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1-识字4教学反思费下载

1、《春笋》教学反思

一、学雷爷爷叫一叫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

唤醒了春笋

"在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

我说:"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扮演雷公公?"孩子们一听 兴趣来了

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于是

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

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通过这一环节

一开课就充分的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孩子们的童趣

二、把关键词演一演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

春笋破土而出了

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

掀翻石块

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这个地方

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

对学生说:"小朋友

这张纸代表地面

这支铅笔代表春笋

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

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

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

应该说

他的演示是正确的

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

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

他们有的还是用铅笔当春笋

石块则用橡皮代替;有的用手指当春笋

书本或铅笔盒当石块;还有的干脆站起来

整个人就是一个春笋

人做掀翻的动作

把无形的假设的石块掀翻掉

应该说

孩子们的表演是有创意的

也是对的

而当我们读到"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的时候"

孩子们先是蹲下去

再慢慢站起来

"一个一个"冒出来的

孩子们是有表演天赋的

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提供给他们表演的机会

这一环节则是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我觉得效果很不错!

2、《雨点》教学反思

一、表演中理解词意

"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些词的理解

教者采用了演一演的方法

直观形象

瞧!表演"睡觉"的那位同学两手一合

枕着歪着头一侧的面庞

两眼一闭

多可爱

当学生将"散步"表演成跑步时

教者及时组织评议:图上小雨点散步时是什么样儿?平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散步时是什么样儿

学一学

学生很逼真地表演了"散步"

"奔跑"、"跳跃"学生表演得都很到位

学生在演一演中理解了词意

既符合儿童好动的特点

又增加了学习的情趣

营造了活泼欢快的教学气氛

二、表演中感知常识

教者播放介绍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录像资料

请同学们边看边想象:如果现在你就是小雨点

能把你在池塘里、小溪里、江河里、海洋里的感受表演出来吗?瞧

一名学生自告奋勇上前来

戴上老师递给的雨点头饰

边演边说:池塘里的水多清呀

多静呀

我可要睡觉了

伸了个懒腰后

做出了睡觉的姿势

相继有学生在师生的合作下表演了:咦!小溪里的水叮咚叮咚地流着 好像带着我散步;呀!江河里的水匆匆地流着

好像带着我奔跑;嘿!海洋真大

我随着波浪一上一下

真像在跳舞

接着教者鼓励小朋友可以站起来自由表演

三、表演中指导朗读

教者让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演一演 学生的兴趣更浓

演过三遍后

对课文内容已基本记住了

教者又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

老师读课文

他们演

让其他同学感受老师读得好在哪儿

学生在议论中了解到:第一句要读得轻点

不能吵醒睡觉的小雨点;第二句要想象小雨点散步的情形 读得平缓点;第三句语速要快些

体会出小雨点的匆忙;第四句要读得高兴些

学生边读边演

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人人是演员

人人参与

读出了语感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生动活泼表演中

不仅理解了词意

了解了常识

深层次地理解了课文

而且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

受到了美的陶冶

3、《小池塘》教学反思

上完了

不知是一种内心的空洞

还是装的太多被一下子"宣泄"完的感觉

总不是个味

回忆课堂上

脑海里除了死命地"搬"教案

几乎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组织

只记得我不停地讲

不停地导

跟着是不停地紧张...... 静下心来

细细地体会这节课的得失

体会着沈荣老师的话

要说的确实很多

一、语文教学最主要的不是教学方式

而是教学内容

这阵子学校正在为各科教学征集游戏活动

脑海里几乎溢满了游戏

溢满了活跃

也是

印象中

低年级的课堂要是没有几个游戏

几个活动来组织教学

孩子怎会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搜集、整理、实用

然后就是等着收获"喜悦"

为此

乐次不彼

然而

这正如沈老师所说"无谓的、与教学内容无关紧要的

与教学目标脱节的游戏、活动能有多大的实用?能给小朋友带来多大的促进作用?反而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确实

反复体会其实效除了增添一点"躁动"

所剩无几了

记得在上课前

对于《小池塘》的这课教学设计

我作了很多的工作

我曾构想着为任何一个词语

任何一个环节的"闪亮"寻找可能的机会

然而

目标中所说的实实在在地理解词语

认读课文

我又作了怎样一番努力呢?似乎可以用"没"来回答

看来任何虚的都是假的!关键的不是教学方式的五花八门

而是心有内容

心有学生

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

孩子原本都是些听话的小精灵

老师让他说

他就说;让他做

他就做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讲

简直不是简单地顺从

而是盲从了

但是有时他们也失去了"听话"这一本领

那时就会让你――教师心情烦躁

今天的课堂就是这样

此时在烦躁之余

静下心来追寻他们"失控"的原因

"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原理总在我耳边回响

我的设计出了问题

原本要讲的

课前他们通过多渠道的读全明白了

或者都有了浅层或深入的了解

那这课对于他们来讲还有什么吸引力呢?孩子善于发现

喜欢成为一个发现家

他们乐于把他们熟知的

他人未发现的讲出来

他们喜欢漫无边际地"瞎"扯

这是孩子用来吸引他人的方法

然而课堂上一旦这成为了主题

那还要课文干什么呢?文本的深入体会就很难落实

而在此学生的认知就很难得以提高

他的想法还是从前的

学习这一需要付出努力的过程就成为了"空中楼阁"

总之

为了孩子正确的发展

我们在设计教案上必须落到实处

以孩子原有认知为基础

好好地考虑该教些什么

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成为有效的好课

惟有懂得思考的老师才能教出善于思考的学生!时刻牢记着!我想此刻的感觉应该等着我去落实行动了......

4、《春到梅花山》教学反思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

课文图文并貌地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⒈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课堂的教学理念指出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参与者" 应创造和谐自然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

我让学生边读边思

没有问繁琐的问题

而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读书的空间 读一遍不理解

读两遍

两遍不行

三遍

学生读得越来越好时

我从学生的话题入手

巧妙点拨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让他们谈谈假如自己是一个赏花人 会怎么想

怎么说?会做什么?在交流中

他们各抒己见

⒉以看、演代讲

在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学生自己深入课文

边读边思

梅花有什么特点

圈出感受到这一特点的词语

当学生感受不到梅花开得多时

我先让学生反复读

可学生就是读不出

于是我让学生看图片

一看

学生感受到了

然后我再让学生读

说说自己的理解

并且再演一演这种情景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⒊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语言积累

因此在课堂中

我不但让学生反复读好的词、句

如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句比喻句

说说自己看到梅花后的想法和做法等

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创造语言的能力

为以后的写作做好准备

《春到梅花山》一文是苏教版一年级第二册的一篇意境很美的文章

课文图文并貌地描述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感受梅花开放时的动人景象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是发展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因而

本课的教学

无须老师过多的讲解

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趣具有很强的领悟和欣赏能力

在孩子们眼中

一个词就是一幅画

一个词就是一首诗

一个词就是一个童话

一开课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走进梅花山的轻松愉悦的情景

首先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的背景中让学生观察大自然在春天有哪些变化

进而让春姑娘带大家走进美丽的梅花山

细细的欣赏梅花

课文记叙了早春时节梅花山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和人们游览梅花山

观赏梅花的盛况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早春梅花盛开时的动人景象

第二自然段写休息日人们到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

借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

可供学生观察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梅花山梅花盛开

人潮涌动的情景

受到美的熏陶

有人这样说:"讲解是死的

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

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讲解只能使人知道

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把说的权利还给孩子

才能有"自主阅读"

才能谈"个性化的阅读"

这节课在文章理解方面尽量以学生自己理解为主体 在朗读上也让孩子们在情景交融中进行朗读与感悟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我会在以后的课堂中会进行改进

5、《草原的早晨》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 写的是早晨

草原从睡梦中醒来

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

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在导入课文时

我请孩子们听这首歌描绘的是什么地方:"辽阔的草原 蓝蓝的天空

洁白的羊群

奔腾的马儿......就是我的家

"伴随着优美的歌声

我从孩子们陶醉的眼神中

察觉到他们向往这个美丽的地方

然后让他们带着向往之情去读课文

在教这课时

我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方面

由于对大多数学生来说

草原是陌生的

我就从学生实际出发

运用多媒体图片来展现大草原的美丽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在朗读的时候

先让孩子们自由诵读

然后听老师范读

我用饱蘸着感情

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

让孩子们正确把握语气

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

我利用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比较抽象的词语 体会人物的心情与精神

比如

我用一张春天茂密的草原图来解释"铺满新绿"

你看到草原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碧绿碧绿

嫩绿的

青青的)草原的草长得怎么样

多不多呀?(草原的草长得很多

很茂盛)

草原的草刚刚发出新芽

嫩绿嫩绿的

而且到处都是

所以课文中说--(铺满新绿)

再如我让学生听听牧羊人的歌声

让他们从欢快的歌声中感受牧民们辛勤劳作时喜悦的心情

课文上下来感觉学生读书的部分还是不够理想

虽然我自己进行了范读

也让学生自己读

但请学生起来读的时候还是出现不少字音不准、漏词断句的现象 以后在教学生字词这一块时还要加强

特别是二类字要反复识记

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多给予读书的技巧

充分利用早读课的时间

培养学生的语感

??

??

??

??

问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诚感人。

 

第二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识字1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我在教学中,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心理发展的需要,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一种形象生动的生活式的空间内学习。更值得一提的是,我所创设的情境不是割裂的、断续的,而是带孩子们走进的是一种生活情境,一种游戏情境。

1、 柳树醒了教学反思

游戏引入,形象感知春天色彩明丽的美景,不仅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教学情境,获得身心的愉悦,而且巧妙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从整体入手,以读为主感知课文,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识生字,初悟文章的美。读画结合,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文章的情趣与学生的感悟融为一体,使朗读变成一种享受,也体现了学科间相互沟通这一教学思想。

2、 春雨的色彩教学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我让学生多种形式学习课文。

1、以竞赛形式让学生识字,好胜心理促使学生三或四人小组积

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一字一字读得特别认真,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寻找到了学习的快乐。

2、让获奖小组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这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让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交流一些识字的方法和途径,老师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并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把祖国的语言文字学好。

3、让学生交流新的发现,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思考,体现了学习的多元性。

3、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无论课文描述的景色怎么迷人,叙述的事情怎么感人,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其重要原因是学生角色模式的定势,使得他们在阅读课文中多把自己置于文外,语言内容难以引起学生体验,语言情感难以激起学生共鸣。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必须以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变旁观者为当事者,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变感受人物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与课文、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以促进学生真心地阅读,真切地体会,真情地感悟,真实地感受。课堂表演让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通过角色的转换,从而与文中的人物想在一起,以深刻地感受语言的蕴涵,理解语言的意义。课堂表演,

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有效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本案例抓住“移”字,通过表演,学生不仅领悟到“插”和“移”动作不同,而且更深刻地到体会“移”字在表现人物品格方面的作用,也由浅入深地体味了文章用词的精确巧妙。

4、古诗两首

《春晓》教学反思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教学反思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

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