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芳 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岳西实验小学 汪晓芳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爬天都峰》的后面,有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继续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

本组无论是阅读、还是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训练,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比如,在导读,点出了本组的专题,课文为这一专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继续围绕本组专题展开,“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则是这一专题训练的拓展和延伸。教学中要加强整合的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几位名人的故事,但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名人的丰功伟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课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那些名人在平凡的小事中不平凡的一面。课前,我让学生搜集有关这些名人的资料,课文教学中以列宁和小男孩你喜欢谁为主线,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

心理,感受作者的写法。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文章内容。在教学第一段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抓特点写灰雀的方法。这篇课文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孩子们通过抓重点词句,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体会到了小男孩的聪明、勇敢、对工作一丝不苟。续写很成功,大多数孩子都认为小男孩会回来,并成功完成了拍摄任务。学生续写非常成功,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实践证明,给孩子一个空间,它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本单元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比较好,但是课前预习做得很不好,没有几个人去查找搜集资料,以后在这方面还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单元的习作是写一个熟悉的人,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写作方法,条理清楚,知道通过具体的事情去写人,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东一句西一句,语句表达不清,线索混乱,需要好好加强练习。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的语文可真应景!当秋天踩着落叶诗意地走进我的视野时,课文里也开始秋意飘飞。

北方的四季分明,—入秋,阳光的颜色就变了——变得金黄金黄,十分悦目,呃......像个和善的老头儿。在上班时,我时常闭上眼细心地聆听秋叶"唰啦啦"飘落的声音。没想到这一习惯竟不知不觉被学生学了去……虽然《秋天的雨》被许老师试上过,但我上得课很不成功,学生显得疲惫,朗读很不起劲儿。回到办公室我仔细地想了想,

一是星期一大家还未恢复状态。二是我自己被他们的吵闹弄得不胜其烦,停下来整顿了好一会儿纪律,大大破坏了课堂气氛。而且,我自己的语言渲染突然变得那么地苍白无力……上《听听秋的声音》时,我就改变了策略。实在也巧的很,我写完课题,窗外正好吹过一阵风,"唰啦啦!"这纯自然的音乐激活了我的心。我惊喜地喊:"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吹落叶""风声……"

调皮的同学站起来喊:"秋的声音!"

一个有趣生动的导言就自然地生成了……

学生们是闭着眼听完我的范读的。这首小诗打开了他们思路,竟使有的学生听到花开的"啪嗒"声,农民丰收割稻的"唰啦"声…… 惊喜在秋之声中,不断涌现……它们时而在窗外寻找秋天的影子,时而闭上眼回忆自己海边的、山里的童年……

感谢上帝!我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童年比我的童年更加色彩斑澜……看来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窗外已有满眼秋色,又何须我苍白的语言……

下课了,还有许多孩子围着我讲秋天……突然,丁雅萱很认真地问我:"老师,秋天为什么不和我们玩儿一下再走呢?"她大概还在想课上的那个"秋天为何匆匆而来,匆匆而去?"的问题吧!我笑了一下说:"她已经和你玩过了。只不过你没注意……比如它?呼?地一下摸了你的脸,?唰?地一下又碰了你的耳朵。"小婷开心地笑了。 回到办公室,丁雅萱的话在我的脑中反复盘旋,挥之不去。"为何不和我说一下再走?"她大概是没时间玩耍吧!我突然一下子理解

了这个上课爱吹泡泡的女生。也许,下课了,放学了,她又要被推进作业的漩涡里,根本没有时间玩……

嘿!我的孩子们自己已经找到了良方。下课了,孩子们放下笔记本,来到走廊上,闭着眼,"哇?我听到了风声!""我听到云跑步的声音。"听着听着,我呵呵地笑起来……从未有过的开心!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三篇精读课文、《找骆驼》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

本组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可安排学生看课文听录音或听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录音或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在上课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1、重视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效果不佳。

2、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3、缺少个性化阅读。

面临期中考试,一边学习新课,一边复习。学生因为活动多学习积极性不高,心太浮燥,有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今后,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争取期中考试考个好成绩。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以“中华传统文化” 为专题,由《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组成。课文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孔子拜师》和《盘古开天地》是叙事性文章,《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说明性文章。课文中既有描写生活中的人物故事,也有神话故事;既有对古代建筑的介绍,也有对古代绘画艺术的描述。使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的专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身边的传统文化。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通课内学习和课外生

活,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教学这组时,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要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的开始阶段,重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如愿望,指导学生做好分工合作的准备工作,活动过程中, 要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进展,并在必要时调整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活动成果。

语文园地中安排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组专题,从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所得的角度安排的,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交流平台和展示空间。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汇报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综合性学习成果。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这也是对综合性学习成果的一种展示方式。 完成这次习作,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材料的选择和整理工作,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学生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也可以和“展示台”结合起来,按照习作的内容,把优秀习作放到相应的栏目里,编成“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手抄报。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颁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色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现代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并能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还注意引导学生写法的指导,练习说话。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

1、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够,例如对归纳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想象方法的指导,要有具体策略如:可结合图片想象;可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可通过读语言文字想象等。

2、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上用的功夫不够,力争每节课,都要找准一个点指导学生朗读,在读的方式方法上多样化。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讲述了: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通常是想的不一样的,当然想法不一样,做法难免会有差异,

最后的结果更是不尽相同。本组课文讲述了几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的4篇课文,其中三篇精读,《矛和盾的集合》、《科里亚的木匣》、《陶罐和铁罐》;一篇略读《狮子和鹿》。

本组课文以启发学生怎样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在单元导读中有所体现,在《矛和盾的集合》中通过对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品质的学习,懂得:“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含义;而《科里亚的木匣》中能够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陶罐和铁罐》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略读课文《狮子和鹿》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不同故事。

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充分结合故事蕴含的哲理联系到自己的实践经验。

2、课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适应于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课文中的大意,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在理解、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献出我们的爱”。分别由29课《掌声》、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31课《给予树》、32课《好汉查理》(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本组课文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

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此泪化作了她生活的勇气。一个有趣的实验终于在三个孩子的密切配合下成功了,小女孩之所以得到老教育家的青眯是因为她有着先人后己的品行。金吉娅在“给予树”上摘下了一个卡片,用二十美元为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买了一只洋娃娃。爱搞恶作剧的查理在草地上抽刀出鞘,杰西坐在轮椅上,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暑假,信守诺言的他做了真正的好汉。在连学了两篇充满异域情调的文章后,编者在《语文园地八》中匠心别具的安排了一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感叹教材编写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

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没有过度阐释人文层面上的东西。“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第二篇:各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以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观。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风光,就像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带我们走进了祖国的千山万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安排的:给学生当好导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品味其美感;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词语。

我是如何当好导游的呢?导游就必须抓住游客的心理特点,抓住景物与众不同的特点。如奔流不息的江河,连绵起伏的丘陵,直插蓝天的雪峰,辽远广阔的草原等,它们的景色特点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奇特之处,显得如此的多姿多彩,我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进行激情的引导。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给学生一种其乐无穷的感觉。我在上《桂林山水》时,我要求学生先闭上眼睛,开始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要乘坐的木船来了,同学们要小心的上船哟,我们去观赏桂林的山水,那里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与水平如镜的西湖还要美。那里的山比峰峦雄伟的泰山,比红叶似火的香山还要壮观,同学们想去玩赏吗?同学们想去攀登山吗?此时, 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我们想”。于是我就叫学生打开书第六页,去游览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吧,我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就带着激情读课文了。学生的读书表现非常好。这样的导入我今后还要应用到其他课文的学习之中。

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品味其美感。这一环节我大胆的“放”,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当然只不过是默读、朗读、诵读,笑声读,大声读,小组读,自由组合读。学生通过读感受文中的美。如学习《七月的天山》时,我就放手让学生去读,学生读后谈感受,学生感受到不管是刚刚进入天山,再往天山里走,还是走到天山的深处无处不美,无处不秀。特别是天山的深处景色,学生读了还想读,真是入情入境,有依依不舍之感: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向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向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学生深情地读,品味地读,让学生真情的感受到七月天山的无限美好。

熟读成诵积累优美词句。我通过引领学生,学生愿意读书了,学生对优美的句子已牢牢记在心中。像描写桂林水的“静”“清”“绿”,桂林山的“奇”“秀”“险”的句子,学生不但能被而且还能仿写写这类句子了。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学生对沿途的景色也是兴趣盎然,学生学完课文就记住了对景色描写的句子。《七月的天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的记住了“走进天山”时看到的句子,有的记住了“再往里走”时看到的优美句子,更多的是记住了“走进天山深处”时见到的迷人景色的句子。这也是放手让学生去读的效果。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组课文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课文的内容生动感人,从不同的角度赞美了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使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比金钱、财富更重要。要用自己的劳动去维护个人的尊严。无论做什么事讲究认真、讲究实在。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整组课文充满丰富的人文内涵。

一、精心读,用心悟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让学生精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如:认真钻研课文,深入研究细节,如何就“彩票上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内心的矛盾,展开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是着重朗读,在学习《尊严》这篇课文时,我在设计好问题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并且由浅入深,这样让学生有所体会,并且理解深刻。然后再指导学生朗读,在有所思有所感的基础上朗读,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个性。从而体会了人物思想。

二、品语言,讲方法

语文课不单单要进行思想感情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表达方式及语言文字的训练。本组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叙事条理清楚,尤其是对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等描写,十分逼真,这些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材料。因此,在学习《尊严》这篇课文时,为了充分让学生充分体会文章对比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将逃难人与哈默进行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对比。如:文中两次提到“狼吞虎咽”,它的含义一样吗?让学生认识这个年轻人的高尚品质。还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话、写话,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水平。在学习三处对话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哈默的心理活动,来深刻了解人物。

三、巧读写,促提高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体会的同时,也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方法,读以至写。在引导学生写作时,采用先说再写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写起,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练习的内容主要有:1、想像文章中的情景,不同人物会在此时此景中说些什么,做些什么?2、读了这一段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的单元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观注、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展中受到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从内容而言,本组四篇课文有叙事性文章,也有说明性文章。有的是讲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的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

因此,教学本组课文时,我着重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联系,充分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如我在教学《大自然的启示》时,我便将《品德与社会》中《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的生产工具的产生与发展和语文教学整合。通过锯的产生是鲁班先师根据野草划伤手指的启示发明的事例,大大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着重与以前所学过的“保护环境”等相关专题课文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做到了统筹安排,把“综合性学习”与“品语交际·习作”“展示台”有机整合起来。我一方面运用保护环境单元所学知识布置观察为综合性学习打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把观察中的过程及发现记录下来,为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还让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做成“手抄报”进行展示,这样有机结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

另外,着重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只要是学生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现或发明,不管是前人已经有了的,还是没有的,只要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所得。我都给予了大力的表扬。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如: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效率不够高。如何让学生寓学法于教学之中,让学生逐步领悟各种学习方法的能力还欠缺,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提高。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形势,表达对和平渴望的课文。四篇课文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但又有许多共同之处,如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深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我一是在帮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读、说、悟、思等方法,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深刻的思想熏陶。如在学习两篇小英雄的故事时,抓住“夜莺”、“雨来”两个小英雄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到了他们的机智和勇敢。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主要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读,引导学生用“心”读书,让学生融入文章的情境之中,激起共鸣的火花。二是利用媒体资源,播放战争片,帮助学生了解了战争人们带来的苦难。激发了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在教学本单元时有不足的地方,如:情境创设不到位。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一开始,有的学生一提起战争,就兴奋不已,认为战争是多么的好玩,并拿起手指当枪使,怎么也体验不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悲痛。直到课的最后,通过看一些画面,才让他们有点认识,产生了同情感。总结原因,平时学生看的都是动画,很少看战斗故事片,所以,对战争了解得太少,切身体会过那种失去亲人的痛苦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课要作好充分的准备,认真进行情境创设,多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进行烘托,让学生的思想情绪提前进入所学的文本之中。这样教学效果会更理想些。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生命的真谛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第五单元围绕“生命”这一专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对生命的思考,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感到非常欣慰。一是我通过一个个具体形象的人物和事例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人和事,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这些人和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道理。如通过飞蛾极力鼓动翅膀奋力逃生的事实,让学生想象你在遇到危险时会怎么做,这样让学生明白了一切生物都有求生的欲望。这是生物的本能。二是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不断积累语感。在教学《触摸春天》中“安静的手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一时,我抓住“竟然”一词,“竟然”表示没有意料到盲童能捉住蝴蝶,让学生展开想象:安静经常在花间往返,安静经常触摸花儿,蝴蝶也经常被安静触摸到,已经很习惯了。所以被安静捉到。也就说明安静对生活的热爱。一个盲童能如此热爱生活,何况我们正常人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热爱之情。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在教学本单元时,也有做得不理想的地方。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学生了解到的热爱生命的故事并不多,更不用说一些图片了。因此造成对本组课文的拓展不够。在口语交际时,只能说说看到的现象,讲不出一些珍爱生命的故事。因此体会不够深刻。要想,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拓展的知识,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景色和生活,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之情。但每篇文章的写法各具特色。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根据农村孩子对田园生活比较熟悉的实际,一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哪些地方让你最留恋,是什么原因。你和小朋友们一起最爱做什么,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四是结合综合型学习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乡村田园景色,到实际生活中再次去感受,去领悟。

在阅读课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可是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引导学生品味出来,反而让学生害怕上了这个学习任务,所以只有想其它的方法来遮掩一下自己的笨,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上我仅仅采用了一个比赛的方式,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仅用简洁的语言拟了几幅图的名字,如“鲜花嫩竹图”、“鸡鸭觅食图”、“月夜梦乡图”等,而且对文章语言的分析,品味则更是精彩,如“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中的“探”,“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不吃惊”中的“吃惊”。母鸡是如何带领小鸡吃食的,雄鸡如何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我通过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情趣盎然,学生的思维活跃得几乎令我不敢相信!教参上品析的几个句子学生全部都自己品出来了,而且还很有“味儿”!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多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让学生读课外相关的文章,以扩大他们的视野,丰富语言积累。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