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使学生认识1厘米的长度及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体会测量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反思。

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如在导入时,教师出示的两枝长短不同的铅笔,提问学生:“这两枝铅笔哪枝长哪枝短?”学生很快回答出来,这样的问题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实际的,教学具有坡度性,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会给学生造成一个悬念:“这两枝铅笔有多长呢?”这样课堂气氛才有渲染,达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本节课通过学生从认识到动手操作到应用,使学生体验到“厘米”的知识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活力与创造,这样所学的知识记得深、记得牢。

本节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然后3人小组和2人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及先估测后测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估计结果,然后进行动手测量,看看谁估计的准。这样能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及估测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首先,学生活动时没有做到全面指导,导致有的小组里你说我也说,听不清谁在发言,同学们七嘴八舌,教室里嘈杂声一片;有的小组里只有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评说,学习较困难者根本不参与,自己玩自己的,似乎活动与己无关。

其次,课堂教学中,反馈评价不及时。这节课活动较多,我没有做到随时根据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节、评价,致使本节课的部分注意事项占用了下节练习课的时间。

第三,没有采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本节课中做到了评价学生的做法正确与否,但没有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交往状态等方面,在评价方式上,也没有做到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步骤地开展。课后,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对每节课做到有效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二篇:认识厘米.doc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认识厘米”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师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感知数学,激发探究兴趣。

新课伊始,学生参与到量课桌的长这一活动中。由于没有教学长度单位,还不会用尺量长度。因此,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测量。由于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测量结果不一致。这一活动有两个目的: 一是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测量的;二是需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度。从而学生找到了学生尺上的厘米,解决了这一问题。在强烈的好奇心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究的兴趣得到了培养。

(二)体验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操作、思考和交流。在认识尺的过程中,先学生说说在尺上看到了什么,再师生总结尺上有刻度线和数字。

在认识1厘米的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说说从刻度0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2、比一比。左手拿尺,伸出右手,大拇指指向刻度0,食指指向刻度1,看看1厘米有多长,拿掉尺,同桌两人比一比,谁的1厘米比较准确。

3、找一找。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如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田字格的一条边等等,然后用尺进行测量,验证这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先让学生找到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长,再说说还可以怎么找。学生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因为只要找出几大格就是几厘米。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在测量过程中培养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每次实际测量物体长度之前,都让学生先进行估测,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使学生在比照中估测意识不断增强,估测能力不断提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