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反思

“中国式”反思

赫文迪

红灯停,绿灯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交通规则;而红灯绿灯一样行却是我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这种矛盾造就了人们对中国式过马路的讨论。我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之所以能形成新闻效应,关键就在“中国式”三个字,给闯红灯现象贴上“中国式”的标签,可以引起国人的重视和思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国内的网络舆论力量悄然兴起,并且难以遏制地呈喷涌趋势发展,成为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中国式虽然读来诙谐,但如此的“中国式”多少有些以偏概全。

其实类似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陋习还有很多,在教育孩子上有虎妈狼爸的中国式家教,在人际交往方面有送礼请客的中国式求人,在出国观光方面有到此一游的中国式旅游。在国内旅游方面有遍地垃圾的中国式景区。在婚姻嫁娶方面有高价聘礼的中国式礼金。。。。。。。这多种多样的中国式,是网友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调侃。

我认为作为网友对自身陋习进行自我反思无可厚非,可还有许多网友在网上义愤填膺的指责中国式后转身随口吐痰,乱堆垃圾而不自知。可见中国式陋习往往源于国人规则意识、从众心理、环境影响、习惯养成等诸多因素,我们从小就偏重于宏观方面的教育,正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所以在生活细节方面不甚强调。以至种种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所以将中国式陋习简单归结于中国人的劣根性是不合理的。

所谓中国式反思我们不光要指责更应该反思,不光国民要反思,城市管理者们更要反思。我们需要反思的不光是公民素质的个人性问题,更是社会管理和文明意识的社会性问题。 如果仅仅热衷于讨论“中国式”的噱头,以道德与法律高地自居,指责国人“素质差”,而忽视了对“中国式过马路”背后的反思,那就本末倒置,哗众取宠了。

 

第二篇:中国式过马路的反思

“中国式过马路”的反思

一、 名词解释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二、 问题的本质 [1]

“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后,引起了广泛热议。最常见的一种声音是对国人素质的批评。这显然是一定程度上的自卑心理和盲目的愤青行为。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必然是许多因素公共作用的结果。就此事件而言,行为主体是许多的中国人。西方经济学把人假定为“理性人”,是可以本能地使用自身有限的资源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人。即使是个人的闯红灯行为尚不能被武断地解释为素质低下,何况群体现象呢?

笔者在查阅了一些资料和文献之后,总结认为:“中国式过马路”不是纯粹的国人素质问题,而是行人投机、执法不严和规则设计不合理共同促成的结果,理由如下。

三、 产生的原因

1、 心态浮躁、安全意识欠缺

虽然一味地批评行人的素质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我们必须承认结伴闯红灯至少是耐心不足、安全意识不足的表现。20xx年大陆被评为生活压力最大的地区,人们一直在“赶”,上班赶、回家赶、约会赶??人们疲于奔命地追求着“幸福”的脚步,恐怕稍一怠慢就落后了,在忙着“向前”时,忘了享受悠闲式生活恬淡,忘了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我们甚至可以“妄下断言”:任何一个珍爱生命、把安全摆在第一位的人,无论情况怎样紧迫,都会等到红灯的最后一秒。

2、 羊群效应

一群人排成一排等待红灯倒计时,当看到旁边的人无视红灯贸然过马路且安然无恙,又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时,自然会联想“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干嘛这么傻地在这里等着”,一个、两个、三个都过去了呀,“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圣人,我也过去好了”这样的心理都是传染开去,于是结伴闯红灯也就不新鲜了。

3、 投机心理

投机这一原本来自于金融市场的行为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股票交易时投机,考

试作弊是投机,小孩子和父母撒谎是投机,当然故意闯红灯也是投机行为。前面谈过,人是“理性人”,面对三岁小孩都懂得的风险,人们却愿意去尝试当然不是一时冲动。这里有一场行人与驾驶员之间的博弈。行人中许多都开过车,明白开车时的心理。红灯时,他们一群人一起走过斑马线,不算浩浩荡荡 ,至少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假设驾驶员坚持其所在方向是绿灯而执意前进,那么出了事故少则装上几个人,重则不可想象。几人受伤后,受道德约束,无论驾驶员是否行事正确,多半要送伤者前往医院,不仅误事还要承担医药费等,而自己若是稍加注意,最多落得个轻伤罢了;如果驾驶员忍这么一二十秒(中国的行人绿灯时间普遍比较短,学校人口密集的地方除外),可以省去这么多潜在的麻烦,以不太高的边际成本换得个清静安全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自己就可以安全、快速地到达马路另一面。因此,无论驾驶员怎样行动,行人都会做出自己的最优选择——闯红灯。

4、 设计与规则设计的问题

同济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红绿灯规则涉及行人等待的忍耐度问题,中国行人等红灯能忍90秒,这个忍耐度是较大的,与之形成对比的,德国人的是60秒,英国人的是45秒。

[2]而国内红灯时长许多都超过了100秒,最高的高达145秒。这样的不科学、违背人的基本行为意识的规则设计注定是要出问题的!

四、 解决的对策

1、 完善基础设施,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中国的公共交通系统,除了北上广,尚不算非常便利。拿杭州举例,20xx年10月开通了地铁1号线,作为杭州目前唯一的一条地铁线,其拥挤程度虽不至于“游泳”——较矮不着地,但也至少可以压成“饼”。虽然有了1号线分散人流,快速公交上依旧人山人海,站牌内等车时,有利上车位置的争夺战便已拉开。

相比西方较低的事故率,除了人口因素,还有其臻于完善的交通系统。伦敦地铁每年亏损近7亿英镑,靠财政拨款度日。但依旧不变更其政策条例,也是出于环保和安全的双方考虑。

2、 加大闯红灯的违法成本

如前面讨论过的,行人闯红灯是做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那么当条件改变,闯红灯的成本增加,增加到人们不敢贸然违规不失为一种解决思路。这个思路现在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比如:深圳市交通局将行人闯红灯的罚款由20元提至100元;南京市则将闯红灯行人抄告单位,扣发奖金等。然而这样不痛不痒的惩罚仍不够发挥效力,比如可以借鉴浙江的“零容忍”香港的闯红灯最高罚款2000港元。曾经屡禁不止的酒后驾车就是在高额罚款和[3]

扣留驾驶证的高压下有了起色。

3、 科学规划城市道路交通

交管部门在道路规划中,务必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综合考虑行人、小轿车、公共汽车的需求和交通系统效率的实现,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可行性报告,再据报告开展施工。否则,即使一毫米的差池都会造成以后的难以估测的灾难。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view/9438416.htm

[2] 沈华清.“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中外文刊.20xx年第03期

[3] 张泓 刘勇 董三喜.世界七大城市地铁投融资实例分析及其借鉴.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xx年第10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