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活动反思

半日活动反思

上个星期幼儿园开展了半日活动观摩,我对此次活动反思如下: 一、 整个半日活动效果的反思

1、计划的设计来源于幼儿生活得实际,并能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想象创造的空间。

2、师生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墙面、区角、空间的环境创设、充分建构了主题活动的意境,装点了主题很多都氛围,充分拓展了幼儿的游戏空间,而且还充分利用了活动室的主题空间来展示幼儿作品。

3、教育教学活动采用多种领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并能充分运用多种电教媒体,激发幼儿情绪情感,将美术与动手操作、科学、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二、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

1、在半日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发言,并充分肯定,赞扬幼儿的发言。

2、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启动幼儿想象的翅膀,大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并把想象投入到实际操作中。

3、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为幼儿提供多种材料,充分让幼儿自由选择,不但激发了幼儿参与动手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协商、合作、自己选择的能力。

三、 对教师自身行为的反思

1、我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抓住孩子对生活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从游戏开始,进而延伸到孩子们熟悉的事物中,如水彩笔,蜡笔等。这些都是孩子日常所见,非常熟悉的物品,所以孩子的兴趣是浓郁的,充满好奇的。此外,在操作过程中让孩子能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让孩子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创作的乐趣。学习兴趣高涨,操作欲望强烈,活动结束时孩子创作出了很多有创意的作品,我也不禁为孩子的想象力折服。

2、在活动中我尽量留给了孩子相当多的时间去操作,让他们在这中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一味的要求孩子用成人的方式去创作,而是用一种包容、理解、接纳的态度来面对孩子的各种创作。

3、整个半日活动我为幼儿提供了宽松适宜的活动空间,让幼儿能够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

4、没有组织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很重要的。

四、本次活动的不足:

1、我的引导语还不够简洁准确。

2、幼儿轻声游戏的习惯还将加强。

3、材料的提供还应更加适宜有效。

 

第二篇:观半日活动反思

观半日活动反思

胡 晓(2010.4.9) 4月9日上午,有幸观摩了范老师组织的一次半日活动,她的一言一行,乃至对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微笑,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深的感到,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多么的不容易。经过整理,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感受。

一、生活及过渡

片段一:要出去做早操了,范老师拉着一名幼儿的手招呼其他幼儿过来排队。离她不愿处有个幼儿孩子在哭泣,她对身边的孩子说:“我牵她可以吗?”那孩子点点头。范老师这才放下的她的手,去牵哭的孩子。

片段二:孩子们在过道上站好圈,范老师让他们检查自己的鞋带是不是系好了,同时,她还对孩子们说:“待会我们到宽敞的操场上去跑,这里跑起来太危险了,容易摔跤。跑的时候,大家不推也不挤。”“热了怎么办?衣服脱了给谁?”孩子们回答:“给老师。”

片段三:点名了,范老师告诉幼儿,她点到谁,谁就说一句“我喜欢你”或是做一个“喜欢的动作。她跟幼儿做了亲亲的动作,做了拥抱的动作,孩子们哈哈大笑。

我的感受:范老师非常尊重幼儿,始终和幼儿保持平等的关系,与孩子说话都是商量的口气,没有用老师的权威身份去压制孩子;她很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在生活中处处给予孩子安全和生活常识的引导,让教育渗透在每个细微的地方。用老师的权威身份去“教”孩子,这是我们一贯的教育方式,跟孩子交流沟通少,命令的口气是常有的事。对于大班的孩子,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多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多与他们共同商量“该怎么办”,尊重和采纳他们的意见,多给他们自我管理的空间,营造自主、自律的班级氛围。在组织活动时,我要学会多考虑,要想到每个环节、每个细微的地方可以对孩子进行怎样的引导和教育,不容有失。

二、学习

片段一:一部分孩子吃完了早点,范老师把他们带到教室的一边,打开大书,和他们一起讲起了书中的故事:“看看这里有些什么?”其余的孩子陆陆续续的吃完了早点,也迫不及待地端着小椅子过来一起听故事。

片段二:集中活动开始了,范老师把小兔子“变”成了小镜子,孩子也都很想要一个这样的镜子。范老师端出一大篮镜子,对孩子们说:“镜子有红的,有绿的,你喜欢什么颜色的镜子?”孩子们说出了“我喜欢红的”“我喜欢绿的”,她按照孩子的要求把镜子一一发给了他们。

片段三:活动中,孩子们做出许多好玩的怪相,范老师给一部分孩子照了相,还放到电视上播给大家看,可是没有照到相的孩子就没能上到电视。活动结束后,范老师给没有照到相的孩子进行了补拍,一边照一边对他们说:“机会可能只有一次,下次一定要抓住机会!”

我的感受:范老师很会利用过渡环节的时间,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既减少了孩子等待的时间,又多给了孩子一次学习的机会。教学活动中,她能尊重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同时也不忘围

绕教学目标,丰富孩子的词汇,引导孩子完整的表述句子,表达自己的情感。通常在分发材料和玩具时,我们常常会说:“老师发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能选!”孩子争相举手回答问题,老师请了个别孩子回答后,对其余的也会置之不理。我要学会利用每一个时机对孩子进行有价值的教育,减少孩子等待的时间,同时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需要,尽量给予他们满足,当不能满足时,一定要给孩子解释清楚或在后期实施,绝不能置之不理。

三、游戏

片段一:早点的时间,范老师和孩子们玩起了变圆圈的游戏。“爸爸把圆圈变成什么?”“太阳。”“妈妈把圆圈变成了什么?”“气球。”“那我们看看白老师把圆圈变成了什么?”只见保育员白老师走到餐桌前,拿起桌上的点心说:“我把它变成了蛋糕。”

片段二:教室里响起了舒缓、柔和的音乐,范老师告诉孩子们:“轻轻地把玩具收起来,把它们放进家里。”于是,孩子们把玩具一件一件的放进了篮子。

片段三:孩子们洗完手回到位子上,范老师又跟他们玩起了藏豆豆的游戏,可是豆豆不在右手,也不在左手:“豆豆到底藏到哪里去了呢?”她端起桌上的菜盆说:“原来都藏到这里来了。我们要把豆豆全部都吃掉,一颗也不能让它们跑掉。”

我的感受:范老师非常具有教育机智,她很会利用周围的资源,可以将游戏贯穿到任何一个生活环节,注重了激发幼儿的兴趣,也给幼儿营造起了愉快、轻松的气氛。日常活动中,我往往忽略了保育老师的作用,也没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找出新鲜的花样给孩子们新的刺激,只知道按部就班的给孩子们说这个好、那个好,该怎么怎么做。他们照做了,有的却是迫于老师的安排,心不甘情不愿。组织孩子时,“一二三”是我们的口头禅,孩子们听多了也麻木了。音乐也能是一个很好的老师,这是我接下来要学会运用的,用音乐营造安静、愉快的气氛,让孩子学会听音乐的指令。每天都要和保育员老师进行沟通,让她了解我们的教学内容,达到更默契的配合。还要有敏锐的眼睛,多动脑筋,学会利用一切可用的教育资源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参与活动”成为他们的内需。

四、运动

片段一:早操的自选玩具是羊角球,范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羊角球扛了出来,又和孩子们一起骑着跳、用手拍、用身体压、举到头上顶,孩子们很是喜欢。

片段二:户外活动,范老师找来了两条长绳,一会儿把绳子围成圈,带着孩子们玩圆圈追逐游戏,一会儿又将绳子拉成两条直线,跟孩子们一起沿着直线练习向前跳和横着爬。

我的感受:一物多用,同时对孩子也进行了多种动作的训练。这样的安排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的时间去准备材料,但却达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我们往往埋怨户外活动时孩子的活动器械太少,却从未想过如果用心去找,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材料,既简单又适用。当拿到器械时也应该多思考如何引导孩子去充分运用它,让它发挥最大的价值。孩子开始自由玩耍了,除了观察,我们更该放下老师的架子,融入到他们的活动中,跟他们一起跳、一起跑,甚至在地上一起爬,在玩耍的同时,启发他们玩出更多新的花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