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我所教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推进主管教育部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设想结合起来,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收到很好的效果也带来不的困惑。

一、新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教学思想,进入课堂教学 。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我曾和本校的教师共同学习和调研过,也参加各级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对新课程的实施充满信心。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起来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上级部门“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撰写教案,以同学科教师讨论定搞,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用教材进行试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确定案例,并在每一课中展示。实践表明,这种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学科教师的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后,教学效果良好,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是教师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今后改进课堂教学 1

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的。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研究,教师的群体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提倡自主性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这一观念的确立,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已有数据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等环节,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五年纪《方向与位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方向来描述路线,我通过实际演示来使学生明白。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这就是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三、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于创新评价。

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的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本学期我在学生的作业评价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做法是日评、周评、月评一条龙,老师评、学生评、小组评一条龙,老师对一日作业做出评价,学生自查后对评价结果登记在作业情况扉页栏中,周五下午学生以小组评定等级,让学生每周都为自己树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又转化为每天的学习行为,使他们日复一日,周复一周,不断地吸取经验,经常进行弥补,月末进行争星活动,学生在一个月内品尝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或向他人学习,每一个月是一个新起点,学生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将学生的学习差距缩短,极大 2

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看到学习的进步,又有了学习的动力,并树立起学习的目标,较好地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认真抓好常规教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以常规教学为中心,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力求常规与创新教学相结合,促进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向40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我在教法上经常和同行进行切磋,做好学情分析,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导老师走进新课程,进入课堂,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我主要以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统计与概率四个领域来命题,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几名学生进行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教学工作中,苦乐相伴,学生的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困惑,通过与同行的共同讨论和学习,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3

 

第二篇: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讨论

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讨论

有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启发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有的学生猜与半径有关,有的猜与直径有关。可有一个学生说,圆的周长与半径和直径都有关,所以我想把半径和直径加起来,再来研究与周长的关系。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全没有想到,只好说:“你的想法挺独特的,不过我们就不在这里研究了。”课后,这位教师反思:自己备课太不充分了。

课堂上出现的这种情况仅仅是老师备课不充分吗?我感觉,即使说有关,也是关系不太大。一个教师他怎么样去备学生,也不可能把课堂上所有的生成都预设到,因为学生是带着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的,这些经验还不尽相同,所以说这情况完全归结为是备课是不够的,是不确切的,不如说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还需要提高更恰当。课堂上出现了自己备课中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不如把这个“球”暂时传给学生,让学生们有针对性地去讨论讲座,借这个时机,教师进行“冷思考”,静下来心不难发现,这个学生的话中其实是有矛盾的,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和半径是有关的,所以没必要把半径和直径的和加起来再去研究周长了。 学生的想法是否真的是独特也有待于商榷!有的教师认为,用这个学生的这种想法去验证,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圆的周长=(直径+半径)*圆周率/1.5。我不是教数学的,也没细想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但就表面来看,是不是很麻烦地去做了个本应该很简单的事,这不违背学数学的原则吗,数学不是讲究在正确的基础上迅速地进行各种形式的运算吗?如果用这个结论很明显达不到这个效果。现在课改的一个误区是“学生无错论”,只是要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教师就不能去纠正那些明显的偏颇,否则就是没有重视主体性。如果一个人需要你给指路去一个你知道几条路的地方,你会指给他哪条路?难道你要指给那条最远最绕脚的路吗?除非这个问路人永远不知道还有其它近道可走,否则的话,他难道不会怪你一直让他走了许多弯路,做了许多无用功吗?所以评价这个学生的想法,是“独特”一词还是没有说完,是不是有必要让学生知道,这个想法有它无意义的一面呢?

记得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在教学古诗《夜宿山寺》时,学生按教师的要求,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课堂上出现了两种完全相反的音高处理现象,一种是声音激昂,理由是登高处后心情开阔、激动,所以要大声;一种是声音放低,理由是两句连起来,后一句指出怕惊动天上的人,所以要小声。教师评价,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其实是这样吗?要想符合诗境的话,是不是第二种处理更得当啊!那为什么就不能直接告诉第一种处理的学生,这样的感情处理不符合诗的意境啊!

无论是数学还是语文课上,都难免会出现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现象,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真的是需要我们用心地思考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