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教学反思

《声的利用》

陈颖云

2014.9.30

初中物理《声的利用》教学反思 该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的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分组实验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实验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所以很少使用课件,学生 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也说明把他们的举起调动了起来。 但在录像素材方面,下一步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如地震时动物的表现、龙卷风的情景等;在能体现国家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

另外,由于对本节课时间把握不够好,学生分组探究用掉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所以对后来的只是没有进行下去,这是本节课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第二篇:《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日常生活、现代技术中声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或看录象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获得社会生活中有关声

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自然界中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声的利用。

三、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和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 。

四、创新点

1、采用代表性的影片引入新课

2、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新兴科学――仿生学、海啸的危害、水母的特殊本领和“发声手套”的发明,让学生了解学习物理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3、在结尾提出,噪声能否为人们所利用呢?提供两个网站,让学生课下自行查阅,即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

五、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去掉两端盖子的罐头盒、橡皮膜、橡皮筋、蜡烛、火柴。

六、教学过程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的有关知识,那么学习声现象有什么用呢?

【板】声的利用

教师提问:想一想,生活中我们利用声干什么呢?(答:交流、挑西瓜、彩超、声控灯、声纳、超声波清洗等)

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虽然都是声的利用,但是它们是有区别的,请看大屏幕。

【课件】

1、影片《一石二鸟》片段――高人的“听声辨位”神功。说明什么?(学生情绪高涨,回答:声可以传递信息。)

2、影片《功夫》片段――狮吼功。说明什么?(答:声可以传递能量)

【板】一、声可以传递信息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

(一)声与信息---声音传递信息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请看大屏幕。

【课件】

, 听诊器的使用介绍,和铁路工人是如何检查松动的螺栓的。(学生观看录象。)

, 【问】

生活中,我们常用声音交流,那么,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的聋哑人他们用什么交流呢?(答:手语)我们发明了什么来帮他们听到声音呢?(答:助听器)我们现在可以帮助他们听到声音,那我们能不能发明一个设备,帮助他们把手语的意思“说”出来呢?(犹豫一会儿答:能,即使现在没有,将来一定能。)

【课件】

新闻“发声手套”的发明。(请学生阅读)

我们学习科学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希望将来的你能有更出色的发明。

(二)声与信息---超声波传递信息

【课件】

观看无声动画《蝙蝠捕食》(学生观看、思考)

【问】

蝙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 蝙蝠飞行是发出超声波,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判断障碍物和昆虫――回声定位。)

【课件】

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人们发明了声纳、彩超、超声波探伤。(学生观看录象)像这样,我们可以根据生物的特点,来发明或完善我们的设备,这就是现在经常

提到的仿生学。

(三)声与信息---次声波传递信息

【问】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学生犹豫)

次声波一般什么情况下产生?(答:海啸、地震、火山喷发)

【课件】

海啸的前后对比三张图片

介绍20xx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学生惊叹)

可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它到底有什么特殊本领呢?

【课件】

水母的简介及次声波接收仪。(学生阅读)

(三)声与能量---声可以传递能量

【学生演示】课本P28实验 (课堂气氛活跃)

【问】

实验现象说明什么?(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声可以传递能量)

【课件】

超声波清洗的录象、超声波加湿器的录象。(学生观看录象)

【问】

超声波能不能振碎结石?(答:能,医学上已经使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四)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知识点,到黑板上把刚开始上课时举得例子分类。(学生踊跃发言)

我们的世界因为充满了声音而精彩,可是有利就有弊,现在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就是噪声污染,那么,噪声能不能利用呢?(学生犹豫)

噪声不但能制冷,还能发电。(学生兴奋)

【课件】

感兴趣的同学请课下登陆这两个网站。下课。

七、教学反思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我在这节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科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

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调动的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注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