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莹莹 中班语言《挤呀挤》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挤呀挤》(讲述活动)反思

《挤呀挤》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故事的同时,幼儿学习用“看热闹、拥挤、危险”等词句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本班幼儿能按顺序,仔细观察挂图,试着用语言讲述图中故事,部分幼儿还能模仿图中动物的动作,很有趣。在我讲述故事时,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也很集中,令我惊奇的是,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棋棋小朋友,在本堂活动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口语表达还不是很清晰。

本堂活动我的提问语言不够精炼,没有较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讲述,幼儿讲述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另外我还需要更加注意细节,如可在课前准备一根小棍子,以更好地指图,让幼儿观察挂图、倾听故事。本次准备的挂图稍小,我可在课前更合理的安排幼儿座位,让幼儿往一边坐,再将挂图放得离幼儿更近一些,以便幼儿更清晰的观察。

我准备了一个《挤呀挤》的故事视频,课后我让孩子们试着根据视频讲故事片段,但难度较大,效果不好。今后我会在课余时间给予幼儿更多类似的练习机会。同时也会继续思考,在讲述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语言怎样更加精炼又更具引导性。

 

第二篇: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中班

3月幼儿园语言活动反思:桃树下的小白兔

大二班

案例:

散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刚结束,部分孩子还沉浸在故事的情节中,但有的幼儿早就已经将故事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陆诗怡忽然问我:”老师,那些小动物去了小兔的家里,向它说了谢谢后,后来怎么样了呀?“

”没有了,他们可能回家了吧!“我微笑着回答。

她还是不肯放弃:”小白兔不和他们一起玩吗?”

我点点头回答说:“可能会玩吧。”

“哦!”她若有所思地走了。其他幼儿却热闹地谈论起故事来了。

我想,既然她对故事后来的情节发展那么感兴趣,为什么不尝试自己去创编呢?孩子们由于年龄和心理的发展特点,在思维上总是力求完整性,这个散文故事意犹未尽的结尾方式,激发了幼儿对故事情节的遐想。为了满足幼儿的需要,又根据幼儿谈论的内容,我即兴组织、创编了一个故事情节:小兔和好朋友们一起玩——小兔邀请大家一起吃桃子——小动物们互相谦让,都要小桃子——大家一起吃桃子。这样,幼儿在听故事的时候,也经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感受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关心,互相谦让等美德。

分析:

在这次学习活动后,教师及时地发现了孩子们的需要,捕捉到了孩子们的兴趣,及时地作出了回应,在使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了创编,又将基本的中华美德巧妙地融合在了故事之中,使幼儿在满足需要的同时,又得到了熏陶,感知体验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使教材和活动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

通过这次活动,我同时也感受到:

1、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不仅要以幼儿为本位,使用好教材,而且更要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创编,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价值,使教材更加符合幼儿的需要。

2、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也要灵活、机动,不能一板一眼地安排时间,只要幼儿有兴趣,可以适当地延长学习活动的时间,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感兴趣程度,

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活动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使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

3、这次活动的组织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可挖掘余地,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来创编故事的结尾,这样,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也可以和美术表现相结合,让幼儿自己来画画故事的结尾,然后再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培养幼儿表达与表现的能力。

崖子镇中心幼儿园

201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