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反思

青州市五里初中 张建华

很多老师都会有这种感觉:像口语交际这种类型的课,不好上,一是“口语交际”具有不定性、灵活性、多元性等特点,不好把握;二是学生习惯于笔答(做题),口语表达能力很弱,也很难训练;甚至在校园内很难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更不用说有技巧的与他人交际,对于身处农村的学生在这方面尤其重视不够,所以不容易上好。

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已充分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它应该属于学生,设计一节课不重在教师的“好教”,而在于学生的“好学”。教师要配合学生的“学”,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往能力。

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

根据课标的要求,我座谈这节口语交际专题课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听:了解对方意思,抓住中心;听出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会说:说话要简明、得体、连贯。 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初步学会运用委婉的方式,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某件事情、某个话题产生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进去。为此,上课初,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有趣的故事,一个是主人说话不得体,以致宴请的客人都走了;另一个故事是:其中一位说了真话的客人因说话不得体,以致没有像其它客人那样受到主人的热情款待,反而被赶了出去。通过创设这样的具体情景,学生设身处地,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其明白说话不得体的严重危害:在实际交往中,若不注意场合,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若不文明,就说明个人修养不高,会引起矛盾和冲突;有时甚至会闹出笑话。

学生明确了说话得体的重要性,才会产生掌握说话技巧的愿望和动力。这时我因势利导,和学生交流说话的技巧。如:在进行注意谦词、敬词、忌语的运用这一环节时,学生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因为一方面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了解了[称谓小常识],正好在这里学以致用,学生既尝到了预习的甜头,另一方面又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知识的广博。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说话能力,而且养成了主动积累知识的习惯。

其次,课堂是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而“生活是

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口语交际训练应立足课堂,向课外、校外开放;立足教科书,向书外开放。因此,我在设计训练题目时,既兼顾了生活中的日常场合,如:小明感觉妈妈炒菜淡了,就问妈妈:“您炒菜时加氯化钠了吗?”,这样的训练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找出语句的毛病,从而使学生把各种时间、空间所获得的经验唤起、激活。训练还涉及到了教科书中的内容,如:让学生领会《陈涉世家》中陈涉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言外之意,不仅温习了课内旧知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其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

再次,会说得体的话,是学生说话的难点。课堂上我注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把学习的权利充分的放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又加强了团结互助的凝聚力。

但在具体的训练指导上,特别是说话艺术上,点拔的很不够。如:李大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刘阿姨的这句“锦上添花”正体现了“委婉”的方式。又如: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掉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什么办法?” 顾客说:

“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在这个题目中,顾客的最后一句正体现了“讽刺”的说话艺术。

总之,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气氛活跃,学生们畅所欲言,充分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只要平时再注意留心别人的语言,积极与人交往,多参与讨论、演说、辩论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每一位学生都会学会交往的技巧,说出得体的话。

 

第二篇: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

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

盐城市冈中小学 王群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由此可见,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口语交际教学有利于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近年来口语交际教学着实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气象,然而新气象中仍有不少不和谐的音符浮现出来,值得我们语文教师警觉与深思。

一、忽略创设情境

【现象扫描】

课堂上教师出示几个口语交际练习题,如,“多年来,关心自己的陈老师就要离开学校了,离别时,面对李老师你该说些什么?”“在公路上,你发现一妇女正准备横穿马路,如果你在场,你如何劝说她?”等等,然后教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是很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式。但不少语文教师却忽略了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这一重要的策略。

【分析思考】

不少语文老师之所以不重视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创设情境,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一、教者认为从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阅历水平来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尚可,这类口语交际话题对学生来说熟悉而又感兴趣的,学生也有话可说,不难,

所以无须创设情境。二是认为创设情境费时费力,比不上多出几个口语交际练习题效率高。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交际部分明确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当学生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可以使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置身的课堂,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生动、逼真的极富感染力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所以,即使对学生来说熟悉而又感兴趣的交际话题,如果教师教学时创设一定的情境,会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更加敢说、会说,自然比单纯地出几个口语交际练习题效率要高。

当然,口语交际情境的创设不是照搬生活,口语交际教学不可能每次都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情境有很多形式,如: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音像情境、实验情境等,如,上文提到的“规劝别人不要横穿马路”一题,我们不一定要把学生带到马路边去演说,教师可以通过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学生课堂上形象的表演,或用录音放一段汽车的喇叭声创设情境等等。也许有教师会提出:口语交际教学不一定都要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有其合理性,但面对目前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我们会发现,问题不是情境的泛化,而是情境的缺失。

二、缺乏双向互动性

【现象扫描】

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很多语文教师往往只关注“说”的一方,忽略了“听” 的一方,如“规劝别人不要横穿马路”,教师在创设情境后,只关注“劝阻一方”的态度如何,语气是不是委婉,说话有没有注意对象,是不是文明礼貌等等,而被劝阻一方却成了摆设,成了可有可无的道具。

【分析思考】

口语交际的最重要的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口语交际主要是听方与说方双向的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简单的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教师教学时可选择一些双向互动性明显的话题,如果一些话题不够互动性明显,我们也应该精心设计,就如上文的“规劝别人不要横穿马路”一题,真实生活中“被劝阻一方”,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才会冒险穿过马路,因此,教师可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或她“能言善辩”,如“我有急事,去晚了可能??”,“现在正好没有车辆通过,没什么危险??”,“我要去的地方就在路对面,绕过去太远了??”等等,这样不仅让“劝阻一方”更要“能言善劝”,而且使学生在互动中真正的明理。即使独白式的交际,也需要互动,如“介绍我的家”“演讲”等这一类,教师应强调听者与说话者要有表情和气氛的回应,说话者结束讲话时,可以让听者进行点评,点评提建议也是要讲究语言艺术的,

教者一样要关注点评者态度如何,语气是不是委婉,说话有没有注意对象,是不是文明礼貌等等。

三、训练缺乏连续性、深入性

【现象扫描】

对文本中编写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以及设计的部分习题,一些语文教师能认真钻研,创设情境,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但除此外,口语交际的专项训练就被束之高阁,很多语文教师到了考试前,再采取题海战术,或自行设计一些热点话题,让学生以“写”代“说”。

【分析思考】

一方面是语文教师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语文考试仍局限于笔试方式,尽管在试题中设置了情境说话题,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不到真实的评价,其结果仍是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于是在一切为了考分,考什么就练什么的片面应试观的错误导引下,教师自然而然地弱化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得训练缺乏连续性。但究其深层次的原因,还是部分的语文教师没有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口语交际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其实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常常还可以迁移为读、写的能力,叶圣陶曾说过:“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 叶圣陶教育文集》)“从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规律来看,一般都是先学说话后写文章,说是写的基础,掌握口头语言是发展书面语言的依据。”(《语文教育学引论》)因此,我们不能把

口语交际训练作为读写教学的一种补充、一种调剂,而是要把口语交际训练融解于课堂教学的时时处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