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教 育

叙 事

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郭 宜 群

蚌 埠 十 中

由学生上课讲话引起的反思

背景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框其中一个知识点是关于“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课文内容表述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如何处理教材才能确保做到“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使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接受和树立价值观、法律意识。适时,“重庆杨武夫妇房屋拆迁”的新闻引发关注,其中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很能佐证课本的知识观点。于是,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一社会材料作为背景,以丰富教学内容。

故事讲述与故事分析

整个教学过程和预案设计基本吻合,教学活动展开得很顺利,在讲述到“法律保障公民权利”这一知识要点时,我适时抛出问题“最近,重庆出了个最牛钉子户的新闻,同学们知晓吗?”。正如备课设计时预料的一样,学生对于这一新闻是知晓的,但仅限于知道,缺乏对整个新闻事件全面了解,更缺乏从法律、法理的角度剖析该新闻事件,说明学生缺乏法律观念与意识,也说明在这一阶段培养与教育学生法律意识与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我按照教学预设的教程展开教学活动。介绍了新闻事件的的整个背景和过程,在介绍的过程中对预设的两个细节背景:杨武夫妇手持宪法和挥舞国旗的举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结出有关认识,完成预设目标,顺利实现了学生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和培养。此时,我对最初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满意的。

在我准备转入新课小结教学环节时,我发现有两名学生在交头接耳,我对影响课堂教学秩序的行为有些不满,于是点了其中一名学生姓名并问他:“如果有什么需要讨论的问题,可以在班级公开讨论”。学生沉默不语,只是将头低下。我觉得已达到批评教育的目标,便让其坐下并准备转入下一教学环节。但另一位同学举起手,在经过容许后,站起来说:“他说,既然法律保障公民权利,为什么法院还会判决拆除房屋呢?”。因为在我所提供的背景材料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重庆九龙坡区法院裁定支持房管局关于搬迁的裁决,要求被拆迁人杨武在本月22日前拆除房屋。如不履行,法院将强制执行。”教学预设出现了意外,我既有些惊讶,惊讶于该位同学的的细致与逻辑思维的缜密,同时也有些紧张,该如何处理这个意外呢?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课堂。“同学们,你们怎么看待××同学的问题?”很明显,这样的处理结果出乎他们的意外,于是,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七嘴八舌的议论并踊跃举手发言,但也很明显,对于这样一个复

杂的社会问题是超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的,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意见也存在将学生刚刚建立的法制意识和观念搞乱的可能,所以我果断的决定结束讨论。正好课程时间也即将结束,于是我说:“××同学的问题留做课后作业,同学们下课后可以继续讨论,现在,我们布置下节课的预习题纲”。 ××同学的问题引发的讨论被搁置起来。

课程虽然结束了,但××同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解决。课后,如何解答学生的疑惑,我反复思虑: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认知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在不影响其建立正确价值理想观的条件下,使学生的疑惑得到消除。在与同校其他教师商量后一致认为,可以 “曲径通幽”,采用类比法,让学生体验与感悟,自我教育生成认识。

利用休息时间,我将××同学叫到办公室,首先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告诉××同学老师制止他并批评他是为了维护班级教学秩序,保障学生学习、听课的权利。但是由于观察不仔细,了解不深入,对他(××同学)的行为存在误解。老师在了解真实情况后,还是能够理解他(××同学)的行为,这也是保障学生,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生学习、听课的权利。进一步指出,××同学自己是否具有类似的亲身经历呢?

在××同学表示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作为法院的裁决,也只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最后的结局“各方的积极协调,拆迁工作于4月2日完成,历经三年的重庆杨家坪鹤兴路旧城改造项目拆迁纠纷告一段落”圆满结局恰恰证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法律保障和维护公民权利。经过讲解,××同学认可并接受“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的”的基本认识。同时,由于我没有漠视××同学的问题,并且给予了特别关注,使××同学感到了特别的尊重,引发了情感共鸣,××同学以后学习特别努力。这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表现的特别明显。

故事反思

此外通过这节课,我还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品课上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初中学生已经具备有独立性,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教师在教学中只有面对实情,讲真话,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反之,学生只能跟着说假话。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特别是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于教师的真话和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使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

要做到鼓励学生说真话,教师要首先做到讲真话,作为思品课教师要不断教育自己,要“用信念来培养信念”。对自己所讲授的道德认知要有坚定的态度,这样才能不被复杂的社会现象所动摇,才有可能以理服人。其次,思品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敢于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并加以认真分析。

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不躲躲闪闪,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一些社会现象。再次要发扬教学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学生对教师所授的知识认识有不同看法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正常的。不让学生说出来,教育就缺乏针对性,难以收到实效,而且还会由于缺乏强烈的共鸣,难以实现“三维”目标,促进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也不可能培养学生识别和抵制错误认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扬民主,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允许和教师讨论。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追求真理。最后,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讲话的艺术。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在人格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理解、宽容。通过平等、亲切的语言所营造的语境,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包括课内课外),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周围,努力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

二、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新课程改革提出“生活化”的理念,强调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课堂。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遵循新课程理念,要敢于突破课本教材的的束缚,树立“社会即课堂”的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形势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以及科技的进步等社会变化与发展的新内容,冷静分析,认真汲取其中的养分,充实自己的备课内容,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服务的同时应保持审慎的态度。要认识到“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预案,认识到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要认识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学生的自然情况、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对于实现“三维”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时,要特别注意做到观点材料化、材料学生化。要做到有所“取”;有所“舍”。要做到既善于用现实社会中的材料来证明观点,同时必须将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炼出观点和知识。指导学生在构建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上,进一步要主动德、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社会生活中时刻学习思想品德,以利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的持久性。

三、科学而艺术的融合“预设”与“留白”,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总希望将自己课前精心设计的教案能顺利执行下来,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不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节外生枝,但教学实际往往是始料不及的。课堂上的情况千变万化的,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始料不及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设计(预设)时,就要依据课程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作到有目的的“留白”,同时要随时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的变化,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对原设计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对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参与”要大胆鼓励、利用,对消极的、负面的“参与”应采取更为机智的方法,做到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种参与的不妥之处,以促使预设和生成目标的和谐和统一。 只有把整个思想品德教学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系统之中,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预设教案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教师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中,产生 “教案”预定意外的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正确、科学的引导更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动态生成的问题态度要清晰明确,处理方式与方法要灵活机智,但切忌不理不问,或故意回避;③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一般由学生来解决学生中的问题;具有普遍倾向的问题可以确立为师生共同探索的问题,共同研究,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确实无法解决,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讲明,同时可以作为课后探究作业留在课后探究。

 

第二篇:学生上课爱讲话怎么办

学生上课爱讲话怎么办

我班现有50多人,学生学习纪律不够好,特别是有的学生上课爱讲话。这一直是我的心病,我很想改变这个现状。通过在实践中摸索,我找到了一些解决学生上课爱讲话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遇到上课爱讲话的学生,让他(她)走到讲台,专门给3分钟的时间让他(她)说个够。这个方法我试过,效果很好。好在哪里呢?上讲台的那个学生不再讲话了,下面的同学也没有一个敢讲话。3分钟后,上讲台的学生虽然下去了,但在这节课剩余的时间里再没有学生敢讲话。

2、发现某个学生在讲话,就点他(她)旁边的同学回答问题,当旁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先前讲话的学生不再讲话,而且精神变得紧张起来。这样一来,不必为了讲话的学生专门组织教学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直接让讲话的学生到黑板前做几个题目,做题目的同学不可能再讲话,而且还能让他(她)的心思用在学习上。

4、发现有学生讲话,教师突然间不讲课,用眼睛盯着讲话的学生,当其他学生都安静的坐着,讲话的同学就会意识到只有自己在讲话,抬头望望老师,发现老师正盯着自己,就再也不敢讲下去了。

5、对讲话的多的学生多提问,通过多提问促进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值得注意的是,不要等到这样的学生讲了话才点他们的问。如果是讲了话再才提问的话,他们很有可能答不上来,对学生自身来说,没有面子,同时会形成挫败感。针对老师而言,既耽误了上课的时间,又让老师无比生气,这种做法就不值得提倡了。

6、根据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每节课前20分钟教师尽情讲课,后20分钟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围绕某个重要问题分小组讨论学习,也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机利用某个时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一个说话的机会。不然,爱讲话的学生长时间没有讲话,就忍不住要找同学讲话了。

7、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爱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喜欢一个老师,那么这个老师就能比较容易地对这个学生施加影响,相比较而言,学生就比较听老师的话了。

8、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成就感。如果让讲话的学生觉得跟老师讲话,比跟同学讲话有意思多了,他们还会跟别的同学讲话吗?

9、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避免学生的学习疲劳。如果我们留心武打电影作品,就会发现再精彩的打斗情节超过了5分钟,也会引起人视觉的麻木,此时,电影立马会转换某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让人的视觉产生新的刺激,不至于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在教学上,某一个环节大约用了5分钟的时间,此时,教师该考虑用上其他新奇的视听觉,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由有意注意过渡到无意注意,再由无意注意引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自然不会随意讲话了。

以上方法只是抛砖引玉,相信大家在这方面一定会有更好的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随意讲话,让课堂纪律好起来。

学生上课爱讲话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