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流程及基本类型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可分为四个环节,其基本流程为:确定内容——观察分析——重新概括——实际验证。

1.确定内容。教学反思的起点是教学问题,这个阶段主要是确定反思的内容,发展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收集其他渠道的信息,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产生研究这些问题的欲望。

2.观察分析。反思的内容一旦确定,就要进入观察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既是各种信息的收集者,又是冷静的批判者,同时也是经验的描述者。首先,教师要围绕所要反思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观摩研讨、专访等形式广泛地收集信息,特别是关于自己教学活动的信息,然后,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己,分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以及他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经验与教训。

3.重新概括。在分析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吸取新的信息,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想和新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新的实施方案,力图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实际验证。这一阶段是将以上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付之于教学实践,并根据实践的结果验证上阶段提出的假设和新的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将从验证中发现的新问题作为新一轮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内容。如此反复,直至问题的解决。

从以上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流程中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既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一个教师素质持续发展的过程,更是经验型教师走向反思型教师必须经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1983)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reflec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ction—in—action)。根据我国教师常规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教学程序,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这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的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学生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这主要指向课堂教学,主要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反思中必须具备驾驭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因为这一阶段的反思强调解决发生在课堂教学现场的问题。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这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

曾文安摘自: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王春光 郭根福 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20xx年第4期 原文约8000字

 

第二篇:反思性教育教学论文[1]

主动参与“反思性教学”,促进自身发展

--------------------反思性教育论文

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我主动参加教师发展学校组织的反思性教学活动,使我开始在“教师发展”的理论下思考着教师的日常教学。

接触了“教师发展学校”这个新名词,开始认为是让老师进修、学习、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名词。我积极报名参加教师发展学校的工作,成为一个志愿者。数学组志愿者的第一次活动是访谈学生不完成数学作业的苦衷,从我班抽取15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我回避了访谈现场。访谈后,老师们反映有些学生有顾忌没有说出真心话。鉴于这种情况,我又利用秋游的时间跟学生谈心,谈不上是访谈,但对我的触动太深了。

一、 我理解的“反思性教学”

通过学习,我理解到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技能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同时也是教师借助仔细推敲的判断对自身教学过程的科学分析。总而言之,它能使教师尽快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使自身能尽快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很热衷于这样的教学研究。

同时,反思性教学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为动力,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它可使教师在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成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所以我主动参与这项活动,毫不隐瞒,我同大家

一样希望自己进步更快,努力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二、 我设计与实施的“反思性教学”

我讲的一节课是“物体的浮沉条件”。这节课是我设计了8个反思性教学环节。

a) 独自备课,重点要解决突破问题是“引课”。

b) 在本教研组活动中,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听取同组教师的建议。

c) 授课。有教师听课,并录象。

d) 对学生进行课后访谈。

e)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可取之处和遗憾。

f) 独自看录相,再次反思。

g) 与同学一起看录象,并进行交谈。

h) 与本教研组教师共同看录象,并听取意见。

三、 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1.课后我的最初感觉是:“还不错,有点紧张”。当自己看完录象后的第一感觉便是:“这是张志林的课吗?不好!”

2.同组教师给我的反馈:

课前:设计方案基本通过。大家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许多新的内容,教学思路清楚,考虑到了我教的两个班学生特点有所不同。大家也建议我思考怎样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提醒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也有的老师担心我讲多了学生不消化,建议强调“三个状态,二个过程”,习题放在下节课,希望我注意物理语言的准确使用。肯定我备课时补充了新的内容。

课后:老师们指出应注意多用“投影”配合实验做分析,做一个分析一个,效果会更好。物体潜底后为什么静止应该讲出来。

每一个物理现象都应该让学生分析。针对课的细节大家还议论了许多问题。我们还谈到了怎样设计贴近生活的物理实验,怎样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物理知识概念原理。

3.和学生一起看录象学生的反映:

学生认为我内容讲述快,反应不过来。教师提的问题有的难、有的不准确、不知道怎样回答。教师声音落差大,有时听不清老师讲话内容。例如,一句话开始声音大,而后半句,则声音小。前半堂课听得明白,后半堂课有点糊涂。有的实验后面的同学看不清楚。当我说道要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时,有的学生问我:“怎么养成?”

自从访谈后,我时常处于自责中,我太不了解学习困难生的心情,太不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懂得特别多,我们要靠近孩子,走近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心理,努力适应学生,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4.我的反思: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我的思考远远超出了“引课”。教学内容怎样才能精要简练,让学生明白,让学生有练的机会,怎样能让学生去主动理解发现物理的概念原理,怎样创设条件让更多学生参与物理实验,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兴趣和物理思维能力,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以前我的课随意性比较强,没有组里的老师想的那么多那么细,现在想了这些问题后,我都觉得不知道课该怎么教了。其实,讲一堂课并不难,难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

反复看录象的时候,我曾想:这么差的学生真的不能再教了,问什么问题不跟你配合,没养成和老师配合的习惯。听了学生的

反馈,我意识到我不能用我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我们成人明白了,不等于学生就明白了。成人明白了,课就成功了吗?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学习。难道跟教师配合就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指导者,更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助手、服务者。今后我要摸索学生的思维,多想一想十几岁的孩子能不能理解,与学生相互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以前我瞧不起公开课,我这次做反思性教学公开课想了好多问题,以后每堂课都要多想。

四、我对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反思性教学”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活动研究方式,它需要参与者有开放意识,作为一名参与者,还必须具有合作的胸襟:包括与同、与学生合作。而且要付出时间和精力。有所追求的人,勇于自我批判和与人交流的人,才能成为主动的参与者。我的反思性教学刚刚开始,我想把课用文字实录下来深刻反思,平时的课都用这种态度上。

结合教学内容,我发动和组织学生调查当地的水源情况,分析水源被污染的原因,了解有关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学生们分成一个个小组,深入到镇办或村办的电镀厂、漂染厂、造漆厂和橡胶厂调查采访,并取了水样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水质分析。然后整理材料,写出了一份份调查报告在化学课上进行交流。这些调查报告,应用了书本知识,又联系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表达了他们学好化学、报效祖国的心声。在参加县、市组织的“应用化学知识小论文”的比赛中,一位学生的调查报告《要保护我们的水源》光荣获奖。

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意识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团结协作,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有待自己进一步努力,不断地探索。

我相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与同事的交流,我会有很大的提高,我希望自己能站稳这三尺讲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追求教物理的幸福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