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

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平移和旋转教学反思

平移和旋转是物体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两部分内容,将有助于学生了解变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知他们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观念。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这节课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之后,又让学生玩一玩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玩具,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三、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我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两只小鸟的比较,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38—39页的教学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要求学生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为了达到此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时没有按部就搬完全照教案去教学,而是根据本班情况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自主、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现在就此部分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由复习引出教学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由复习相关内容很自然地进入了课题。如:我先让学生背诵7、8、9的乘法口诀,然后出一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求积的口算题,让学生边口答结果边背出所用到的乘法口诀。通过以上的复习,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利用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新授部分的教学采用了:由引到放的教学方法

在新授部分,为了让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7页主题图,同时要求学生说说图中出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出示相关的内容,接着,让学生

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引导进入例1的教学—也就是第一个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找出应用题中的条件、问题,由问题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小旗,也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用除法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包含除法的题型。怎样计算56÷8呢?学生先回忆前面学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为了便于解答方法的学习,我教给学生一些通俗的语言,如:看着被除数背除数的乘法口诀。其次,通过改变条件的办法,让学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诀可以写两道除法算式。其余的两道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解答,同时提出要求:边算边想用了哪句口诀。

三、巩固部分: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的巩固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送信件的游戏活动。此活动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已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比如说:游戏活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在送信过程中,收信人没及时发现送错的信。此环节中,如果按小组有顺序的送信,收信人就可以看清信件上的内容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时间未掌握好,临近下课,还布置学生做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还在一旁催促。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如果此环节不要进行,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本课小结,效果会更好些。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本节课我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展示、学具操作、游戏、自我探究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以成就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同时课堂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得出结论。

这节课刚开始时是小组平均分火柴梗,在学生动手操作分完所给的火柴梗后,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把分的几种情况进行比较,并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每组把火柴梗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火柴梗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余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比教案来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在某些环节中用的时间过多,致使一些应该有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因此,我在今后的将更加努力地搞好教学工作,使自我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更进一步。

《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教学反思

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时都能够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解决,有个别潜能生总是无法理解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部分的练习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但在在解决问题时,总是不知道该不该添小括号,学生对小括号的作用并不真正熟练掌握,需要增加一些两步计算的试题来进行练习,从而进一步巩固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如果在这节课中学生自己设计使用小括号的习题,然后再自已解答会更利于孩子们理解小括号。很多学生理解不了练习中的第题(计算球赛各队总分),题目本身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让学生无法理解。我在让学生练习这样的表格时,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改编,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又容易理解的事件,如:(在黑板画表格)利用三个班级打两场球赛的得分情况进行讲解,这样孩子们理解了,从而找出解答第4题的方法。有些学生喜欢列综合算式解答,有些学生喜欢列分步列式。我想:适当的也应该要求大家都列综合算式解答,这样可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出计算方法,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数学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让数学课堂也充满活力。

 

第二篇: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集

第一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复习了上学期学习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乘加乘减应用题。

二、卷面分析

学生在做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去动手列坚式,以致于计算题错误较多;个别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分步式和综合式理解不透;大部分学生对于应用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抓不住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计算题时必须列坚式,上课听讲时眼睛要跟盯着老师的眼睛。

2、加强部分学生的监督

对于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教育他们完成家庭作业,逐步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学生,要加强学习指导,可以是教师指导,也可以是学生指导,逐步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对于听讲不认真的学生要随时提醒,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3、家校联系,共同促学

每一单元考试结束,让家长在单元测试卷上签字,知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对于测试不及格的学生,教师要查找原因,电话与家长沟通,监督平时的家庭作业,共同督促学生进步。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是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有了计算乘法的经验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它的重点是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用除法解决问题。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紧紧依靠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圆满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

二、卷面分析

学生对于表内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对于看图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大部分学生存在着困难,要么抓不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要么提出的问题太简单。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看图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明确此类题的解答步骤:先找出题中有哪些数字,再找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提出乘法或者除法的问题。关于这种能力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充分给予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空间。

2、对手赛激趣

继续加强对手赛激趣,激发学生对于考试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检查、认真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三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图形与变换: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剪一剪

二、卷面分析

锐角和钝角学生掌握较好。要求学生画出一个图形平移几格之后的位置,部分学生数格子数不准,或者有一处数准了,另一处却没数准。

三、改进措施

1、数格子,不如数点子

学生数完格子,把一个点平移几格之后,很难找出这个点的位置。因为每个小格子都是一个小正方形,有四个点。数格子需从1开始数。

我认为数点子比较好,画图需要先画点,再画线再到面,符合一般规律,也符合学习的目标。(学生能够画出平移之后的图形,但是数点子的时候刚开始的那个点不能算1而要算作0,也就是说数点需要从0开始数。)

2、题目要求中有“再”与没有“再”的区别

如:(1)画出“指定图形”向右平移7格,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那就得分别画出两个图形,是画出原来的那个“指定图形”分别平移得出的图形。

(2)画出“指定图形”向右平移7格,再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这里有一个“再”字,就是画出“指定图形”先向右平移7格接着向下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表内除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2、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3、进一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卷面分析

1、学生对于表内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应用题,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有个别学生做题时没有看清数字,特别是像“彩色粉笔4盒,白粉笔是彩色粉笔的8倍,一共有多少盒粉笔?”这样的应用题很多学生只做出了第一步,没有认真理解问题。

2、典型例题应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应用。如:12元买3辆小汽车,我买5辆小汽车多少元?

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应用题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的区分。

4、60+( )×7=88这类题应教会学生解题方法,注重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渗透。

三、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理解用乘法计算的应用题

(1)、求几个几是多少 ?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2、引导学生理解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1)、平均分

(2)、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的定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题方法:圈出问题中相关的量,换成具体的数字,再解答就简单了。

3、关于两步计算应用题

(1)、题中至少有3个数字,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个很重要,需要长期引导。

(2)、由两步计算应用题引出的有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和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

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只有乘法的的算式从左往右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算式先算乘法或除法。 2010—2011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面分析

一、考试内容

包括四个单元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换,表内除法二等。

二、卷面分析

1、先算()法再算()法,有许多同学填写的是具体的算式,没有看到那个“法”字。

2、部分学生读题不够认真,根据口诀写除法算式想像成了写乘法算式。

3、极少数同学对于“平移”教学内容里数点子的时候要从“0”开始数,忘记了。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具体做题时可用“圈换法”,部分学生忘记了解题方法。

5、简单应用题,学生掌握得比较好。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学生认真书写、仔细读题等作业习惯的培养,教师平时教学中要多注重板书的规范性。

2、强化数学内容的记忆,不要求死记硬背,但对于一个具体的题会解题方法即可。

3、加强学生平时练习中使用演草本的培养,教会解题的方法与步骤。

4、对于学生一看就会东西可不讲或让学生讲,对于讲了学生怎么也听不懂的东西就不要讲,加强练习的有效性和练习的量。

第五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万以内数的认识,读数和写数及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 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二、卷面分析

读写中间有零的数,时部分学生有困难。

加强估算教学,注意区分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 比360多400的数是多少?学生理解有困难。

部分学生计算有困难,加强竖式练习。

三、改进措施

读写中间有零的数时,有困难的同学一定要写出数位顺序表,然后对应着读写。

教会学生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做题时在数的上面写出“个、十、百、千、万”,强调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

本单元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着数位顺序表进行,读数、写数、比大小都离不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求他们一定要写出数位顺序表,平时练习时就要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加强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练习: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转化成20以内的加减法。

第六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包括:能正确口算;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进一步培养估算、推测、判断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卷面分析

1、估算的计算学生估不准,错误较多。估算的应用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用估算的方法来做。

2、比450多70的数是多少?与450比70多多少?的区别。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估算教学,教会学生题的方法,统一要求作业格式,学生再次遇到估算题时知道应该如何书写,可以介绍一下“约等号”。

2、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大数的数数教学,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到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3、关于估算的应用题特征,通常会出现“大约”字样。

4、引导学生抓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读题时用铅笔画出来,培养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习惯。

5、练习册中出现了计算题的验算,需要介绍一下“验算”的方法。 第七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表,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问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卷面分析

一格代表2或5,学生掌握得比较好,收集数据的方法如“正”字法学生实际操作中不有这样做,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样麻烦,没有数来得快,但有时候会数得不够准确。

三、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理解并会运用画“正”字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并解决,可适当引导学生提出更深一层次的问题,对于提出用乘法或除法解决的问题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表扬,鼓励提出问题的多样性。

3、条形统计图涂色的引导,即要美观又要速度,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否则考试时会耽误时间。

第八单元 单元评价及卷面分析

一、单元内容

通过观察、推理和实验来寻找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分析、观察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卷面分析

部分学生对数列的变化规律,找得不够准确。

学生对于图形的排列规律掌握比较好。

三、改进措施

1、引导学生掌握数列的变化规律,应用划波浪线找差法、其他方法解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明白不怕慢,只图速度的同学肯定会出错。

2、继续引导学生掌握“循环排列”——“每幅图的每一行的第二个图形到下一行变成第一个”这种图形排列规律。学生做题时边做可用手指出移动的方向,动手和动脑结合,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