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测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粉笔、铅笔,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分米”长的东西。这个“找一找”的环节是我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参与测量活动的热情特别高,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改变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境化,把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而且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了满足。在交流时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说第一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从而引出用竖式计算结果。由于一年级时学过竖式计算, “个位相加满10需向十位进1”是已有知识,所以让学生尝试计算第一个算式。在第一个算式中出现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时,我注重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说说计算过程,然后再进行分析小结。而在解决第三个算式时,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最后通过互相说一说,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使学生进一步领悟用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与从个位加起的合理性,以及哪一位上满10要向前一位进1的必要性,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加法的方法。

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向“自主探究”转变,把自己放在一个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位置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

《四边形》教学反思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我的这节课的一大特色。 这节课,我基本能做到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教具、学具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发展.在整个学习过程,充分张扬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学生的智慧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学生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时分秒》教学反思

“时分秒”这课,由于时间单位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因此“时、分、秒”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中一个难点内容。尽管学生是初步研究有关时间的知识,但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已有了相当多的感性知识,切身感受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劳动都与时间息息相关。在上这单元前,我将学生原有的关于时间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课前做了个测试,发现班上的学生几乎不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四个方面开始教学:

一是认识钟面。我利用教具钟让学生知道钟面有哪些部分组成,各表示什么;

二是认识时间: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在让学生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时,又用教具向学生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从而揭示时与分的内在联系。

三是学习看钟表的方法;

四是掌握时间的写法,并能用这几种写法写出种面上所反映的时刻。我还把这课延伸到课外,让他们随时看钟或表,读出自己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加强练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首先创设情境以估算23×2引入新知,再设置矛盾冲突:使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既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接着,我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同学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取知识,最后适时引导、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计算方法,让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等多种形式有效的进行算法最优化的渗透。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怎样计算。

其次,注重练习设计的层次,注重知识间的层层递进,在学生学会简单的像23×2、42×2 ??这类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笔算123×2、342×2、1234×2这类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慢慢引导学生去尝试找到一个总的计算方法,观察这些计算时共通的地方。使学生能形成一种习惯。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紧扣新课改的理念,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达到了新课标中要求的备学生、备生活、备教材,在这堂课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感悟知识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获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

2、加强实践活动,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找一找、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比一比、说一说的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意义。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整堂课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发现,再自主探索。同时,我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巧破

建立分数表象的关键是1/2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平均分,通过折一折中的故意刁难,判断中的比较辨析。

《可能性教学》反思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股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掷一掷》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完了“可能性”这一单元后,设计了这个以游戏形式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通过本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本人在该节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深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经历了“猜想——实验——验证——概括”四个阶段,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数学学习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玩”中获得数学知识,在学中感受数学的趣味。

 

第二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仍着重解决进位问题。进位问题在前面不连续进位的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已经出现过,但是,需要连续进位的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更复杂。学生常常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的方法或者不熟练,造成计算上的错误。为此,教材安排了专门的例题,并使学生有比较多的练习机会,帮助他们学好这部分内容。在第13页,还介绍了有关乘号的历史知识,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先通过第13页例5,说明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个位数、十位数、百位数都需要进位时怎样计算。然后,再通过“做一做”中题目的计算,要求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三位数进位的一般方法。第1题,先安排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每一位都需要进位的题目。

在第2题中,出现了某一位上的乘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情况,这是乘法进位计算中的一个难点。

在练习四中,先采用各种练习形式,巩固练习连续进位的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第7题,安排了不进位与进位、不连续进位与连续进位等情况的混合练习。这样,有计划有目的地练习,有利于计算能力的培养。此外,在练习中还注意带着练习前面学过的应用题,使有关知识不断得到巩固。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教学第13页上的内容,完成练习四中的第1~15题。

2.教学例5时,可以先针对乘法计算中的难点,进行一些乘、加两步式题的口算,如3×8+5、6×9+8等。然后结合实物图,让学生列出算式:454×4,请两三个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他学生可在练习本上试着算。大多数学生做完后,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共同订正。这时可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再请计算有错的学生说出错在什么地方。一般来讲,这里常出现的错误有:只注意第一次进位,忘记加上第二次进位的数,如;直接用进上来的数乘多位数,如等。接着,教师可提醒学生注意: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十位数时,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同样地,用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百位数时,也要注意进位问题。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计算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在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后,还要注意加强练习,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在学生初步掌握了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后,可让学生独立做“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是配合例题的基本练习。学生做题时,教师可从计算顺序、连续进位的方法、积的书写位置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计算法则。第2题的中间两道式题,是在计算时乘得的积加进上来的数又要进位的题目,例如,当用6乘536十位上的3得18后,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3得21,再向百位进2。这里的计算过程本来就比较复杂,而18加3又是进位加法,所以难度较大,很容易出错。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时要特别细心,算完后一定要仔细检查。

4.关于练习四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8题,可以作为游戏题。教师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指定两行学生开展“接力赛”,看哪一行做得又对又快。这种练习形式,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增强责任心,

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12题,是两组有趣的式题。学生做完以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每组式题的得数有什么规律。如果有可能,还可以按每一组数的规律再接着写出一两个式子,并算出得数,看一看是否符合所概括出来的规律。

第16*题难度较大,不仅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法法则,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例如,第2题的解题思路是这样的:第一步想:7乘几所得的积,个位是3,确定这个数是9。第二步想:第一个因数百位上是几乘9积在20多,确定百位上的数是3。3×9=27,但积的千位上和百位上的数是29,因此可知,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9要向百位进2,即积也在20多。而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9所得的积,还需加上个位乘得的积进上来的6,9+6=15,18+6=24,27+6=33,所以可以确定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只能是2,积十位上的数是4。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锻炼。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题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填的数对不对,还要注意他们是怎样分析推理的。这道题的答案分别是:

21 327 1523 1528

× 6 ×2 69 ×3 116 或 ×3 146

126 2943 9138 9168

第17*题,学生容易受求相差数这一已有知识的干扰,把“超过姐姐”当作“赶上姐姐”来算,以致得出“再踢29下”的错误答案。对此,教师可以提问:“再踢29下有没有超过姐姐?”使学生意识到,再踢29下只是和姐姐同样多。进一步再提醒学生注意“最少”的含意,从而使学生想到还要“加1”。解答这道题,可以先求差再加1,也可以先加1再求差。求差时,可以用81连减两个26,也可以用81减去两个26的和。因此有四种解法。学生用一种方法做完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