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数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连乘应用题教学反思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的起始内容,是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利用信息窗4的内容引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利用生活的的问题来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的思维方法都不同,所以对同一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优点生利用等量关系寻求多种解决方法,后进生可以选择先画线段图,后尝试解答,让学生真正做到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小组合作起到合作研讨的作用,利用这种帮扶,可以让优生教差生,体现了小团队的共赢。集体交流中要讲清解题的想法。交流后我又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种解法的联系。同学们在合作探讨中清楚地认识了两种求法实际上都是求做一个黄沙包需要多少克玉米?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三、精心练习,巩固提高。

在学生理清了基本的解题思路之后,我又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尝试计算,为学生创造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氛围,又巩固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渗透了学法指导,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但是,在本节课中,我认为我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信息窗4的内容学生画线段图感觉有点难度,特别是7/9,画起图特别耽误时间,其实我可以换个简单的分数来画图。还有,探索数量关系的时候,应该多找学生交流,找到顺着题意的思路和从问题引入两种思路,或许对于优生来说找到了两种方法,对于后进生来说,可以换个思维角度,可能理解的就更透彻了。

 

第二篇:《两步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两步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80、81页。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应用连乘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有条理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理解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式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十分关注学生获得未来社会所必须的数学基础与技能,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所以,坚持贯彻“以学生为本”和“实践第一”的原则,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羊村要举行乒乓球比赛,慢羊羊村长要买一些乒乓球:

乒乓球每个2元,每袋5个,6袋乒乓球。

师: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果学生说的信息不完整,追问:还能知道哪些信息,谁能把图中的所有信息都说一说。)

师:对,从图上我们知道慢羊羊村长买了6袋乒乓球,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2元。

二、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1、(慢羊羊村长的画外音)根据这3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能有: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

6袋有多少个?

每袋要多少元?

问:哪些问题以前学过的?并请学生口答算式。

师:我们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这个问题(指“6袋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连起来说一说。

师:老师相信同学们的能力,自己先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在心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有意识地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师:解答好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思考方法?

师同时板书学生的列式过程。比如:

(1)5×2=10(元)

10×6=60(元)

(根据学生的发言,电脑适时地在图上圈一圈有联系的两个条件。)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2)6×5=30(个)

30×2=60(元)

问:你又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发言,电脑适时地在图上圈一圈有联系的两个条件。) 师: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种解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学生出现6×2=12(元)12×5=60(元),而学生却讲不通理由,师:这种方法也能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不太容易理解,在想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用这种方法。)

4、比较两种解法,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你发现这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步骤都是——两步,方法都是——乘法)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步连乘应用题”。(出示课题)

5、归纳反思: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我们解决问题,先找出一共有几个条件,有些条件隐藏在图中或文字中,要仔细观察、认真阅读文字,再找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确定先求什么,一步步进行解答。)

三、尝试应用,巩固深化

1、情境:羊村的果园丰收了,四只小羊分别推着一辆小车,每辆车上有两筐苹果。文字显示:每筐苹果重20千克,一共运苹果多少千克?

学生自己读题。(提醒学生:读题目,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出图的意思。) 师:谁读出了这道题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解答提问:你这是怎样想的。

弹性处理:如果学生出现8×20=160(千克),师提问:这里的8你是怎样得到的?

2、情境:羊村家电商场

显示:一部电话180元,一部手机的价钱比它贵5元,这样的3部手机多少元?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寻找这样的典型错例:180×5=900(元)900×3=2700(元)

师:在哪里?你想给错误的同学提出一个什么建议呢?

师:怎样改其中的一个条件,就需要用连乘的方式来解决了?

改动后出示下面的问题:

一部电话180元,一部手机的价钱是电话的5倍,这样的3部手机多少元?

学生口答。

3、情境:羊村电脑店,图中四只羊在组装电脑。

问:根据每只羊每天组装8台电脑可以想到什么?

他们5天一共组装多少台中的“他们”是指几只羊?

独立解答,学生板演。

4、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一道连乘应用题。(四人一小组交流,编一编)

选两题示范,并口答算式。

四、回顾总结、全课结束

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你想给大家提出什么建议呢?(学生可能回答:读出情境中隐藏的信息;不要把单位带错了;根据数量关系列式,不能见到数字就连乘??)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情境。创设了过运动会的场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问:从画面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思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的提出用一步解答的问题,这就解决了连乘应用题两种解法的第一步。有的提出了用两步解答的问题;这样再根据第一步求出的数量与题目中的第三个条件,就不难求出题目的结果了。这就为学生在学习连乘应用题时,从寻找有联系的条件出发确定中间问题做了准备,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由学生喜欢的信息编写相应的应用题,使学生深刻的领会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

2、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3、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4、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