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反思

执教:范杰英

这一课是在学生了解了声音的大小、高低、产生的原因等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以及认识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学生通过多个活动对声音这一熟悉的事物去进行一番 理性的探索,从而构建起对声音的传播的认识,为今后的探究、学习奠定感性基础。

课后我静下心来想想,这节课我有得有失:1、自己平时没有注意到教学用语,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语方面应该比较注意语言的简洁性。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的结构虽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在过程之间衔接语言用得不太好。

3、在数据分析的时候,分析不到位,应该把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数据,而其中又有些数据比较雷同呢?是因为误差的存在,导致这么多的不同,而误差又有很多种,比如线没有拉直,听筒的关系,或者有噪音,或者材料有损坏等等多种原因,有的数据出现的次数多,大概就是因为它的传声效果比较好的缘故。4、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但是点评不到位,应该用多种形式的语言多激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拓展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会尝试,巩固运用。教学时,通过师生协同活动,启发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规律,尝试性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巩固和掌握科学概念,发展学生智力,激发探究科学的情趣。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新知,并加以运用,巩固提高。

总之,本课时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综合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使学生逐步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让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觉得学了很多东西,是的,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精心锤炼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争取更多的机会,好好地学习,以便更好地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第二篇:4.2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对现代战争中的高科技武器感兴趣么?

生:感兴趣。

师:最近,美国又研制成功了一种新型武器——声波枪,你们听说过么? 生:没有。

师:声波枪可不是一般的枪,因为它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能量强大的声波,而且它专门用来袭击人类。被袭击者会感到憋闷、头痛、休克,甚至死亡。

学生情绪激动。

师:如果说大枪大炮来得更“光明磊落”,而声波枪则是“暗箭伤人”,因为这种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中,它听不到、看不到、摸不着、来去无踪。

当我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心中突然间有了一种莫名的惊恐。我们暂且不管美国人要拿它来对付谁,但是面对可能到来的伤害,我们能够束手无策吗?

生:不能。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进攻,有的说要防御,众说纷纭。

师:对于我们这个年龄的中学生,有能力主动出击吗?

生:没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科学家,研究一下防御声波枪的有效方法,好吗? 生:好。

师: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声波枪如此厉害,那么声波是什么呢?他又是怎样传播到我们身边来的呢?这就是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板书: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新课内容

1.声波

(放映水波传播的动画,一滴水滴到平静的水面上,发出“啵”的一声,水的波纹向四周散去,如是重复几次)

师:谁能描述一下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一滴水掉在平静的水面上,并听到了声音。

生2:我看到一滴水掉入平静的水池中,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 师: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啊?

生:因为水滴滴入水中,引起了水的振动。

师:你们为什么听到滴水的声音呢?

生:因为水发生了振动。

师:我手中拿了一张纸,它现在有没有发出声音?

生:没有。

师:我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

生:用力抖动、揉、撕、让它振动??(各抒己见)

教师抖动手臂,引起纸的振动,纸发出声音(我们看到手臂和纸的抖动频率,并不是纸的振动频率,但此处教师不必强调指出)

师:纸的周围是什么?

生:空气。

师: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

生:会,纸在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随着振动。

师:水滴使水面振动,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会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

生: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提示:在师生交流中,对于每一个同学的积极发言,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认识要给予正确引导,但仍要鼓励,教师要说:很好,真棒,同学们回答的真好之类带有鼓励性的语言,为求简洁,文中将其省略,在实际操作中要加以注意。) 板书:1.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2.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

师: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人耳,我们会有什么反应?

生:听到声音。

师:同学们了解耳朵的内部结构吗?知道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吗?

生:不知道。

师: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

生:想。

(放映动画:声波传入耳道,引起了鼓膜振动,再引起听小骨的振动,听小骨的振动会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传入大脑。)

3.探究传播声音的介质

师:是不是一切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得到呢?

生:不是。

演示:丝绸轻轻振动。

师:你们听到声音了吗?

生:没有。

师:因为我们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声波枪发出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但它仍然能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一) 提出问题

师: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果声波枪发出的声波正向我们袭来,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呢?现在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先猜想一下,怎样可以防御声波?

(二)猜想与假设

生1:我想用铁片挡住。

生2:我想用建筑物或树林挡住。

生3:我想乘坐潜水艇到水里去。

生4:我想用泡沫挡住。

生5:我想在我们身边放一个仪器,也发射一种声波,去干扰声波枪发出的声波。 (教师引导:两种声波在相遇时,会产生叠加,出现干涉现象,由于我们现在的准备知识还不够,所以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还没有能力去研究,今天我们主要探究用什么方法可以挡住声波,下面,我们继续猜想。)

生6:我想用某种气体膜挡住。

生7:我想用大风把声波吹走。

教师总结:好,同学们猜想出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假设它们能够挡住声波,也就是说,声波不能在这些物质中传播。现在我们把所有的猜想归纳一下。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猜想,一一列在黑板上。

师:自然界中的物质可分为几种状态?

生:三种,固态、液态、气态。

教师引导学生把所有的猜想分为三类。

假设1: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假设2:声音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假设3:声音不能在气体中传播

师:是不是你所有的猜想一定是正确的?

生:不一定。

师:你打算怎样验证你猜想的正确性?

生:做实验。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师:现在我们有三个假设需要验证,我们就分成三大组,第一组同学研究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第二组同学研究声音能否在液体中传播,第三组同学研究声音能否在气体中传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证明,也可以有效地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去实验。注意,不管研究哪一方面,必须尽量避免其它因素的影响,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令人信服,这一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实验中,我们看哪一组同学完成的最精彩,合作精神最好,现在开始实验。

(四)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后,愉快地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同学之间往往有不同意见,但能够协商进行。其中,验证固体能否传声的那一组同学,分别利用土电话、泡沫、木棒、橡胶棒、塑料盒、金属棒、铜丝悬吊着的音叉和小锤进行探究;验证液体能否传声的一组同学,利用了教师提供的经过密封的音乐盒和两种不同浓度的液体(硫酸铜和食盐水)来进行实验;验证气体能否传声的一组同学利用悬挂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两只音叉、蜡烛和从旧门铃上拆下来的扬声器电路来实验。

(五)分析与论证

师:好,现在让我们停下来,做一下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希望同学们从三方面回答:

1.我们刚才的假设对不对?

2.你是怎样验证的?

3.你的结论是什么?

现在请第一组同学先来说一下。

第一组:

生1:我们认为声波不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假设是错误的,我们用“土电话”做实验,发现纸杯、细线都能传播声音。

生2:我把悬吊着音叉的铜丝缠在手指上,再把两耳堵住,另一个同学敲击音叉,我能清晰地听到声音,说明声音是通过音叉、铜丝和身体传播的,所以固体可以传声。 师:为什么要把耳朵堵上呢?

生:因为我们研究的是固体能否传声,要避免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耳中。 师:说的非常好,这位同学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

(大家为他鼓掌)

师:现在请第二组同学来说一下。

第二组:

生1:我们认为声波不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假设也是错误的。因为我在游泳时,即使我潜入到水中,我还是能听到水中其它人发出的声音。

生2:我们把用气球密封好的发音盒放入水中,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学生演示)

师:发音盒漂在水面上,声音是通过液体传入我们耳中的吗?

学生思考后:我们用筷子把发音盒压入水中,但不让它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当它完全没在水中时,我们仍能听到声音。

师:请你为大家演示一下。

(学生演示)

师:你用筷子接触发音盒,筷子和你的手臂是液体吗?

该组的另外一个同学急急地想出了新的方法:把发音盒压入水底,迅速地抽出筷子,发音盒在水中缓缓上升的过程中,仍能听到声音,这个时候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所以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难道声音只能在水中传播吗?

生:我们用同样的办法在硫酸铜溶液中验证过,结论也是一样的,证明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第三组:

生1: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这太简单了,因为我们在谈话时,彼此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就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生2:我们用发音的喇叭靠近蜡烛的火焰,火焰随着声音的强弱摇动,喇叭和火焰之间是空气,说明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六)评估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推翻了我们的假设,说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板书: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3.这些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师:既然我们在自然界中找不到任何可以挡住声波的物质,假如声波枪发出的声波正无声无息地向我们袭来,我们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生:我们可以乘坐宇宙飞船飞入太空。

师:为什么?

生: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

师:那是什么状态?

生:真空。

师:声音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吗?

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你们做过验证吗?

生:没有。

师:我今天带来了一个仪器,我们一块来验证一下好不好?

生:好。

师:这是仪器的发音装置,接通电源后,声音通过玻璃管内的空气传入接收装置,再通过喇叭放出来,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如果我们把玻璃管中空气抽走,管中成了什么状态呢?

生:真空。

教师演示,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板书:4.真空不能传声。

师:现在,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在地球上防御声波枪呢,毕竟我们不可能全部飞入太空中去啊。

生1:可以在我们周围设立真空隔离带。

生2:我们可以穿夹层是真空的衣服和帽子。

师:真是太棒了,我突然想到一个真实的故事。19xx年,美国军队在索马里使用了一种强力泡沫,试图把示威者粘在地上,可惜,索马里人很快发现,只要在地上铺上一层报纸,就能大摇大摆通过这些粘胶,令花费了巨资研制粘胶的人无可奈何,今天同学们仅用一节课就探索出了防御声波枪的有效措施,不知道美国人知道后,会怎么想。 学生很有成就感地笑着鼓掌。

师:好了,现在让我们从现代战争中走回到古代的战场上。

(放录像: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中的片段,郭靖拦住成吉思汗向他报告,有人带了人马来攻击他们,成吉思汗的儿子翻身下马,将耳朵贴在地上,然后起身向大汗报告,确实有马队向他们冲来。)

师:同学们从录像片段中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探究的内容。

生:声音可以在大地中传播。

师:另外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生: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固体传声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声音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到底是多大,还存在着哪些进一步的规律,我们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下一节课要继续探究的内容。

好了,今天我们通过思考和探究解决了很重要的实际问题,我想,任何一个同学都有成为科学家的可能,如果我们始终保持探究科学的动力和精神,牛顿和伽利略就会在我们中间再次出现。

教案点评

对“声音传播”的初步研究这一节课,从知识与技能上应该掌握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和声音的传播快慢两个问题。

该节课的设计,教师勇于打破教材的设计顺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精心设计了课题地引入——介绍新型武器声波枪,让学生耳目一新,接着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猜想、实验、探究防御声波枪的有效措施,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在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中,探究出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刚学物理,可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完全领会,把握不了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该教师注意渗透相关的物理研究方法,例如音在气体、固体、液体等介质中都能传播。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其他介质传播的可能,只保留其中一种介质起作用,让学生对控制变量有初步的意识。

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与本节课相关但超出本节课内容的的猜想,教师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引导他们如何去进一步地进行课后研究,把物理教学定位在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