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观后感

关键词一:战争 二战时,哈尔滨被占,成立满洲国。战争是罪恶的,这份罪恶需要成千上万人鲜血去洗净。它带给人们只能是无尽的痛苦与悔恨。多少中国人被抓去当生化武器的试验品,忍受非人的折磨,痛不欲生而惨死。还有战场上的战士,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人民是无辜的,少数人的罪行却由这些人来承担,用他们的鲜血洗净这场战争的罪恶,要知道他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难道这不讽刺?!而作为这场战争的幕后英雄,像周乙和顾希妍这样临时组建的家庭,让孩子以后怎样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和从小就叫的爸爸,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若不是在这种极端年代,这种家庭就是一千年也不出一个!

关键词二:信仰

“经过思考而总结出来的信仰,不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信仰源自于一种人格,一种本能。”周乙在剧中这样看信仰。论及信仰,活在当下的和平年代,我心中已经没有信仰,有时能有目标地活着已经是奢求了。那种在精神上殉道的境界在我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可就是在那个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国家甘愿献出生命的人。他们不是不怕死,而是明知死亡的可怕依旧如飞蛾扑火般慷慨赴义。对于这些人,除了致上敬意,苍白的文字我无颜赘述。 关键词三:周乙

周乙是个低调的聪明人(个人觉得魅力所在),他不会唱高调,也不会试图成为高尚的人。因为他知道,高调不能解决问题,而

高尚的人大多成了烈士。为此,他把谨慎变成了习惯,而他的习惯让他活下来。“对于我们来说,能留下来的,才是最好的。”这句话周乙不止一次对顾希妍讲过。我想直到最后他俩暴露了,她才真正理解这句话。对于这个早已在精神上殉道的周乙来说,一贯谨慎的作风让他做出牺牲自己,把希望留给顾希妍的决定,让她成为了留到最后的人。对于他的死,也许这更符合常理,那年代像什么好人长寿,坏人死光光的结果只不过自我意淫罢了。但他才是这场二人战争的胜者。

关键词四:高彬

剧中对高彬并没有从党派,立场的角度批判他,(对其他人也一样,个人觉得这部戏高度所在),而是从人性的角度剖析他。他是个自我矛盾的人。他一直在直觉与逻辑分析之间徘徊。以至于他一度神经衰弱。内心的矛盾一直折磨他。另一方面,他深谙人性弱点,这让他有了敏锐而准确的直觉,很多怀疑都因没有证据他只能作罢。作为同样的聪明人,他和周乙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他觉得周乙破坏满洲国的统一,其罪当诛。(而他愣是没考虑到所谓的满洲国破坏了中国的统一)他曾说过,有时候仁慈就是犯罪,更多时候是虚伪。人们常用它对自己的灵魂进行催眠,或者用它来撒谎,如果一个人总是装仁慈,那他不是个坏蛋,也是个大骗子。因此,他便冠冕堂皇地残害自己的同胞,不择手段地排除异己,心狠手辣。而对于任警官的死,他没有表现出一贯的冷酷与不屑。其实到现在我还是把握不了高彬,不知道还用什么词

来概括他,估计我能找到的就只有 矛盾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