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篇一: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小数除法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小数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相关运算,并且学习了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对小数除法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完整的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教学中我认为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应立足于学生的“学”。 由于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 ”。在教学时针对这些情况我请教了六年级组的数学老师,并作了以下专项训练:

1、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2、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我在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用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在独立思考中形成独特的体验,这是学生自主建构的重要基础。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体验,再让他们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要提供给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样,既照顾了全体,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时,需要先将除数变成整数。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用已有经验去大胆探索、创造,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展现,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改理念。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探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管是独立思考还是小组合作,教师都能赋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思维状态才能充分展现,所存在的问题也才能暴露无遗,教师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注意面向全体,互助合作,节时高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任何学生知识经验的提升都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任何外力无法替代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对于新的问题产生独特的体验,以此为基础,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助才会有思维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真正的发展。我想有些看起来很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很传统的东西有时会使学生觉得会更扎实些。学生创新能力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对知识的迁移、分析、

归纳、联想,从中发现新的方法,使新知识感到不新。在让学生通过联想中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产生新的设想,提高创造性能力。

当然在开放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反思一单元的教学,我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再加强一点,也许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篇二: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会计算:把小数当成整数计算,再点上小数点。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竖式如何写?还是有些模糊和不理解。如是在教学中,我就着重突出了以下几点:

1、口算

口算由于数字比较小,计算快捷。我就要求学生学生多做口算题。做完题目之后也用口算来验算。并且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做法,加深对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

2、积的变化规律

积的变化规律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学生的记忆却不是很深,如是我也按照新课内容设计了一下,让学生自己来发现规律。充分的利用规律进行计算。

3、竖式数学格式

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内容,结果部分学生习惯性的把数位对齐,后来我就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来讲:我们进行计算时是把小数当成了整数,所以相当于是末尾对齐了。

4、小数的位数

我采用了了几个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是推算小数的位数,二是在竖式中去点小数点。

篇三:小数乘法教学反思

数学课的教学千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现实社会,“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打破了枯燥的传统叫法,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发挥了本班学生的特点,大胆尝试新教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搜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前,我安排学生到各大超市做调查,收集小数,#5@p等,使学生学习

的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从生活中来。

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始终在生活中学数学,如:当教学小数位置变化这一部分内容之时,我利用书中原始的教学情境提问:如果1枚纽扣5分钱,那么10枚纽扣需要多少钱?100枚呢?学生对于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掌握的已经相当不错,另外,这也是生活经验啊,所以,学生易于明白,易于发现规律。

另外,在本部分的教学过程之中,我倡导小组学习,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交流中发现问题,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经历了探究的过程,真正把生活中的数学带到了课堂中来,使数学教学活动成了教会学生学,师生合作探究,发现的过程。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有所忽视,安排的时间不够科学,还有,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想得到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索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对于商的定位问题,让学生懂得在余数的右边添上0,可以再继续除,只要掌握这个学生就很容易进行除法的计算,并通过验算来提高计算正确率。

在教学中,验算的方法除了可以用乘法外,还可以用除法再除一次。也可以来验算。这一点,还没有提到。

 

第二篇:《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整数。

2.在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转化数学思想,培养推理能力。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过程:

一、积不变的规律

师:老师知道四三班的同学口算能力特别棒,想不想展示给你的爸爸、妈妈看一看?(想)。请认真看黑板上的题,我找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教师板书:12×2=12×20=12×200=)(生回答,师板书答案)

师:同学们算得真快,再来一组难的(板书:25×8=25×80=25×800=)(生说答案,师板书)

师:看来还是难不到你,厉害!这次再出个超高难度的。36×13=(难倒了吧),老师告诉你积是468,那么36×130=,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师:那36×1300=,说说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

师:观察黑板上这三组式子,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积也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师:说得非常好,谁还能起来说一遍?

生:

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发现?换个角度,从下往上看,你又什么发现?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积也缩小到原来的1/10、1/100。

师:对,这就是积不变的规律,对我们今天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反思:积不变的规律是学习小数乘法的基础,在三年级的时候稍微涉及到,但对学生的印象并不深,所以设计此组难度不同的口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因数、积之间的联系,从而为本节课的新知识打好基础。但是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寻找规律上难度不大,但对规律的表述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语言,进行引导,规范语言,提升学生的思维]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周我们刚举办了高区一小第六届运动会,这也拉开了我校第六届体育节的帷幕,为了让同学们更好锻炼身体,学校决定要增置一些体育用品,主要有:足球、羽毛球、跳绳、乒乓球、(贴图片)购买数量分别是3个、23个、25个、30条。除了知道数量,你认为还需要调查什么?

生:每个物品的单价。

师:这个问题高老师已做过市场市场调查;价格分别是:47.8元/个1.56

元/个0.58元/个,3.5元/个(板书)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3个足球多少元?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3个足球共花多少元?谁来列算式?

生:47.8×3=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得有什么不同?

生: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师:对,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反思: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是新课改中的亮点,借助一定的情境来导入,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服务的。新课改中的计算和应用题是合二为一的,这可在一定程度避免计算的枯燥性。所以在情境中把数量关系进行一定的梳理,对学生理解算式也有一定的作用。在实际中,学生提的问题有的是比较难(二步或三步),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首先要求出什么,从而就转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二)小组交流,讨论算法

师:动动脑,自己先在本子上试着算一算。(学生试算)

师:四个人一小组,在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么算的?注意一定要讲清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A.生:连加法。47.8+47.8+47.8=143.4(元)

师:同意的举手?你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有些麻烦

师:的确有些麻烦,不过不会算小数乘法,能想到用小数加法来解决,也是动脑筋了。还有别的算法吗?

B、生:47.8×3=143.8(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看成478,扩大了10倍,再把积缩小10倍

师:听明白的举手?谁有疑问的可以大胆的问?

生:(师)为什么要看成478元?

生:这就变成整数,整数乘法我们以前学过。

师:我们来合作一次,把他的思考过程用竖式记录下来。(板书:47.8×3=478×3=)

师:1438是谁的积,怎样才能得到原来的积?

生:须缩小到原数的1/10

师:这句话很重要,我把它记下来。怎样把这个数缩小到原数的1/10? 生:想得到原来的积就必缩小1/10就是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变成143。4元。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遍,怎样算出47.8×3=

生:说

[反思:设计课的时候,本来想象这个环节会出现算法多样化的情况,比如说加法、竖式等情况,然后再进行优化,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可是实际教学中,我发现班上的同学要么用竖式计算,要么不会算。所以我也只能顺应孩子们的思路,直接就用了竖式计算这种方法,算法多样化在这节课中没有很好的体现。

学生在试算时,有许多算对了,但是他们并不是理解了其中的道理,而是觉得因数里有一位小数,积就应有一位小数。所以并于算理这部分应让学生先讲,讲错了也不要紧,教师要根据师学生疑问,要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多说,最终让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总结思想

师:多清晰的思路呀!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研究小数乘法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板书)。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整数乘加法小数加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来解决。

师:这是我们思考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这样列竖式就行了。

[反思: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新课改中的要求。本节课转化思想的运用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应当给学生清楚的指出来。]

(四)练习

师:如果买6个足球,要花多少元?自己想这样试着算一算?

生做。抽人到展台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反思:加个小练习,可以更好的练习乘法是一位数的小数乘法。进一步的讲述算理,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理解巩固。]

(五)因数变成二位小数

师:那买23个羽毛球共花多少元?

生:做(抽生板演)(不同的做法,有对有错)

师:你同意哪个同学的做法,为什么?

[反思:因数是二位小数的乘法,尽管算理是一样的,但在计算的难度上要比第一个题要大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这里设计一个改错的环节,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孩子们计算二位数的速度有些慢。大部分出错是有二种:一种是在过程中也把小数点加上去了,另一种是计算整数乘法出错。所以如果在情境中加一个二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练习,这里的出错率会大大降低。]

(六)积的末尾有“0”乘法

师:那你再算一算,买25乒乓球共花多少元?

生:算(抽生板演)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七)总结法则。

师:观察一下黑板上的算式,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两人说一说)

生:先按照整数乘法来算,再点上小数点。

师:怎样点小数点,观察一下,积的小数位数与什么有关?

生: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说得真不错。谁再能完整的说一遍?

[反思:对于小数乘法的法则的总结,不用要求太严,只要学生能表述清楚就可以了。对于积里的小数位数,学生能说出来更好,说不出来可以放在以后找寻找规律。]

三、总结

师:这节你学会了什么?

生:

师:我们通过转化的学习方法,研究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关于小数乘法的其他问题,我们下节课再研究,下课!

反思:

本节课从整体来看,学生气氛比较跃,教师利用一个个问题,为孩子的思维发展搭建了平台,让孩子在疑问、交流、找错等过程中,学会了方法,明白了算理,效果不错。但是不足的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按排的内容有点多,后面的学生学得不是很扎实,可以把此课分成两课时来讲,效果可能会更扎实。

2、前面的算理,应让学生多说,在练习中也让学生说算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