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 教学设计与反思

颐和园 教学设计与反思

北常保小学 马艳君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特点,本课较为恰当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学生如同置身其中.教学步骤的安排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整体感知到颐和园的大与美,从课文找出直接写颐和园特点的段落进行教学,理清文章结构,再通过文中的过渡句,理清文章叙述的顺序,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教学中穿插生字教学与朗读指导,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学习生字,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读中激发感情,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去朗读、背诵、复述,将语言自然内化,达到对语言文字的切实积累,不失语文教学之本色。

但在教学中亦有不少不足之处,如师在设计的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颐和园又大又美的?学生在文中找了很多地方反映出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而师的用意是想让学生找出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总写颐和园的大与美的句子,由于教师表述问题不够明确,所以指引学生的过程花费的时间较多,对整堂课的教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又如在指导学生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的教学上,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这个知识点,而教师却放得太开,先让学生理清什么顺序,再说通过哪些词知道。虽然只是一个教学顺序的改变,却没有了先扶后放的过程,所以学生对此都较茫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问题的表述必须明确,切不可因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放得太开,导致阅读知识的把握不够扎实,费时又少效!

 

第二篇: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组内教研课教学设计

《颐和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 梁远欣

教学目的:

1、巩固识记生字,积累美词美句。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辅助环节:

1、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马观花初游“颐和园”,这节课我们继续

走进“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

2、 交待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1、巩固识记生字,积累美词美句。

2、品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3、 大家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颐和园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象?你能用一句话来概

括吗?(生:北京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同意吗?这句话在哪?他真爱学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概括。他的这一句话告诉了我们颐和园有几个特点?(大、美)再问一个问题: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主要写了颐和园中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文中的作者以非常精妙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颐和园这三个主要景点的壮丽景观,接下来就请大家选择三个景点中你最喜欢的景点来读一读,品一品。看他写出了怎样的景物特点。为了更好的品读课文,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自学提示:1、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用心读一读,弄清这处景点的景物特点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当中体会到的,画出相关的词句谈谈自己的理解。(五分钟后汇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二,后教环节:

大部分同学已经学完了,好,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我们不防就以作者游览的顺序来领着大家去逛一逛,首先我们去逛一逛长廊,有多少喜欢长廊的?好,我们找同学说一说这个长廊有什么特点?(长)还有其它特点吗?(美)。你找到哪些词句写出长廊的“长”了?(一眼望不到头)我们共同来品读这现两句话,看看这两句中哪些词语更能表现长廊的长(课件出示两句)学生看屏幕上的两句,来说说。用“一眼望不到头”“七百多米”作者用数字来表达长廊的长,七百多米有多长?这“二百七十三间”七百多米,作者用具体的语言展现了长廊的长,那谁能通过读把长廊的长读出来?(学生读)老师听出来了,长廊确实很长,谁再来读得比他更长。我们一齐来读一读。站在这样长的长廊上,怎能不让人惊叹,除了长以外,我们还感受到了长廊的美,谁抓住了长廊的美的句子?(每一间。。。)找生读,都谁找到这句话举手。看来啊,大家都能够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来体会文章的内容。把书放下,我们就来品一品这句话。从哪表现出它美呢?(画“五彩的画”突出鲜亮,还说明它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的画都在横槛上,美吗?还有美的地儿吗?几千幅画,数量多吗?这么多的画,你画不出来,古代劳动人民画出来了吗?古代人们多有智慧啊,可见古代劳动人民的画艺是非常高超的,从这几千幅画,这个数量也多,突出美,还有哪些表现了美?(风景、人物、花)想想会有什么风景,(还可能有什么?(人物,花草)太美了,那么多的花草,这么多的人物,这么多的风景都集中在哪?种类多不多?大家真有心,我们体会到风景多,人物多,花草多,那么站在这样的长廊上,看着这样的书画,美吗?谁能把它的美读出来?对呀,这么多的画是几千幅呀,却没有哪两幅图是相同的,也就是每一幅都?用词来概括?(姿态不一,各式各样,独一无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画都展现在了这个横槛上,假如你就站在这个

长廊上,看到这么多的画展现在你眼前,你惊叹吗?谁能读出这种惊叹,我们一齐读一读。 据资料记载,这横槛上的画有八千多幅,此时我们真的被古代劳动人民这种高超的画艺所惊叹,同时我们又都是他的炎黄子孙,为有这样的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感到骄傲,谁能把这种骄傲的语气读一读,多美的一种景象啊。除了横槛上的画美,还有其它美的地儿吗?(长廊两旁栽满花木)是啊,光是横槛上的画就让人浏连忘返了。此时长廊两旁花又开。而且这一朵花没谢,另一朵花又开了,这样的花怎么?谁能用一词来形容(争奇斗艳)对啊,多美的景像啊,谁能把这句的美读出来,好我们随同作者游览的顺序不但观赏了长廊的长,也体会到了它的美,此时,假如你就站在长廊上,放眼望去,你会看到什么呢?抬头仰望你又看到了什么,环顾两旁,你会看到什么?你能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一读吗?看谁找得准,(站在长廊上,放眼望去:生接,抬头仰望:生接:环顾长廊两旁:生接:)在长廊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五彩缤纷的彩画,闻到淡淡的芳香,还能感受到一种微风吹拂时的清爽,此时,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美吗?(美)此时,如果你真的站在长廊上,感受到了长廊的如此之美,你最想干什么?(照相、画画)可我们坐在教室里怎么办呀,只好靠我们读,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印在脑海里,大家试着背一背,其实它描写的是有顺序的,先写长廊的长,再写它的美,按这个顺序,你试试看,背一背,看谁能背下来。

看来啊,咱们好多同学都陶醉在长廊的美景当中,时间不等人,我们还得跟着作者的脚步,接着往下浏览,走完长廊又到了哪呀?(万寿山)有喜欢万寿山这个景点的吗?(找生问:你喜欢万寿山的哪?(佛香阁)它有什么特点?(高)除了佛香阁,还写了哪?(宫殿)特点是?(金碧辉煌)壮丽)“金碧辉煌一般都是形容什么的?(宫殿的)站在万寿山脚下,作者就抓住了这两个代表性的建筑,突出了佛香阁的高,盘云殿的壮丽。

登上万寿山,万寿山高吗?此时该向哪看了?那么作者最观注的又是哪儿?谁喜欢这部分?你来说说,哪最美?(葱郁的。。。。。)这句美在哪儿?还有美的地儿吗?你觉得什么美,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它是这个颐和园最主要的一个风景线。这句话就展现了万寿山上看到的景真美,除了这句还有美的地儿吗?

昆明湖,从写昆明湖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特点。(静)从哪知道它静的?你知道它是一个什么句子?把什么比喻什么?镜子有啥特点,除了静还有别的特点吗?(绿)从哪里看出来的?试想,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划过,你注意到了吗?咱们的作者把这个“划“字写错了,这个“滑”如果组词的话应该是(滑冰)船从水中划过应该用哪个“划”?那作者为什么用这个“滑”呢?你怎么理解?看来作者在用词上是动了脑筋的,一个“滑”字就突出了这昆明湖水“平静一点波纹都没有大家滑过冰吗?冰上什么感觉?(很轻快的)你看“轻轻地,慢慢地滑过,如果你是游人,在这样的昆明湖上慢慢地滑过是什么样子的感觉?(如果我是游客,乘船荡漾在这样宁静的湖上,你忍心去破坏吗?不,所以就得慢慢地滑过,我们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体会昆明湖的特点,谁能把它的特点读出来,(找生读)昆明湖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平的,静的。

在湖边漫步时,你又喜欢哪儿呢?(十七孔桥)你喜欢它的哪儿?(狮子)狮子也是没有相同的。姿态不一,你想像一下这些小狮子什么样?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不是,它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太美了,从哪告诉我们的?(齐读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1、欣赏课文:这么壮观的地方谁不想去啊。你想去吗?说走咱就走。转眼间就走到颐和园了。播放课件(录像)意犹未尽,

2、颐和园我们就欣赏完了,此时此刻,假如你是一个中国游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个外国游客你会说什么?

五、作业:在我们的身边也美丽的景观,只要你留心去欣赏,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收集一些家乡的景观。讲给同学听,好吗?

板书设计:

长廊

大 高

万寿山 佛香阁 颐和园 壮丽

昆明湖

十七孔桥

静 绿 狮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