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精河县第一小学:何波

斗转星移,近一学年的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在精河县一小扎实有效的开展着,我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理论学习到现在的运用理论,从有些邯郸学步式的效仿学习到自己摸索式的教学实践,这不长的一段路走下来,可谓是停停走走、跌跌撞撞,有喜有忧,有得有失,下面我就以自己刚上过的一堂生本观察课《听听,秋的声音》为例,谈谈自己这段时间对生本课堂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一、生本前奏曲——前置性作业布置

《听听,秋的声音》是第三单元中又一篇和秋天有关的现代诗,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再读中展开想象,和同学交流读后体会。3、仿照课文,仿写几句诗。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1、你在生活中都听到了哪些的声音?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发现不同的声音,从而为学习课文做铺垫。2、你最喜欢读诗歌的哪一小节,读一读,读时在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名言、诗歌、诗句、好词佳句等等)。这题设计的意图在于以读引说3、试着当当小诗人,仿写诗歌的第一第二小节。其目的在于以读引写。4、你还收集了哪些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诗歌,和大家分享一下吧!其目的则在于以读引读,推进阅读。

为了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四项前置性作业我是分两次布置的,第一第二项作业完成后,我及时的进行了检查指导,发现大部分同学做的很认真,但由诗歌引发的联想,多数同学都局限于一些有关秋天的古诗句,少数同学想到了好词佳句,还有一些优美的散文诗歌。我想这和学习第九课古诗两首让他们收集了大量的秋天的诗词有关。虽然这题同学们做的没有出现百花齐放的效果,但是我很高兴的看到了学生能举一反三的去运用以前所收集的资料。这不也是很大的进步吗?在三四项作业完成后,我则发现仿写这一教学难点,非常需要教师的指导,因为学生出现不会仿写这首诗的形式,写成了长句,有的有点试的意思,但形式不一样。还有的一点不会写。针对每个同学出现的不同问题,我逐一的指导,让学生观察诗歌与一些课文、古诗的不同。明确仿写的是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发挥自己的想象,运用一些

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我的点拨下一些有灵性的孩子很快做出了不错的小诗,几个较差的学生我则手把手的教,也仿写出了小诗。这些常被忽视的孩子看着这和老师共同合作的小诗 ,他们的脸上洋溢的是成功和喜悦,在那一瞬间我也被感动了。以前前置性作业关注的是大部分同学,后近生是有时间指导一下,没时间就小组帮助,能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不对他们做过高的要求。这种看似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却无形中把这些孩子抛到了更远的地方,让他们更加的孤立无助。这次小小的感动,让我觉得班上的后进生更需要老师做好推手,帮助他们去摘到那红红的果子。

这次前置性作业学生做的比以前扎实有效,我想是因为我给与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因为我以前为了照顾到教学进度会一次性布置好前置性作业,学生研究内容多、时间短、最然完成效果不够好,还有这次我对前置性作业检查及时指导比以前细致关注到每位学生,而以前我往往第二天早读课就检查指导一下,时间匆忙,指导粗糙,因此前置性作业完成情况并不是次次都理想。这次看着学生们第二次创作成功后美滋滋的读着自己的小诗,我心里是更加的美。学生们急切的不停地询问:老师什么时候上课,更是让我看到他们课前准备充分的自信,和急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的积极的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前置性作业学生不仅要做的扎实,教师更要导的到位,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很好的服务。

二、 生本进行曲----课堂教学。

有了较扎实的前置性作业为这节课堂教学做基础,上课前我和学生都是自信满满的,根据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实施的

一、走进秋天的音乐厅──创设情景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在上课伊始,我就播放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同时播放了一些秋天美景的图片,使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到秋天的各种声音,感受到秋天的美,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想象画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课外之声引入课内之声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聆听秋天的声音──自学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朗读,在诗歌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朗读欣赏,感

受诗情 ,我放手让学生去自由读,并小组合作读,展示朗读。这样既能让学生在合作中训练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又能激发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环节学生们朗读的兴致很高,为了不打击学生朗读积极性我就又多进行了一段诗歌朗读时间。所以也导致在这一环节中占用的时间有些长。

三、品味秋天的声音──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

在学生朗读欣赏,感受诗情之后,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同时达到以读引说,以读引读的效果。

小组合作交流我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吧(生再读。)在你读的时候,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画面吗?由此想到了什么?(名言、故事、诗句、诗歌等)。有了前置性作业的铺垫,学生交流起来很热烈,人人有话可说,在全班交流时,学生的发言也较精彩,有的说我似乎听到了蟋蟀在和阳台告别:“阳台哥哥,再见了,明年我在给你唱歌”有的说我似乎看到了大雁追上白云说:“白云姐姐,秋天到了,天冷了我们要到南方去了,明年再见!还有的学生由此诗想到彼诗。“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有的学生则联想到谚语:大雁南飞天将冷,一场秋雨一阵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学生的想象力在这里丰富,学生的知识迁移在这里呈现,学生的语言表达在这里锻炼。瞧,老师只要你给学生创造一个自学和展示的空间,学生一定还你一个精彩的世界。

四、赞美秋天的声音──交流仿写的诗文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装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课前研究中我引导学生想像图画中还会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诗歌中的第一第二小节写一写。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先在组内交流,并将本组的诗组成首完整的诗歌。在小组展示中有的学生说:“听听秋的声音,蜜蜂嗡嗡,跟花瓣唱起了道别的歌韵。”有的说:“蚂蚁松鼠在搬运粮食,嘿哟嘿哟,是准备过冬的信息。”还有的说:“小溪哗啦,哗啦,像在和青蛙告别”“红红的苹果,扑通扑通,是在说我成熟啦!秋天从夏天里悄悄的走来,又向冬天悄悄的去。这首诗歌是学生思维被激活了的见证,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不得不说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无限的,

他能够不断地带给老师更多的惊喜的。

生本变奏曲——课堂反思

上完《听听,秋的声音》观察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对这堂课做的好的地方给予了肯定,比如:前置性作业较扎实、课堂能以生为本体现生本的理念,能够做到让学生人人有点、点点有思、思思有文、带入大量的课外知识。当然不足的地方也提出了非常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这些都促使我更深入的去思考这堂课。因为我认为课堂的失败遗憾之处也正是我前进的动力 。经过认真的反思这堂课的不足和问题有如下几点:

1、在朗读诗歌感悟诗情的环节中,学生个人展示读自己喜欢的小节时,时间用的有些长,而且这一环节应重在朗读指导,有的学生读的不理想我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评价指导一下,因为指导的不到位所以有的学生就没有领会老师的意思,虽有读的热情但仍然读的不好,我就又急着叫其他的学生展示读,希望后面的学生能读的更好些。结果事与愿违,计划五分钟能完成的教学环节用了近十分钟。时间就这样被拖延下去了。现在想想如果我朗读指导的到位评价的及时,学生就能很快领悟,进入诗情读的也会更有诗味。同时我也觉得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和后面的小组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节有点重复。这也无形中浪费了一点教学时间。这是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的。所以今后我备课时要分析每一个教学环节,明确其教学目的和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生本课堂就是精炼教学环节,把握教学内容主线,突出教学重难点,同时在最少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最大的提升。 语文生本课堂成功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你推进了阅读没有,其实一堂课我在最后有一个拓展延伸环节,就是你还收集了哪些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诗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学生在前置性作业中也收集的大量的诗歌,我也准备了一些,但这一环节却没有进行。这是因为前半部分学生的朗读时间占用太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还不能做到大胆的放手,在品读诗歌语言环节仍然拘泥于对文本的解读,使得用时也不少。我想如果在学生品读诗歌语言环节能再放手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由感悟延伸到课外自己所涉猎的知识,或自己感兴趣的诗歌。这样不就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引入了课外,并且很容易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去推进阅读。为了不打击学生读诗的积极性,我在下一节课就进行了这一环节,学生争先恐后的推荐自己的诗,读诗的兴趣和热情都很高。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应该再趁热打铁开个诗歌朗诵会。这样

才能把推进阅读落到实处。

生本课堂注重小组的合作学习,注重小组的评价激励。但在这堂课中

我却疏忽了,我只是一味的去进行一个个教学环节。这堂课学生在小

组交流时纪律有些散漫,而我只是提醒学生要保持安静,而没有像以

往一样及时评价表现好的小组或个人,结果学生在我的多次提醒才安

静下来。有的学生汇报时其他的学生只急于展示,而不去倾听。这时

的我只关注发言的学生,而没有过多的去注意学生的倾听状态。在班

上上课的时候,我都会以加减分评价机制来进行小组的比赛,在班上

评分的声音不断,喝彩的掌声也不时响起。这些都促使每一个学生,

每一个小组都愿努力做好交流、倾听、汇报等,这也使得老师的课堂

组织变得非常有序。此处的小疏忽,让我也感受到激励性的评价和及

时的评价带给学生的是鼓舞、肯定和提醒。带给老师的是有序的课堂

和惊喜的发现。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2 鲁教版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是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