课时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

八    可能性.......................................5课时

九    数学广角....................................5课时

十    总复习.......................................3课时

                                    共60篇

第一单元    测  量  (7节)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

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

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  计

    测  量

数 学 书 的 长

数 学 书 的 宽

数 学 书 的 厚

  师: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

然后再在全班交流

三、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四、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直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 米

师: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五、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

数一数1 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

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           有10个1毫米

)  板出:1厘米=10毫米

六、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1、2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

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七、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毫 米 的 认 识

                                   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休与实物操作

在学生脑中清晰的建立1毫米这一长度概念

了解与厘米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践

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

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

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直尺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

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

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

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

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3题

(先估测

然后再测量)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 √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30厘米 = (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米 = (    )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 米 的 认 识

1分米=10厘米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和例4及练习二的第1、2、4题

教学目标:1、认识千米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

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老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

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7页的例3

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从某路口到学校6千米

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1千米又有多长呢?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

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

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

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题和第4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练习二第2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教学中让学生亲自走操场感受1千米及了解行走大概所需的时间

再以生活中的路牌感觉与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千米

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用具: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1、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

走一走

数一数你走了几步

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说一说你走了100米走了几步

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

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

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千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

数一数你走了几步

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千 米 的 认 识

体验1千米有多远

100米走了(     )步

教学反思:将知识迁移与生活

感觉1千米估记1千米的长度

加深认识与运用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的例5及练习二的第3、5、6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

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

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

再出示第二道门

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这扇门有二把锁

(二把锁分别标上:400厘米

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0厘米、4米、50毫米)

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

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

   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 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

   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

有花

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8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

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

请同学找一找

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

树上挂有很多苹果

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

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308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

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

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说说你游数学王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 与 千 米 之 间 的 换 算

教学反思:创设知识情境

让学生学会利用以学知识解决问题

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的内容及练习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

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

让学生猜一猜

老师手里有什么

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

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

这条河

河水很清

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

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

  3、认识吨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

翻到第11页

看第11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

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和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和练习三中的第3题和第4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吨 的 认 识

1吨=1000千克

教学反思:通过以生活实物对较

感受与认识吨这一重量单位

了解吨与千克之间的关系

能灵活运用吨这一单位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

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

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记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

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

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

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

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生 活 中 的 数 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重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生活处处有数学

学好数学没问题

              

教学反思:将知识归纳分类明确区分长度单位与重量单位

掌握他们之么的关系

能灵活运用与换算

在简单的单位计算上学生还不够灵活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0节)

第一课时: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

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导出新知

  1、口算:9+6=    5+5=    6+8=

           8+6+1=  8+2+1=  6+5+1=

  2、笔算:求35与27的和

  师: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2、教学例1

   a.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

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先加哪一部分

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

b.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

放在整捆下面

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c.学生自由书写竖式

再讨论哪一种合理

 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独立完成计算

(两个学生板演

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d.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

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

做进位加法时

是否漏写1或忘加1

   三、巩固练习

1、直接在书上计算第16页的做一做

指明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2、引导完成练习四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9  8

                         +  21 5

             1 2  3

第二课时:三位数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的方法

2、在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

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       900+100=       1000+100=

   3、估算:   599+800≈      900+101≈      989+112≈

  问:不用笔算

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

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

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在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2、四人小组讨论

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

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

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

集体讲评

)

三、巩固发展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8页

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

形成问题

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三 位 数 连 续 进 位 加

3 7 6 + 2 8 4 = 6 6 0(种)

              3 7  6

             + 21 81 4

              6  6 0

第三课时: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教材第19-21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2、通过教学

学会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整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掌握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内容

  师:海上有许多的帆船

每艘帆船上都装有两箱物品

要知道船上一共装有多少物品应该怎么办呢?(把两箱物品加起来)

      在没有准确计算船上的物品数目之前你能不能大概地说出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多?哪艘船载的东西最少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能不能将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请你动手列竖式算一算

这六艘船的排列顺序是不是和你估计的一样?

  二、直接在表格中写出上下两个加数的和

     师:你能即不用在稿纸上列竖式又能将上下两个加数的和算得准确吗?

  三、京广中心大厦是北京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

楼高209米

它比中央电视塔约矮196米

你知道中央电视塔有多高吗?

    问:在这道题目中哪座建筑高?我们应该怎么考虑问题?

  四、谁能摘下玉米?

  算出玉米上算式的得数

  五、开锁游戏

      锁头上有得数

钥匙上有算式

请将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六、判断

  课本20页第7题

判断各题有无错误

说说错在哪里

  七、下面哪两个数加起来得1000?

  536   915   351   85    464

  649   873   792   127  208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八、小君可以怎么走?走哪条路最近?

  共同分析21页第9题

  九、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 续 进 位 加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要向前一位进1

      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教学反思:掌握方法

但运算不熟练

个别同学不记得加进位

而且对连续进位3次以上的出错较多

要加强训练

第四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2-24页的例1、例2及练习六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笔算减法的计算法则

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2、会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连续退位的减法题

教学难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减不够时

要从前一位退1

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减时

要记得减去退去的1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80-7=   35-8=   63-4=   26-7= 

  2、笔算: 54-21=  79-37=  提问:笔算减法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1、教学例1

  师:放假同学们都喜欢去旅游

在我国云南有三个美丽的地方

分别是丽江、大理和昆明

请同学们看

这就是我们的行车路线

  问:我们先到的第一站是哪里?我们走了多少千米?距离下一站丽江还有多远?地图上标有吗?书上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大理到丽江的距离

应该怎么办呢?你从书上观察到了什么线索?

师:请你们观察22页的图与23页的图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通常我们可以用线段图的方法来解决路程或者工程等问题

图中昆明到丽

江的路程被拉成了一条直线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解决问题

反而使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更加明了了

  师:请你估算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你觉得小女孩的方法好吗?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独立完成竖式填空

指明学生到黑板演示

  集体讨论

依照法则进行评讲

  问:连续退位减法中你觉得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

  2、教学例2

  师:现在我们把517改成507

想一想

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发言

指学生到黑板前来

边讲边板书

把讲解权交给学生

并握手祝他成功

问:改了数字之后我们所用的三条法则还用遵守吗?

师:任何减法的笔算都要按照法则来计算

中间有零也可以借

三、巩固    独立完成25页第1、2、3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 续 退 位 减 法

           5 1 7 - 3 4 8 = 169 (千米)

 5 1 7                     5 0 7

- 3 4 8                   - 3 4 8

1 6 9                       5 9

教学反思:理解算理

但在计算十位时有部分同学忽略被借走的1

在教学中我注重进行十位算的口语表达训练

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第五课时: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教师根据知识点修改教材)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78=80-(    )    87=(    )-(   )    99=(   )-(  )

         198=(      )-(      )           297=(     )-(     )

 提问:78接近哪个整十数?8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

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

谁先算好

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男生组:   574+200      456+198       725+79

                     女生组:   574+200      456+200-2     725+8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

男生不服气

说他们题目难

师抓住时机

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

(板书: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加法时

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加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  113+59

   (1)找算式中哪个加数是接近整十或整百数?

   (2)想把59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加60后结果怎样?

(3)请一名学生把简算过程叙述一遍

113+59=  113+60-1 =172

(4)如果加79应看作多少?加89呢?加99呢?

2、出示例2:  276 + 98

(1)    让学生自学并讨论这题的简便算法

并完成下列填空:

   276+98 = 276+( )-( )=( ) 问:为什么加上100又减2?

   (2)如果把98改成97应怎样计算

让学生试一试:

       276+97 = 276+100-3 = 373   问:为什么减去3?

     3、小结:当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数时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加法简便算法规律:多加几要减几(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 判断下列简便算法是否正确

a:126+68=126+70-2                 b:98+67=67+100-2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计算加法时

如果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一 些 简 便 算 法

加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

多加几要减几

教学反思:教学中结合补、还的算理讲解

让学生明了其中的规律与算法

提高计算速度

第六课时: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题3及练习六的第4、5、6题

教学目标:1、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准备:比赛题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旧引新

  1、填空:68=70-(    )    77=(    )-(   )    99=(   )-(  )

        298=(      )-(      )           397=(     )-(     )

提问:68接近哪个整十数?77等于几十减几?99接近多少?99等于一百减几?

仿照前三题

想后两题怎样做?

  2、挑选两组学生比赛:男女生分别选出3名同学参加接力赛

谁先算好

即可得到"优胜小红旗"

男生组:  453-300         748-97          356-299

女生组:  453-300          748-100+3       356-300+1

    比赛结果一定女生组快

男生不服气

说他们题目难

师抓住时机

让学生

观察男生组题目特点

(板书: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再让学生比较两组题的不同点

  强调:在计算减法时

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

把它们先看作整十、整百的数

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揭题: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

  二、新课教学

     教学减法的简算方法

    1、出示例3:  165-97

 (1)这个算式中哪个数接近整十或整百?看作多少计算比较简便?

(2)想97看作100后

是多减了

还是少减了?多减了几?多减了应怎样?(3)完整地把思考和计算过程说一遍:165-97=165-100+3=68

(4)如多减2

应怎样?多减1呢?

 2、小结: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概括出减法简便计算规律:多减几要加几(师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填一填

                 435-(    )=435-300+2   534-(    )=534-300+2

  2、完成练习六的第4、5、6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在计算减法时

如果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简便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板书设计:             减 法 的 一 些 简 便 算 法

         减数是接近整十、整百两数

多减几要加几

教学反思:在继续减的问题上

部分学生与加法的简便搞混

要让学生清楚的分清是多减了要补回这一算理

第七课时: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

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

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

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

你们与爸爸、妈妈去超市买过东西吗?(互相说后发表意见

   师:(挂图1)我们来看挂图

小明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

从图1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动手计算

   板书:135+48=183(元)师:看小精灵说什么?(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1  3  5

     +      41 8 

         1  8  3

   板书:加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探究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如:用183-135

看得数是不是48

用48+135

看得数是不是183

用183-48

看得数是不是135

   师: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

你最喜欢哪种?

 三、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教材第27页的做一做

   2、数学门诊部

   数学门诊部来了许多患者

请同学来当小大夫为患者治病

 1  7  5               3  2  9               2  5  9             +     6  2           +   4  6  4             + 1  4  8 

   1  3  7               8  4  3               3  0  7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

是怎样付钱的?

板书设计:                    加 法 的 验 算

         135+48=183(元)

         1  3  5        验算:  1 8 3       1 8 3           4 8

     +      41 8             -  1 3 5     -   4 8      +  1 3 5

         1  8  3                 4 8       1 3 5         1 8 3

教学反思:结合原有基础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找到了不同的验算方法以

但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计算而算

没真正起到验算的目地

需加强学生对验算的认识与意识

第八课时: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

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

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

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师:昨天

老师让同学们调查了有关爸爸、妈妈买家里东西

是怎样付钱的

谁愿意说一说

同学们调查得真多

(挂图)昨天小明妈妈拿200元买了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一共要183元

阿姨找给妈妈多少钱?

    板书:200-183=17(元)    师:小明说什么?

          2  0  0             小精灵也说: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  1  8  3 

             1  7

   板书:减法的验算

二、合作学习

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

探究怎样检验减法计算的结果

(反馈学生验算的结果)

     师:哪组同学愿意把你们验算的方法告诉大家?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验算方法和结果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如:我用200减17

看是不是等于183

我用17加上183

看是不是等于200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做教材第28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

1、比一比

看谁聪明:用0

1

2

......9这十个数字组成一个加法竖式

2、啄木鸟捉害虫(电脑显示)

   苹果树上有许多虫子

请同学们来当啄木鸟为苹果树捉害虫

  1  4  7             7  8  0                  4  6  4      

     -    2  8         -      5  1             -    2  2  3 

     1  2  9             7  3  9                  2  4  1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减 法 的 验 算

             200-183=17(元)

   2  0  0         验算:    2 0 0             1 7

-  1  8  3                 -   1 7       +   1 8 3

      1  7                   1 8 3           2 0 0

教学反思:有套用加法加数交换位子相加的方法

要进行差生补导

第九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1页练习七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2、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

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问题加强计算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看看谁能运用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运用

 1、比一比

谁最快打开金锁链

  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练习七第1题

2、检验下面各题

把做错的改过来

       6 3 4      6 6 3       4 0 4        2 3 9

   -  1 8 2    + 2 8 2    -  1 8 6     +  5 7 1

   5 5 2      8 4 5       3 1 8        8 0 0

   小组讨论:每道错题错在哪里?应该怎样改正?

   3、选择

把正确答案与算式连起来

      563+528=               696+241=                70+260=

      991   937   330    108   193    7230      1091    1037     267

   4、在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数

       □ □ 4           □ 6  □       □ 4  5

   -  4  2  □       +  3 □  4     +     □ 5

   4  7  1           8  0  3        9 □  0

   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交流

5、教材第30页第6题

   小精灵说:再开始时客轮上有多少人?你能帮助小精灵解决问题吗?

   学生解决后交流

6、教材第31页第8题

  小精灵说: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

还剩多少钱?

   每个小组提出三个问题

并计算

   7、作业:第29- 30页第3、5、7题

   三、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万 以 内 的 加 减 法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

还剩多少钱?

500-210-208=82(元)   500-328-85=87(元)    500-496=4(元)

 (根据各小组的回答选择不同的解答板书出来)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与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

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弄清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学生每人一张反馈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进行整理和复习

现在给大家一段时间

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2、小组汇报

全班交流

  本单元有这些内容:笔算加法、笔算减法、加减法的验算、"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

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二、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尝试编题

抽象法则

      师: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学生针对每种类型分别编题

教师板书:

  8  7         7  2  6           9  4  0        7  0  8

+ 5  9       + 5  9  8         - 7  6  2     -  3  8  9

   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

   提问: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呢?

2、反馈测试

灵活掌握

师:请你做老师发给你的练习题

做对一道

就可以在最上面圈一面小红旗

(笔算加、减法题各4道)(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得到8面小旗的请举手

真不愧是这节课的计算小冠军

三、应用拓展

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第2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的第2题:用900个鸡蛋孵小鸡

上午孵出337只小鸡

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

教学反思:通过编题、小组比赛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

从中达到训练的目地

但在计算上仍须加强连续退位与加、减法验算的训练

第三单元    四 边 形  (6节)

第一课时: 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

完成"做一做"中的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

了解四边形的特点

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

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

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四边形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

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

 学生剪完后汇报

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

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

(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

(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并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

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

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

  

教学反思:通过直观教学

学生能很明确的分辩出四边形的图形

了解其特点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

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

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

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

   1、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指给同桌看

   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

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

   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

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

然后拉一拉

  (2)再拿出四条硬纸条

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拉一拉

  (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

要说说理由

  二、掌握平行四边形

  1、在钉子板上"钩"

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

  2、在方格纸上"画"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折一折、剪一剪

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

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过上面的活动

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

  三、巩固平行四边形

  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

  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还掌握了它的边和角的特征

  

  

教学反思:通过折一折、比一比、剪一剪让学生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并能实践操作

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特性

提高学习兴致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三课时:周   长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

教学要求: 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活动一

  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

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

  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

  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

  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

  2.活动二

  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

  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

  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

  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

  3.活动三

  ⑴出示

  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

  ⑶学生独立完成

  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

  4.周长的概念

  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

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

描这些图形的周长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⑵学生说一说

  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

全班读一读

  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

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

  二、巩固周长的概念

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

  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

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

  2.学生活动

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

     三、总结: 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

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

  四、练习

  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

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

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

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

  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

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

并记录下来

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

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⑶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1) 一块长方形的台布

长5分米

宽4分米

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

花边长多少分米?

  (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

四周钉上木条

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

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

宽是3米

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

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

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教学反思:通过实物开展教学

找周长

求周长

学生清楚长正方形周长的求法

但喜欢用加法求

对与简算(即公式)思维上差生不理解

需进行差生补导

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

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

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

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

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

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

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1)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

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

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

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

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与长正方式周长公式的运用还不够灵活

  

  

  

第六课时:估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

46页练习

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

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

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

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

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

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

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

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2.巩固练习

  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

再量一量

算一算

  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教学反思:学生以有长度这一基础概念

能结合生活经验正确估计和判断物体的周长

对于影起错觉的图形

我通过演示操作让学生清晰的分析出物体的周长

并学会了对边相等

可用移动与组合的方法来比较复杂的图形

  

  

  

  

  

  

  

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  (6节)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

P49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

教学重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来自生活中

教学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

  1、教学P49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图

  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

  (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你想到了什么?

  (3)各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1]这是某个校园里的活动情景图

从图中发现了教学大楼前面的两树之间都插着4面不同颜色的旗子

升旗台上也飘着一面国旗

  [2]运动场上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

  [3]篮球场上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

  [4]板报下面摆的花是每3盆摆一组

旁边还有很多盆花

  (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

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

  学生汇报

师:以上这些活动

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

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可根据全班的总人数

每()人一组坐可以坐几组......)

  二、练一练

圈一圈

  大家来圈△

一共有15个△

  1、每份3个

共几份?

  2、每份4个

共几份?还多几个?

  3、每根5个

共几份?

  4、每份6个

共几份?还多几个?

  三、摆一摆

填一填

  1、∮  ∮  ∮  ∮  ∮  ∮

      【】  【】  【】          6  ÷  3  =   □

  2、 ∮  ∮  ∮  ∮  ∮  ∮  ∮

       【】  【】  【】           7  ÷  3  =    □......... □

  四、总结: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

教学反思:利用实物演示

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活动中

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

从而理解余数这一性质

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课时:有余数的除法(二)

教学内容:教材P50~~P51上的内容

和P53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

      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在()里最大能填几?

     5×(  )< 16       (  )  × 6  < 25       4 × (  ) < 23   

     13> 3 × (  )           47 >  (  ) × 6         (  )  × 8 < 26

  2、计算:8  ÷  4 =                     45 ÷ 5  =

  二、新知

  1、教学教材P50例1

  (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15÷5  =        (组)

  (2)教学竖式

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

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3..............................商  (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除数......5/ 1 5.....................被除数

            1 5     .....................5和3的乘积

  余数......   0

  (3)自主探索

汇报结果

(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2、学P51例2

(有余数的除法)

  (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

每组摆5盆

最多可以摆几组

还多几盆?23  ÷  5   =  4  (组)............  3  (盆)

  (2)横式与竖式对比

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3)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

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

  三、巩固

  1、教材P51

"做一做"

  (1)先填一填

  (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3)订正错误

  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

用竖式计算:47   ÷  6  =         33  ÷  8  =    小组讨论: 通过以上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作业练习

  (1)找病因(并改正)

  (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

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60÷  7 = (  ).........(  )

  4、完成教材P53第一题

  5、小组批改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中你们学会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教学反思: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

对于商与除数位置还有些模糊

有个别学生套用乘法竖式来写除法

还有漏写余数的现象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P52例和"做一做"

P53第2、4题

教学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

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练习卡片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课

教学P52例3

  1、现在有15盆花

每5盆摆一组

可以摆几组?  15   ÷   5   =   3  (组)

  2、如果一共有16盆花

每组摆5盆

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 25盆呢?

  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

你发现了什么?  余数   <   除数

  4、小组讨论: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

除数不变

商不变

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

  三、巩固新知

(练习卡每人一份)

  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

  A、 14 ÷ 7 =[]                    B、14 ÷ 2 = []

  15 ÷ 7 =[]......[]                 14 ÷ 3 = []......[]

  16 ÷ 7 =[]......[]                 14 ÷ 4 = []......[]

  17 ÷ 7 =[]......[]                 14 ÷ 5 = []......[]

  18 ÷ 7 =[]......[]                 14 ÷ 6 = []......[]

  19 ÷ 7 =[]......[]                 14 ÷ 7 = []

  20 ÷ 7 =[]......[]                 14 ÷ 8 = []......[]

  21 ÷ 7 =[]                       14 ÷ 9 = []......[]    

  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

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

  2、巩固练习

  1.课本P53第2题

(被除数不变

改变除数的大小

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3、课本P53第3题

(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

订正)

  4、完成教材P52"做一做"(判断对错)

  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

书本P53第4题

用竖式计算

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比较

加强学生掌握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特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第四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练习内容:教材P54第5、6、7、8题和补充题

练习目的:通过巩固

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

练习过程:

  一、复习:

  1、4×7-28=             34-5×6=              4×8-24=

  2、在(  )里最大能填几?(略)

  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

  (1)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4个盘里

每盘放2个

列式:(略)

  (2)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3个盘里

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3)有8个苹果

平均放在2个盘里

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

  4、计算:(用竖式计算)

  37÷4           49÷6          32÷5           25÷7

  5、完成教材P54第5题

下面的计算对吗?

  (1)48÷5=9............3                 (   )

  (2)33÷7=5............2                 (      )

  (3)63÷8=7............7                 (      )

  (4)5×6+4=34

  6、当师傅

(P54第6题:有29片扇叶

每台电扇装3片

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

  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

(P54第7题)

  8、求彩带的长度

一个8边形

每边长3厘米

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

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

  二、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有余数的除法

大家要特别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补充思考

  (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

  (2)有羽毛球23个

如果每盒里装5个

可以装几盒

还剩几盒?

  (3)有42个萝卜

每袋装8个

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教学反思:用游戏

活动

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

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

而且使学生也产生成就感

获得愉悦的体验

  

  

第五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P55(例4)~~P56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

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

教学道具:7枝铅笔、口算卡片若干张、信封8个、学生每人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卡片

指名学生说出得数)

  4 × 8        37 + 5          5 × 8         72 ÷ 8     24 - 6       7 × 9          56 ÷ 7        49 ÷ 7

  2、先摆小棒

再解答

  (1)拿出10跟小棒

平均分成5份

每份几根?

  (2)拿出8根小棒

每4根放一堆

可以放几堆?

  二、新知

  1、动手操作

7枝铅笔

平均分给3个同学

每人分几枝

还剩几枝?用小棒代替铅笔

按题意分一分

然后上台表演

  2、教学教材P55例4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图1

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把例2改成文字题

出现:有32人跳绳

每6人一组

可以分成几组

还多几人?

  (3)小组讨论

解决:口算:32 ÷ 6 = 5 (组)..................2人

  笔算:                       5   

                     6 /ˉˉ 3ˉ2ˉ 

                            3  0   

                               2        答:可以分成5组

还多2人

  (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

  (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开放性练习题)

  1、做教材P55"做一做"

  (1)先从图中找信息

  (2)根据信息

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

再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问题

  五、练习作业

教材P56第2、3题

  

教学反思:以表演的形式

呈现出数学的问题

让生经历发现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同时获得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

第六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教本P57~~P58上的内容

第4~8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

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P57第4题)

  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P57第5题

开放性题目

讲出道理既可)

  三、根据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1)P58第6题

  (2)P58第7题

  (3)P58第8题

  四、学生汇报各自解决问题的思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有余数的问题

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反思:利用课件展示生活情景

呈现出数学的问题

为学生创设质疑空间

激发学生去探知解决问题

从中牚握有余数除法计算应用题的关键和步骤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4节)

  

第一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59-61

教学目的:1、 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

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

知道1分=60秒

  2、 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

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 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

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

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

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

伴随着"滴答"声

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

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

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

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

  ① 时钟有3根针

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 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 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

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

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  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

做拍手练习

每一秒拍一下手

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 比一比

哪位学生不看时钟

每秒数一个数

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 小结:刚才

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

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

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

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

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

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

不浪费每1分、每1秒

  4、 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

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

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5、 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

走一圈

又回到数字12

这时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

仔细观察钟面

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

  小结:秒针走1圈

就是60秒

这时分针走1小格

也就是1分钟

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

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

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

计时就更准确了

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

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1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赛: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米决赛刚结束

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

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

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下课铃声响了

请大家安静

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

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

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

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如练习十四第3题)

  

  

教学反思:教学时我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利用种来让学生认训秒针

感觉1秒的时间

会看会估几秒或几十秒

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并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掘1分=60秒这一概念

分散学习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P62 例1、例2

教学目的: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

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 猜谜语:矮子走一步

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

高个走半天

  2、 学生猜出谜底后

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

提问:

  复习:①钟面指针  ②1时、1分、1秒  ③1时=60分  1分=60秒

  3、 教师演示课件

拨出不同的时刻

让学生读出时间

  4、 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     )分

  (1) 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 反馈:a、 60+60=120分  b、 2时就是2个60分

即60×2=120分

  (4) 教师小结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

再集体订正

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

    3、教学例2:

  (1)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

要求学生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

7时45分到校

  (2) 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 学生讨论回答

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 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

是15分钟

  b、 45-30=15

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全班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 "做一做"中的第2题

集体订正时

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1)50分比1时少( )分

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

课间休息(  )分

再加上(  )分

就是1时

  3、竞赛: 3时至3时45分

经过几分?学生抢答

看谁抢答得快

  四、全课总结

回归评价: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

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

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

多学一点本领

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教学反思:联系生活体验、借助实物钟来演示说明

计算经过时间与求开始、结束时间的方法

但学生脱离实物教具后思维分析上有所欠缺

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四相关题目

教学目的:1、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

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 通过练习

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1.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2.第3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

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3.第4、5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

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

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4.第6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

再实际进行验证

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5.第7题

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

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 1分=( )秒    4时=( )分   9分○9秒     36分○2时

  5分=( )秒    150秒 ○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

到2:50结束

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 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时间基础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扎实

但在时间计算上分析不够准确

要多进行相应的思维分析训练

  

  

  

  

  

  

  

  

  

  

  

  

  

第四课时:填一填  说一说

教学内容:P67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 使学生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2、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巩固时间的认识和计算

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制作作息时间表

  1、师:说一说什么时候上早仔自习

什么时候出早操

什么时候上第一节课?像这样比较固定的事情发生的时间就可成为作息时间

  2、出示课程表的结构:学生回忆自己每天要做哪些固定的事情

一般在什么时候做

  3、仿照课程表的设计思路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制定作息时间表

  4、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比较

看看别人的作息时间表中有哪些比自己合理的地方

(如是不是自己睡觉太晚了

起床太晚了

是不是有很多时间白白浪费了等等)

  5、学生进一步休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你们都会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了

但严格地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表更为重要

希望你们能督促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时间

  二、以小组为单位

统计完成某些共同事件所需的时间

  1、 统计小组成员完成家庭作业所需的时间

  列出统计表后

对表中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讨论

如有的同学用的时间少很少

而有的同学花很长时间

原因是什么?

  请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介绍一下经验

  2、统计每位同学的睡眠时间

并说一说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根据统计结果看看谁的睡眠时间最长

谁的最短

大家的睡眠时间是否够

请大家课后想办法去查一查

  3、 统计同学们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看电视、看书的时间

  小结:一寸光阴一寸金

请你们生活中要合理地安排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的时间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四第8、9、10题

  

  

教学反思:当有实物教具辅助分析的时候

学生能将问题具体化

解决时比较准确

但不可能总依赖实物教具来分析

打算尝试让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在脑中呈现具体画面辅助分析的办法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1节)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乘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6×4        8×5     9×7     7×5    6×8    9×7

  二、结合生活情况使学生加深体会乘法的含义

  1、教学p68的主题图

  (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科书p68中情境图

思考:①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②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游戏项目

  (2)、在小组中互相说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

  (3)、各小组代表汇报

  (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

根据你们提供的信息(条件)

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里议一议

  2、感知生活中有乘法

  (1)、学生汇报

(略)

  (2)、师:这些活动

你们在哪亲身体验过呢?

  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师:除以上这些数学问题

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

并使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思考

自由回答

  三、练一练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上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创设生活情境质疑

激发学生求知识欲

让自主参与探究求知

效好的完成教学

  

  

  

  

  

  

第二课时: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68--69

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  6个十是多少?       ②  8个百是多少?     ②  40是几个十?

  二、探究新知

  1、示情境图

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例1

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

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③、教师肯定

鼓励说得好的学生

板书2×9﹦18(元)    2×10﹦20(元) 答: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

20人要多少钱?

  ①师:这个问题

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

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

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

分小组讨论完成

汇报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利用学生以有的数的组成基础

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是几的知识学会求积

从而迁引到观察积发现整十、整百、整千算法口算时末尾0与得数积末尾的0之间的关系

而概括出口算方法

能快速准备的进行口算

  

  

  

  

  

第三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

练习十五第4

5

6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

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

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

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

有的邮票一枚80分

有的邮票一枚60 分

  百货商店鞋柜

一双旅游鞋78元

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

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

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

每合 图钉120个

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书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

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

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

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

我们可以列成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拓展引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小组讨论

然后全班交流

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

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

然后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书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3、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估算结果

找出答案

  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节课

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原有的求近似数基础上

较轻松的学会将其中一个多位数变成整十、整百、整千来进行乘法口算

以提高计算速度

但个别同学却是用竖式计算来求积之后再进行约等

没实现方便计算

因此要强到估算的意义来明确算法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训练

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

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略)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

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会列算式吗?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

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

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

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

  1、今天的训练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课

提高学生口算、估算水平

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

  

  

  

  

  

  

  

  

  

  

  

  

  

  

  

  

  

第五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

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

    师: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

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

该怎么办呢?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12×3表示什么意思?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

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

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后

在小组里交流

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3、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因数               

     × 3 

因数            

    36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

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

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不进位乘法

还知道了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反思:通过拆分数字及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并能在理解算法中去探究去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六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p76例2

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

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

连环画每套18本

王老师买了3套

一共是多少本?

  ⑵、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

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 8             1 8 

    1 8           ×  3  

  +1 8             5 4   

    5 4          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独立完成后

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第2题

独立完成后

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

小组内说你是怎样想的

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教学反思:学生以学过进位加法

因此在进位乘法的算理了较轻松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中大多数学生能能正确计算

个别同学忘记加进位后写得数

  

  

  

  

  

第七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P79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

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79例4的教学

  (1)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

  (2)先由学生试算

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

找出异同点

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

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

如有进位

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79"做一做" 订正后

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

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      

教学反思:因刚接触多位数乘法

学生在知识运用还不牢固

时有时习惯性出现前面几位突然用到加法计算的现象或记得和该位相乘却忘记加进位的现象

  第八课时: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P80第2题-第4题   补充练习

  教学要求: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

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 500×7    21 ×4    320× 3   1000×9    430×2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

并改正:135×5= 525    269×6 = 6564     4273 × 5=8456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课本P80第2、3题

  5.第4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6.做好练习的订正工作

  三、作业:书P80第5题-第13题

教学反思:通过计算时的口语训练

提高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练习

第九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83例5--例6和练习十九1--4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3个盘子

6个苹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新课

  1.教学例5: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1)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用加法怎样列式? 用乘法呢?学生回答后

板书: 0+0+0=0     0×3=0

  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

结果得0.想一想

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板书)

  (2)我们刚学过0X3=0

那么3×0得多少呢? 学生回答后

板书3×0=0

 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

最后出0×0让学生填

得出0×0=0. 

  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

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

0乘0也得0

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让学生一齐读一遍.

  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   

  3.教学例6:出示518×3

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

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518改为508.

     508×3

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518×3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

乘得的积是0

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   

  三、课堂练习

  1. 做练习十九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笔算

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 做练习十九中的第4题

  四、作业 : 让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第2、3题.

  

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件课件演示了几个0相加得0

具体化的了解0乘任何数都得0的意义

并结合以有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经验能正确计算中间有0的乘法

第十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 P86例7和练习二十1--8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口算后问:观察每一组题

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总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

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二、新课

   1.教学例7.

   出示例题

问:这道题求"一共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怎样用笔算?学生试做后

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学生回答后

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

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

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7下面的"做一做"中.先让学生独立做

教师要注意巡视

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1题

让学生独立做

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

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

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5.7.8题.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以后碰到这类题都可以用简便写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二十第2.3.6题

教学反思:学生能利用以有知识正确计算出末尾有0的乘法

在引导下学生也总结出了末尾有0乘法计算时较为节省时间的算法

  

  

第十一课时: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P89--90的整理和复习和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复习口算乘法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口算

700 ×6怎样口算

要特别注意什么?

  2. 做整理和复习第2题

  3.估算:整理和复习第1题

怎样进行乘法的估算?

  二、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   

   整理和复习第3题:学生列式解答后

问: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

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一第3题.订正时

让学生说说根据第一行的数怎样得到第二行的数

  四、布置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发现

仍须加强连续进位的乘法练习

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灵活性

  

  

  

  

  

  

  

  

  

  

  

  

  

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3节)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9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苹果、圆片、正方形纸、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出示苹果

  1、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

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

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

教师板书:平均分

  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人分几个?板书:1

  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

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

  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获取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分苹果

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

每份是这个苹果的一半

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导学生读写二分之一

  3)、学生活动:用纸片折出它的二分之一

并写上分数

  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

  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说出理由

  2、认识1/4

  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

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

  (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

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三)认识其他分数

  1、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

  (1)组织学生活动

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

  (2)全班集中汇报

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

在实物投影仪上

说一说各自的分数

  2、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

  (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

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

完成第二组图片

1/4和1/3的比较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

  (五)作业:完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

  

  

教学反思:贯穿生活体验4个苹果、2个苹果、1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从中引入新知分数

让学生直观的认识了二分之一

并能过折一折

涂一涂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几分之一

练习中突出问题的矛盾性

引发学生争议

进一步认识分数中"平均分"这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整个教学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几 分 之 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页~9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

会读、写几分之几

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正方形纸

彩纸条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

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4

  1、学生小组合作

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

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再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它的1/4

2份是它的2/4

3份是它的3/4

4份是它的4/4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

它与四分之一比

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

  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

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

  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

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 .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

也是分数

  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

  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6、完成教科书第95页的"做一做"第1题

  (三)教学例6

  1、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

  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

2)同桌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

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

让学生直观感受

  2、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

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小组讨论

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二4--6题

  (五)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7-11题

教学反思:有效利用学生以有知识

放手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个几分之几的图形

并在比较上认识同分母分子大分数大的比较方法

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

有效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提升自身学习方法能力

第三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10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

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西瓜图片

圆片

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练习

  1、填空: 3/4里有(   )个1/4       2/5里有(   )个1/5

  2、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

  (二)探索新知

  1、教学分数的加法

  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

  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2、教学分数的减法

  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

  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并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

  3)提问:5/6表示几个1/6? 2/6表示几个1/6?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

  3、教学例3

  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

  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

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

  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  1-1/4=

  4)让学生计算

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

  4、学生先探讨

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习:(1)教科书第100页的1、2题

  (2)练习二十三1--3题

  三、作业:教科书第102页的4--9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物操作、比较

将抽象问题具体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大的这一分数比较方法

  

  

  

  

第八单元   可能性  (5节)

                    

 第一课时: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

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

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

揭示课题:可能性)

  二、自主探索

获取知识

  (一)教学例题1

      请同学们看前面

这里有2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

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

谁想代表小组发言?( 依次板书:一定  可能  不可能)

    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

我们实际来摸一摸

验证一下

1号盆

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

如继续摸下去

结果怎么样?)

  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 请小组讨论

    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

如继续措下去

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

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

  3、活动小结

  (二)教学例题2

  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

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

  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

谁理解题目意思了

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

  3、汇报、讲评

  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1题

  三、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

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

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

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学生说)

  四、巩固练习:书P108 的2、3题

教学反思:在摸球的活动中

让学生正确判别一定、可能、不可能这三种情况

并能利用他们能正确描述生活中相应的事情

问题常出现争议

因些课堂氛围活跃

第二课时: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106-107的例题和书P109 的练习

教学目的: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

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

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

  二、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

  (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

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摸一个球

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

你为什么这样猜?

  (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

几组摸到红

几组摸到了蓝色

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小结:摸到红色多

摸到蓝色的少

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

  (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

记录它的颜色

再放回去

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实验过程中

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

这是随机的

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

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

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

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

  (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

比较后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教学例4

  (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

  (2)猜一猜

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

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3、P106"做一做"

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

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

  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的几分之几

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

  三、练习:P109 的第4题

  第4题

是一种逆向思维

并体现开放性

如第1小题

只要红比蓝多

就能满足条件

第2小题

只要蓝比红多

都满足条件

  四、布置作业:P109 的第5题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与记寻证实占的份数多

它的可能性就大

相反就可能性就小这一特点

学生能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

认识到事件存在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及人们对其的动用

  

第三课时: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107例5和109的练习第7-12题

教学目的:1、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活动

增强学生间的交流

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小盒子

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

问: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

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

内装红、黄小球几个

(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

记录它的颜色

再放回去

重复20次

  活动汇报、小结

  (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

  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

你估计有几个红

几个黄?

  (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

  2、练习:P107"做一做"

  3、小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三、巩固练习:P109 .6

  [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

  [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

  [3]实践、记录、统计

  [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

  [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

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

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

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四、布置作业:P109 .7.学生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证实

占的份数多

它的可能性就大

相反就可能性就小这一特点

学生能操作中能灵活的运用这一特点进行可能性大小问题上的猜想与设计

  

  

  

  

  

第四课时:可能性

教学内容:教材P110-111的练习

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1.第8题

掷骰子游戏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第9题

[1]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

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第10题

猜一猜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4.第11题:开放题

学生会有多种涂法

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

小组合作

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

在全班交流

  5.第12题:让学生设计一个方案

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反思:通过活动

有效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掷一掷

  一、利用的数学知识

  1.组合(两个骰子上的数字之和)

  2.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每个骰子上可能的结果是1至6六个数

组成的和可能是2至12的所有数

不可能是1或13等数

  3.可能性大小(组成的和是2至12中任一个数

但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二、活动步骤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

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

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

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

学生猜想结果

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

学生选6个

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

学生总是输

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

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

进行实验

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

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

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

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活动有效训练学生逆思维

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等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  (5节)

  

  第一课时:简单的组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册112页例1简单的组合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主题图中相关的学具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

你们喜欢老师漂亮一点呢还是喜欢老师丑一点?

  生:大多数的小朋友说喜欢老师漂亮

  师:那你们帮助老师打扮打扮

我最喜欢红色体恤和这三件下衣

到底怎样搭配最漂亮呢?请小朋友们给老师出出主意

小朋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师:谢谢

你们的建议都不错

那我这一件上衣、三件下衣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

  老师接着问:那我有两件上衣、三件下衣又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有说4种、有说5种、也有说6种的

到底有几种呢?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也试着想一想

可以借助手中的学具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

学生汇报所写个数

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了

有的漏写了

    

  3. 小组讨论:每个同学算出的个数不同

怎样才能很快算出两件上衣、三件下衣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 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用学具卡片或实物摆

然后再数

  (2)、用连线的方法算出

  (3)、用图式的方法算出

引导学生及时评价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

使其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掌握起来

    

  5. 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见课本112页

     

  (三) 拓展应用

  数字2、3、4、5、6、7写出不同的两位数?写完交流

(或者也可用这样一道题:用△○□能摆成6种排法

例如:□○△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学生了有顺序的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例题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

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森林学校的数学课上

猴博士出了这样一道题(课件出示)用数字1、2能写出几个两位数?( 12、21 )接着猴博士又加上了一个数字3

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两位数呢?"小朋友们回答能写6个

  问:"用数字1、2、3能写出几个三位数呢?"  

  (二) 1.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也试着写一写

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2.发现问题:学生汇报所写个数

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

有的漏写了

    

  3.小组讨论 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

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1、2、3组成的三位数

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4.小组汇报

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无序的

  (2)从高位到低位

数字由小到大

先写出1在百位上的有123、132;再写出2在百位上的有213、231;再写出3在百位上的有312、321

  (3)从高位到低位

数字由大到小等方法

  5.小结:教师简单小结学生所想方法引出练习内容:书113页例2

小组讨论完成

     

  (三) 拓展应用:1、数字2、3、4、5写出不同的三位数?写完交流

请你试着摆出其他几种排法

  

  

  

教学反思:结合以有知识

放手让学生探究组合的规律

分析总结有规律排序的方法

并了解其好处

  

  

  

第三课时:简单的组合(两两组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114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玩一玩、画一画等实践活动

2、了解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问题意识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

5、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6、学生能应用组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计算出组合数

教学用具:主题图的课件、学具卡片、铅笔、直尺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喜欢什么样的球类运动呢?让学生各抒已见

当有人说到足球时

老师马上引到三个班比赛

每两个班比赛一场

那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然后汇报

并说理由

  2、引导参与

共同探究

20##年世界杯足球C组比赛有几国家?是哪几个国家?让学生发表意见

他们说不出

老师再告诉他们

如果这四个队每两个队踢一场球

一共要踢多少场?

  (1)、让学生大胆说一说、猜一猜

  (2)、四人小组用学具卡片摆一摆、讨论讨论

  (3)、学生汇报

汇报时可让学生利用学具卡片在黑板上演示他们求组合数的方法

一小组演示

其他同学认真观看

  3、然后在相互探讨、补充

力求能准确算出比赛场数

方法允许多样

每种方法都放手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

老师适当引导

  4、师生共同小结

  A、用画"正"字数出要踢多少场

  B、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四个国家摆成正方形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C、把巴西、土耳其、中国、哥斯达黎加摆在一直线上在用连线的方法求出场数

  5、用课件将上面第二、第三种方法直观演示

  6、让学生把这些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具体化

  7、老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的用了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

有的同学是用图示法求出两两组合数的

用哪一种方法求都可以

只要这种方法是你喜欢的

  8、比赛结束了

运动员相互握手告别

问题是:四个人每两人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

  (1)进行礼仪教育

  (2)四人小组进行实践

  (3)请1-2个小组代表上台演示

  9、拓展练习

问:如果是5个运动员每两人握一手

一共要握几次手呢?讨论、汇报

教学反思:采用生活事例质疑

激发学生探究组合问题

学会了用连线的方法有规律的组合

归纳总结方法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简单的排列组合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

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过程:

  1.借助操作活动或学生易于理解的事例来帮助学生找出组合数

师生共同分析练习二十五第1题

让学生小组讨论

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2.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有序地、不重不漏地找出早餐搭配的组合数

  3、出示练习二十五第3题

学生看题后

四人小组讨论出有多少种求组合数的方法

  4、学生汇报

  (1)图示表示法(两种)

引导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抽象的数学知识

  (2)其他的方法

例如聪聪或明明分别可以和每一个小朋友合影(分步时

可以把确定聪聪作为第一步

也可以把确定明明作为第一步)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至于学生用哪种方法求出来

都没关系

但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不重不漏

发展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学生自己用图示表示时

可以很开放

比如

可以用正方形表示聪聪

圆形表示明明

并分别在正方形和圆形里标上序号

实际这是发展学生用数学化的符号表示具体事件的能力的一个体现

  (4)如果学生用简图的方式来表示有困难

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二年级上册的例子或借助学具卡片摆一摆

  2."做一做"

  (1)练习二十五第7题

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钱的情况写出来

  (2)练习二十五第9题

用两种图示法表示两两组合的方式(比较简单的两种方式)

在教学中也要允许有的学生把所有的情况逐一罗列出来

只要他通过自己的方法探索出所有的组合数

都是应该鼓励的

  

  

教学反思:通过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区分哪些可以用乘法的方法来求组合种类

哪些用连线的方法来算组合种类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    掷一掷

活动内容:课本118页和119页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活动过程: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 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

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运用组合的知识

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

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

学生猜想结果

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

学生选6个

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

学生总是输

产生认知冲突

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

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

进行实验

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

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

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

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

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第十单元   总复习  (3节)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有余数的除法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1、四边形                 2、周长

  四、统计与概率:可能性

  五、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

  六、实践活动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

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

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

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

知道1分=60秒

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物的发生是确定的

有些则是不确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单元结束时

  期  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有余数除法

  6%以内

  8道/分钟

  4%以内

  10道/分钟

  复习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

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        P120-121   3、4     P124    3、4

  第3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P121     5、6     P125    5、6

  第4课时:四边形              P121-122   7、8     P125    7

  第5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P122     9、1     P125   8

  

  

第一课时:万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减法     P120    1、2     P124    1、2

教学目标: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

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

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共享资源

  1、让学生说说三位数在平时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说说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到的三位数有哪些?

  2、汇集资源:估计学生会说到:人数、钱数、重量、长度......

  二、提出问题

编计算题

  让学生根据"人数、代数、重量、长度"等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答的问题

  三、系统整理

  1、加、减法分别抽1题

(连续进位

连续退位)进行计算(估算)

  2、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①计算法则             ②易错地方            ③验算

  四、组织竞赛:看谁在规定时间内做对全部题目

  五、小医生治病(根据本班学生平时易错的地方)

  六、揭示课题

全课总结

  七、独立完成书本作业

  

  

教学反思:让学生通过复习万以内加减法

理清万以内加减法这一知识需要掌握的几个要点内容

促进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万以内加减法来解决

并在复习中找出学生常犯错的问题

了解学情及时查漏补缺

  

  

第二课时: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的整理和复习

  全面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充分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完整性

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

同时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内容:P122、    9       10      P125      8

教学目标:建立时、分、秒时间观念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的长度观念

吨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知道它们的进率

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教学过程:

  一、重建知识结构

  出示一系列不完整的动物知识

让学生感受到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导入:同学们都喜欢动物吗?动物世界有许许多多很奇妙的东西

请看!

  ①驼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

它不能飞

但奔跑迅速

一步可迈出8(      )

  ②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蓝鲸

体重相当于35头大象的重量

光它的一条舌头就重约3(     )

  ③刺猬熟睡时

几乎不呼吸

把它扔到水里

过30(    )的时间再捞上来

它仍然睡着

一个冬眠期能睡200多(       )

  2、看完这些不完整的信息

你们有什么想法?(补充完整)

  3、小结并揭题:所有的量都可以用一定的单位来计量

这节课我们一起整理和复习已经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二、突出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本节课复习的概念多、涉及的面广

给知识的系统整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1、整理:①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分别有哪些?

  ②怎样整理?

  ③对刚才的内容

有什么想法吗?

  2、感受大小

  ①这些时间单位哪个最大

哪个最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呢?说说什么时候用时间单位?什么时候用长度单位?什么时候用质量单位?

  ②分别感受1个单位的大小

  ③找一找

生活中1个单位大小的实例

  ④强化:(估计、估测)

  1小时、1分钟、1秒钟你能分别做些什么?

  什么东西的长度约是1千米、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什么东西的重量约是1吨、1千克、1克?

  3、进率

  ①填写:

  时-→分-→秒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吨-→千克-→克

  ②强化记忆:如妙用左手五个手指"直观法"巧记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③单位换算

  3千米=(       )米           2分米=(       )厘米

  8000m=(       )千米         40毫米=(       )厘米

  5000千克=(       )吨        2小时=(       )分

  4吨=(        )千克          7分=(       )秒

  4、应用

  ①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或数

  我的身高是15(       )

体重是15(        )

  茶杯的高是10(       )

书本的厚约(        )厘米

  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         )

  大象的体重约(         )吨

小明大约每天睡10(        )

  ②计算:3千米-200米=(        )米    7000千克+5000千克=(         )吨

  2分-20秒=(          )秒

  ③书本作业

  ④选几个单位名称

让学生写数学短文

  三、探究生活问题

  1、目测指定实物的长度、重量?

  2、说说时间单位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时间单位、长度单位、质量单位

并熟记了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反思:复习计量单位这一内容

让学生对知识得以分类记忆

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几个要点内容的记忆

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运用

灵动能力

  

  

  

  

  

  

  

  

  

第三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目标: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

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

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爱心小屋"展示图、汇报表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1、学生自由出题

请全班同学每人出一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

分排(或分组)全写在黑板上

[说明:每一位孩子都要出题、做题

突出了"面向全体"参与性强

]

  2、计算

算出每题结果并板书

可由第二排学生做第一排学生出的题

其他依次类推

  3、分类

师:黑板上这么多题

咱们把它分分类

整理一下

好吗?可以先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说明:让学生在自己分类的过程中学习归纳、整理

同时也锻炼孩子们观察、分析的能力

]

  4、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分类

可能的分类有:

  ①多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算)   笔算(不进位;进位;有0的乘法)

  ②多位数乘一位数: 口算、估算、笔算

  5、总结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

在做这些题目时

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吗?

  [说明:引导学生总结注意事项

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提醒自己

比单纯的总结归纳效果要好

]

  可能会这样提醒:我想提醒大家

做估算时要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数来计算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是:在做"末尾有零"的乘法时

可以用简便算法来计算

[说明:使学生体会到

只需要知道大略结果的可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尽量用口算

只有自己不会口算

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的才用笔算

]

  二、发展练习

  1、用投影仪出示

书第89页上的三道题及小精灵的提问:"你会选择合适的算法吗?"

  2、组织学生讨论:各题应选择什么样的算法?并说明选择理由

  3、学生汇报并解答

  4、师小结:学习知识很重要

可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

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吗?

  三、"用数学"小组活动

  1、谈话明确任务要求:新的一年快要到了

希望小学准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购买一些礼物

敬老院里有9位老人

分别住在3个房间里

几位老师到"爱心小屋"去选礼物

不知道买什么好

你愿意帮助他们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出示"爱心小屋"展示图

"都有哪些物品?价钱是多少?""你准备为住在3个房间里的9位老人们买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你买的东西提一个有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将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可能的提问:买三台VCD需要用多少钱?买9束鲜花大约需要多少钱?......

  根据同学们提问题的情况

适当给予评价

然后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说明: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

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有价值的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

  活动要求:

  a、四人商量

选定1-2人问题

由小组长执笔进行记录

  b、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用哪种算法最合适

  c、列式解答

推出一名发言人准备向大家汇报

  2、小组活动

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可能汇报的情况有:我们想为老人们每人买一把舒服的椅子

我们提的问题是:买9把椅子大约需要多少钱?算式是......

  我们想为老人们买3台电暖器

分别放在3个房间里

问题是:买3台电暖器需要多少钱?带1000元钱够不够?算式是......

  4、检查黑板上提出的问题是否都解决完了

如果没有解决的

再集体讨论解决

  5、由学生评选出最佳小组

发小红旗

[说明:关注学生情感

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

  四、教师小结:1、今天的活动你喜欢吗?2、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收获:如果希望小学准备用2000元左右的资金来办这件事

怎样做更合适?

教学反思: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学会用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相应问题

并在复习中找出学生常犯错的问题

了解学情及时查漏补缺

??

??

??

??

  『不可能』只存在於蠢人的字典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