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关云长》有感

看《关云长》有感

在以往听大人讲三国故事时,总认为刘备是君子,曹操是奸臣。后来曹操的形象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片大大加深了我对曹操的认识,从某些立场来看曹操,他也是个历史伟人。心胸开阔,心仪天下,不记前贤,不计个人荣辱得失。虽有点不择手段,但也是求才若渴,纳天下贤才为己用。早一天平定天下,早一天人民免于征战。本片不是重点回放关羽的英雄气概,而是通过关羽的忠义仁厚,从侧面诠释了一代枭雄曹操。以下很多片段引起我的共鸣,与大家一起分享。

片段一:关云长与曹操的对话:

曹操说:老刘家的房子快倒了,是姓曹的帮他修好的,但人家却说是姓曹的想占老刘家的房子。这样的话被好多人相信了。现在有人相信,两千年后还是有人相信。相信这话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像刘备这样的坏蛋,一种是像关云长这样的蠢蛋。关羽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说是天子挟曹操以令诸侯。事实也相信如此,没有曹操以前,皇帝是天天逃命,食不裹腹,衣不遮体。有了曹操后,虽然是虚名皇帝,身边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曹操来到许昌后,屯田垦荒,解决的几十万军队和当地农民的吃饭问题;东征西战,平定了周边小势力割剧混战的局面,人民得到了暂时的安定。百废待兴,人民过上了相对安定的日子。小皇帝也靠天命皇权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不能不算曹操的功劳。一个无能的皇帝,虽有天命的威严,能改善人民的生活吗?固本守旧,只是把人民拖向更深的深渊。穷则思变是永恒的真理。

片段二:关云长与皇上的对话:

明智的皇帝也承认:与曹操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并不觉得委屈,这是现代人思维的能上能下,能伸能屈的表现。在没有曹操之前,皇帝吃的是麦稃,喝的是臭水,过着东奔西走的逃命生活。是曹操给了他安定的生活。光靠一个皇帝的尊严是改变了不了天下的,光靠天命更是支撑不久的,现代人中只有傻瓜才相信天命。皇帝说他的天下现在在曹操的手中,是因为曹操的能力比他强。所以他要不断努力,总有一天他的能力比曹操强了,曹操就会拱手把天下让给他。天下不是光靠天命的来维持的,是要能力来平定天下,治理天下的。历史的演变告诉我们,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各代王朝也是由赵家,朱家,刘家,曹家~~~~~这样不断演变和流传的。

片段三:曹操放关云长的两个嫂夫人:

曹操多次与关羽示好,是为了留住关云长这个人才。为解决关云长的后顾之忧,还特意放了刘备的两个老婆及家人。仅留下了和关羽有点私情的绮兰小夫人,并下了春药,诱关羽与刘备的未婚妻藕合。虽然其手段有些卑鄙,但也求才若渴,不择手段。关羽最后还是不为所动,离开了曹营。曹操还是信守诺言,放走了关羽。只是手下的认为是放虎归山,以后定会多了一个对手。所以传令各路关卡,诛杀关羽。这虽不义,但也是人之常理。身在军营,各为其主。曹操虽心知肚名放走关羽的后果,但还是为感动关羽心存一丝狡幸。曹营当中,降将云集,足见曹操心胸开阔,知人善用。他的生性多疑,也是由身边人的身份特殊引起的本能反应,是可以理解。

片段四:曹操查办追杀关羽是谁下的令:

关羽威猛过人,武功盖世。一路上,不但没有被追杀,而且过五关,斩六将,无人能挡。大伤曹营元气,曹操还是不为其所怒。曹操不但不迁怒于关羽,还要查办追杀关羽的军

令是谁下的,差点杀了身边的忠将。关羽的化险为夷也透露出了很多悲凉气氛,旧时江湖好友韩福也成了曹营的人,死于自己刀下,忠义两难全。韩福的理由很简单,以前打仗是因为没有吃了,但自从曹操掌权后日子虽苦,但日子过得还可以啊。代表的是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思想。还有最后一波追杀,主谋竟是皇帝。关羽是维护刘备,维护皇权的,皇帝为什么也要杀他呢?皇帝最后和曹操达成了共识,决心要杀关羽,因为放了关羽回刘备营中,会减缓灭掉刘备的时间,延长天下战乱的时间。事实也是如此,之后三国鼎立,天下混战延长了多少年,死伤了多少民众。假想要是没有三国鼎立,也许社会发展会更快点。

从某个角度来看曹操,他也算是个历史英雄。他对历史是有功劳的,平定中原,统一三国,为历史的进程加快了步伐。不计个人尊卑,广纳贤良,手段有些卑劣,但心中装的平定战乱,统一中华。曹操没有称帝,但刘备称帝了,这好像和他的忠义有些矛盾了。以上虽然是编剧的一些虚构,但拿到现在的现实生活中来,从另一个角度来评论,他的很的观点是成立的。

 

第二篇:电影《关云长》观后感

虽死何以赎罪

——观《死亡笔记》有感

一部《死亡笔记》,我不知道该如何给它定义,或许是科幻恐怖片吧。题材其实并不重要,与其给人的心灵震撼程度无关。

还是那个问题:死,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死神让死亡笔记本出现在人间,是因为对人间法律极度不满,认为法律根本不足以惩恶扬善,需要这种只需要写下名字就可以杀人的办法来消灭罪人,降低犯罪率。于是,有了3个杀人犯——自诩为拯救世界的杀人犯。他们都认为死亡是对一个罪人的最好的惩治办法。直到死时,夜神月都不明白自己哪里错了,他颤抖着对身为警察的父亲说:“爸爸,你应该理解我的,我是正义的啊!”是的,或许,在夜神月的眼里,杀死一个罪人,或者说曾经犯过错的人,就是正义了。而法律,不会杀死每一个犯罪的人,警察也没有能力逮捕每一个罪犯,所以他们不能代表正义吧。

这让我想起了药家鑫。这是一个罪犯,并且是一个一直希望求得别人原谅的罪犯。之于我,我更愿意称他为犯过错的人。药家鑫一而再的起诉,希望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在我看来并没有任何贪生怕死之嫌,反而,他这种强烈的求生意识,让我觉得他是真心想悔过的,他真的想赎罪的。而我们法律,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让他以死谢罪了。那么,药家鑫的这种死,真的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吗?

我们的法律,是想弘扬真善美的。死,无疑是与之相对的。死,唯一的效果便是杀鸡儆猴。可是,如果这只鸡想变好了,想用余生赎罪,还有必要非要杀这只鸡吗?《死亡笔记》的杀人犯以拯救苍生为己任,对任何犯过错的人都以死亡为惩戒手段,本来的善意变成了罪恶的源泉。

还记得最后夜神警官苦口婆心的劝夜游月:“法律当然不会是完善的,因为制定这些法律的人就不是完善的!但是我们要心存善念啊!”的确,法律对社会决不会是万能的解决工具,人不是完美的,人创作的东西当然不可能玩美,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法律不完美就想走极端。死是不足以赎罪的,我们的法律规定了很多的惩戒手段,可是忽略了赎罪手段。法律,既然初衷是维护真善美,为什么不在自己的条例上正面回应真善美呢?我们不去谈这个人该不该死,而去想他还能不能生,如果让他活下去,他可不可以回报社会?如果他的思想已经离经叛道,已经反社会了,那么只好让他离开人间了。可是我们的法律本就不应该从侧面体现自己真善美,本就不应该宣扬你犯了错就该如何接受惩罚,而

是应该去告诉大家,我们错了怎么弥补。

这样,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再一听到药家鑫的事件时第一反应就是——他该死!夜游月也不会接受死神的那本死亡笔记本来肆意杀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