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013—2014)学年度 闫昊钰

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现代产品设计的色彩搭配》这一课里,教具收集大量图片,制作几件漂亮的示范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播放了一段Flash音乐欣赏,在学生自主表现的时我准备了典雅和温柔的歌,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

课程标准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1、学生明白美术课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初一学生,之所以忽视美术学习,是他们认为只要文化课学好就行了,美术课学好与否无所谓。其实,美术学科是门基础课,与其它课紧密相关。二者同属社会意识形态。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样的。美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艺术鉴赏、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专业基础的问题。就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而言,它大致经过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三个阶段。凭借一般的直观艺术感觉,对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评价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具有综合、判断、想象、联想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美术获得。

美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都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过是表现形式各异罢了。东汉王延寿在著名的《鲁灵光殿赋》中说:“图画天地,品类群生,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谬形。随色象类,曲德其情。”这说明艺术创作不仅是描绘可视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学作品一样,还要描绘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欧有些名画,多是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有些山水画珍品也汲取古诗词的意境、神韵。评鉴作品善用“诗情画意”一词,说明好的诗文要含有画意,而好的画又何尝不饱蕴诗情呢!在历史上名画家兼为文学家的有之,如王维等;文学家的画在绘画史上占有要位的也为不鲜,如苏东坡的《墨竹图》就是一例。让学生明白信息技术与文化课的关系,会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2、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

我认真地分析初中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初中美术必须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的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素描、色彩、工艺的练习。每次备课时,我都细心地备教材、专心地备学生。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课堂上穿插于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和兴趣,使我的美术课成为学生的受欢迎课。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美术带头人

加强了课后辅导工作,培养了一批美术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热情。由于学生的基础差、起步慢,且没有接触过此类的专业训练,故训练必须从零开始。我在课中着重抓基础训练,并根据各自的性格特点和掌握基础的层次不同而采用多种训练方法,尽能使他们感觉到在快乐的玩耍中掌握技术和技能,即乐教乐学。并巧用启发思维,让他们能体会到举一反三,做到有所领悟和创新,掌握一定的训练规律。总之,训练过程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做到精讲多练,处处体现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在课中对他们进行思想规律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锻炼他们的性格特征,做到抓素质训练,促进全面发展,突出一技之长。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平时示范较少。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我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重要的是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戒骄戒躁,各项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长挑剔目光的赞许、同仁敬佩目光的羡慕,领导钦佩目光的认同是我的奋斗目标。

20xx年8月30日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整册 美术教学反思 精华

1、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前提。因此,我课开始时用了一个谜语导入,又给学生看了春天美景的图片,让教室里洋溢起浓浓的春天的气息,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景象,让学生产生找春天的欲望。

2、示范指导,教给方法

想说、爱说是口语交际的前提,会说才是教学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多数胆子小,声音轻,怕说错话,怕别人笑,不敢说。即便说也有困难,有时不知如何去说,也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说起,说的话不是东一句,西一句,就是看到啥说啥,想到哪儿说哪儿。因此,消除胆怯心理、做好示范,教给学生方法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也是规范学生口语,展开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春天来啦》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把春天的美景分为了三大类:景色、动物、人们,接着知道他们用三种基本的句式来说话:

1、什么样的花(草、树)怎么样了?

2、什么动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人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他们的心情( ),会说些什么? 在说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努力引导学生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

手法,丰富说话内容,把句子说具体、生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如:

1、在孩子说出错误答案时,不能立即否定,而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说正确,鼓励他们说的更好。

2、没有得到奖品的孩子,不能把卡片送给他们,也应该将给他们,鼓励他们认真写话,把春天写的更美。 《春天来啦》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引发学生感受春天、找春天、说春天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在活动中及时肯定鼓励学生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和谐自然的交际氛围整个教学中,学生可选择自己舒服的听课姿势,在悦耳动听的歌声、多姿多彩的图片、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能极大得调动学生的愉悦感受。在操作示范整个教学过程是轻松有趣的,但也教给了学生应知应会的东西,必要的示范会更直观的帮助学生掌握绘画知识。在学生作画这个环节中,我并没要求固定画哪些物体,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画出春天的美丽。

处处有鲜花》教学反思

此课是二年级一堂绘画课,要求学生观察花的形态,色彩来表现处处是鲜花的一幅画面。

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朵花,以便在画时可以观察。学生积极的把花带来了,显得特别兴奋。我引导学生观察花的结构,归纳花由花瓣,花蕊,花梗,茎,叶共同组成,为的是让学生在画时不要缺少每一部分。同时再引导学生观察花每部分的样子,包括花叶的形状,花的色彩,并通过互相交流,来描述自己带来的花,也因为互相交流,让学生认识了许多种类的花。在这过程中,我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花的整体状态,如百合花,玫瑰,菊花等,并用示范画的方式让学生更清楚怎么画花。接下去,就是学生动手画了,我建议每人设计一幅花田的情景,里面种满各种花卉,体现处处是鲜花的场景。

在画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有些学生把处处是鲜花单一的理解为数量多,因此画了很多花,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很乱,而且数量多了,每种花的形态都不明确了,反而破坏了画面效果,因此我对“处处是鲜花”重新做了定义,事实上是要表现多种不同种类的花聚集在一起,组成一片美丽花田,而并非数量多,一种花所描绘出来的场景。在这个提醒之后,部分学生纷纷做了修改,画面效果渐渐好起来了。还有些学生画花都是一个状态,一样长,都是笔直的,这样组成的画面就显得呆板,在前一个班出现此类情况后,在后几个班教学中我先前做了强调,让学生要记住十二个字: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曲曲直直。画面效果较先前好了许多。

所以一堂课还是需要经过多次实践,才能总结出改进的方法,这样学生也能收益,当然在课前我还是要多设想学生所会出现的情况,让学生能够少犯错,让画面效果更快达到。

《处处有鲜花》教学反思

推荐花是多彩,花是优美的,而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可爱的。让天真可爱的孩子用画笔来表现花那又是什么样的呢?也许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一种美吧,我是带着这样的心情去上这节课的。

通过简单的导入,我开始了这节课的内容,课中我结合图片给学生介绍了许多的花,如菊花、荷花、郁金香等一些比较漂亮的花,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来感受花的美丽。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是一只采蜜的小蜜蜂,飞舞在百花齐放的花丛中,体会眼前的景色带给自己的感受。“蜜蜂忽高忽低,现在又飞到了花的边上。”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同时让学生描述眼前所见到的景色。“紧接着,我们又飞到了草丛里,你又看到了什么?”再次让学生描述花丛中的景色。

在这种接近童趣般的游戏中,我把花的结构及如何来画花都介绍给了学生,发现学生的情绪完全被我调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非常认真的配合着我的指引,想像着在花丛中飞舞,回答着我提出的问题。我觉得美术课本来就是一门给孩子带来快乐的课程,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进行创造。通过兴趣来使学生产生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所以有一个很好的环境、一个欢乐的气氛是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关键。

当前,素质教育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重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应成为每个教育者的共识。童年阶段具有可塑性很强的特点,教育者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孩子学习美术的兴趣。

《彩蝶飞飞》教学反思

本课我所执教的是二年级的《彩蝶飞飞》。蝴蝶舞姿翩翩,纹饰亮丽,美丽动人,是学生乐于欣赏、喜于表现的内容。学习纸蝴蝶的制作,学生肯定喜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让学生用对称的方法制作出式样、纹饰独一无二的纸蝴蝶。要求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操作技能:一是学会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即将纸对折后画上半只蝴蝶的外形轮廓线,沿着折痕,依次画上蝴蝶的半只头、半边胸、边边腹,在头上画出一条触角,胸部外画上一大一小的翅膀,最后沿轮廓线剪出蝴蝶,展开后就是一只对称的蝴蝶图形。二是学会纸蝴蝶的装饰美化,用油画棒在翅膀上画上花纹,做到两边的花纹颜色一致。三是学会使纸蝴蝶能“飞”起来的制作技巧。在纸蝴蝶两边翅膀上剪出对称的能插入自己手指的两个洞。在这节课中我作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关于蝴蝶的图片资料、课件和各种教具。

这节课的教学基本过程是这样的:1、课前我用《小蝴蝶》的歌曲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分析蝴蝶的基本构造分别是翅膀、头、身体、触角。我问学生蝴蝶哪部分最好看得出分析重点——翅膀。课件展示各种蝴蝶作品,让学生感受蝴蝶(翅膀)的美,并说明翅膀美的原因,共同总结得出:颜色鲜艳、花纹美丽,形状多变。翅膀除了漂亮还是一个对称图形。2、我导入蝴蝶王国选美比赛的故事情境,播放各种蝴蝶的照片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互动游戏中,让学生参与通过贴花纹把小蝴蝶漂亮。3、导学达标中我展示本课需要制作的蝴蝶范作,学生先分析制作要点,接着师生共同完成制作,学生掌握制作重点。4、学生自由制作教师巡视辅导。5、展示评价:学生把制作好的蝴蝶贴到展示板上,互相推荐好的作品并说明理由。6、拓展:寻找生活中的蝴蝶造型。

这节课的内容挺多,加上制作蝴蝶需要四个基本步骤,特别是在装饰蝴蝶翅膀上需要充足的时间,所以这节课整体在时间安排上比较紧,有些讨论的问题也只是点到而已,没有深入让学生交流。时间紧也有关系,导致我有时语速过快,表达也不够清晰。在让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没有来得及回答完整,我就阻止了 示范制作的环节是重点,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学习掌握制作要点,教师在示范制作时速度应该放慢,让学生逐步吸收知识要点,因为课堂的重心是学生能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一节课的成败也是看这些。在示范讲解中,我虽然讲解了制作重点,但在操作时速度偏快,导致有些学生还不能够完全领悟接受,对制作过

程还不是很清晰。讲解的语言也最好能够更加简单明了,使学生听起来并没有那么复杂难懂。

在展示评价环节,让学生推荐美丽的蝴蝶参加选美比赛,并说明美在什么地方。我制作了三种(美丽星、创意星、闪亮星)小皇冠,奖励给制作各种美丽小蝴蝶的学生,可以从蝴蝶的颜色、花纹、形状等方面来给予颁奖。而我制作的美丽星是要求蝴蝶整体比较漂亮的;创意星是要求这只蝴蝶在某些方面设计比较特别有创意的;闪亮星是要求在某一方面比较好的,这些与我让学生从颜色、花纹、形状的要求来点评不是很符合。应该多制作一些评价蝴蝶颜色、花纹、形状的奖项。

《彩蝶飞飞》教学反思

执教者:许丽峰

本课是以蝴蝶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手工创作,是一节通过设情景渗透德育意识、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精神的课程。本课学习主要让学生掌握三项基本操作技能:在观察纸蝴蝶及制作步骤图的基础上,讲解演示纸蝴蝶外形的折剪,学会剪对称纸蝴蝶图形的方法;通过欣赏各种真实的蝴蝶图片及纸蝴蝶教具,引导学生了解蝴蝶的纹饰特点和不同的装饰方法,学会纸蝴蝶的装饰美化;通过示范会飞的纸蝴蝶并让学生玩,观察得出纸蝴蝶会飞的原因,学会使纸蝴蝶会飞。通过做做、玩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纸蝴蝶的制作过程同时也是学生造型能力、创造美能力和动手做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节课中我尝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研究学习,整节课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都学的很投入。下面针对各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后体会:

一、新课导入环节

1、通过猜谜得出谜底,让学生对蝴蝶的特征和生长历程有所了解,并从中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

2、揭示课题《彩蝶飞飞》。

反思:一个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先告诉同学们今天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告诉他们要先猜出小客人的谜语,客人们才会出来。学生在兴高采烈的猜谜过程中了解了蝴蝶的特点,也为接下来的环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然后简单的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从中引导学生从小蝴蝶身上我们学到了——只要怀有美好的理想,肯努力,就一定会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上的洗礼,还能自然的导入到新课,学生对本课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了解蝴蝶,认识蝴蝶的形状

请一两位学生上来画蝴蝶,及引导学生欣赏不同品种蝴蝶(着重从蝴蝶的翅膀形状进行观察),并通过讲评让学生对蝴蝶的形态有个基本的了解,掌握蝴蝶外形的基本画法。

反思: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蝴蝶的外型特征,结构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在学生上台画蝴蝶的这一段时间里,其他学生除了看他们画外,也可以自己尝试画,同时课件还可以播放不同的品种蝴蝶进行欣赏。

三、玩一玩,做一做环节

1、出示会飞的纸蝴蝶,并让学生也上来玩一玩,找出蝴蝶会飞的原因。

反思:让学生上来玩纸蝴蝶,并飞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是一个很好的创意,也是本课的一个小亮点,孩子们兴致勃勃的都想参与,并且带回到位置上的纸蝴蝶可以再接下来的学习纸蝴蝶的制作时用来观察,为接下来的授课埋下伏笔。比起教师讲授时再分发蝴蝶更自然,更吸引孩子,让学生在玩中探索纸蝴蝶的秘密。

2、根据课本的制作步骤,以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的学习方式,用对折的方法剪出纸蝴蝶的外形。(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反思:以学生观察——教师示范——学生跟做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在学生基础更好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小组自主探究,自行尝试剪出纸蝴蝶的外形。

4、欣赏蝴蝶的花纹。(引导从花纹的基本组成图形及颜色方面进行观察。)

5、欣赏不同装饰材料装扮的纸蝴蝶。

反思:通过欣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作素材,以利于后面的图案描绘。

四、学生制作环节

制作一只自己喜欢的纸蝴蝶。对画的快的学生可要求正反两面都配上图案。

反思: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来组织这样的手工综合制作课,学习效率高,可以互相帮助,以优带差。由于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尝试,在这一环节时,学生合作学习显得比较生疏,讨论交流的不够。其实还可以尝试让两位学生合作制作一只纸蝴蝶,这样不仅能集合两人的智慧,也可以为后面的评价交流节省一点时间。

五、展示评价环节

让学生拿着纸蝴蝶“飞”到讲台上进行展示,比一比谁的纸蝴蝶飞的最漂亮,最灵活。

反思:最后这一环节在学生心里为这一节课留下美好的记忆,但时间显得有些仓促,应该多留些时间。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得很好,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争取做的更好。

剪花边》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课时安排为一课时,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节课时间太短,既要感受花边的美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又要学习制作方法,学生们根本无法享受剪好的花边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我及时调整了思路。在第一课时,重点感受花边的美和学习花边的制作方法。在第二课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将花边剪好并粘连起来,变成头饰、项链、手链,要求学生把自己打扮成百花仙子。

因为创意正合学生的心意,所以他们学的认真,做的认真。尤其在第二课时,同学们因为花边的制作方法已经有所了解,重点就放在如何打扮自己上面,他们完全感觉不道是在学习,倒像是在准备参加比美大赛。同学们互帮互助,有的在皇冠上粘帖花边,有的直接贴在头上,辩子上,还有的干脆把花边直接贴在衣服上。女孩子爱美,还做了耳链、戒指。当进行小组展示的时候,各个都笑开了花。

回头仔细想一下,幸亏多安排了一个课时,才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自我,放松自我,也让我看到了这么多张如此灿烂的笑脸。

《剪花边》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中,从寻找花边入手,通过欣赏、交流分析探究花边的图案形状、颜色、剪法等,并通过学生的尝试、教师的演示、充分让学生体验,逐步实现学生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教学的环节设置来看,注重学生以往生活经验对美术学习的作用,通过找找、看看、想想、说说、剪剪等方式的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表现思路靠拢。但我想,环节之间的转化应更顺畅,老师的语言也更优美和简洁。

课堂教学不单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更需要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培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本课运用表演、寻找、合作、尝试等手段使课堂教学产生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现的舞台。

我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花边的有关知识和物品,课内探讨交流,课后引导学生有创造地去制作花边。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课前课后、课内课外进行自主学习与研究,教师将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料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之一,让学生能充分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课内外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谈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达到课堂教学尝试和广度的拓展。

在本课中我也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合作找花边进行探究交流,小组合作试剪花边,小组完成用花边对一个模特的装饰打扮,上台展示,进行评比等。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和源泉。有了动作依托,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和自如。“此时无声胜有声”,形体语言的表达不但学生乐于接受,而且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印印画画》教后反思

“孩子的设计是性格差异被形象化的结果,是可以窥探其心灵的。”当我面对学生们大胆随兴画出的造型各异,内容各异的作品时,我深深的感染了。

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以表现活动为主,但并不表示他们对欣赏作品漠不关心。他们会欣赏美术作品中表现的

很有趣和特别美丽的地方。当他们发现欣赏作品是一件乐趣无穷的事情时很快就引起他们表现的兴趣与欲望。他们也会大胆尝试,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鲜艳颜色,进行涂抹,竭尽全力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在本堂课中我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示范作品,让他们体验到胸卡的美丽,为创作积累素材和方法。

本课与《倒影》、《印人像》组成了一个单元系列,从拓印、磨印到纸版画,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本课是学习用树叶拓印,主要使学生了解拓印的一般步骤,掌握简单的拓印方法。有了树叶拓印的基础,教学《倒影》、《印人像》也就容易了。本课制作过程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生准备也简单,只要找些自己喜欢的树叶和绘制的颜料,就可以拓印了。学生在拓印中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印画是美术活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学生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印画是在原有的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创作出来的作品容易成形,而且风格迥异,富有童趣。因而,这种绘画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能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一片树叶、一枚硬币、一颗石头??都是印画的材料来源,学生在印画时与这些自然物品的亲密接触,会使他们对这个多彩的世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真切感受材质之美。学生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迸射出创造的火花??

树叶拓印的作品比较粗糙,相对不精细些。但在充分发挥树叶天然纹理的基础上,再巧妙地组合搭配,结合绘画,照样能创造出精美的拓印作品。

树叶拓印的方法是:精选树叶、选择颜色、蘸色拓印。为达到好的拓印效果,关键是涂色要有一定的厚度、均匀,压印用力要均匀,印制的纸张不能过薄,不然效果就差、拓印的作品不清晰。但有时拓印的效果不精细,反显得粗犷、豪放。

但是观察一下全班学生的情况,就能发现总有一些孩子不能投入到创作中,当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没有给予太多的指导。现在想来,应让他们知道自己与活动有关,是活动的主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轻松明朗起来,然后再进行具体方法的指导。当然这也是一件磨合善需的工程,根据学生在造型能力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一步步用长远的目光加以指导。

回顾整节课,学生时不时的沉浸在笑声中,他们的欢乐产生的巨大涟漪不仅激荡在第一节美术课上,还将延续到他们今后的美术课。老师和学生对每节美术课将会共同用心的去感悟,倾心的去创造!

TOP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实践,我采用了美术教学中的图示、对话、实践等几个常规环节,步步深入地将学生引导到我的预设课堂中,并导入新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内容,采用直观的剪纸图例,进行启发式思考,使学生惊叹地发现其中的相关之处,使新授内容不再陌生。课堂中采用白纸初步尝试,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充当“小老师”传授经验,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也避免了正稿的出错率,学生课堂对印的作品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也同样产生了若干的问题:

一、错误问题的预设。

学生在美术操作性的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五花八门的问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问题预设能力,本课中虽然已有学生“实践尝试”的探究水彩用法,但在对印的方向性上,发现仍有学生发生其他错误,造成了反方向的对印倒影。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在避免普遍出现的问题中,能略带关注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具体的一两句话或许就能挽回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添画过程的引导。

添画是一幅有主题的绘画体现完整性的必要环节,本课中的对印制作是主题和关键,但最后收尾的想象添画也是这幅倒影绘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时间的原因,我的启发不够深入,学生也忙于制作对印,结果学生作品中有对印无添画的现象颇多,使作品失去了自我想象、思考处理的艺术光芒。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抓住主要的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应塌实做好。

三、课堂问题的回应。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以准确的语言加以明确,不让学生留有疑问,成为作品评价的

问题。本课中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有学生指出倒影太淡,对印得不好,我的回答评价显得摸棱两可,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因为之前的教学中我只强调了实物和倒影的对称性,即一模一样,但显然倒影淡一些,实物深一些,更能区分岸上和水中,是比较贴合实际的表现,在之前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点到这一层,使学生在作品的制作中能有变化有想法,并使之后的作品评价准确到位。

四、教师示范的需要。

教师演示是学生正确了解基本操作步骤的最有力的保障。在本课教学中,并没有采用此环节,考虑到操作比较简单,学生能够自行发现、解决遇到的问题,只需将可能产生的错误以学生探究的方式指出说明便可。在多数的制作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能起到减少问题,明确步骤及要点的作用,教师的亲自参与有它的必要性,也能使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体验课堂的制作快乐。在今后的制作课中,应该多身体力行,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

倒影教学反思

2011-04-29 08:56:21| 分类: 2011.4月教学反思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课我采用了美术教学中的图示、对话、实践等几个常规环节,步步深入地将学生引导到我的预设课堂中。课堂中采用白纸初步尝试,让学生发现和解决实践问题并进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也避免了正稿的出错率,学生课堂对印的作品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教学过程也同样产生了问题:本课中学生虽然已有实践经验,但在对印的方向性上,发现仍有学生发生其他错误,造成了反方向的对印倒影。教师在课堂中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但在避免普遍出现的问题中,能关注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具体的一两句话或许就能挽回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可爱的猫咪》教学反思

当看到同学们的手下,剪出了一只只各具动态的小猫时,心中充满了成功感。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正是前一段时间和同事们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才有今天流利的课堂和上课时从容不迫的态度。因此,深有感触到,要打准备的仗,这样才能做到临危不乱,遇到突发情况,不会乱了阵脚。

因为是低年级的课,所以要把剪纸的一些技法融入到有趣生动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在游戏或欣赏中学到剪纸的方法。所以,这节课的导入就是在欣赏中开始的,课前在教室里布置了大量的剪纸作品和剪纸挂件。让学生一到课堂就象走进了剪纸的殿堂,从而从心理就产生欣赏美、表现美的欲望。用儿童的口吻请出朋友:可爱的猫。观察猫的外形特征——出示猫的剪影——学生尝试着去剪——找出问题,老师演示——学生表现生活中猫的动态——欣赏学生作品(动态猫的剪法)——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剪——评讲作业——用自己的作业布置教室——欣赏明间剪纸,了解剪纸的历史。整节课的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猫,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很熟悉的,但是让他们表现动态的猫肯定是有些难度的,正节课都是围绕着这一难点来进行的,从学生的最后的作业中,同学们还是能剪出不同动态的猫的。

剪纸作为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我们要去继承和发扬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叫孩子剪纸的初衷,至少让他们长大后能够了解剪纸的一二,能剪出一些简单的画面。同时,剪纸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注意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对孩子有这么多有利的事,我们何乐而不惟呢?

《老牛和小牛》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其重点是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难点是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学生参考,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懂其景其情。同时还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以及它们亲密的关系。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平时的积累,通过欣赏观察、记忆想象,让学生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和习性,同时比较各种牛的异同,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画出牛的形象。由于这方面的讲解比较充分,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较好,但学生所表现的题材都差不多,只有个别同学的作品选材是新颖的,我想对于这点还需要加强。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

学生的作品没能及时完成,其对时间的把握还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怎样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一幅作品。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以听声音的方式导入课题,使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充分利用课件及多媒体,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牛的结构及特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听、看、想、说、分析、画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认识牛、了解牛,并能用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牛。

最后我又结合今年是牛年,和学生说一说牛仔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在现代生活中,牛又是“强”的代言词,比如牛市,牛人等等。丰富了课堂内容,又增加了人文知识,使整节课充实饱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拓展了课外知识。

教学反思:

本课选用的是浙美版第四册的第九课,课题《老牛和小牛》。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并表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特征;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在一起的场面;培养敬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其重点是画出老牛与小牛的不同特征;难点是能表现出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牛是勤劳的象征,历来喜为文人墨客赞赏和描绘。在教学时利用学生平时的积累,通过欣赏观察、记忆想象,让学生了解牛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征和习性,同时比较各种牛的异同,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形状来画出牛的形象。

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以听声音的方式导入课题,使之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充分利用课件及多媒体,形象的向学生展示了牛的结构及特征。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听、看、想、说、分析、画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了认识牛、了解牛,并能用简单的绘画语言表现牛。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表现老牛和小牛之间的亲密关系。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欣赏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学生参考,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读懂其景其情。同时还通过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老牛和小牛的不同,以及它们亲密的关系。由于这方面的讲解比较充分,所以学生的作业效果较好,但学生所表现的题材都差不多,只有个别同学的作品选材是新颖的,我想对于这点还需要加强。另外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的作品没能及时完成,其对时间的把握还可以及时提醒学生,怎样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一幅作品。

《奔跑中的动物》的教学反思

小学生的画充满着童趣,有着各种天真烂漫的想法,欣赏小学生的作品你就会深切地体会到小学生内心世界里的奇趣,为之感染、为之心动。

在《奔跑中的动物》这一课中重在启发学生的想象,在仔细观察体会大致把握动物奔跑时的肢体特征,然后运用自己丰富的想像进行大胆的作画。整尝课中我以欣堂为主,运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欣赏,从而提高学生对奔跑中的动物特征有所掌握,同时我也结合一些小小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激发兴趣,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有足够的活跃性是上一堂美术课的关键。例如教师自顾自的讲,不管讲得如何如何,学生只是一个听众,而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那学生的激情就很难得以激发的,自然学生起来会很累,加快了学生的学习疲劳度。

有了前面的欣赏及学生的热情参于,创作激情有了,动物奔跑的特征抓住了,再给合学生自己的丰富想像,出副副优秀的作品就自然产生了。

当然在都学过程中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值得我去反思的,在教学中只重视了学生的绘画创作,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文性的引导。现代小学美术教学,不单是学生绘画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教学的人文性,因此课后我不断得思索,应如何才能提高这一课的人文性,总结为:首先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在动物的奔跑

中你有没有发现美?这种美给你和种什么样的感觉?可以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一下。其次可以将自己想像为一只正在奔跑中的小动物,你为什么在奔跑?你要跑向何方?等一系列的问题,我想加入这一部分可能这一堂课的层次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奇特的梦》教后反思

在《奇特的梦》一课中,我先用到了以“梦”组词,谈谈自己做到的梦,再到揭示课题,很自然,也很流畅。

在探究部分,我从欣赏画家的画,同龄人的画,再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做梦,最后谈谈,教师示范创作。这一阶段的设计十分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效果非常好。从学生的感受美再到学生想表现美,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

在实践部分要求也不是太高,让学生能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感觉。作业效果还算不错,美中不足:所有的学生做的梦都是飞的。(能否在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有时候梦和现实差不多,有时差很远。这是笔者的看法。)

但在整堂课中,最大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评价语言太苍白,不是“很好”就是“不错”、“很有趣”。美术课堂就应该让学生感受到美,不仅仅在画面上感受到美,有时更应该让学生从你的描述语言上感受到美。对学生的回答或者是美术作业的评价上更是这样。

《泥塑大象》教学反思

一、我本想打算来一个盲人摸象的游戏,可是学生一上来就把大象摸出来了,就把大象的特征全讲了,那么再欣赏大象的图片后,我又将特征说了一次,还出示了大身板、粗肢等板书。(可能课件中已经这些,按原教案就这样下来了。)

我认为这一环节可以对学生说,那么我们在欣赏图片中再次感受一下他的特征,那我们就不一一说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受。

二、我出示了橡皮泥的用法,还将打字出来。我认为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发现,他们以前都玩过,对捏、搓这些不用再说了。那么对刻这些问题,是不是出示已经刻好的,问学生怎么解决,或设下疑问让学生去试一试,再解决问题。

三、通过我的分解示范,学生的作业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多样性,有的大象搬木头,有的大象在洗澡?? 《大家来运动》反思

艺术来源于生活。从小培养儿童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并能进行艺术的表现,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课旨在通过“运动”这个题材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欣赏、探索、创作、评价活动,从而认识到运动的美、健康的美,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我展示了三件艺术家的作品,通过指导欣赏,让学生体验不同运动中人物的动态美感,同时体验不同表现形式的形式美感。通过展示一组学生作品,以同龄人的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作热情,以同龄人喜爱的运动来激发热爱运动的美好情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感知、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在参与美术、文化的交流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我在课堂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和观察人在运动时的动态规律,使学生在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之中,学会画生动的人物动态。

《五彩的烟花》反思

《五彩的烟花》是一节想象绘画课,属于造型表现的领域。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放烟花的习俗,表现烟花灿烂辉煌的瞬间。由于当时正值元宵佳节,我便在课前让学生先去好好欣赏烟花,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在课上,我选择以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相结合为主的作画方法,培养了学生初步的作画能力和养成观察表现美好事物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作范画,提供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作画步骤,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油画棒和水彩涂色的基本技巧;又让学生欣赏了各种烟花图,让学生领略对烟花奇异美的感受;展示了以前学生作品,使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创作打下基础。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一、倾听“心灵画语”

孩子有展现内心真实感受的权利。美术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他们的作品往往表达了许多意向和情感,那些线条和色彩,有了象征内心世界的特别意义,如课堂中一位小朋友画了这样一幅画,在很多小朋友看来他画得并不好,但是我看他画得很认真,就问他:“你画的是哪里?”他开心地说:“我画的是在很多小朋友一起在公园里放烟花,大家都拍起了手,在猜每个烟花张的都像什么。”多么富有意义的画作啊!这一刻,学生启发了我,绘画的故事情节能更好地表现出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促进“师生互评”

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之间把自己画中的情感表达出来,一起来讲讲画中的故事,有利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但在这节课中我没能留给学生一个相互评价的平台,使学生间缺少了交流,这是我今后教学中要好好改进的。争取在不断探索反思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美术教学能力。

留下几丝亮彩,也给学生留下了点滴乐趣,教师的付出得到了一定的收获。

《水彩游戏》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水彩游戏》这一课,在课堂导入时,我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让学生把各种颜料随意的在纸上涂,当一位学生不小心把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涂在一起时,他惊喜地发现,变化出了第三种颜色,“老师,这真是太神奇了!”他对我说。同时,他的这一“创新”在全班广为传播,他无意识的做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很轻松地掌握了水粉颜料的特点。这节课学生对色彩的兴趣非常浓厚,通过自己变化出来的色彩创作出多姿多彩的美术作品。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收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充分发挥了活跃课堂的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教师本身也必须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注意力,激发积极思维,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在《水彩游戏》中,我要求学生学习运用染、吹、淌、滴这些水彩技法创作一幅有主题的水彩画。在“吹”的这一技法教学中,我把小朋友爱玩的“吹泡泡”游戏运用起来,在颜料水里加入洗洁精,用吸管吹起泡泡,彩色泡泡落在纸上形成美丽的图案,学生根据图案想象创造美术作品,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当然根据不同的情况教师还可以创造出更多更丰富的游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各种不同游戏又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获得快乐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缤纷花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教学,由浅入深的引领学生去认识点、线、面这些美术元素。首先,我出示了各个形式的点、线、面,以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关于这些美术元素的概念和种类。然后出示三张生活风景照片,让学生找找隐藏在风景中的点、线、面。接着让学生找找教室中的点、线、面。最后引导学生欣赏教师戴的围巾:“它本来是一块普通的布,经过点、线、面组合成不同花纹,使它变成了一块漂亮的花布,再把它系在脖子上,就成了围巾”。帖三个学生找围巾的点、线、面。第二个层次,我给学生欣赏了点、线、面组合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的组合美。最后是让学生创作一块花布。

整节课来看,教学的设计已近教学目标,但在很多细节中仍有疏忽:

1、从生活中的景物里找出点、线、面到教室中找,最后到围巾上找,这三个方面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的反复动作,而面对已理解其概念的学生似乎多此一举,可以去掉一个环节,就从景物中找到围巾中找。

2、组合的形式美感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的层次也不同。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究竟怎样组合才是

美的?与底色的搭配要注意哪些才会显示出面画效果?这些内容在教学只被一带而过,而导致最终没有突破难点。

3、欣赏的作用如何体现?景物中的点、线、面不同的形式的组合也可以提炼成作品,给学生欣赏,也可以选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颜色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以及优秀作品与遗憾作品的差别。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加强指向性与针对性,对每个环节,每个问题,每一句话都要精心设计,特别是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把知识讲透讲懂,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不至在一节课后留下遗憾。

《美丽的盘子》教学反思

美丽的盘子》教学反思

第一次在盘子上绘画,孩子很是感兴趣,他们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他们的画五彩缤纷。 这一课我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陶盘、瓷盘、玻璃盘,水晶盘等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变成美丽的艺术品。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盘子上绘画的技巧,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美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尤其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通过自己的巧手使之变成各种好看的盘子装饰品、艺术品。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手工制作技能和审美能力,丰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构思本课时考虑,这节课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这一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创意的形式,又注意活动的目的。因此,在对盘子的种类、历史、特点等的了解上,我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冲击学生的视觉。美术本身就是一门视觉艺术,从图片的欣赏中明确盘子不仅是餐具还是美化我们生活环境的装饰品,在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意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盘子上绘画不比在作业纸上绘画,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是在立体的物体上进行表现,线条不够流畅,涂色很容易涂到线的外面。围绕圆形盘子进行表现画面,在画面的设计上一些学生表现的凌乱了一些,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根据盘子的外形进行设计装饰,可以先从盘子的里面往外一步步的画,注意整体的去表现,不要画的台凌乱。在这节课里,我感到不足的是一是没有强调学生创作时的与众不同,学生善于模仿,虽然作业时制作盘子的形式有很多,但是里面的中心图案不够丰富独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课的发展,只有在自我总结,自我反思中日益完善起来。让一股股“活”水注入到艺术这个神圣殿堂中来,让艺术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充实孩子们的生活。

《粘贴动物》教学反思

《粘贴小动物》教学反思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玩彩泥更使学生在玩的同时收获了成功,展现了自我。但我发现一个问题,对于低段学生来说,先传授知识的效果不是很好。在本堂课上,为了让学生捏出生动的动物形象,让他们看了一些图片,本人还做了一些示范,但学生的兴奋点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盯在彩泥上,手痒痒的早就想动了。这时,精彩的图片还能吸引他们,但让他们看老师如何捏,就有些不耐烦了。有些学生早就开始捏了,另外有些学生又举手进行检举,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在另一班上这堂课时,我将教案的时间顺序进行了调整。游戏导入和图片欣赏这部分不变,将技法讲解和作业顺序进行对调。就是先让他们有目的地“玩”,一部分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已有经验,能顺利的完成作业。一部分同学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还有一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则看的多动的少。十分钟后,我让学生提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学生会说颜色怎么变的、头部怎么捏的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顺势利导的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让成功的学生来回答,他们有的已经有作品在那里,较有发言权,最后再是教师的点评和示范。这时,教师不光在讲解技法,也是课中小结,既可以帮助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又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讲解起来也更有的放矢。通过这样一调整,明显感到上第二个班时,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得到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充分的体现,第一堂课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而然得到了解决。

《船儿出航》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孩子们都非常的喜爱。船,从最原始的独木舟演变到现代,品种繁多,用途也各异。它悠悠地漂浮于小河上,或疾速行驶在蔚蓝的大海中,赋予了人们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很想坐一趟船,去

体味大海的辽阔和深沉,甚至渴望亲自造一艘船,让它航行在迷人的大海上,即使是世界上最简陋的一艘船,也会觉得满足与快乐。船是连接古代文明的纽带,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特别关注于船的历史与文化。

本课我觉得在三个教学目标中的前两个实施过程中(1、了解有关船的知识,知道船的基本结构和用途;2、能用蜡笔(或油画棒)、水彩画等形式创作出富有特色的航行中的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我认为可以在绘画要求的过程当中,穿插一些彩纸粘贴的效果,播放以剪贴绘画结合为例的手工船的制作过程的课件。让学生来思考:这条手工船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你造型表现的特点是什么?

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也丰富了动手制作和绘画相结合的作业形式。第3点:使学生从小热爱航海事业,培养不怕困难的精神。在这一点中,我结合讲解小故事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使得他们对于航海事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课以《船儿出航》为题,目的是使学生对未来怀有美好愿望,树立起远大的个人理想。为此,我抓住题目激发学生的童趣和学习的动力,我说,“小朋友,你想不想长大以后去驾驶一条漂亮的大船出海航行?那我们今天就来设计一条自己喜欢的船好吗?”学生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我在绘画指导上,通过提问船的类型、用途、分析船的结构特点,欣赏船的图片等,使学生了解有关船的知识,为进一步设计自己心目中的船准备素材。

我还通过用蜡笔、油画棒相结合的示范作品,展示富有特点的行驶中的船,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打下基础,激起起学生创造的欲望。

在创作上,我给学生提供创作主题:航船在我心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画,在造型、结构和功能方面有自己的想法。

在创作建议上,我鼓励学生可以以故事单幅的形式画出航行中的船,也可以画触礁或风浪中的船,还可以画各种形态各异的航行中的船。

在评价建议上,我强调学生从船的造型是否独特美观、富有创意着手。并且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提问:假如你是船长,遇到危险时怎么办?有学生就回答:我要及时掌握方向,带领大家一同战胜困难。也有的说:我要一边想办法一边安慰大家不要慌张......等等。学生因此受到熏陶与感染。

此外,我在第二课时的时候准备给学生设计举办一场航模比赛,看谁制作的船最棒,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对船文化的认知还可以极大的锻炼动手能力。在我校附近还有一个船文化博物馆,我觉得可以把那里作为本课教学的延展,给学生开眼界,也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船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是一种有着深厚底蕴的文化的象征,使得学生在修改以及构思的过程中可以重新审视自己作品的构图、造型、技法、情感、创意之中所要融入的个性化的东西。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起劲,画得格外开心,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蘑菇家园》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是激发学生运用橡皮泥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生活中原有的物体形象加以变形、夸张或改变,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势,积极主动地运用色彩的对比、相间或重叠,创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来。在这一过程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不留痕迹地导入了本课的要求:造型与色彩可以突破常规,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想像和创造;色彩搭配要鲜明,对比要强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这为学生的创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过多的限制,只要自己觉得漂亮好看、有趣就行。

在这里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比较好。这样的话,在制作过程中,既是个体又是小集体。因在讨论的时候,四个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贴添画成一幅完整的有内容的有趣作品;也可以在讨论中相互知道各自最喜欢、最有趣的、准备制作的是什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最后把各自的作品拼在一张卡纸上,形成一个整体,相互欣赏,在欣赏中自然会相互比较、评论。同时,也让他们的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合作的意识,不但可以自己独自创作出有趣的形状来,在拼贴中也会感受到合作的乐趣。

在展示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把自己或本组的作品放在投影仪下进行展示,对此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兴奋,做完的学生几乎都想在台上说一说,表现表现。我想,这可能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吧。只要把自己的作品

在投影仪下放一放,大屏幕上出现了自己的作品,心里就特别高兴特别自豪。为此,我在心里暗暗决定,以后的美术课,要尽量让学生的作品能在上面展示展示,使他们都感到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最能干的,从而持续有效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各种各样的树》活动反思

虽然我们在前期活动中,让学生多次观察过许多树,生活中的树和图片树。而这节美术活动是通过再次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形态的树,包括不同粗细的树干,树枝和树叶。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各种形态的树,观察与感觉直接影响孩子们学习效果。美术活动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从小到大,从生物到事物,都可以通过画笔描绘出来。而这些单凭教师的讲解、示范,孩子是很难掌握的。这要求教师要有步骤、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去观察、比较、判断,让孩子们在自然中获得细致的认识,使孩子自己能够体验,感受到真实的事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用自己的方式从画面上反映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但是在指导方面还是有欠缺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提倡学生的自由创作,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而是要求教师因人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指导。而应引导他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本能。由于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个别学生在我们引导之后仍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现完整,应给予关键性的帮助,不是全揽全包,而是要不同程度地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创造力

《信封玩偶》教后反思

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我是精心设计过了,平面的纸偶 ,会动的纸偶,百宝箱-----这些都是我精心准备的。从课堂教学来看,我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我很好的处理了教材,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美感,学习制作方法为目标。 本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表演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适当的安排一些游戏,表演,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会提高许多。

2.重视教师的言传身教。

3.接受学习与探索学习并重。

纸拎袋

纸拎袋的制作如果采用书上的方法,做一个跟生活中一样的 纸拎袋,制作的 过程中程序比较复杂,制作工序比较繁,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如果按照老师的 方法一步一 步的制作,会造成千篇一律的情况,通常都是方形的,而且课堂时间不允许,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纸拎袋的设计、 和装饰美化上。我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把教学的目标改动了一下,纸拎袋的制作改成纸拎袋的的设计,因为我觉的这是一堂设计应用的美术课,与一般的制作课重视造型的目标是有区别的。

所以本课把设计意识放在首位,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原有的纸拎袋的基础上,进行裁剪,美化,设计纸拎袋,这样就降低了制作的难度,但没有降低要求。这样就要求学生对纸拎袋的外形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尽量作到造型的千姿白态。在美化纸拎袋的过程中学生用到了很多方法,有画的,有贴的,连老师都没想到,作品真的不错!

《热带鱼乐园》教学反思

热带鱼的特点是形状好看并且变化多,花纹和色彩也极其丰富和漂亮。对于这一课的内容,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是很容易接收的。为此我主要抓了以下几个环节——

1. 观看录像形成表像。录像内容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热带鱼的印象,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比较掌握特点。通过与普通鱼的外形和花纹色彩对比,比较容易掌握热带鱼的特点。

3. 鼓励想象,适当夸张。学生创作的成功与否,关键也在于想象。因此通过各种手段激发想象是成功的关键。

4. 示范启示,事半功倍。教师适当的示范,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创作,但示范的目的是打开学生的

想象空间。不能将思路框死。

《剪拉花》教学反思

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已经能够掌握我教的那几种方法,同时在创新剪制拉花的过程中,一些孩子也创造了新剪拉花的方法。整体来说,这节课我从激发兴趣、简易入手、激情创作、大胆创新等环节入手,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拉花的剪制,也感受到了剪制拉花的乐趣,可以说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分析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不足的地方:第一,学生根据简单的方法开始制作拉花时,除了大部孩子会剪以外,个别的孩子还是不会,有的不小心把拉花剪断了,有的不知道怎么下手剪。我以为我这样简易入手、层层讲解演示,孩子们应该都学会如何剪制拉花了,但最后还是有问题出现。第二,就是在作品展评这里,觉得做的还不好。时间比较匆忙,而且展示的效果也体现不出,这也许是黑板的空间不够大,如果我能想到把拉花作品拉开放到教室四周来展评也许效果会好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