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泽头中学 牛喜宁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这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是多么重要,课堂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活动,如何使英语学困生保持欢快的情趣、兴奋的心情和求知的欲望?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后,结合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和不断的反思中,我认为是兴趣。兴趣的培养,情感教育不容忽视。

一、学生学英语难的因素

要找到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方法,我认为学生学英语难的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社会因素: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信息社会娱乐的多样化诱惑着广大中学生,使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比起默写单词、背诵课文,上网、玩游戏、看电视似乎更具有诱惑力,这些占据了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

2、家庭因素:大部分学困生的父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不重视,不能很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期望过高,不断对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心理负担过重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完全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教学因素:不可否认,我们很难把45分钟的英语课都上得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但我们每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都希望做到这一点,我们也很不乐观的看到,有些老师教学方法仍然陈旧,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有些老师将英语语言条文化,使生活的语言变成固定的规则,使英语变成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4、学生因素:绝大部分的英语学困生都并不是因为自身智力的原因而导致的学习困难,往往是学习态度和方法导致的结果。如有的同学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经常爱开小差,因此一些知识点没有学好,基础知识缺陷,学习新知识又遇到很多障碍,这样的障碍未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在学习道路上负担越来越重,步伐越来越小,时间一长,致使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而成为学困生;而有的同学学习虽非常用功,但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同学则是过分地注重卷面分数,忽视了英语的语言性,缺乏口头练习。

二、如何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育部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学生只有对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报有积极的情感,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取得好成绩。

(1) 让学困生愿意学习。有一句话说得好:成功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每年接新班,在第一堂课上,我都会说同样的话:我知道在你们父母心中,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你们在我的心目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不管你们在小学时取得多么好的成绩,也不管你们考的是二、三十分,现在的你们在我面前都是一张白纸,我希望你们在这张白纸上能画出最美的图画。“Don’t be nervous.Take it easy .To be happy.”每次讲完这一番话,我都会看到几位后进生的眼睛一闪,而我也会不失时机地给他们投去鼓励的眼神,我相信在那一刻,我和他们的心已经贴近了一点。因为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一位同学是一视同仁的,不偏袒,不歧视,消除了他们心中的种种顾虑。但有些同学仍旧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所以我会拿出一些标有英语的生活用品:如书刊、招聘广告、药品、照相机、各种说明书等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浏览了之后,向他们指出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2) 让学困生开心地学习。想让学困生能快乐地学习,我认为最重要是要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再要备学困生,在对教材的处理上要做到深入浅出,使他们易于掌握。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寓教于乐,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积极性,并激发学困生学习的热情。如班上有时举手的同学多了,我会让他们先来一个石头剪子布,获胜者才可以回答问题,要求石头剪子布需用英语来说:

“stone,scissors and cloth”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这时我往往注意观察学困生们的表情,我发现他们和其他同学一样,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比赛当中,单词念得比平常标准多了,响亮多了。。

小组竞赛这个教学环节并不是每堂课都能用的到,我发现在上语法课或是试卷讲解时,学困生又恢复了老样子,觉得枯燥无味,而且注意力很难集中。针对这种情况,我在班上建立了一种激励性评价制度,为每位同学制作一个激励性评价制度,每取得一个进步,老师奖励一个“学分币”,同学们把它称为“学分币制”。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个机制实行后,很多上课不爱开口的同学,上语法课和试卷讲解课要打瞌睡的同学,比原来认真多了,积极性高了很多,而且总是希望能听到或看到老师犯的错误。

(3)让学困生学会学习。古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学困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英语单词和短语的积累仍属于初级阶段,对一些单音节词的读音规则都不知道如何掌握。因此,开学之初,我系统地从音标教起,并进行了语音测试,对学困生的音标要求逐步过关。在记忆单词方面,教导他们通过记忆字母组合和辨认音节类型的方法来记忆。同时,要求他们对已学过的单词要运用到口头表达和写作中以达到长期的记忆。其次,摸清学困生的知识困难点,给他们制定短期目标,如有的同学一般现在时没有掌握好,那么要求他这个时间段重点搞清楚这个语法点;有的同学是混淆一般疑问句和wh-疑问

句,则要求他们把每张卷子上同类题型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反馈给老师,这道题错在哪?为什么错误?实现了一个小目标,再制定下一个短期目标,使他们能感觉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感,不带畏惧情绪冲刷下一个目标。但在制定目标时,要注意由易到难的原则,才能漫漫地提高学困生学习的意志力。 因此,我认为学困生并不是真正学习困难者,他们同样具有进取心,同样渴望知识,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耐心,信心和爱心,要用真情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把他们的 教育工作真正做到心坎里,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很有可能培养了一位未来的栋梁之材。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探究

一、课题的提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学教育指南》中指出,“学生的发展水平是教学的出发点,教学必须符合受教学生的发展水平”。新的课程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要适应学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的特点,但是在性格、气质、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上又有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数量剧增,学生主体结构发生巨变,其认知能力、学识水平呈多层次发展趋势,加之,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不是紧紧围绕“几名专家”兜圈字,为此,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正是走出这种怪圈的必然选择。

1 、分层教学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入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判断、兴趣等 方面都会发生不同的差异,这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分层教学则是解决这一问 题的方法之一,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多按中等生甚至优等生 的接受能力施教,忽视全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结果导致一些学生学习落伍, 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 、分层教学是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自信的需要。

我们学校的学生到了初二以后,英语成绩二极分化严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英语基础差,对英语存在畏惧心理,同时由于学习的目的不一致,有的同学只想毕业后考普通高中,有的同学则希望考重点高中,还有的同学是家长要他读英语。假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硬灌,势必忽视学生的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可以因势利导,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成教学目标,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由于在教学中对后进生实行 “ 低起点 ” 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差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的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能力相应得到提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显然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3 、分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国家前进的原动力。民族的振兴,科技的发展都以拥有大批创新性人才为前提。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实施分层教学能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在各自的 “ 最近发展区 ” 达到最充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素养。

二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素质教育是全面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初中英语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者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地获得全面发展,且在

受教育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获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持久稳定的发展。

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和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尽一致。 传统教育所实施的 “ 齐步走 ” 的教学模式, “ 一刀切 ” 的教学要求、 “ 大一统 ” 的教学进度和 “ 同一标准 ” 的教学评价却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学生 “ 吃不饱 ” 、 “ 吃不了 ” 、 “ 吃不好 ” 的现象随处可见。研究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就是立足于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实验,进行分层教学,区别对待,最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自我发展,真正达到英语素质教育的要求。

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行分层施教,分层测试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各层次学生不断递进,开发出学生的潜能,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因此,分层教学既是解决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能力个体差异矛盾的教学策略,也是实施以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具有以下这些研究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使所有学生均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英语,人尽其材。 这是因为分层教学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通过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每一位学生都有独立完成自己各自的任务,这样他们在课堂内既能开动脑筋思考,又杜绝了抄袭作业,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挖掘他们的潜力。

分层教学采用层次角色转换,促使优等学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时常被老师“忽略”的中等生,经常运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一旦达到目标,及时加以表扬,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提出较低标准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成绩。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克服学习困难奠定基础。

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分层,即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层次划分,定时进行层次角色转换。这既极大地满足了部分学生的荣誉感,又可以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而愉快地学习。层次角色转换这种激励模式对中、下学生来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能推动他们奋发学习。

三、理论依据

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 95% 的学生可以达到教学规定的要求,其差异仅在于掌握的快慢,而不在于能否学会。学生学习语言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以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去求得另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包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如果教学目标一刀切,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1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2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3 、 著名外语教学专家 Hhstern 在“情感学说论”中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 Jhschuman 甚至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发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不可少的发动机。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

动起来。把学生恰切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起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 习潜能。 情感学说论”。著名外语教学专家 HHstern 说过,情感对外语学习的作用至少与认识技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些。 Jhschuman 甚至认为,情感与性格是启发认知技能发生作用的不可少的发动机。无情感的作用,即使有良好的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也不会调动起来。把学生恰切地放置在他接受的情感层内,能够激发起学习积极性,挖掘出学习潜能。 自我意象学认为:发现、了解和掌握人的自我意象就能更全面的认识自我,挖掘自我潜力,从而带来更多的成功。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的“自我意象”。所谓“自我意象”是建立在自我信念基础上的自我评价。有些学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体验了很多成功,得到了很多肯定和赞扬;失败的学生恰恰是因为体验了太多的“失败”。要改变学生“失败的自我意象”,就得让学生多体验成功。

现代综合性的方法论科学。根据系统论:( 1 )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部分的功能之和的原理,组织单元整体教学。( 2 )系统论中相互联系的原则把握教材的知识脉络。( 3 )系统论的有序性原则是认识语言材料的层次性。( 4 )系统论中总意性原则,认为教材具有由浅入深,循环交际呈现的特点。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这个主渠道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 研究的总体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上课,辅导及布置作业,然后对分层后的班级与不分层的班级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作出比较 :

( 1 )通过实验,英语课内与课外衔接教学,有利于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共同提高。 (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以及勤动手、勤动脑、善于表演的习惯和能力。

( 3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综合素质。 ( 4 )通过实验,促使全体英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实验具体目标:

研究的具体目标:

( 1 )衔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 2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及动手能力。

(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英语综合素质。

五、 课题的研究原则

本课题从实际出发,把握以下教学原则:

1 、因材施教原则

在英语分层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与分类指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的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因而必须使教学要求适合每一个层次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自信,使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2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在策划阶段进行方向、目标引导;在准备阶段进行示范引导;在分层教学中进行点拨、答疑等引导;在评价阶段当好评委。而学生始终处于动态参与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让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参与各个教学环节,并使各个环节落到实处。

3 、立足课堂、教材原则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英语这门学科,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甚少,故课堂 45 分钟把握得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英语成绩的好坏。开展分层教学,仍以教材、课标为依据,按其设立的不同目标,使全体学生各有所得。 4 、客观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地开展实验,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要边实验边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又要及时将总结出的理论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再论证并进一步升华、拓展,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使实验的结论具有客观实在性。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为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异步达标。 我们课题组主要采取 “ 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 ” 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我们遵循 “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的主导思想,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教学,实行 分层测试和 评价, 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着手: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及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明确提出教学目的和意义,使学生懂得分层次教学能分层推行,使不同层次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都得到提高。为便于操作,可把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各方面能力强,接受快的学生为 A 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占大多数的属于 B 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为 C 层。这样把全班分为优生,中间生,后进生三个层次进行教学,即 A 、 B 、 C 三组。 A 组为拔高拓宽组, B 组为熟练掌握组, C 组为完成任务组,对各层次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让他们按照自己所在的不同层次去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分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后退,及时做好相应层次调整。 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 C 层次的学生各一到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的提高。

(二)、目标分层

布朗等人研究发现,凡是设定学习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成绩比较优异而且富有积极进取精神。反之未设定学习目标者,其成绩较差,而且行动迟缓,缺乏学习兴趣。因此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值,从而引起冲动激发热情,形成实现目标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级分化现象会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 ,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课程无论在课程标准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例如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我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 A 层次学生在全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得到较大提高。 B 层次学生重点以掌握教材内容为主,力争不存在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C 层次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教师以提高学生学兴趣为主,提高学习信心,激发潜能,有所提高和突破。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是教学工作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它支配、调节和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设置的分层目标不但要遵循 “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 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提供可能。并且教师 “ 给予 ” 与学生 “ 选择 ” 相统一,使各类学生既能达到自定的低层次目标,又鼓励、激发、帮助他们向高层次目标迈进。即低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次学生要进行较复杂的辩析和应用;对高层次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辨析、综合的能力。因此目标分层应低起点、多层次和有弹性。三个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并为每位学生建立英语学习档案,每月一填写,了解学情,动态调整。

(三)、 备课分层

有人把备课比作一朝分娩的 “ 十月怀胎 ” ,也有人把它喻为建筑大厦前的 “ 蓝图设

计 ” 。既然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影响层次有别,教师备课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其余问题全靠 “ 临场发挥 ” 。

1.“ 一大多小 ” 教案。即一个大教案, 2~3 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差生、优生、特长生)而言。多备一些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培养学生参与课堂的活动。例如,在阅读训练中,通过分层提问完成三个层面的阅读课文理解题。备课时,大教案应照顾一般学生:学习生词掌握 “ 四会 ” 单词,做游戏,回答关于阅读理解的 “Yes/No” questions 和较容易的 “wh-” questions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小教案则让差生在指导下上台表演做游戏,能用 “Yes/No” questions 回答;而让特长生组织同学上台表演做游戏,并设问一些难的 “wh-”questions 让其他同学回答,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交际和表演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2. 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A 、 B 、 C 层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使 A 、 B 层学生吃得饱, C 层学生有事可做。关键是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各自想学到什么。

3.“ 多元一体 ” 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有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教案。与 “ 一大多小 ” 教案相比,这种教案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 A 、 B 、 C 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 A 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

(四) 、授课分层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多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度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 A 、 B 、 C 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 C 组的目标( A 、 B 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 C 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 B 组同学达到 B 组目标( A 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 B 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 A 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五) 、作业分层

学习英语和学习其它课程一样,单纯依靠课堂的讲解和学习,不通过独立做作业,学生是难以获得牢固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技巧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常常被统一大量的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会觉得一些作业简单无必要而不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一些作业太难、做不出而不做。因此面对多层次的学生,就应对作业进行分层要求 , 作业不同于上课,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要适中,多少要适量。所以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别差异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除使用教材的配套练习外,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佳巩固发展。

作业不仅是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的,更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分层练习和分层检测,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开展个别教学活动, 为解决以往高层学生 “ 吃不饱 ” ,中层学生 “ 吃不好 ” ,低层学生 “ 吃不了 ” 的问题,教师 对三个组同学的 练习 作业要有所不同。 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 B 层学生选做, A 层学生全做。这样, C 层学生要完成,会做课本上基本练习; B 层学生不仅能完成基本练习,也能尝试着选做较难的综合题目; A 层则另外增加题目量和难度。原则上,学生完成各自相应层次的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这样由于量力而行,低层学生也能有兴趣按时完成作业,集中精力解决基本题,达到培养基础性学习;中高层学生则在基础性学习的同时,拓展思路,提高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

(六)、课内指导分层

课堂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因此课堂操练也要分层,因为课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掌握英语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师必须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操练。而操练又包含听、说、读、写四种形式,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合理安排呢?以口头对话练习为例,鼓励 A 层学生脱离课本,自由交谈,进行自编对话,以 Pairwork 和 Groupwork 为主要形式;对于 B 层学生,我则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口语训练,给他们足够的表演的机会;鼓励 C 层次的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让他们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在课堂上不同层次的提问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也是激发学生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材重点、难点、惑点、特点和关键,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爱好、兴趣和特点,有步骤、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调动起学生兴奋、好奇的情绪和急于解决问题的愿望。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与浅讲多练,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 、 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 、 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七) 、辅导分层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 利用平时课后或自修时间,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 C 层学生的辅导主要是在面批部分作业时,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要简单和基础,同时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和指导学习方法。对 B 层学生,设计中等问题,指导科学方法,同时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上进为 A 层,防止下滑为 C 层。对 A 层学生则另外进行英语能力提高性辅导,主要培养听,说,读,写等综合运用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竞赛活动,鼓励冒尖。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要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英语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 A 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就把压力变成了动力。

B 组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了过去那种“要我学”的被动局面。 C 组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八)、测试评价分层。

教师应把评价作为手段,以此来促进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结果,又要关注过程。在测试前,教师要 把握好试卷的密度和难度,大部分试题为基础题和较易题,少部分为综合题和难度题。在测试后应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对处于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应及时激励。以分层测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对学生多做纵向比较,考察研究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进退程度。使达标学生及时被调整到高一层;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好心理辅导,分析原因;对学习不到位的 C 层学生加强心理和学习辅导,鼓励为主。总之,教师要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继续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让更多学生感受成功喜悦,增强自信。 只有采取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实施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才能让他们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针对上述这些情形,结合本校实际,主要从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1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老师分层前和分层后的看法、意见,便于进一步改进提高分层教学,为课题提供事实依据。

2 、访谈法: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来了解学生的英语薄弱点、学习兴趣,动向效果、困惑等。

3 、 制定表格

表格分成四部分:学生分组、形成性评价(背书登记、上课反馈、作业完成及听写)、终结性评价(期中、期末考试)及备注。(附表如下)

4 、 教学任务及要求

在英语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学生为本。备课时从两方面着手,即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A 、 B 、 C 层学生的不同需要,尽量使 A 、 B 层学生吃得饱, C 层学生有事可做。

a) 、值日生报告:

“ Duty talk ”采用按座位轮流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可即兴表演、独白、对话,也可介绍或针对某人、某事进行评论。值日生可一人讲英语也可邀请本组人员共同参与。 A 层学生要求能熟练、准确运用语言、语法,运用最近所上内容,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就身边事情进行说的练习。 B 层学生可适当降低要求, C 层学生能就所上内容进行照本运用就可。

b) 、合作、探究、运用

合作、探究、运用是一堂课的主要环节,常常体现在学生间的讨论之中,新授后就某一话题或所给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可使学生加深对“ Topic ”、“ Task ”的理解及运用,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同时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各层学生之间也起到了“扶、拉、帮”的作用。 A 层学生要求在出示情境时就能表演, B 层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进行,如对话型课文通过呈现“ Key words ”或把它设计成补全对话形式,这样 B 层学生看着所给提示也能熟练表演,“跳一跳,摘到桃”。而 C 层学生表演则可围绕书本进行。

c) 、作业分配

作业分配采用按需分配形式。如:作业本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专门为 C 层学生设计的,是直接运用知识的练习和基础练习。各层学生都要完成,选做题是为了解决

A 、 B 层学生“吃不饱”这一实际情况而配置的。它“源于教材,略高于教材”,其综合、探索性问题的难度高于必做题,适合 B 、 A 层学生使用。选做题除 A 层学生必须完成外,

B 、 C 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做。除作业本外,还有抄写本、听写本、作文本、单元测试几种形式的作业。抄写本我不批改由学生自己任意抄,每天一页,这叫“英语自留地”。 C 层学生 大都围绕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内容, B 、 A 层学生扩大容量, A 层学生由教师签名并写下检查日期, B 、 C 层学生由本组 A 层学生检查签名。听写每天都要进行,由 A 层学生轮流负责组织, A 层学生要求百分之百正确(包括音标、词性、词义), B 层学生要求百分之八十正确, C 层学生写对一半就算合格,未能达到要求要补听。

单元测试、作文本各层学生所做题型、所写内容及数量随层次不同而不同。部编阅读教材要求也不同, C 层学生只需明白文章及每段的“ Main idea ”, B 层学生要求完成文章后题目,而 A 层学生应在 B 层学生基础上能就文章进行简单复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d) 、教学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 C 层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 B 层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 A 层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

八、课题研究的时间与过程:

1 、研究时间 :( 2008.9 —— 2009.11 )

2 、研究过程 :

主要工作:

( 1 )、资料文献的准备、信息收集,调查论证;

( 2 )、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确立课题目标和课题内容;

( 3 )、课题组人员的物色与确定,完成个案研究;

( 4 )、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阶段( 2008 、 9 —— 2008 、 11 ) 准备阶段

( 1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科研知识培训与自主学习相关文献的学习; ( 2 )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出实施计划;

( 3 )对学生进行实施分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情况,形成调查报告,拟出对策。 ( 4 )、确定实验班级和实验教师。

◆第二阶段( 2008 、 11 —— 2009 、 6 ): 实施阶段

( 1 )依据实验方案,精心组织实验

( 2 )学生分层个案分析,课内分层实施汇报;

( 3 )个别班级分层对照,回顾总结研究内容、过程、方法,形成阶段性成果; ( 4 )学生对分层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第三阶段( 2009 、 7 —— 2009 、 11 ):总结阶段思考、总结,形成研究成果。 ( 1 )、撰写总结报告,对实验的经验和不足以及实验操作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 2 )、对实验成果进行汇总。对一年来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学生、教师的作品、资料等进行收集整理,对各类资料归类。将实验研究的论文、实验报告编成《论文集》。 ( 3 )、实验成果的鉴定。请专家验收小组,对我们所进行的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1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准备:值日生报告设立,每个学生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两个多月轮一次),课前他们做好充分准备,请教老师、搜集网络信息,有些学生甚至还向高年级学生请教,都想在讲台前“表现自己”一番。

课内在上“ be going to” 句型时,我出示卡片“ tomorrow” 引出“ be going to” 句型先让学生探究,然后围绕“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此话题, A 层学生会用“ be going to” 句型叙述他们的打算, B 层学生看到动作表演,会用“ be going to” 句型进行问、答练习,而 C 层学生通过板书词组也会进行运用,各层学生都能

积极参与。之后,出示活动任务(一): Task ①,“ Making a project ”,“ May Day is coming soon,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the holiday? ”让学生完成表格。(附表如下):

活动任务(二),根据上表完成如下任务:

C 层学生 ,Task ①, Ask and answer :“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during May Day? ” (where/when/who/how/why)

B 层学生 ,Task ②, Tell your friend about how to spend your holiday.(at least 5 — 7 sentences).

A 层学生 ,Task ③, Making a survey , and give a report about how somebody is going to spend May Day.

我先让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因为排座位时我就有意安排每四人中有一人是 A 层学生,这样通过“ Discussing ”后,确保使得 B 、 C 层学生能在 A 层学生帮助下排除语言障碍,各层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所定任务。最后让他们汇报表演,每当他们表演生动、逼真时,全班同学给以热烈的掌声,气氛高涨,学生们不知不觉在玩、乐中巩固所学知识。多种形式有机地结合,使得各层学生有事可做,分别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 、相互竞争激烈,合作探究成风

在分层教学一览表中的学生背书情况、上课的举手反馈、作业完成及听写情况直接影响到每小组学期末的最佳小组评选,课后 A 层学生对 B 、 C 层学生, B 层学生对 C 层学生督促、指导已形成风气,同时 C 层学生向 B 、 A 层学生, B 层学生向 A 层学生也会主动请教,他们群策群力、相互合作、主动探索。小组荣誉感的加强在课堂教学中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在找朋友表演时,他们大都和本组人员有机配合,每节课我都要设计形式丰富多彩的“ Competition ”或“ Interview ”活动。如参照 CCTV — 3 知识竞赛栏目,设计“李咏队”和“王小丫队”的比赛、针对某一话题开展正、反双方的辩论赛,或针对某一任务假设某一学生来自“ CCTV ”、“ ZJTV ”…进行采访。通过比赛、采访统计哪小组学生所得红旗最多,他们竞争激烈,小组间合作、探究成风。有时也设计男、女生之间, A 、 B 、 C 层学生之间的比赛 。

3 、依托课外口语环境,知识运用课外延伸

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校园内我充分借助学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好校园内所张贴的小小英语牌“ Keep quiet ”、“ Loving environment, loving lives ” … ,积极营造良好的英语口语氛围,鼓励学生用英语出黑板报、开展英语征文、演讲等比赛。课后我还要求他们多用英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就大胆走出教室,于是校园内出现了口语交际的“小小英语角”。他们常会用学过的英语进行“借物、介绍、购物、问候……”,如每次学生碰见我和其他老师都会习惯地说“ Hello, Miss/Mr Mao/Chen …” 或在进办公室前会用“ May I come in, please? ”等交际性功能用语。还会用英语谈论“ the war in Iraq ”、“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至于“ Sorry ”、“ Thank you ”、“ Please ”...更是嘴边挂。课外口语环境的创设也为课堂教学中的值日生报告提供了有力的保证。(附:分层教学试行前后,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问卷情况调查表及成绩对照表) 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问卷情况调查表( 119 名学生) 表 1

2008 年下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试行前, 150 分试卷) 表 2

2009 年上学期,期末成绩对照表 表 3

4. 隐性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科学和科研能力。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3)、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地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好方法,它能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目标方面的达成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就感。是优化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实施分层教学以后,使同一个层次的同学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感觉到水平差不多,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了过去那种自卑心理,重新树立起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很活跃, A 组的学生面对强手也不象过去那么大意了,过去那种盲目自满、高傲的优越感打消了,因为稍有不慎,便同样有被降级的危险。这样,压力变成了动力。 B 组的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并尝到了学习英语的甜头,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改变过去那种 “ 要我学 ” 为 “ 我要学 ” 的被动局面。 C 组的学生也觉得被重视起来,不再是被人遗忘的角落,对英语也产生了兴趣,多数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

以上论述只是笔者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点粗浅认识和不成熟做法,还有待于不断尝试,逐渐完善,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 “ 怎样更合理地使学生合作交流,异步达标? ”“ 如何进一步做好分层施教? ”“ 明分与暗分的长处与不足 ” 等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

十、 课题的思考

1 、分层教学要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潜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而分层教学的实施,更要促进全体同学主动学习的思想意识,努力使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相应层次的学习,特别要注意 A 、 B 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他们在学习上变得更加努力、积极,上课能积极举手,下课也能问很多问题,课后能全面独立完成作业,在 C 层学生中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由此可见,分层教学的实施是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激能的,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师生紧密配合,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内驱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2 、 分层教学,要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分层教学的基本策略就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自主、合作学习,挖掘其内在的学习潜能,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为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层次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或引导学生自认目标,然后分层教学或分层自学,合作研讨,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上,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每位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特别是 B 、 C 层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点拨、启发、延伸,把一把把适合学生学习的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

面对新的中考方向,教师在教学中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树立起 “ 猴子跳起来也能摘到苹果 ” 的教育理念,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取得应有的进步,为现行中考,为各级各类高级中学培养优质生源提供保障。我们课题组从实际出发,以 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对学生的分层教学教育理论和宝贵经验 为指导来

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它 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意义。 实施分层教学,除上面总结的一系列环节,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探求一种好的教育教学模式,总结 出优良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踏踏实实地工作,并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 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以科学 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2. 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具备新时代教学的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中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小组间的自由讨论,只有恰当地组织和指导,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3. 科学地设置学习小组很关键。组建小组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核心原则,有学习骨干做小组长;二是组织原则,小组人员应以自愿结合为主,要关系融洽,有内聚力;三是互补原则,能取长补短,应以好、中、差及男女生相互搭配为好。

4. 应有长期的计划。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最好从初一下学期开始,长期坚持,必见成效,不可急于求成。

十一、今后的努力方向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构建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我们也深深体会到教学模式本身应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模式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尤其是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需要我们不断发展优化教学模式,使之更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到:

( 1 )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要进一步强化。由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师的角色转变相当程度地制约着课题的研究。因为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教学程序,而是一种教学的理念。如果教学观念不转变,即使按照某种模式进行程序式的教学,教学效果仍然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整个课题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其次要不断地加强先进的和科学的教育理论学习,扬弃自身固有的陈旧的教育观念;再次必须具备锐意进取的创新和开拓精神。

( 2 )评价的激励性机制有待更加科学完善。由于考试成绩的评价等因素的影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考试成绩的取向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取向也着眼于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习。因此,教师应着眼于转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的评价,转变学生学习知识取向,培养具有时代责任感和高素质的合格公民。

( 3 )如何加强英语课内外衔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不断探索的话题。这将有助于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进一步提高自身英语综合素质。

( 4 )进一步开展实验系列研讨和交流活动,积极探讨与新课标和新课程的融洽,努力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拉尔夫·泰勒. 1980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德 . 波诺 .1987. 思维的训练 [M]. 北京 : 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 .

3 、伊秀波 .2004. 应用语言学 , 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 [M] 长春 : 吉林大学出版社 4 、 罗文军. 2000 .英语分层教学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5 ): 9-11

5. 黄燕 .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 {J} . 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 (19) : 51-55 页

“ 分层 ” 教学案例对比分析

陈建青

一、背景

由于遗传、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差异。所以课堂上采用 " 一刀切 " 式的教学方法,会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了 " 一刀切 " 的教学方式,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采用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因材施教,但其效率较低,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讲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 " 个别化 " 教学的要求,实施 " 准个别化 " 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的初中学校除了少数学校是择优招生,学生素质相对较好较整齐之外,其余的学校一般都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学校的生源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一方面现行政策规定不能按学生差异分班。体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目前的初中教学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无疑影响了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克服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 " 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 " 的分层教学思路。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开展分层教学,构建全方位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更加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也是大面积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必由之路。

二、案例

案例、整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调整的跨班级分层 “ 走班 ” 分层教学模式:

08 学年第二学期,教导处对 08 届初三年级 8 个班的学生按各学科的总体认知结构重新组合:

学生层面:从各学科的总体情况进行划分为 4 个层次:

A 层次两个班,每班 60 人, A 层学生:学习基础好,上课专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有兴趣,学有余力,有很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B 层次:两个班:每班 60 人, B 层学生:学习基础好,上课专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认真完成作业,学习主动,有兴趣,学习习惯和方法有待提高。

C 层次:两个班,每班 56 人, C 层学生:学习有一定基础,学习兴趣虽不高,上课尚能注意听讲,能较好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完成作业,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自控力不够,有时缺乏学习主动性。;

D 层次:两个班,每班 30 人, D 层学生: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够专心,不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习惯差,缺少家庭辅导、督促条件。

时间: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

内容:一周新知识的巩固、拓展、变式。

教师层面:分为以上四个层面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根据学校进行的主要文化课摸底结果,按照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三个或四个层次,组成新的教学集体(暂称之为 A 、 B 、 C 、 D 教学班)。 “ 走班 ” 并不打破原有的行政班,只是在学习这些文化课的时候,按各自的程度到不同的班去上课。 “ 走班 ” 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 “ 学困生 ” 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 “ 学优生 ” 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对整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大调整的跨班级分层 “ 走班 ” ,的弊端:大调整分层 “ 走班 ” 分层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负担: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的特点的因素学生,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一定的伤害,从而想调动其学习热情 , 使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的愿望的实现的程度很低。

家长的疑虑 :分层对学生的心理冲击表现为 “ 自卑 ” ,对家长来说是 “ 没了面子 ” 。

教师的忧虑:学生不是在班主任的监控、 “ 保护 ” 之下,任课教师又不能保证全员性管理,学生将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无法连续地跟踪学生的学生的学习的状况。 综述:各个层面上都反应出波动太大。

四、两点启示

1 、 分层教学必须解决地问题

实施分层教学,必须编写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形成一套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案集,具体总结出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 1 )如何搞好对学生的分层和分组( 2 )如何搞好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3 )备课如何分层( 4 )教师的授课如何分层( 5 )课堂练习的设置如何分层( 6 )作业布置如何分层( 7 )作业的批改如何分层( 8 )阶段测试题的编写如何分层( 9 )课后辅导如何分层( 10 )教学评价如何分层,这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 -- 基础性和全面性,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 分层教学必须具备地前提:

最重要地前提就是师资。无论向何形式地分层教学,其成功与否都与师资水平有密切联系。分层教学更需要业务强、责任性强、有奉献精神地教师。

小草 ? 香花 ? 高树

——对分层教学的一点启示

灵江中学 卢建红

(一) 教学背景

教书十年来,我感到苦恼的是,学习英语个体差异大。我们教师得正确面对学生的特殊的学习背景,不确定性的学习对象,不可预见的教学过程,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惟我独尊”,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师为主导、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教学,我们的教学理念是:为了一切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一切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

(二) 教学设想

医学上的对症下药与教育上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效,而我市率先使用英语新教材《 Go for it 》,这套教材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要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我对过去的教学有了一些思考。在课堂上如何让 50 多人的超级

大班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主体。尽量使优秀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全面的融会贯通,飞得更高;中等生掌握的 “四会”用法,能跑的跑得更快;而潜能生掌握的“三会”用法,能走的会跑;而 40 分以下的同学只掌握 “两会”用法,能爬的学会走。

(三)教学思路 :

1 、 集中复习

2 、 直观教学,反复呈现

3 、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渐进式操练

4 、 Pair work

5 、 Group work

6 、 “四会”大融合

7 、 练习巩固

(四)建议思考的问题 :

1 、让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体验他们自己的英语学习情趣

2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3 、如何促进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个性化的学习英语

4 、教与学的同步

(五)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马上进入课堂教学第一步,师生快速问与答。由上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单词过渡到本单元所学单词。大多数学生在争相回答,而有 20 位同学按兵不动。我想,得引导着 20 位学生步入到班级的“竞争风云”里来。于是我就把这 20 位学生分摊到优秀生里去,允许优秀生小声提示这些学生,以一带一的方式帮助他们,改变“金口难开”的局面,效果果然不错。“金口”已开了,这是个好现象。

抓住学生思维活跃的良机,我立刻拿出画有新单词的图片,如图片 pizza 、 mushrooms 、 pepperoni 、 green pepper 、 olive 、 onion 等等, 学生们一见这些画卡都非常感兴趣,等着老师教他们认知这些单词。我教学生跟读辅音和元音,然后他们自己拼读出来,有个别学生不会拼读的,班长 Linda 和 Lisa 就帮助他们拼读,前后与同桌之间,也互相帮助、纠正。看到学生们在台下互帮互学,我不再牵着他们走,我心里充满了喜悦。 50 多位学生都会读了,会说单词了,这完成了我上课的第二步。

趁热打铁,引他们进入第三阶段的句型的学习。

如: I would like pizza .what would they like ?

They would like hot dogs .

个别学生读不准确,由前、后学生互帮,慢慢进入了两个同学一组的两两对话—— Pair work 。还有一个学生名叫 Jim ,只形影单,由我和他一起配对练习。最后到了 group work ,分组用英语会话:

A 、 Would you like some pizza?

B 、 Yes , please .

于是我走进另一小组,同学们正在说喜欢吃的食物和爱吃的饮料和绿色蔬菜,还有的小组把别人所说的记录在纸上,以便复述。一个名叫 Wendy 的学生在小组里很害羞地说了一句:“ My friends would like tomatoes and hot dogs .But I would like some pizza and green peppers .” 我心中暗自惊喜,心想一向内向害羞的她竟然勇敢地说了这两句话。于是我重复了 Wendy 所说的话,还当众表扬她。同学们更加在小组之间踊跃发言,思维更

加活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食物,还有服装、电影、学科及体育运动和动物等各个不同的领域。同学们把所学到的句型通过他们的思维流畅地用英语组织成一小段话。

最后,到了渔夫收网的时候,我让 Philip 用 would like 组织一段会话“ There are 3 people in myfamily ,My father would like basketball , My mother would like bread and vegetables , and she would like beautiful clothes and comedies .I?d like hamburgers and pizza .I?d like study English hard .”

噢!好精彩的一段话。我只要求学生们掌握 would like 后跟名词,想不到 Philip 竟顺口说出了 would like to do something 这样一个词组,潜质真象涌动的地下水,只要你给他机会就会喷薄而出。

Philip 话音一落, Adam 又想显露“英雄”本色,可刚刚站立,下课铃响了。 Adam 真是“英雄”暂无用武之地了。

可是,我的重要环节巩固做练习也只好随着下课铃响判处“死缓”,但我一点都不觉得遗憾,因为由旧教材的牵着他们的手儿走变成他们自己个性化地主动地去学习,真正做到了能飞则高飞,能走则跑,能爬则走。

(六)反思 :

1 、从教学流程上看,我的课没有完成应有的最后的步骤——作业巩固练习,但我不觉得遗憾,因为学生已发挥了学习与思考的主动性与个性。其实有时一节课 45 分钟不能象在跑步决赛中掐着秒表一样计算着每个教学步骤,因为教学关系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习的互动以及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问题,有时一个学习问题放到班里去就象石头击入河水一样,涟漪圈圈。

2 、“一旦进了教室门口,学生的手儿牵着走”,自小学以来,都是老师牵着学生的手,怕他们不懂,怕他们没有能力主动去思考问题,怕他们管不好纪律,不敢放手让学生自觉组织英语的操练与会话。

3 、新的教学理念应该上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互动型双边教学,鼓励学生因人而异的、不同层次的在学习上得到发展,真正做到在学习英语中能跑的则飞,能走的会跑,能爬的会走

分层授课,让学生“动”起来

-- Go For It! Unit 3 Section B 1, 2b, 3 教学案例

临海外国语学校 朱超群

教学背景:

时间: May 16, 2009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班级:初一( 16 )班

教学内容: Go For It! Book 1B Unit 3 Why do you like koalas? Section B 1, 2b, 3 铃声未响之前,趁着学生还在休息之际,播放光碟 DVD 狮子王 I ,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了。学生们都对电影里出现的盛大的动物场面感兴趣起来,开始小声地议论起来。(这个环节全班同学 ---A 、 B 、 C 三层同学都很热烈。)

铃声响过,停止播放影片,进入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本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反馈如下: 教学过程:

Step one 热身复习运动

在播发影片狮子王 I 开头部分有很多动物的场景之后,让学生说出在影片中出现的动物和除此之外还知道的动物以及对动物的看法。(此项活动主要来复习词汇 --- 动物的名字,

同时直接引出本课要学的新单词 -- 描写性形容词 scary, ugly, cute, smart,

interesting, friendly, shy, beautiful ,并且充分带动了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热情。主要要求 A 层次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回忆单词并能牢记。)

Step two 图片和形容词配对

让学生看 part 1 中的八张动物图片,来和已给出的八个描写性形容词配对。(这个任务很容易完成,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动物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配上不同的形容词。这一步骤让 B 层次学生回答为主,让他们在 C 层的学生带领下能够诱使 A 层学生也能主动掌握。)

Step three

让学生听两遍录音在表格上填写 Maria 和 Tony 喜欢的动物以及原因。

(答案很快记下,但没有分清 Maria 和 Tony ,主要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磁带问题,改成由老师一个人朗读对话,以致学生分不清楚哪些句子是他们各自所讲。这一任务 B 、

C 学生掌握得较好。)

Step four 1.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学生一起展示以下对话:

A: What animals do you like?

B: I like pandas. They?re cute.

A: What other animals do you like?

B: I like monkeys, too.

A: why?

B: Because they?re clever and friendly.

2. 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part3 的对话。

(在幻灯片上给出各种动物以及操练句型,学生做起来感觉简单,几乎每个同学都说起来了。

A 、 B 、 C 三层学生互相合作。)

Step five

1. 做一个猜动物名字的游戏。

假设大家都是一样动物,通过学生对动物的描写让其他学生来猜出他/她是哪种动物。(老师先示范一个 koala ,学生再做。通过这么一个游戏,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又让学生在轻松的英语环境中互相交流对动物的知识,很容易地就学到了英语,用出了英语。) ( 学生的积极性还真高,纷纷举手发言描写自己,提到的动物有: penguin, lion, tiger, dolphin 等 )

2. 让学生对在听课的四十几个老师进行一个对动物喜欢与否以及原因的一个调查。 预先发给学生调查表格,让学生拿着表格去调查,最后做一个报告总结。

(这个任务就是对学生一个综合能力的培养。检验巩固了所学的英语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学生很大胆, C 层学生带着 B 层学生,少数 C 层,纷纷离开桌位,走向老师热情地攀谈起来。在做报告部分,也是说得头头是道。)

附调查表格:

Suggested questions:

1. Excuse me, Madam/sir? What?s your name?

2. Do you like animals?

3. What animals do/don?t you like? Why / Why not?

Report:

Her/ His name is __________. She / He likes ____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 / He doesn?t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six 作业的布置

1. 抄新单词每个 4 遍。(为了 A 层学生能达到语言目标。)

写一篇文章 My Favorite Animal. ( B 层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巩固。)

2 . 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张理想中的动物园的海报。

(这部分既是对他们知识的一个检验巩固,也为下一个课时做好准备,并且也锻炼他们动手实践的一个综合能力,是对课堂所学动物知识的延伸,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考,深入钻研。)( C 层学生的能力的体现,各层次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反思:

1. 课堂设计意图

本课时是 section B的第一个课时,主要是通过 animals 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话、交流、说话的能力。通过各个层次同学的合作来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使学生们了解 animals 的知识,培养学生交际的能力,用英语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思维与英语表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的训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DVD,自制的课件,表格以及身边的同学老师,设置学习环境,使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各个任务都是给各个层次学生的特定的教学目标,并为每一个任务创设情景,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身体的各个器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动态中学英语,提高学习的兴趣。 2. 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 1 )学习任务的实施发挥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真实或模拟情景的创设,部分内容的角色表演、不同形式的动物复述等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基本体现,课堂气氛活跃,每位同学都在课堂发言,发言人次达到 1 50多次,平均每人5次以上,学生活动的总时长为28分钟,占 7 0 % ,发言长度和质量也得到改善,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也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

( 2 )实现了动态的英语教学

为了完成各个阶段的多个学习任务,学生各显神通,他们之间的交际活动很多时候是多元的,交互性的,真正达到了意义上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动口动手动脑甚至全身投入,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学习活动此起彼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 学生能够利用课件提供的素材进行知识的获取, 不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自始至终实现了“动”态的教与学,加大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 3 )培养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扮演动物,对在场的老师做调查具有真实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行了跨学科 — 地理知识等的联系,考验了学生周密的思维能力。这对他们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同时,在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也共同发现问题。如在调查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由于 胆子小,怕羞,不敢用英语同老师交谈。但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

3 . 教学后的困惑

本课的教学也导致了我的一些困惑:

(1) 学生对于 DVD 影片的播放很是喜欢,这主要是调动 A 层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但是也有一些 C 层学生觉得这个很幼稚。那么在课堂授课中该如何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呢?

(2) 任务的实施应把握在什么程度?有时候学生(特别是 B 层的学生)在完成某个任务过程中兴致很高,如果继续让他们自由发挥,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收获,但也可能会远离教师课堂设计的初衷,甚至花费整个课堂的时间,严重影响本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放手让学生去发挥,还是急刹车掉头,回到原来设计的教学程序?

(3) Go For It! 容量很大,往往内容多而杂,单词多而难,是不是必须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本课的教学?知识学习、巩固的分量应该放多少?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更有效完成本课教学,并进行知识的拓展,给学生以知识延伸的空间?

课后小结:

一节课下来,总的感觉是有很多东西自己准备得不够充分。例如在听力时候的提问,由于对学生分层错误,造成提问的错误,有个学生站起来不会回答,这一步骤没有很好的实行,此时课堂气氛有些沉闷。这几个由于自己预先分层的没有充分准备引发的一联串差错,再加上经验不足,引起了心理的极度紧张。于是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语用错误,没有做到语言的正确性。

另外,在学生方面,就是 A 、 B 层学生和少数 C 层学生,他们对动物的了解不够多,也就是课外知识欠缺,知识面不广,这有可能跟他们缺乏知识的来源有关。实践能力不够强,胆子有点小,怕说错英语,这可能跟他们离开课堂机会、真正用英语太少的缘故。

但是总的来说,各个层次的学生也基本上接受了课堂所学的内容,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并且也能很快地现学现用出来。 A 层学生能掌握本课的单词和基本句型,表现出对英语的极大兴趣和运用能力。 B 、 C 层学生都能积极做课堂的主人,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让活动更好的发挥效能

韩慧玲

一 教学背景:

本课为 Go for it 英语教材八下 Unit 4 Grammar 中有关 Reported speech 的内容。笔者把这节课的重点定为五种时态的变形。由于在 8B 中学生已接触了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态不发生变化的情况,学生对人称的变化已经掌握,因而本节课只需提及,不必列为重点。

二 教学思路:

本节课由呈现简笔画引入,让学生猜测图中人物的语言。再列出图中人物的原话,让学生引述。教师在学生使用间接引语中提醒他们对时态的关注。呈现完五种时态的变化形式,再附之以练习。让学生在机械操练中掌握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达到熟练的程度及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笔者又设计了“传话”和“我是小记者”两项活动。“传

话”这一活动旨在口头的操练间接引语;“我是小记者”则是进行听和写的练习来巩固此语法知识。最后,由学生再次归纳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的时态的变化。

三 教学片段: (“传话”活动的开展)

T :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s : OK.

T : The game is called “Tell me what he/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she said. Model: A: I am sad.

B : he said he was sad.

( 在 B 同学回答完,教师将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判断 B 同学转述的是否正确 ) T : You can write down your sentences first. (Wait 2 minutes for writing) S1 : I am writing.

S2 : He said that he is writing.

T : Is she right?

Ss : No.

T : who can help her? (教师温和的询问)

Ss :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 教师发现虽然在前面操练的效果不错,但在进行口头练习时,错误的频率还是很高,部分较差的学生似乎跟不上 . 于是笔者先让学生把句子投影到屏幕上,在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让所有的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

S3 : (show the sentence on the screen) I will visit Beijing.

S4 :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5 (show the sentence) I went to Xuanwu Lake last week.

S6

(时间状语的变形并不是笔者今天所教内容,指出错误是必然的,但该如何解释,这是笔者设计时未考虑的 , 因而笔者只是把正确的表述教给学生)

T :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s of time ?last week?. We should

change it into “the week before”.

“ Tomorrow I will tell you the reason..”

( 在八对学生做完此练习后,笔者让全班同学集体把这五个间接引语的句子大声朗读一遍,再次巩固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 )

T : let?s say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T and Ss : He said that he was sad.

He said that he was writing.

……

She said that she would visit Beijing.

She said that she had gone to Xuanwu Lake the week before.

四 教学反思:

我认为,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他们喜闻乐见的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效率,以达到最

终的教学目的。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讲授语言规则,让学生脱离语言环境去做大量机械、枯燥乏味的知识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当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课的中,我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情景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活动的效能远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例如,在活动伊始,我过高的估计学生的听的能力。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头脑中对直接引语进行转变,有的甚至对原话复述都存在困难。因此,活动的设计以及活动中出现的意外状况都需要设计者在之前进行周密思考及在课堂上的变通。现对 r 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

由于地域、师资和学习起始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各校各班的学生的差异相当大。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认清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笔者在本活动的开始时,高估了学生听得能力。在及时认识这一不足后,调整了呈现与听的顺序,让学生看了再听,再想,再反应。虽然活动也延续了下去,但听的作用似乎不大。笔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只是对听到的句子时态不太明确,基本还是听得清楚的。在了解学生听的能力这一真实水平,笔者认为在布置写句子时,事先圈定每组所选用的时态,并让读句子的同学读的同时,写出句中出现的动词形式。这样保证所有学生能准确地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同时这也保证了五种时态都能练到。

(二) 重视活动中微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任务是无处不在的,即大任务中包含小任务,小任务中包含微任务。教师不能单纯的设计大任务,而忽视小任务,微任务的设计。正是由于它们的链接和点缀,任务才更易操作,活动的效能才能更好的发挥。本堂课中出现的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正是教师忽略微任务布置的结果,让这些学生感到无事可做。笔者在课后想到,在让个别学生进行练习前,可先把全班学生分组;学生回答时,本组的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可以找错。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同时也让学生感受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 加强活动中的即时与分层评价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活动中的即时评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自我完善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当一些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更应慎重对待。 总之,在教学中活动能否真正的发挥好效能,是能否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本人在今后备课过程中,应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能感受成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满足需要 寓教于乐

-- GO FOR IT 9 Unit 6 Section A 1 教学案例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余新统

教学背景:

时间: Nov 24, 2009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班级:初三( 10 )班

教学内容: GO FOR IT 9, 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A 1

课前,播放 Michael Jackson 的一首 MV-- 《 This is it 》。学生在欣赏的同时,马上对这位已故流行天王充满了兴趣,开始谈论起他的音乐。铃声响过,停止播放,出现一张格莱美奖杯的幻灯片,开始课堂导入。

导入结束后,进入 Presentation 。

呈现过程:

T : So now, you have learnt something about one of the biggest events in music—Grammy. And I’m sure all of you can find your favorite music in Grammy. Because there’re many kinds of music in Grammy. But how many kinds of music do you know?

[ 格莱美作为乐坛盛世,是现代音乐的风向标。借着格莱美的背景,来教授音乐的种类是最好不过的了。问题一出,就有学生发言了。 ]

S1: Pop 。

S2: Jazz.

S3: Rap.

第一张幻灯片:

T : You are very great. Let?s listen to a piece of music and try to tell me what kind it is.

(T plays a piece of ROCK, which is from the song We will rock you. ) S4: It?s rock.

T: Yes, you?re right. And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rock like?

S4: It?s loud.

T: Anything else? Is it strong?

S4: Yes, it?s strong.

(T writes “rock” on the Bb and leads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ogether for a few times.)

T: What is it like?

Ss: Loud and strong.

(T writes “loud” and “strong” after “rock”.)

[ 让学生先听一段典型的摇滚曲子,里面的电吉他部分特别有摇滚味道。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来说说摇滚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 loud 和 strong 这里两个词都是学生已学会的单词。 ]

T : Do you like rock? (Ask S4)

S4: Yes, I do.

T: Why?

S4: Because it?s loud and strong.

(T displays a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Do you like rock? Why? B: Yes, I do. Because it’s loud and strong. )

[ 通过“ Why? ”这一个问句,让“ loud ”和“ strong ”这两个表示 rock 特征的单词重复了一遍,为后面的定语从句做好铺垫。 ]

T: You like rock which is loud and strong, don?t you?

S4: Yes. I like rock which is loud and strong.

(T displays another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 I like rock which is loud and strong. Then T has Ss read the dialogue aloud together. )

T: Do you like rock? (Ask S5)

S5: No, I don?t.

T: Why?

S5: Because I don?t like music that is loud and strong.

[S5 是班上一个学习认真但是内向女生,预习习惯很好,属于学优生。叫她回答就是要出现一个否定回答。不过她能将预习过的课文中的句子拿出来用,体现了与老师上课的配合,着实很好。 ]

(T writes the sentence I like music that/which is loud and strong. on the Bb. 并在“ music ”这个单词下面画一个长方形,在里面可以写入“ rock ”等音乐种类的单词。 ) 第二张幻灯片:

T: Let?s listen to another piece of music and try to tell me what kind it is.

(T plays a piece of RAP, which is from the song Lose yourself, sung by Eminem 埃米纳姆 . )

S6: It?s rap.

(T writes “rap” on the Bb and leads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ogether for a few times.)

T: Yes, you?re good. And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rap like?

S6: It?s fast.

T: Anything else? Is it like someone speaking?

S6: Yes.

T: Rap is a type of popular music in which the words of a song are not sung, but spoken in time to music with a steady beat. So, rap usually has long lyrics. (T writes “fast” and “have long lyrics” on Bb and has Ss read aloud together.)

[ 虽然 S6 的“ rap ”对错了,但是她还是反映对了,说明学生对音乐种类还是有一些了解的。说唱通常歌词比较长,就在此呈现“ lyrics ”这个词。 ]

T : Do you like rap? (Ask S6)

S6: Yes, I do.

T: Why?

S6: Because it?s fast and long lyrics.

[ 发现 S6 表述出现了语法错误,马上给以纠正: because it’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S6 在老师纠正完之后,自动重新说了一遍。 ]

(T displays a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Do you like rap? Why? B: Yes, I do. Because it’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

T: You like rap which i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don?t you?

S6: Yes. I like rap which i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T displays another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 I like rap which i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Then T has Ss read the dialogue aloud together. )

T: Do you like rock? (Ask S5)

S5: No, I don?t.

T: Why?

S5: Because I don?t like music that is fast and has long lyrics.

[ 第二次启用 S5 ,一是预知她不会喜欢 rap 这种类型,二是用她的回答来强化句型。 ] (T writes the word rap in the box on the Bb.)

第三张幻灯片

T: Listen up. Pleas tell me what kind it is.

(T plays a piece of R&B, which is from the song Superstar, sung by Usher . )

[ 稍等片刻,才有一个学生说“ Pop ”。 ]

T: No. It?s R&B, Rhythm & Blues.

(T writes “R&B” on the Bb and leads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ogether for a few times.)

T: What?s the feature of R&B? What is it like?

S7: 节奏不错。

T: Yeah, it has nice rhythm.

(T writes “rhythm” after “R&B” and leads students to read aloud together for a few times. )

[ 这一环节,增加了新词“ feature ”(单元要求)和“ rhythm ”(课外补充) ] T: R&B is a style of popular music that is a mixture of blues and jazz. It?s different from Pop. But pop has its feature. Do you like R&B? (Ask S7) S7: Yes, I do.

T: Why?

S5: Because I it has nice rhythm.

(T displays a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Do you like R&B? Why? B: Yes, I do. Because it has nice rhythm. )

T: He likes R&B which has nice rhythm, doesn?t he? (T asks the class.) Ss: Yes, he does. He likes R&B which has nice rhythm.

(T displays another short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B: I like R&B which has nice rhythm. Then T has Ss read the dialogue aloud together. )

(T writes the word R&B in the box on the Bb.)

第四张幻灯片 (略)

第五张幻灯片 (略)

教学反思:

1. 课堂设计意图

音乐是最能体现文化载体,通过对音乐常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因此从介绍格莱美引入,通过“边听辨认” 5 段音乐,向学生呈现描述音乐特征的丰富单词和短语,并使

用定语从句进行操练,用以表达对音乐的喜好。同时,希望利用这 5 段典型的音乐,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音乐有一个立体而形象的印象。

考虑到班级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有来自市区的,也有来自农村的,他们对音乐的类型,尤其是对以英语为背景的西方音乐了解甚少,因此备课的时候准备了一些用简单词汇来解释说明,用以辅助学生完成表达。

2. 课堂教学取得的效果

( 1 )精选的音乐片段,活跃的课堂气氛

精挑细选的 5 个音乐片段,都是各个类型音乐中典型歌手的典型曲目,因此非常具有代表意义。而学生对这 5 段音乐的现场感受,从他们的脸上表情已经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在面对老师的多个提问,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跃跃欲试。虽然有些只是一个词,有些只是一个短语,有些是完整的句子,但是这已经说明学生在积极思考,投入到学习中去。

( 2 )构建了生动形象的英语教学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繁重的初三学习还是让他们表露出些许疲惫和厌烦。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从这一节课看来,学生一改以往沉闷的气氛,从听觉,视觉多方位感觉英语学习的魅力 — 学习一种语言,就是感受一种文化。学生在欣赏丰富而动听的旋律的同时,消除了学习定语从句的恐惧心理。寓教于乐,轻松习得。

3 .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本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1) 一个平时英语成绩非常不错的男生,居然睡着了。不知道是前一个晚上休息不好,还是对音乐没有好感。课后询问那个学生,他坦诚地表示,不是讨厌上课,而是对音乐不感兴趣。

(2)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了解各种音乐类型极其特点。这个现象在学困生中尤为显著。他们对音乐感兴趣,完全是出于“好听”,很少带有钻研的意识,哪怕是一点点。可以看出,学生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还是比较严重的。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的知识与所要教授的新知识的共鸣,没有这层共鸣,学生就不会产生学习体验。因此,在教授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要安排足量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入。

教学案例——优化分层提问 活化英语课堂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郑婷婷

优化分层提问 活化英语课堂

一、背景介绍

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针对我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的现状,英语教研组提出了我校的校本化课程的研究课题 -- 英语分层教学策略的研究。针对这个主题,我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尽力达到分层教学的要求,尽力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及情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的方法如下:即优化分层提问,活化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提高教学针对性、有效性最直接的方法。因此,课堂提问的频率、类型和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二、情景描述

牛津英语 8BChapter3<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 给我们讲述了一位盲人和他的狗被困在着火的旅店中,最终盲人凭借自身的消防常识安全获救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容易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如果采用传统的阅读课学法,即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

阅读文章,然后完成文章的判断正误题或多项选择题,容易使学生感觉紧张又索然无趣。牛津英语教学实践告诉我,如果把语言作为知识来记忆,《牛津英语》教材会让教师疲于奔命的。我觉得更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和了解教材所提供的生活场景和知识,让他们理解语言,让学生通过使用语言,通过师生间的交流,生生间的交流,达到共享创造成果的目的,从而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变教师单向的传授、提问、督促练习为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因此在备课时我将文章进行了分层次处理,充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现已组内公开课为例。我将文章分成两部分,重头戏在后半部分。

(一) Warming-up: 首先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开始部分,提出 6 个问题:

1. Who is John F Dancer?s friend?

2. Has John booked a room in the hotel before?

3. What was the first trouble John met that day?

4. Why didn?t the clerk allow Charlie into the hotel at first?

5. Charlie was allowed to stay at the hotel at last, wasn?t he?

6. Which place did John want to know before entering the room?

问题的设置,有难有易,针对不同层次的同学,让每个人都能立刻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下面的故事展开做好铺垫。

(二) Pre-task: 听课文后半部分的录音一遍,回答 2 个简单问题:

1.Something terrible happened,What was it?

2.Were they saved finally?

问题在听之前要布置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来听,降低听力难度,给学生增加信心。

(三) While-task: 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再读文章,注意故事的细节内容。设置 15 个问题,采用 T or F 形式,错误的要改写句子,(其中 3 个易, 8 个中, 4 个难)。为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检查学生阅读的准确性和细致性。为了增加问题的趣味性,我选用了故事中的人物对话,请同学指出是谁说的,这个环节不但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课堂的热情,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深刻理解与再阅读。等到了为故事情节排序的环节时,人人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在通过不同的侧面分析理解课文之后,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发言的环节,即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文中的句子,难度较大,很具有挑战性,但学生的感悟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他们会用各种方法来解释句子,虽并不完美,但他们在语言的运用上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可见他们并不缺少语言知识,他们缺少的是表达自己的机会,他们不只是想把英语作为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来学,更希望能学到知识性和趣味性兼有的内容,从英语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四) Post-task: 是对文章内容的升华和拓展部分,是真正体现二期课改的“学以致用”的英语教学原则,也是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将英语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与运用能力。经过认真比较和思考,在 Group-work 中我设置了 3 个小组讨论环节:这几个任务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层层递进、拾级而上的。

1.What did John do to protect himself from fire?

2.Read the fire-safety,and help the manager of the hotel to write fire rules.

3.What should you do and what shouldn?t you do when there is a fire?

(五)本节课的最后渗透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有安全意识,学会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自救的方法。达到知识与情感的高度统一。

1.Feel the door of your room if it isn?t hot, you can run through the fire exit of your building to the safe place. If it is hot, don?t open it. Put wet towel or blankets along the bottom of the door.

2.Dial 110 and give the address of your room.

3.Lie on the floor where the air is fresher and wait.

4.When you hear the fire engine outside, open your window, wave and shout.

5.Do what the fireman tells you. Do not argue.

三、问题研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以旧知识导入新课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都要以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新的启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设计分层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英语较弱学生回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问题较难时,让英语较强同学回答,增强他们的求知欲和挑战欲。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四、改进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学生收获很多,我自己同样受益菲浅。我深刻意识到: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充分的发展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二期课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用中学”,给学生留出进行探索和体验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探索和体验中提高感悟能力,并丰富学习经验。不论多么艰难,让学生自己提炼知识的方法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必须自己开动脑筋,推动学生更积极的投入自己思考和学习的过程中,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活动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和内趋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浅谈英语小班分层教学在我校的实施

陈建青

摘要: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采用 “ 一刀切,齐步走 ” 的方法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因此,教师要勇于进行教学改革,分层教学就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尝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的分层教学,可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教学的要求。

针对学生知识基础不同、学习兴趣各异、认知能力差异较大的现状,为承认差异、缩小差异、因材施教,使各个层级的学生都能“用力跳一下便可摘到桃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实施了分 A ,B 层小班教学。每一小班学生人数在三十个左右, A 层次班的预设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英语学习优良者,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宽,提高理解、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层次班的预设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适合于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做到下要保底,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学校对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希望以这一学科为突破口,同时达到带动其它学科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机会”,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均有所获并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二、小班分层教学的现实需求及其优势

我们现在的行政班级人数一般多有五六十,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出的差异尤为明显。而在传统的班级授课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的“一刀切”办法实施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其结果往往是教师讲得浅,使层次高的学生总感觉“吃不饱”或“吃不好”,而讲得深又使层次较低的学生“消化不了”,从而都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就提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原则。所以结合实际按学业水平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学生的水平由差异悬殊变得相对接近,再通过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手段更能有效施展,从而在学生和教师身上起到“共振作用”,这样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体现了教育的机会均等、个体需要,既可帮助暂时学业不良的学生排除学习上的障碍,又保证了优良生朝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小班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班教学由于人数少,有利于任务型教学中任务实施的情景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为完成每堂课,每个阶段的任务,获取更多的机会参与、感知、体验、实践以及通过分组合作,畅所欲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会得到开发,学生的心智活动就会明快、流畅,一气呵成。师生及学生之间频繁的交流,讨论、辩论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思维的撞击,迸出智慧的火花。另一方面小班教学也有利教师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多元化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体现评价的时效性;教学反馈快,能充分发挥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积极导向的优势。小班教学有利于构建个人与小组组合,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小班教学中能更加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这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班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现实问题

小班分层教学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在目前的实际操作中还有几个现实问题需要得到更好地解决。

1 . 小班分层的目的是要做到“因材施教”,首先要确定“材”的素质和水平。目前,我们对学生的分层主要依据新生的入学考试结果,班级规模确实缩小了,但分层的方法是否科学、客观,这是个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单纯根据入学成绩的好差来划分教学班反而不利学生的发展及教师日后的分层教学。在分班之前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个熟悉过程,了解学生的真实状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潜力等),多组织几次摸底考试,然后结合入学考成绩及学习态度学习潜力进行分班,这样才能达到“因材施教”的分班目的。

2. 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意识也是很重要的。有些学生对于分班没有正确的认识,分到 B

班的认为自己就是差生,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以至越来越差,对于他们来说分班是一种心灵的伤害;被分到 A 班的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很了不起,心存骄傲,目空无人,于是学习放松成绩后退。因此,在分层教学展开之前客观地宣传其有利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了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有了正确的认识态度,分层教学才具其真正意义。

3. 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不够明显。无论 A 班或 B 班的任教老师在对教材的筛选使用方面都做得不够精心细致,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协调好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最终使得教学时 A 、 B 班突显不出层次感。 A 班没有预想的“高层感”,

B 班也感觉不到难度的降低,实际只是分班没分层,成绩提高不明显。

四、小班分层教学后的几点思考

1 .各层教学班的任课教师配置要合理。分班后学生上课流动性增大,管理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而增,尤其在 B 班多数学生对英语兴趣不浓,要管好他们并让他们认真学习,就难上加难了。我认为, B 层次班应该由教学经验丰富、有耐心的老师去上课,要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在学习上有所提高。

2. 教师应使教学目标更明确,教学要求更合乎各层学生。教师要在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距,以及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差异,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上课时应尽量做到分层后再分层。因为即使同在一个班,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仍然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所以有必要在同一教学班再进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层次的提问,完成难度、数量不同的练习,使各层学生均有机会“表现”自我,让学生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当学生的这个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而推动学生更有信心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创造,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4 .小班分层教学模式应持续进行。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及教育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长期性、持续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很难在一个较短时期内得以大的变化。仅仅以一个学年的小班化分层教学要改变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悬殊的状况还远远不够,同时也达不到以英语来带动其他学科的预期目的。一年中教师学生刚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如果一年后又回到传统的大班授课制,那么教师学生都难以一下子适应过来,这会使那些英语刚有起色的学生重新失去对英语的兴趣,而差的学生也会失去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注”以至最后放弃英语。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小班分层这一教学模式得以持续进行。 结论

任何改革都要人去参与,探索,总结。虽然小班分层教学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它有着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天然特性。只要我们以因材施教和分层次教学为施教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我们的教学思想,认真研究分层教学,找出解决分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对策,就可以发挥更大优势,使小班分层教学在新的时期对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出版社, 2001 年

2. 黄燕,《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的实验及效果分析》,《中小学英语活页文选》( 19 ), 51-55 页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灵江中学 卢建红

摘 要 :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这个主渠道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在先进的教学

思想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并针对不同发展层次学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学法指导。以达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 英语分层教学 , 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位教师新面临的一大课题。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与民族特色。它一方面反映了在国际性的经济增长方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育的情况下,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正努力适应并服务于这些变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了新时期的教育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更新的努力。

实际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无论是适应变化还是实现自我完善,都是围绕着“人的发展”问题展开的。儿童、少年的发展,是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有意与无意的影响下逐渐实现的,由于这些影响千差万别,所以儿童、少年的发展应该是多姿多彩的。但是,作为一种以影响儿童、少年发展为其主要职责的教育机构——学校,它的主要活动都是在社会规定之中的,就是说,是有计划、有目标、有组织条件保证的,这也就意味着是有条件给予监督和评价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即一方面是学习者发挥主动性所带来的可能的发展多样性,另一方面是教育机构代表社会所要求的培养目标的统一性:统一的教育教学要求,统一的授课方式,统一的学习内容,统一的评价标准 ------ 在这两者之中,我们应该偏向哪一方面呢?传统的教育观念,主要是强调基础的共性,强调人发展的“共同特点”:而现代教育则相反,它更多地强调个性,强调人的发展的多样性与不平衡性,强调学习者的选择权利,强调教育应该适应每个受教育者的需要,即因材施教思想,如何才能真正实施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我们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尝试,总结,更新,形成了一整套分层教学的模式。实践证明:分层教学的策略能够提高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目标方面的达成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成就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感实现素质教育,分层教学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我们遵循“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主导思想,在背课 、 上课 、 辅导 、 作业 、 考试五个环节形成了一系列分层教学的原则,现介绍如下:

一 、 分层备课原则

备课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有人把它比作一朝分娩的“十月怀胎”,也有人把它喻为建筑大厦前的“蓝图设计”。既然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学习基础、家庭影响层次有别,教师备课就不能按照一种模式,只备一个教案,其余问题全靠“临场发挥”。若是如此,分层教学就失去实际意义。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形式的教案进行分层备课:

(一)“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 2-3 个小教案。大教案针对一般学生而言,小教案针对个别学生(差生、优生、特长生)而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多备一些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例如,教学初中英语 Book Ⅱ Lesson 31 ,这是一篇题目为 Who has the eraser? 的短文,末尾附有 8 个问题。备课时,大教案应照顾一般学生:学习生词掌握“四会”单词,做游戏,回答关于阅读理解的“ Yes/No ” questions 和较容易的“ wh” questions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语法知识点。小教案则让差生在指导下上台表演做游戏,掌握掌用问名“ Is it in your left hand ?”能用“ Yes/No ” questions 回答;而让特长生组织同学上台表演做游戏,并设问一些难的“ wh ” questions 让其他同学回答,这样既训练了他们的交际和表演能力,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有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教案。与“一大多小”教案相比,这种教案能够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教案格式如下:

例如,教学初中英语 Book Ⅱ lesson 3 的备课中,这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现在进行时 be doing 的结构和 There be 句型,通过正常五步教学法对一般学生而言,能掌握 Part 1 的对话和 Part 2 的 Ask and answer ,约花费 35 分钟,留下 5 分钟对差生进行较容易的口头一次检测,如 Is this a girl? What ? s she doing? 等;再留给优生和特长生 5 分钟,对黑板上的挂图(和书上一致)进行口头描述:如 There are eleven people in the picture. The tall girl is flying a kite. The women are talking 等,有的同学会出现类似 There are two boys playing football 的句子,教师可对这一较容易犯的错误再对 There be 句型作一个总结。这样的备课,既能抓住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同学,又顾及了个别差生和特长生,给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备课方法,

二、 分层上课原则

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做到以下三个兼顾:

(一)目标兼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每节课都制定出 A 、 B 、 C 、 D 四个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经过努力能达到的目标,使学生充分把握自己的学习主动权。

(二)讲述兼顾。教师讲解课文兼顾差生,提高优生,带动一般学生。例如在讲述语法一般将来时,“ be going to“ 结构时,针对差生采用小教案,用对此法复习现在进行时“ be doing ”结构,让差生归纳和对此“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进”两种时态的异同。让优生和特长生归纳两种时态的时间状语并进行两种时态的转换练习。这样,差生弄懂了新知识,优生和特长生训练了运用英语的能力,一般学生加深了印象,巩固了语法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三)提问兼顾。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性的教学行为。英语教学中的提问和回答能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英语课堂气氛,提问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中要做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一个问题根据其难易程度分出 A 、 B 、 C 三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问题问不同程度的同学,这样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之中,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较为正确的回答。在回答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锻炼,提高了所掌握知识的水平。

三、 分层辅导原则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种补充不是单纯的课堂延时,也不是变相增加学生的题量负担,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的学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对差生而言,除了帮助他们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还要对他们的个性进行分析,教会他们可行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而对优生和特长生来说,要指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如浅显的英语原著等,不断扩大他们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提高自学能力。

四、 分层作业原则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分类为 A 、 B 、 C 三个层次,在处理对话或短文的时候,我们往往要求 A 层的同学做课外语法练习(教师在投影片上事先准备),默写课文; B 层的同学做 Workbook 的练习和选做课外练习,背诵课文; C 层的同学选做 Workbook 的练习,抄写并翻译课文。有时的作业较难分层时,也可布置相同作业,但批改指导不同;对待差生,应尽量做到全批全改,多采用适合其学习状况、性格特征的激励性评语;也可采用“以优带差”的方法,让优生和特长生给差生讲体会、谈方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解答疑难。在学生的相互帮助中不仅能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也能巩固优生的知识,还能进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

五、 分层考试原则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共用一份试卷来评定,那么差生的成绩势必不理想,不能品尝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会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局面。为了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有所得,获得一定成就感。教师在命题时,先出一份基础卷为 A 卷,同时删掉一道较为容易的另出一题较难的题(分值相同)为 A 卷,删去一道 B 卷中较难的题,另出一道更容易的题为 C 卷,三份考卷的满分值均为百分,这样 A 、 B 、 C 三层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A 层的同学既巩固了基础,又拓宽了知识面; B 层的同学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习成绩 , 逐渐向 A 层转化; C 层的同学通过分层教学,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成就感,因此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成绩有了提高,最终进入良性循环。

在我们的分层教学中,以上提出的五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从质上说,结合就是创新,就是创造。学会结合的方法,就是要学会在相异又相关的事物之间寻找共同点,学会联系的方法,就要学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就是要学会在“异”中看到“同”,在“分”中看到“合”,这就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过程,同样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过程。 分层教学实质上体现了素质教育。只要我们抓住素质教育的本质,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那么我们期待的素质教育就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参考书目:

① 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罗文军:《英语分层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0 年第 5 期。

分层授课,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朱超群

摘要: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分层授课遵循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分层设疑,通过分层提问、讨论、答疑等形式使各层学生学懂本节课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本文阐述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授课,通过怎样合理的分层,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分层 授课 英语 效果

一、分层授课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初中学段面临的突出困难就是学生学习成绩分化严重。小学毕业直升初中,原有的差异随着初 中学 科的增加,学习内容的加深、学时的延长而进一步扩大。形成教无信心,学无兴趣,学无所得的不良局面。笔者曾对全班 56 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做过调查,结果是:

1 、认为授课内容简单,有时显得无所事事, “ 吃不饱 ” 的有 14 人,占 25% 。 2 、认为课堂容量适中,有些内容学起来容易,有些内容学起来困难的有 26 人,占 46.4% 。

3 、认为课堂上听不懂,或注意力不集中,理解不好的有 16 人,占 28.6% 。

以上结果表明,多数英语教师在实施义务教育中,面对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学习行为习惯差异较大的新情况困惑无策。

忽视这种差异,就必然使部分学生掉队,丧失信心。分类指导,实施分层授课是实现群体 “ 共同发展 ” 与 “ 差别发展 ” 统一的必由之路。

二、实施分层授课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授课模式,实施分层授课,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授课时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使每一学生都能为之,各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分层授课的实施原则。

分层授课,采取 “ 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 ” 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 、 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 、

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 、 B 两层的要求为 公共 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 “ 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 ” ,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水平,我也制订了三种措施:

( 1 )针对 A 类学生:使学生增强自我挖掘知识的能力,多进行背诵及写作练习;训练学生逻辑分析能力,使其能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发表观点。

( 2 )针对 B 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教学做出适当调整谨防他们掉队;严格要求其高质量的完成作业及一些简单的语言交际,尤其是教材中的重点语句用法 ;

( 3 )针对 C 类 : 要求每个人每节课掌握几句简单的句型不求多但求精;课下个别辅导,帮学生制订小计划,挖掘其自身潜力。

四、分层授课具体实施方案。

1. 分层提问。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 A 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 C 层学生,适中的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 B 层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对 A 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可灵活些,难度大些,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借助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自己回答出解题思路,然后对思路进行点评,以激励为主,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对 C 层学生,由于他们对旧的知识没有很好地理解、掌握,可采取 “ 小步子、慢速度 ” 的教学原则,从基础着手,分散难点,以讲为主,使他们能学一点吸收一点,并引导激励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当他们尝到了获取知识的舔头时,就会不知不觉得进入求知的角色之中。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挖掘儿童的潜能,形成较强的独立人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抓住知识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 ABC 三层的学生分别回答,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又要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尽

量做到 “ 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 。教师在讲评时,要赋予感情色彩,达到知情交融,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关注的。尤其是对 C 层学生,在起到提问时应选用较简单的题目,使他们产生 “ 我也能圆满地回答出问题,我也行 ” 的自豪感,从而有了信心,然后适当提高难度。这种做法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该科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2. 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对 C 、 B 层学生要求紧扣课本, C 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 A 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 B 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 A 组作业题,选做 B 组题; A 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 B 层学生选做, A 层学生全做。中层学生则能拓展思路,在培养基础性学力的同时,提高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习 “ 吃不饱 ” 、中层学生 “ 吃不好 ” 、低层学生 “ 吃不了 ” 的矛盾。由于各层学生学习到位,纪律增强,因而明显提高英语课堂学习效率。 在练习过程中,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题目设计上切忌“一刀切”,在难度,数量上都要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让学生解一个会一个,掌握一个消化一个,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保持学习兴趣及学习后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乐观上进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放松自己,善于内省,对自己进行恰当评介并灵活调整自己,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及发生的一切。

3. 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 A 、 B 层次学生的辅导。对 A 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 C 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 数学 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 C 层次的学生帮助 A 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4. 分层进行评价,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是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操练,还是讨论环节,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评价。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在坚持承认学生差异性的原则下,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评价,同时采取不同层次、不同标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学习上既有信心,又能看到不足;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对于 A 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 B 类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 C 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 , 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分层评价、形式多样。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于适当的评价。如关于 “ 唱英语歌 ” ,要求 A 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很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一个单词,允许唱错一个单词,允许语音一、二处不准确;要求 B 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比较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两个单词,允许唱错 2-5 个单词,允许有少量语音错误;要求 C 层学生能唱一首学过的英语歌曲,允许不太流利,允许老师提醒一个语句,允许唱错句,允许语音不够准确。对于达成本层目标,特别是取得进步的学生教师应该加以鼓励。这一评价体系打破了原先只有优等生才能获得好成

绩的传统,使得每一个学生在自己的层面上都能体验到成功,得到老师的好评,从而激发起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五、分层授课步骤。

[ 课首 ] : C 组学生(或部分 B 组学生)尝试新知,自学新内容( 3 分钟左右),通过这个环节,培养 C 组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A 组学生(或部分 B 组学生)配置补偿练习( 3 分钟左右),主要解决旧知识为新知识搭桥的问题。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通过事先了解,设计出配置性题目,进行诊断练习,对检查出的缺陷进行补偿,扫清新授课的障碍,同时,向学生揭示本节课的目标,并指出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 初步小结和新授课 ] :( 20 分钟左右)。初步小结是对尝试新知识和配置补偿的扼要总结。在新授时,要注意在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多为 A 组学生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要努力做到浅者深之,以激发 C 组学生的听课兴趣。

[ 分组精练 ] ( 5 分钟左右)。主要是让 A 、 B 、 C 三组学生分别完成精选三组练习题中所对应的一组。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观察,重点了解,掌握情况,并灵活地指导、纠错与补漏。

[ 复习巩固 ] ( 10 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点或个别没及时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 目标延伸 ] ( 5 分钟左右)。分 A 、 B 、 C 三类学生的要求。对 C 组学生,设计一些基础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拨尖题;对 A 组学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 B 组学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

五、组织指导学生加强学习合作。

分层施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一般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教师要对各英语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这为我们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又拓宽了一条新路子。

六、实施分层授课的效果。

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授课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实践便可看出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在课上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 , 好学生不再感到吃不饱、差生也不再感到吃不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分层授课的模式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实验证明,分层成功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不过它还很不成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和研究,推荐实行这种教学尝试,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继续深化和推广实验,使它具有更大的可行性,使这项实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诚然,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检验。

参考文献:

1. 徐专平 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 “ 分层教学 ” 》 教育研究

.cn/20021201/ca98470.htm

2. 蒋立耘 《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索与实践》 白帆 文学 社

http://61.187.64.123/~jks/jiangliyun.htm

3. 张 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东方闻道

4. 毛景焕 . 《谈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优化策略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0 年 9 期

5. 杨文尧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 年 23 期

6. 段生军 《分层目标 " 教学策略》

7. 马爱贞 王兆红 《谈英语中的分层教学》 《人教期刊》

测试 与评价分层

韩慧玲

摘要 : 测试 与评价分层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个体发展需要的尊重,关注和承认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因此,分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符合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身心和认知规律,是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分层测试 分层评价 尊重个体 全体提高

一、背景

随着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各学校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主动地开展多种改革实践和尝试。 我班在校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学生评价改革中作了分层测试的实践与尝试。首先是英语学科进行尝试,在参与这次评价改革的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分层测试评价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中最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指导思想,是人性化教育教学理念实施的主渠道。当然,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一些困惑。在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科学的评价是实现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对教师而言,经过一段时间或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测试与评估,可以获取 英语 教学的反馈信息,即检查自己的教学 计划 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以便及时地 总结 经验,作适当调整,它既能改进教学工作,又能促进教师不断提高 教育 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长辈们的认可、赞许,评价与测试可以督促他们复习功课,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了解自己的薄弱点、薄弱环节,可以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时间多加重视,提醒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学生从老师那里得到自己一段时间学习以来的评价,可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增加其学习 英语 的兴趣和自信心。再次,对家长而言,评估与测试可使他们充分了解自己子女近段时间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给予子女正确的引导、帮助,或者鼓舞、表扬,甚至批评,从而督促等等。测试与评估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在纸笔评价仍然是教学评价实施的主要手段的环境下,常规的纸笔评价方式恐怕难以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他的评价方式亦暂无较好的评价标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能体现个性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分层测试不但是纸笔评价的重大改革,还是让学生认识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追求的良方,更有助于改变家长和教师“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定势,为全面评价学生奠定基础。

二、分层测试符合新课程的评价和育人理念

分层教学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分层测试 与评价更是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促使“人人成功,人人成材”的一种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下的分层教学,运用分层测试与评价体现了课程改革“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精神。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学生在学习可能性之间存在着差异,反映了学生的学习处于不同的起点,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发展的不同特点。每个人发展的机会和目标都不可能是一样的,社会亦需要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建设者。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为社会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这一既定的目标是因人而异的,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分层测试在分层推进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给予了学生自主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满足了他们成长的需求。

传统的考试模式一般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层次水平,搞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张试卷的测试模式,往往强调了评价的甄别和选拔的功能,不但挫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教师在出考卷的时候往往左右为难:是多出些难题好还是多出些容易的题好?试卷出难了,只能凸显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对于相对学习能力弱一些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挫折,他们往往要面对低分的命运,由于无法品尝学习的成功,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学习兴趣。而试卷出得容易了,对于中下层的学生来说当然高兴,但是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却因无法发挥自己的潜能,备感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而分层测试则淡化了以往评价中,考试成绩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为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平等公正的机会和条件。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促进了学生积极学习、乐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具有指导意义,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测试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把测试内容分成 A 、 B 、 C 三类。 A 类试题难度较大,着重创新意念和应用能力,题目的灵活性较强,富有挑战性,适合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报; B 类试题难度适中,题型相对较为传统,但亦体现应用能力; C 类题目难度偏小,但亦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内容,旨在从基础入手,帮助学生摆脱自卑,重获学习的信心。最终的目的是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愉快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诫教师:“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而分层推进教学的测试模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面向全体,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

在没有实施分层测试的时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是“定位法”,即把个体的成绩与全班成绩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明确每一个个体的位置,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不同个体之间成绩的差距。由于分层测试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本人衡量成绩的办法发生了本质的变化,采取的是“自我对比法”,既把个体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对比,评价时关注的焦点是个体的发展变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 10 班的何家俊同学的进步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的英语学科的成绩在分层测试前(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是 13 分;第一次分层测试(第一学期期末)他报的是 C 类得了 30 分,为

此他欢天喜地,因为这是入初中以来各科中最好的一次成绩;第二次分层测试他还是报 C 类,得了 47 分,从此,上英语课他总是积极地举手发言,作业也能按时上交,他还对我说:“我看到了我的希望。”因此,在第三次的分层测试中,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选报了 B 类,虽然他此举并不成熟,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使其 B 类的成绩不理想,只拿了 48 分,假如报 C 类的话,他肯定能及格,但起码他能挑战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要求,有了学习的兴趣和进取心,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结果。伏尔泰说:“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日的远景。”分层测试让学生看到了自己发展的美好前景,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的潜能,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分层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透过分层测试的动态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确定奋斗的目标,学习成绩达到递进之目的。在班级组织的两次分层测试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成功中尝到了学习的快乐,产生了学习兴趣,上进心有所增强。第二次分层测试(期末考试)中,选报 A 类的学生人数明显比第一次有所增加,选报 C 类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得到了认可,学习成绩呈现上升的态势。教师由此对学生的分析与评价更为客观与细致,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具有指导意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据我们调查, 81% 的学生比较认可分层测试, 75% 的学生认为分层测试能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向,在学习中有了发展的目标。此时我才理解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的一句名言:“教育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有一位学生在谈到对分层测试的感想时,说到:“分层测试是应该得到支持的,因为它承认了人的不完整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特长,不可能样样精通,事事皆能,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十只手指都长短不一,何况我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我们以后到社会上更不可能个个成为科学家。就算成为科学家,也只是某一专业的或某一方面的科学家。”不错,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分层测试承认了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彰显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使学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充分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是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理念在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中未得到充分体现。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人文性,忽视学生个体差别,以书面测试为评价的唯一形式,注重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重结果,重成绩,重甄别与淘汰,进而形成日常大量的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使本应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变得僵化,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与伤害。因此,应重视和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差别、促进不同学生的不同程度的发展上来。

建立 “ 注重个体,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 的教学评价方式,能促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品尝到分层评价的激励和喜悦,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健康的积极的学习心理,从而促进学生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实践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分层测试和评价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三、测试与评价分层的意义

(一)激发了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 最活跃的心理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减少后进生的出现,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英语学科之所以成为“老大难”学科,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存在很大差异,这种差异,随着学生学习英语学科时间的增长越来越明显。英语教师应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达到一定标准,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分层测试题”的应用,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依据。

运用“分层分层测试题”后,我做到精讲,每节课至少给学生留出 10 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将“分层测试题”分三个层次: A 层为基础题, B 层为提高题, C 层为拔高题。学生在学完新知后,打开“分层测试题”做题,由于测试卡上的题设计有坡度,使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经过实践,我发现原来对英语厌学,成绩差的学生,一到使用“分层测试题”做题时,他们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有位男同学,过去英语基础差,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下作业经常不完成。自从分层评价后,他像变了一个人,每次上课都用心听讲,注意力非常集中,用“分层测试题”做题时,他总是争着第一个让老师批。当他看到自己满意的成绩时,自豪和高兴的表情写在了脸上。它的成绩由过去的不及格到这次统考得到 85 分的好成绩。是“分层测试卡”给了他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再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 二)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

教师是英语活动的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教学 , 分层评价,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 因材施教 ,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为的体验 , 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传播,发展学生的智慧,培养良好的品德及健全的人格。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总会有一些学生成为落后生,我总会花很多时间为这些学生补课,但效果还是不理想。久而久之,他们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运用“分层测试题”,使每个认真听讲的学生都到了成功的体验。由此建立起自尊,自强和自信心。

我去年教过的一位同学,原来上英语课时,他总是想睡觉,我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听不懂就不想听了。自从用了分层测试后,他找回了自信,上课也能主动参与。当他得到属于自己的第一个 90 分时,他看着老师发自内心的笑了。后来我对他学习中每取得一点成绩都及时 ,真诚地给与肯定和表扬。从此,他上课听讲更认真了,背书也积极了,英语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可见自信心对于一个学习困难者来说尤为重要。有位老师说过:“一个英语单词或者一篇英语短文对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今后一生都用不了一次,但自尊、自信、自强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需要的。”

“分层测试题”使不同层次的同学都体验到了成功,由此使学生不但学习到了英语知识,而且建立了自尊,自强和自信心,而学生一但有了自信,就没有攻不下的难关。此时我深深感到∶人不怕不会,就怕没有自信。自信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自信是成功的关键。

( 三)改善师生的关系

英语教学是英语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能否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分层测试题”为教师建立了一个与学生沟通情感的桥梁。原来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性,有时比较片面,总是用一个标准要求学生。如果有的学生达不到要求,时间长了,我便会逐渐失去了信心,态度慢慢变得生硬,导致师生的关系慢慢疏远。使用“分层测试题”后,我首先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承认他们之间的差异,尊重他们之间的差异,然后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使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学习,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创造自由发展的空间。

(四)学生学习成绩有了相对的提高

“分层测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的满足了课堂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把试验班和对比班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结果发现,试验班的同学们上课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率高,完成口头和书面作业速度快、质量好。在上一学期期末考试和这一学期统考中,试验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都大大超过了对比班。看到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和他们可喜的变化,我更加坚定了对这项试验的信心。今后要不断积累经验,使它更加完善,更加合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我们遇到的困惑

分层测试是有意义的实验,无疑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它给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带来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验教程中,由于我们使用“英语分层评价教学模式”的时间不长,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惑。

(一)来自学生的困惑

学生已习惯于统一考评的评价方式,深受传统的考评制度的影响。如,在本次考试前进行分类报名时,学生第一反应是分数是否“打折”,是否按比例计算分数,是否排队等。说明学生担心家长以统一考评的位置来衡量自己。

(二)来自家长的困惑

许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还未转变,仍然是以分数论英雄,对孩子的要求有点苛刻,不懂得赞赏孩子,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违背了分层测试的目的。当教师与家长分析时,家长说:“不参加统考,我怎么知道他的成绩排在什么位置上,他的成绩是好是坏?”所以,在家长调查中, 98% 的家长都不同意分层测试,他们最关心的是横向比较,自家孩子应排在什么位置上,最担心的仍然是分层测试的成绩不能说明孩子的真实成绩,无法衡量孩子中考时的成绩。

(三)来自教师的困惑

在分层测试中,虽然教师都抱着莫大的热情,但也未免有些困惑。首先分层测试命题的难度增大,很难恰当地区分 A 、 B 、 C 三个层次的难易度,。其次,通过分层测试要科学分析全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在如今还没有取消中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测试是否十分恰当?再者,在家长观念和社会评价方式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分层测试的目的难以实现。某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或家长不支持,存在乱报类别。在 C 类当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尽管如此,但我认为“分层测试题”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目的在于运用这种手段和工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 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 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同时也是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及时反思和改进教

学的有利手段 . 同学们在使用“分层测试题”的过程中,就像上楼梯,使他们一步一步通过自己的努力 , 攀登英语领域的一个又一个高峰 。

结语

分层测试与评价使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使我们更懂得赞赏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拉近师生关系,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指导意义。分层测试使人们更了解学生,真正能做到因材施教,符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虽然分层测试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与思考,但我们仍然愿意进行这种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希望积累更多的经验,以摸索出一套能科学地、正确地、客观地衡量学生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乐学和终身学习,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作者:梁威 《运用英语分层测试卡 构建分层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 表于《教育信息》 2001 年第七期

2. 作者:陆一平 《在教学中开展 “ 分层递进差异教学 ” 的实践与思考》发

表于《江苏教育》 1999 年第六期

3. 教育部 .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4. 陈琳等 .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5. 张丹,关维 . 《初中教学评价 —— 英语》,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4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动态调整”的探索和实践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余新统

摘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对传统班级教学的改造。它通过改变教学策略来提高教学的内在品质,使教学既能适合学生个别差异又能促进学生共同提高的教学组织方式。本文在课堂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面对“分层教学”如何制定教学目标、实施和调控教学目标、评价教学目标、构建动态调整体系的设想和建议,旨在发掘中学英语教与学的最大潜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分层教学;教学目标;动态调整

一、引语

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了,但是人们也意识到了它的缺陷,即很难满足教育的面向全体和个别教学这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方面,并尝试用种种方式来完善。面对差异现象显著的中学生,如果教学无视学生差异性的存在,仍然沿用单一的、固定的自然班组织教学,沿用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统一评价,无疑会挫伤学优生的学习进取心、积极性,同时也挫伤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制约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如何在班级课堂教学的前提下解决好个别教学的问题。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 Krashen )提出的“语言输人假说” (The Input

Hypothesis) 认为,“学会语言规则可以是不自觉的,是下意识的自然吸收。类似幼儿学母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语言”。这个过程称为“语言习得”,它与“语言学得”( Language Learning )过程一起构成了“语言习得者两套独立的语言规则系统”。克拉申强调,语言习得比语言学得更为重要。他认为,人类只有在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时,才能习得语言。他指出,为了能够习得语言,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能理解的语言材料应该是“ i+1 ” ,“ i ”表示语言学习者现有的水平,“ 1 ”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其次,障碍应该小,以便于习得者的语言输入吸收( intake )。

这就是说,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身语言条件去大量接触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才能习得新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这就给分层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学得好的学生”和“学得差的学生”之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是智力差异?是遗传缺陷?还是学习速度的不同?布鲁姆组织的一系列的实验都表明:尽管学得慢的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与需要的帮助比其他人要多一些,但是大多数学得慢的学生是可能达到与学得快的学生一样的学业成绩水平。布鲁姆认为决定教学效果有三个重要的变量:①认知的前提能力;即与当前所要学习的教学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掌握的质与量;②情感的前提特征: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动机、态度和情感,这些是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分不开的;③教学的质量:教师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要素的表述、解释以及教学程序的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安排适合学生的程度。

结合以上理论研究的成果,我们不难得出如下启示:

⑴ 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而进行的分层教学,是最贴近学生现有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⑵ 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是原来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性质(智商上或遗传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学习速度上的差异。

⑶ 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变量之一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时的背景知识的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学困生”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绩差,且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学困生”之所以经常感到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背景知识的贫乏,为他们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显然是应给予重视的。

⑷ 由于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学习时间来掌握同样的教学内容。而这恰恰是过去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教学中被普遍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教学能采用某种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以足够的然而又是适合他们的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情感上的关怀,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善他们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益。

二、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原则

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实际意义。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立意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合理的最终目的。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有关。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目标,即三、四、五级要求。同时还要求各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这为开展分层教学,建立分层教学目标提供了指导。

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就是要把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分解到具体的分层目标中去。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以语言技能划分为原则,即语言技能分为“接受性技能”( Receptive Skills )和“创造性技能”( Productive Skills )。“接受性技能”表现为听和读,“创造性技能”表现为说和写。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中“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二是坚持以意念 — 功能为原则。意念与交际中的具体概念有关,如时间、空间、运动等;功能与语言运动中的目标和方法有关,如介绍、邀请、询问等。前者以技能的难易程度来划分分层目标,而后者则以语言功能和话题范围来划分分层目标。二者互为结合,互为补充。三是以教材编写的前后顺序及学生对英语语言掌握了解的程度为原则。

因为分层教学的分级必须遵循循序渐进、逐级推进的原则,所有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必须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感觉到有达到目标的希望。这样,他们便会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分层教学目标的特征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通过某一特定阶段的教学活动之后在知识、技能、能力及情感等方面出现或达到的效果,这些效果一般表现为某种确定的行为特征。

⑴ 目标导向性: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教学目标必须以教学大纲为根据,以教材为依托,基本目标不得低于教学大纲,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一般也不超出大纲要求;其次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明确各层面学生的相应位置,以便为他们安排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目标的制定都是在有关教研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互相互补的基础上完成的,它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人们价值观念的统一成果,因此教学目标一经确定便成为组织学习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效能、调节教学进程的根据和标准。

⑵ 目标的层次性和序列性:其一是将每一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按不同的认知能力层次分为

A 、 B 、 C 三个不同水平层次,并制定出三个目标序列:对于 A 组的学生不仅要求他们理解教学内容,熟记重要的概念,自己归纳、概括所学内容。 B 组学生则要求他们理解教学内容,熟记概念,尝试讲解算理,陈述所学内容。 C 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理解学习内容,熟记概念和算理,并参与对学习内容以及算理的总结与讨论。其二是技能训练和作业的分层序列:我们将习题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准备题、基础题、提高题,其中提高题也可根据具体情况又分为变式题和拓展题。一般情况下, A 组学生学有余力,只要完成基础题即可转入提高题的练习, B 组学生在完成基础题的条件下也可以尝试去做提高题中的变式型的题目,学习困难的 C 组学生先做带有铺垫性质的准备题,再做基础题。其三是能力序列: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双向细目表中,我们将教学内容按教学目标分类,并按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层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这一点是和第一条相同的,然而,我们始终认为就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的教学而言,知识可能是有上限的,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却是无止境的,因此,我们认为:教学必须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

⑶ 目标的激励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明确的、具体的、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目标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形成学习的动力,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精神负担,而是一种趣。一般而言:当人做自己愿意做的、或者自己决定要做事时,往往会表现较强的主动性和热情,具有较高的内在动机(德西 1975 )。“如何利用目标的激励作用”是一项重要的目标策略,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首先尽量把握好各层目标的难度和分层的坡度,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经一定努力达到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在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自定目标,尤其是低层次的学生,大多是在和教师磋商后根据自己的能力条件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可以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在学习中的位置 , 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从而真正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四、分层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调控

教学过程的基本任务是学生实现并学会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占有,并在这种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转换和占有中,实现自我的“主动、健康发展”。分层教学目标从一开始就努力研究学生的需要,不断去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投入到教学目标中去。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本身必须首先振奋精神,集中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坚定不移地贯彻教学方案,不遗余力地去实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学目标的不同层面。因为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控。尤其是来自学生的那些有质量的提问和有特殊价值的“唱反调”,如果教师能敏锐觉察这些不可多得的生成性资源,迅速进行信息重组,把它作为下一个教学流程的基础性资源,就会是教学形成新的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是教学过程真正呈现出动态生成的创生性质,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分层教学目标的评价

评价是为了改进,不是为了证明。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是完善动态管理的有效途径。多元评价主要体现在:

(l) 自我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是学生根据级别目标和学习要求判断自身学习结果。通过评价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标准评价是学生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该级别的学习任务且符合标准要求而进人高一级的学习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能引导学生在学习上注重目标任务。通过对目标任务的关注,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和自我努力的作用,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这种学习过程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土壤,创造了环境。

(2)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是以改进教与学效果为目的的,把教学评价看做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一系列的反馈环节。终结性评价是以判断学生学习结果为目的的,并获得总的教学、学习信息反馈,为下阶段教学起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比较科学的依据。其弊端是不能对学生的进步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反馈滞后,缺乏对学习进程的激励作用。而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自觉性和实效性。因此,多元评价对教与学的评价反馈更趋于合理、可信,为评价之间起到有效的互补。由此产生出来的评价结果为改正教与学,为评价教学质量提供了准确的、科学的、有效的依据。

教学目标的评价本身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大难题。在此,仅举例介绍几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尝试过的做法。

⑴ 让学生参与评价。许多教师的实践已经证明学生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参与评价,并成为评价主体之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⑵ 引导学生时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每段对话、每篇文章、每个单元,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学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尝试突破目前状况,实现高层次的飞跃。

⑶ 让学生自制成长纪录袋。比如收集学习过程中各种错误的错题本,纪录学习变化的成绩曲线图,整理符合自身需要的语法笔记,编制本学期的作文集等等。这些做法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增强自我成就感,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六、分层教学目标的意义

分层教学目标是分层教学活动的起点与归宿,也是分层课堂教学中各因素优化的重要依据,对分层教学活动起着导向与控制的作用,是影响和决定分层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关键因素。 第一,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极大地纠正了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出现的草率盲目,简单随意的不良现象,还原了教学目标制定的准确性、系统性和渐进性。

第二,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出现的模糊不清,操作困难的窘境,为中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了科学明确的指导。

第三,分层教学目标的建立,极大地打破了传统教学目标封闭肤浅,机械僵化的束缚,着眼于学生能够长远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在基础,比如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七、结语

综上所述,实施中学英语分层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产物。分层教学既要尊重不同学生群体对学习差异的接受,也要尊重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分层设置、动态调整”的探讨,不仅为有效地教与学、为科学的管理提出了要求,也为不同层面的学习者更加有效地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土壤。

[1] 布鲁姆 . 掌握学习论文集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1986

[2] 钱补 . 分层教学 — 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 小学教学研究 . 2000

[3] 韩冰 . 英美国家小学课堂的个别化 . 中小学教育 . 2000

[4]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 London: Longman, 1985

[5] Krasen S. Principle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1982

[6] 华国栋 . 差异教学论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1

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临海市外国语学校 郑婷婷

摘要 :任务型教学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走向;分层教学遵循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有助于实施因材施教。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个体性差异,在课前、课上和课后等多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英语教学实效。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渗透分层教学,通过怎样合理的分层,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课后作业分层 辅导分层

一 、实施分层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尊重个体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差异较大的学生进入班级后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新课程标准倡导的 任务型教学 模式引起了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的普遍关注,并已逐渐运用到了课堂实践中来。如何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 所谓“任务”,即“做事情”。而任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它的设计和指导。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任务的设计者,又是任务的组织者。面对不同层次组成的班级,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 必须贯彻因人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设计出既符合教材内容又与学生认知过程相协调的教学方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力求做到层次化,有难有易,使每一学生都能为之,各有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年来,本人在 任务型教学 模式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二、分层具体实施方案

1 .对学生进行分层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分?依据什么分?我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 1 )学生的成绩。这是最基本的依据。( 2 )学生的潜力。这是一个重要的依据。根据这个依据,可以将基础较差但潜力较大的学生拔高一个层次来分,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学生的学习态度。根据上述依据,我把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 A 层次是学习成绩,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各方面较优秀的学生。 B 层次是有一定基础,学习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但潜力较大的学生。 C 层次为学习成绩较不理想,其他各方面都较差的学生。在我现任教的两个班里,我将 45% 学生分为 B 层次, 30% 的学生分为 A 层次, 25% 的学生分为 C 层次。当然,这种层

次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本人建立了竞争机制,根据测验成绩,允许学生层次位置有所变化。

2 .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习惯于运用传统的组织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把精力放在全体学生的提高上,制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分析,这势必造成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容易达到要求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有难度、达不到要求而产生自卑心理的局面。长此以往,两极分化现象愈加严重。只有进行目标分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充分的学习机会,并学有所获,才能达到激发各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事实上,新教材无论在教学大纲上还是在教材内容上也作了明显的层次划分。为了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特点,本人确定了层次化目标,对各单元的单词、词组、课文以及练习进行了目标分解。单词 A 层学生对所有单词要求“四会”。 B 层、 C 层学生只对不带“ * ”的单词一一过关。 词组 A 层学生知道全部词组中文意思,全部词组会默写并掌握其用法。 B 层、 C 层学生知道全部词组中文意思。默写老师划的重点词组,并抄下重点词语的例句达到会运用这些词组。课文

A 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口头或笔头)复述出来。 B 层学生把课文重点句段背下来。 C 层学生对一些较难的课文只要求能读下来掌握重点句。 作业 A 层学生除了必须掌握课文内容、多做阅读和完型填空题,多做写作和阅读理解题,同时补充一定量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 B 层学生必须掌握课文中主要语法和词汇。 C 层学生除应掌握课文中主要语法和词汇外,还应多做记忆性的作业,抄写课本中出现的词组、句型及语法的例句等。加强记忆,达到熟练程度。

3 、课堂教学实施分层

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同一练习分层要求。如课后练习题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时中上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中下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高难度的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优生的指导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 A 、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 B 、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4 、作业与评价

分层作业:为使各类学生在课后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我对课外作业和练习也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设计。给三组学生布置的作业难度不同。例如:我给 C 组学生的作业以单一机械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比较容易的布置给他们;给 B 组学生的作业主要从单一机械练习和综合多变的练习中选一些中等难度的;给 A 组学生的作业以综合多变的练习为主,偶尔也从单一机械的练习中选一些较难的布置给他们。或者三组学生同时接受同一难度的作业,但要求他们仍按三个组收齐,批改时则把精力集中在 C 类学生的作业上,对 C 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 B 类学生,要求他们通过作业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掌握一般地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对于 A 类学生则要求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上下功夫,掌握一般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解题规律、技巧。

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也要充分体现分层教学,充分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另一重要环节。由于课堂教学目标不同,为巩固所学内容所设计的作业也应有所不同。如在新世纪英语八年级第二学期的第二单元的 the Moonlight Sonata 一课中,针对课文较长且词汇量相当大的特点,在回家作业这个环节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作业分层。对于

A 层学生我的作业是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新词组来改写本篇课文并能正确完成文后的阅读理解,其目的是能让该层学生熟练运用课文中所学知识点和重点句型并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对于 B 层学生,我的作业是学生练习册中的专为课文所设计的用所给词组的正确形式填空这一题型,这一题型是让学生通过对词组的操练来熟悉重点知识的用法;对于 C 层学生我的要求是抄写并记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组和句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他们明白课文的重难点并能记住他们。

在进行了作业分层的前提下,我还将他们的作业分为两个部分,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学生在认真复习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较容易完成的题目,而选做题则要求学生能够在各自能力基础上稍做变通并能准确完成的题型。在分值的设置上我向选做题做出了倾斜,凡是做出一道题我就给出必做题两倍的分值,这样不仅能激励去深层次的挖掘课文,更能使学生特别是 B , C 层的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使其相信自己也能解决选做题,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进而使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得到提高。在每次上交的作业中,我发现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作业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原来的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解决一至两道选做题,而现在班级里大约每次都有二十人能达到此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当然对于每次学生的作业在给出答题分数外,我还会给出一个态度分,并写出相应的评语,使学生每次都能及时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估,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激励和鞭策他们认真地完成每次的作业。

5 、分层辅导及效果

分层辅导: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发展,开展好第二课堂对推动后进生转化,搞好优生优培会起到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 C 类教学,开发非智力因素,转化后进生。抓“额外供应”,强化 A 、 B 类教学,鼓励学生拓宽学习内容,超时度自学,

参加各种竞赛冒尖。抓“重点加工”,强化特长培养。另外,还建立学生之间的互助小组,优等生和后进生人数比例为 1 : 1 或 2 : 1 ,中等生自愿参加。这样既达到了互助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效果。

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实践便可看出它的生命力和优越性。近几年以来,为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知识,本人一方面在课下认真钻研教材,针对不同课型精心准备教案与课堂练习,另一方面在课上充分利用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了充分的训练机会 , 好学生不再感到吃不饱、差生也不再感到吃不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分层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学习,也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合作精神,更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信心。实验证明,分层成功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值得借鉴与深化的教学探索。不过它还很不成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和研究,推荐实行这种教学尝试,进行数据处理、对比分析,继续深化和推广实验,使它具有更大的可行性,使这项实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诚然,一种新的教学思想的成熟和发展,还需经历时间的考验和实践的反复检验。 总而言之,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上实施分层教学。通过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课堂教学活动分层、作业分层等多个环节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切实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切实提高英语教学实效,缩小个体间的差异,使我们的英语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动人景象。

【参考文献】:

①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② 舒达、蒋长好 1997 《素质教育全书》经济日报出版社

③ 王爱丽 《教育论坛》 2006 年第 2 期

④ 韦国禄《中外教学研究》 2007 年第 5 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