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科学活动《小鱼游》教学反思

案例:科学活动《小鱼游》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

最近我们开展的主题是《有趣的动物》,在主题中有一个内容是《小金鱼游游游》,主要是让幼儿画金鱼,在作业完成后,钟一晨小朋友把画交到老师桌子上时不小心把老师的开水倒翻了,把小朋友的画弄湿了,小朋友马上叫起来:“成老师,你看,钟一晨把我们的画弄糊了。”针对这个现象,我一边教育小朋友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一边问他们:“画怎么会糊掉呢?” 针对这个现象,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讨论开来了,讨论很激烈。于是就产生了这个科学活动《小鱼游》。活动目标: 1.在活动过程中了解蜡不怕水的现象。2.体验操作的快乐。 案例分析:

整个活动我是这样安排的。第一环节: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教师说:“今天,有一条小鱼他真高兴,因为妈妈给他穿了一件新衣服。它穿着新衣服要去游泳了啦。(出示小鱼,并放到水盆里游泳,边念儿歌“小鱼游、小鱼游、摇摇尾巴游一游。念完儿歌后取出小鱼)啊呀,小鱼的衣服变掉了。小鱼不开心了,他说:“我要一件游泳后也不会变的衣服。怎么办呢?宝宝们来帮帮小鱼好吗?”在这个环节老师请孩子们帮忙,他们是最乐意的。一来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接着老师出示材料,让幼儿猜猜哪种材料做的衣服在小鱼游泳后,衣服不怕水。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记录纸上(表示自己猜想的地方),记录好以后就去帮助小鱼做衣服,并且带着小鱼去游游泳,看看你做的衣服在游泳后怕不怕水,如果衣服怕水,可以再去试试其它的材料,帮助小鱼找到不怕水的衣服后,请你把它记录下来。 直接进入主题后,我出示了两种材料画的小鱼,让孩子猜测哪件衣服不怕水。在科学活动中,先猜测再经过自己操作来证实,这是比较可取的。但就在孩子们猜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老师要求的是请小朋友猜猜不怕水的是哪件衣服,然后把自己身上的泡泡贴到自己认为的那条小鱼旁边。可是孩子们身上都有2个颜色相同的泡泡,有些孩子就在每条小鱼旁边都贴上了泡泡。等到自己操作的结果出来,我再请孩子们贴泡,那些孩子就只能看看了,因为他们的泡泡已经没有了。如果2个泡泡的颜色不一样,可能就会避免这个问题了。因为本来2条鱼的颜色也是红的和蓝的,泡泡也可以是红、蓝两色的,这样在贴的时候,只要孩子们觉得是红小鱼的衣服不怕水,就把红泡泡贴在旁边就可以了。不会出现2个都贴的情况了。

第三个环节幼儿操作实验。在这个环节中孩子操作时可以考虑给孩子更加充足的时间,不至于孩子在已经进入下一环节时思路还停留在上一环节。但是最后我发现有个小女孩特别的慢,我没注意到她,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要顾全大局,但也要兼顾个别。

第四环节:交流分享。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老师小结:原来水彩笔衣服和水粉衣服他们都怕水,在游泳后衣服都会变,只有蜡笔衣服不怕水,游泳后衣服不会变。

案例反思

1.我班幼儿有能力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吗?我的回答是“能”,当然这要靠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去推动幼儿科学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学科学,尤其是小年龄幼儿的学科学要求我们把游戏贯穿于科学教育活动中,以“玩”为中心,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更好的感受科学的乐趣,保持和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

2.自由探索发现适合于有一定科学探索经验的孩子,象小班阶段的幼儿处于科学探索的起步阶段,必要的引领是需要的,等幼儿积累了相应经验后,可以逐步弱化老师的指导。让幼儿充分地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可以帮助更多幼儿理解科学的现象,同时也促使幼儿进行仔细地观察,即多说多看,多看多说。

3.科学活动是很枯燥的,运用多种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更加激发幼儿的学习。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儿歌的运用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观察活动变得有趣而有情景性,有效地与开场的情境创设相呼应,儿歌在开场时还有稳定幼儿情绪的作用,毕竟是这么小的孩子,陡然间换了一个环境会有一些恐惧,听到自己熟悉的儿歌能壮壮胆,有利于接下来活动的开展。不禁让我感到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方案设计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也应该打开思路,从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进行考虑和设想问题。

 

第二篇: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模板

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模板

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模板

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模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