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颜

电视剧《昼颜》观后感

我一直不是一个热衷于追剧的女子,作为一名职场女性,也作为一位妈妈,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真的没有精力和时间来追剧。追剧是会上瘾的,一如某种药,某种情,让人不能自拔。所以,我一直选择不去打开和走近电视。

但我毕竟不是生活在真空。每天午餐时间,总是有各种追剧的热浪一波一波向我扑面而来。热情开朗的女同事们很热衷在餐桌上聊这个话题。于是,我从某位追剧大咖那里听到了《昼颜》这部剧。起初,我还蛮纠结,zhou yan究竟是哪两个字呢?但经她稍稍一剧透,我就心神领会了。突然觉得很好奇,这或许会是一部有趣的日剧。掐指一算,我已经若干年没看过日剧啦。迄今还记得起的日剧就是《东京爱情故事》和《血疑》但早已经记不得细节啦。

终于在一个周末用一天的时间在线看完了这部11集的电视剧。这种剧,只能一个人独自来看吧。只有这样你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而且这是一部关于寂寞全职太太生存状态和心理动态的电视剧。我想它会像触动我一样,触动每一位已婚女子的内心,无论你如何风光,有顺风顺水的事业和如何幸福,看似完美的婚姻。片中两位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纠结,映射出了无数已婚女子们的真实婚姻状态。

故事从一栋失火的高档别墅说起。住在这个社区的人们都在疯传,是女主人因为偷情暴露和想要摆脱家庭的束缚而故意纵火。那一晚,同时站在阳台上的两个漠不相关的女人-利佳子和纱和都目睹了这场火灾的惨烈。而就在火灾第二天,两个原本完全没有交集的女子,在社区的一家超市停车场不期而遇,无辜的纱和被偷情成癖的精明狡猾的利佳子卷进一场风波。在警察局,纱和和高中生物老师北野·裕一朗初次相识。性情秉直,心地善良,热爱学生,有责任心北野老师是来警局解救闯祸的学生的。

由此,纱和和利佳子就走进了彼此的生活。起初,当纱和意识到利佳子不满足于做一个乖巧听话的全职太太时,她非常排斥她,甚至说是讨厌她。但当利佳子很坦诚地道出她作为家庭主妇的寂寥和无奈时,她有多少开始同情她。最关键的是,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结婚已经15年的利佳子从纱和的脸上读出了她那看似恩爱和谐,实则有名无实,如一潭死水般寂寥无趣婚姻背后的酸楚和无奈。利佳子在纱和面前好不演示自己偷情的愉悦和刺激。她常常会分享自己如何果断处理与前一任情人的关系和如何开始新一段新恋情的惊险和挑战。作为昼颜妻,利佳子是很多日本全职太太的代言人,她代表了很多日本女性的真实婚姻和生活状态。昼颜妻,往往有着优越的物质生活保障,丈夫是她们的经济后盾,但在漫长的婚姻生活里,她们缺少安全感和情趣,一方面为了生计忙碌的丈夫们常常冷落忽略了她们,而另一方面,在外为事业打拼的丈夫们也常常会受到来自职场的各种诱惑而背叛在家里相夫教子的妻子们。

利佳子的生活在纱和和其他外人看来是近乎完美的。老公是知名杂志社主编,给她优越的物质保障,高级别墅,私家车,精致优雅的生活。而且她还有两个可爱懂事的女儿。但她并不满足。年长的丈夫一心忙于事业,看似华丽的生活,其实早已千疮百孔,利佳子的精彩生活从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她会在微笑着送走上班的丈夫后,以最快的速度洗好衣服,烘培好点心,整理好孩子们的玩具,然后在下午三点一切安顿妥当后,精心打扮一番,完美精致地赴情人的约会,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家。五点钟,她又会准时与情人告别,去接孩子们放学,回家为家人做精美可口的饭菜。这一切看似天衣无缝,神不知鬼不觉,可这种偷情行为,迟早是会被人发现的,因为有一天,利佳子动了真情!她看上了先生杂志社签下的一个潦倒但

多才的画家。

而同时,美丽善良,单纯可爱的纱和也在经历她自己的情感困惑。偶然结识的北野老师从第一眼就走进了她的内心。她会忍不住在他常常等车的公交站点驻足,观望,期盼再次偶遇。他说过的任何话,她都记在心上;作为生物老师,他对昆虫的一句描述,也会让纱和突然对飞到她阳台一只蝉有了兴趣;他的喜好,他的困惑,他的一切,她都会用心记住。她突然变得美丽自信了,这点连婆婆也注意到了。而她木讷的先生是永远不会发现她的变化的。爱情让纱和活了过来,生活里又充满了激情和趣味。尽管先生没有给她富足的生活,尽管她还要为了生活奔波去超市打一份零工,但她依旧很满足,因为在无趣的婚姻生活之外,她找到了一份值得她小心呵护的,值得信任的情感寄托。穿插于整个剧情的片首影像,都是纱和充满自信和力量地在夕阳下,飞快欢乐地踩着踏板车向前奔。这预示着她在奔向自己想要的爱情和新生活!

 

第二篇:颜 回

颜 回

——最受孔子赏识的弟子

颜回是孔子最赏识的学生。颜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人。大约比孔子小三十岁,他的父亲颜路也曾是孔子早年的弟子。颜渊在“孔门十哲”中排名第一,他的德行修养不仅折服了自己的老师,也折服了自己的同窗,更是令后人刮目相看。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氛围中,独有他可以配享祭孔时的礼遇。 颜渊首次引起老师的注意,是他那看起来笨笨的模样。孔子是位很细心的老师,他发现颜渊在课堂上从不像别的同学那样提出不同的意见,即使连续听老师说上一整天,也没有什么反应,既不点头也不摇头,似乎是个很迟钝的人。可是,通过课下仔细观察他的言行,孔子却发现这个学生不仅不笨,反而可以充分领悟并发挥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具有超过常人的好思天性。所以孔子认为:“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也就是说,在他的学生中,恐怕只有颜渊可以做到不懈怠所听之言,可以做到深思熟虑、触类旁通。这样的学生,自然不会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笨人,而一定有自己的鉴别和判断力,有十足的学习内驱力,有自己的人生乐趣,也一定会有自己的理想和人格。

《子罕》篇中引用了颜渊的一段喟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②。”意思是,夫子之道,越仰视越觉得它高远,越钻研越觉得它精深。看起来像是

在前面,忽然又像到了后面。虽然它高深而难以捉摸,可是老师循循善诱,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无法停下学习的步伐。我竭尽所能地学习,可是它好像高高地矗立在前方,我想再往前迈一步,却感到无路可走了。这段话寓意丰厚,既是对夫子之道的深刻领悟,又是对孔子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的总结;既是对老师人品、师德和学识的由衷赞叹,又在无形中透露出颜渊好学多思的品性。实际上,颜渊的好学,曾得到孔子多次的表扬。当鲁哀公、季康子分别向孔子询问,他的学生谁最好学时,他两次都十分肯定地回答,学生颜渊最好学!而且孔子感叹道,自颜渊以后,再也没有可以称为好学的人了。不过,这里的好学,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好学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所以,孔子在列举颜渊的好学时说了两个理由:“不迁怒,不贰过。”孔子认为,颜渊从不迁怒于他人,从不犯同样的错误。这里可以看出孔门之学绝对不是要人死读书,更不鼓励学生像后来的苏秦那样头悬梁、锥刺股地苦读,而是要求学生注重内修以达外用。 要达到“不迁怒,不贰过”这样的境界谈何容易?常人扪心自问,有谁没有“迁怒”和“贰过”的切身体会呢?做家长的可曾迁怒于自己的孩子?做老师的可曾迁怒于自己的学生?做领导的可曾经迁怒于自己的下属?做服务行业的可曾迁怒于自己的顾客?至于“贰过”,谁又可以完全避免?虽然所谓“穿新鞋走老路”、所谓“不思悔改”,说的都是比较大的“贰过”,似与常人沾不上边,可是那些总不汲取教训的生活中的小过,谁又能够保证没有呢?好比有些朋友,为着健康的缘故,一次次戒烟、戒酒、戒茶、减肥,可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最

终还是复归旧途。正是因为大多数人难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孔子才向鲁哀公特别说明颜渊的优秀品质。对比之下,我们会知道这“不迁怒,不贰过”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吧!

朽木不可雕也

宰予,春秋末期鲁国人,和孔子是老乡,也是孔子早年的学生。 枟论语枠中有五处涉及他,除了一处是对“孔门十哲”的总体评价,其余四处都是对他的专论。虽然没有其他同学的出镜率高,可是场场出彩,场场令人击掌叫绝,场场敢与老师唱反调,场场也就免不掉被老师或轻或重地批评了。

宰予首次露面就不同凡响,他被作为一国之君的鲁哀公叫去咨询有关社稷的大事。他一点也不怯场,从古至今、从从容容、有述有评地答道:夏朝建国立社,在社稷坛栽种松树,殷朝栽的是柏树,周朝栽的则是栗树。但是他认为周朝的栗树栽得不好,因为“栗”者,“战栗”也。言下之意是栗树会使老百姓看了以后害怕,无法体现政府对百姓的亲民仁德。(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枟八佾枠)在宰予的眼里,栽种在社稷坛的树是国家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应该非常讲究。他毫不讳言地指出他眼里的周王室之误。不知道孔子是听了宰我事后的汇报,还是在教室里当众提问,总之,当他听完宰我回答哀公的话后,说了十二个字:“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也就是说,已经做了的事不用再说了,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劝谏了,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去责备追究了。这三句话看起来很简单,可是至今学界还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孔子在批评宰我,也有人觉得是讽劝哀公。比如两位老先生,徐志刚与钱穆,在各自的枟枙论语枛通译枠①和枟枙论

语枛新解枠②中就各执一说。不过,我们这儿暂存不论。无论怎样,宰我的首次出场还是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他的历史批判精神确实是勇气可嘉。

第二回,他根本没有出场就把大名远播了两千五百多年。直到今天,我们都还记得这个被老师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杇(粉刷)”的人。因为他大白天旷课睡大觉,又因为他平常好说大话,志大行疏,致使一向比较温和的孔子对他严词厉责,甚至毫不掩饰自己的怒气说,我再也不会只听信一个人的言辞而不去观察他的行为了!言下之意,宰我是个言行不一的人。(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枟公冶长枠)好在宰我睡在梦里,这些难听的话他没有亲耳所闻,要不然,依他的性格和智商,肯定要和老师论辩一番。

升堂未入室

孔子与子路

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最特殊的一位,他与孔子的关系最为特别,在《论语》中的出镜率也最高,有四十处之多。他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老家在鲁国卞邑,即今天的山东省平邑县东北。比孔子小九岁,是孔子早年的弟子。他好勇尚武,性格刚直。但他并不是一个好勇无谋的武夫,实际上,他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个细节来说明。在《先进》篇里,记载了子路学习鼓瑟也就是弹琴的一个片段,孔子听到子路弹出的音调过于激越而心生感慨:仲由啊,你为什么要投到我的门下学鼓瑟呢?潜台词是,你的性情太过刚猛,你弹奏的音乐缺少了中和之气而透出杀伐之声,这实在是令我担忧啊!那些一起学琴的同学还以为孔子对子路的弹琴技术不满,所以都有点瞧不起他。孔子见状立马告诉他们说,仲由的琴艺已经达到“升堂”的境界,只是“未入于室”而已,你们不要对他不敬。(子曰:“由之,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这里且不论子路的音乐修养如何,就凭孔子对他琴艺的这份肯定,我们也可以推知子路的勤奋好学。因为要想用他那双舞剑弄棒的大手,弹拨出可以让老师认为已经达到“升堂”境界的音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孔子之所以对子路弹琴提出很高的要求,是希望他能够通过练琴,好好地磨一磨急躁的性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性格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像子路那样的刚猛,结局一定是“不得其死”⑨。这个不得

善终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子路最终就死于卫国的暴乱,被孔子不幸而言中。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子路,但还是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在“孔门十哲”中,子路被列于政事一栏,被认为是非常有政治才干的人。在孔子与鲁国一些达官贵人的交谈中,也多次称赞子路的政治才能,夸他果断勇敢,具备了为官从政的条件;(“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雍也》)夸他知晓军政事务,可以管理一个面积纵横百里的千乘之国。

(“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公冶长》)的确,子路是个有人生理想和政治才干的人。他曾经用“愿车马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⑩这样纯朴的话语来对老师和同学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用“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样的难题来显现自己为政的勇气和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