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9月9日

小班案例分析与反思——浩浩的逃走

记录:

20xx年9月9日上午,今天是大班级举行“庆中秋”做月饼的亲子活动。大厅里很热闹。但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全然不懂不知外面发生什么,只管自己哭闹。10点多了,我见大厅的活动已经结束,家长们也差不多走完了,于是带着小朋友出来花园玩吹泡泡,有的小朋友玩得很开心,浩浩更是追着泡泡走走跑跑,玩了一会儿,我便带着小朋友排队上厕所。回到教室喝水时发现浩浩不见了,于是,我们便开始四处找,越找越慌,立刻叫其他老师帮忙分头寻找。这聪明的小家伙居然跟着大班的两位家长中间逃出了幼儿园。

分析:

小班的幼儿新入园有这样的特点:刚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陌生的环境,他们的心理上会出现失落、惧怕的情感。因此,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往往有这样的情绪:怕生,不愿接近老师和小朋友;忧郁,独自哭泣;逃避,想要偷偷逃回家等等。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见人就跟着走等多种不适应行为。

反思:

作为幼儿教师,任何一个人,在幼儿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浩浩的逃走,是因为在户外活动时保教人员一时疏忽大意造成的。因此,经过这次的事件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离开幼儿,幼儿到哪,教师的眼睛就到哪。另外,为了提防幼儿的逃走,班级的教师在每次活动前后应认真清点幼儿人数,在户外活动中保教人员应该配合分散站在活动场地观察幼儿活动动向。

其次,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进行各方面的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将各种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证幼儿的安全。

 

第二篇:教学案例分析反思

教学案例分析反思 《唢呐配喇叭》是一首短小的湖南民歌,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在导入新课时,老师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种乐器,请看大屏幕。”这时,(出示课件)唢呐的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随意说一说他的特点。学生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的也很准确。尤其是一位女同学说唢呐的底端像一个喇叭花,由此引出唢呐的另一个名字——喇叭。老师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唢呐的声音是唢呐。”读完这句歌词,学生便徒手做起了吹奏的动作,有的长,有的短。学生模仿吹奏唢呐和喇叭的样子很有意思,可能是他们以前在电视上看过别人演奏吹奏乐器,有的同学还边走边吹,摇头晃脑。十分可爱。 歌曲处理上,因为“里乐拉”是衬词,一问一答,模拟了大喇叭、小唢呐竞相吹奏的乐声,使歌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农家的欢乐气氛。唱到“里乐拉”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唱出“里乐拉”,奇怪?两组学生自然的唱出了一强一弱的感觉,于是,我将计就计,指导学生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很快掌握了大喇叭和小唢呐发出的强和弱。因此,第一个“里乐拉”唱强一点,第二个“里乐拉”唱弱一点。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接龙唱,更是收到了演唱的目的。没想到,教学效果会这么好,不需要老师反复示范与讲解,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凭借对音乐的感觉以及对歌词的理解,把歌曲演绎的非常精彩。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唢呐这种乐器,在教学的最后,欣赏了唢呐曲《百鸟朝凤》,让学生在唢呐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的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