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教学反思

大四班 谭作琼

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自然的和人的声音,声音给我们传递意义丰富的各种信息,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声音。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一定的教学理念,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较强的科学活动《奇妙的声音》,通过实施教学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也有许多不足之处。通过反思,有下面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激发兴趣,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于是在活动开始 ,我设计了一个师幼互动的游戏“听声音、学声音”。因为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 为了使幼儿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穿插游戏,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师幼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 有效的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

这节活动, 要求幼儿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幼儿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盒子、豆子、 筷子、瓶子、大米等物品。由于活动材料准备得十分充分,幼儿想出的 1

办法很多 ,从而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不同幼儿的需求,尊重了幼儿的个性,开发了幼儿的思维。

三、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这节课的教学以科学探究为主,注重幼儿主体地位 ,幼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各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 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获得了不同的收获, 幼儿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四、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在教学过程中, 让幼儿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教师一次性提问过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问要有目的,层层递进。

2、在交流过程中幼儿的语言概括能力,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很好的表达出来,幼儿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的激发出来,这与我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幼儿说不出问题的时候,没有恰当的给予引导,没有及时的给出答案,没有控制好教学尺度。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显得很拘谨,没有展现出创新能力,没有发散幼儿的思维。有点放不开,在平时活动时,决不会出现这种现象的。

4、提高驾驭课堂能力,举一反三,这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面。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到了不少 2

的经验,在以后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备幼儿,备教法、学法,努力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拓展幼儿潜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〇一二年十月

3

 

第二篇: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xxxx,我的说课题目是:大班的科学探索活动《奇妙的声音》。

内容及幼儿分析: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 的过程和结果。”声音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其妙的。《奇妙的声音》就是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声音现象作为原形,预设产生的一则案例。学前期的幼儿年龄较小,思考问题比较浅、直观,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听辨生活中一些声音的能力,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活动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感知声音、探索声音的产生、听辨声音。这三个环节根据大班幼儿的好奇、好问、好探究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特此,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本案例贴近幼儿生活,取材于幼儿生活。活动从生活中有趣的声音入手,目的在于使幼儿了解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来,声音都是由振动而产生的。在探索中,幼儿体会到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声音都是悦耳动听的。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幼儿在活动中才是真正的主人。

为此我特制定了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探索活动,感知振动产生声音的的现象,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激发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2、 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探索的结果。

3、 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听觉分辨能力。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让孩子体会振动产生声音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活动准备:

1、 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 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 录有各种悦耳的及刺耳的声音和《大自然的声音》的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感知声音

(一) 游戏猜声音

教师使用材料,小鼓、木鱼、筷子敲击小碗等,让幼儿判断出是什么声音。

(二)通过摆弄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触发器发出的声音的方法。在幼儿自由玩乐器的操作中得知有敲、摇、碰、晃、拍、弹等方法。

活动二:探索声音

(一) 通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声音都是由振动

产生的)。

1、 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2、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二) 鼓励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我们敲、摇、吹、拍等后也会发出响声。

活动三:听辨声音

(一) 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 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对我们的危害很大,可

以破坏我们的听力。从中教育幼儿在玩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用好听的声音说话和唱歌,而不要大声喊叫,避免产生噪音。

活动四:

通过以上活动自制声音的玩具,指导幼儿利用收集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矿泉水瓶等。

活动延伸:

听赏大自然的声音,引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活动小节:

此次活动的内容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主要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这次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