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调查报告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升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宁波先锋电器公司,作为一名普工和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起工作了40多天,对他们生活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调查了解。

一、新农民工的工作概况及基本特征

1.大部分年轻人热爱自由,追求时髦,高消费!

据我在打工时期的了解和观察,现在的年轻人用着时尚的手机,做这时髦的发型,在整个车间看一下,近5成的年轻人染着黄色和红色的头发。用着上千块的手机,我们组上的小张就是上两个月买了一个一千多的索爱手机,这个月又花一百多做了一个发型。每个月都是“月光族”.有的时候这个月的工资还用不到下个月。过着上月不接下个月的日子。对钱的概念远没有他们父辈强。他们追求高消费、自由。这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时代特点吧。这为我们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年轻人的旷工率高,为一点小事就可能会不来上班,因此,企业要加以引导。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xx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

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xx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xx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初次外出年龄低,很多为初中毕业,超8成未结婚。

以我所在的先锋电器为例,我们组装线上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大部分是不到二十岁,很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我观察了在整个企业也是这样的年轻人居多,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而且近80%的人都未婚,也意味这他们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3.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必须要引起注意,万一他们在城市生活不下去,又会到农村,会很危险。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一)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我在打工时问过我们组上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问他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这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想法吧。

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8。这也是我们的新生代打工年轻人的想法,体验生活比挣钱更重要。他们来城市是为了体验生活,追求梦想。

(二)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

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9.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10.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传统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或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11.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xx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因此在打工城市生活定居的困难极大

(二)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xx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xx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也很突出。对我们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解决户籍问题,十分迫切。

(三)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对于我们的年轻人来说,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劳动合同法》已经颁布好多年了,但是在实行中却不那么到位。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xx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xx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我们的年轻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亟待提高。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这一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转变管理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设计良好的职业通道

我们的80后、90后是个性十足的一代人,他们追求自由,热爱创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这是他们的优点。通过我一个多月的了解,我们的干活是非常卖力的,也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组上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干活非常快,经常帮助别人。其实只要尊重年轻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员工感觉受到重视和尊重,我们的员工也就会积极的干活。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企业还必须设计良好的员工职业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在这里干活可以看到自己的前途,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事业。这样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更努力的干,同时有良好的培训制度,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技能和教育,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

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同时要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宣传法律知识,让我们的劳动者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四)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告

2、家统计局,20xx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http://www./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3、广东省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与权益保护,内部调研报告。

4、国家统计局,20xx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第二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问题

摘 要:20xx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本调研报告着眼于综合全面地把握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和利益诉求,为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发展问题提供支持,并从逐步给予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待遇、扫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之路上的障碍、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会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传递出中央对约占农民工总数60%的80后农民工的高度关切。各级政府、工会组织和包括理论界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也给与了高度关注。

我们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两个层次的理解:首先是个人的层次,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他们的问题包括就业问题、工资问题、婚恋问题、居住问题、社交问题、身份问题、心理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犯罪问题等等,而把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实质和核心就是发展问题(第一代农民工的问题主要是生存问题) 。其次是国家的层次,全国有新生代农民工将近1.2亿人,他们是一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庞大群体,是中国产业工人的一大主体和生力军,很多人已经或正在成为家庭栋梁,负有上养老下养小的重担,他们的问题,是农村问题的延续,是城乡二元问题的发展,是贫富两极问题的深化,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政治的长治久安,当然也关系到党的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因此,从这种认识出发,为综合全面地把握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状况和利益诉求,从而为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特别是发展问题提供支持,广州市总工会于近期组织了专项调查。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市总工会委托市统计咨询公司在广州市三个区(开发区、海珠区、荔湾区)和一个集团公司(广汽集团)开展了问卷调查。受访对象均为19xx年后出生的农民工,既有来自于外资企业的,也有来自与民营企业的,既有来自于新兴支柱产业的,也有来自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共回收有效问卷993份。本报告即根据问卷统计而拟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次调查所得到的数据,由于地域和时间差异的影响,与已有的一些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有的结果甚至差异颇大。另外,与现在流行的单方面突出新生代农民工之“新”的研究取向有所区别,我们的调研力图全面地了解他们的特点,把握他们的诉求,认识他们的问题,在发现其“新”的同时,并不主观地割断其与第一代农民工 的思想意识观念传承关系以及乡土情结,也不主观地把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都置身于城乡夹缝的边缘化处境中,我们认为,这样才能够为务实有效地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提供更客观、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1.80后是主流

从数据来看,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中,80后占85.3%,90后占14.7%。

2.男性比例较高

受访者中男性比例为55.8%,女性为44.2%。

3.近三分一学历在初中以下

受访者的学历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31.3%,其中有1.5%的小学文化;高中14.6%,中专19.9%,中技11.9%;大专15.8%,大学以上6.6% 。

4.八成在农村长大

受访者中80.2%表示一直在农村长大,有6.2%受访者是从读中学起随父母在城里长大,而从读小学就跟随父母在城里长大的有5.8%,有4.4%受访者表示一直跟随父母在城里长大。

5.一线生产和服务岗位居多

受访者中一线的生产工人占47.4,服务人员占13.8%,技术人员14.9%,管理人员岗位占12.8%,其他11.1%。

6.收入比较低

受访者工资在860元以下的有4.4%,在860到1030元的之间的11.6%,1030到1500元之间的有28.5%,1500到2000元之间的占34.6%,2000到3000元之间的有17%,3000以上的有3.9%。

7.七成半尚未成婚

受访者中未婚的占75.7%,已婚的占24.3%。

二、几个特点

根据本次调查数据,并与以往农民工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几个特点。

1.9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比明显偏低

广州市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关系为85.3:14.7。以16岁为合法招工年纪来计算,即使加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尚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约占20%的那部分,90后农民工所占比例明显偏低。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全国90后新生代农民工总数已达4000万人,即其占比为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的1/3。为什么广州市90后新生代农民工占比明显偏低,是产业转移和升级导致90后农民工较少进入广州的结果,还是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红利萎缩的结果,抑或其他,具体原因有待继续研究。

2.性别构成男多女少

接受本次调查的广州市80后农民工中男性比例为55.8%,女性为44.2%。而据可查资料,20xx年,广东省80后农民工中,女性是明显多于男性的,性别比例为54.8:45.2。这两个比例关系几乎正好颠倒。上述对比关系由于统计范围的差异,并不具备精确的解释力,但是农民工性别比例向“男多女少”的方向倾斜,这是一个可以普遍观察到的事实。如更早前,20xx年“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显示,广东省15—24岁年龄段的流动人口性别构成,女性比男性多出近一半,性别比为59:41。近年来,屡有企业管理者谈到,年轻女工难招,某些工作岗位不得不用男性工人来替代,也可视为一个佐证。

3.文化程度明显提高

仍旧用“五普”数据与我们的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20xx年,广东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方面的数据是:小学及小学以下,17.84%;初中,61.43%;高中,17.02%;大专以上,

3.19%。对比来看,20xx年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要高出许多:小学及以下、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较小,小学及以下仅为1.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8%;高中(中专、中技)、大专以上的比例较大,分别占比46.3%和24.4%,已经成为绝对的主体。学历提高的趋势的另一个体现是,小学及以下学历的全部为80后90前人员。当然,相对于城市同龄人而言,他们的总体教育水平,仍然是相对较低的。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接受过专业技能教育(中专、中技)的比重为31.8%,比20xx年的全省数据12.88%也高出许多——虽然总体而言,目前企业的专业技能人才仍然供不应求,结构性失业依然存在。

4.乡土观念相对淡薄

为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家乡的联系,我们从受访者的成长环境和家庭土地情况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调查显示,16.4%的人或者从小就和父母一起在城市里长大,或者在念小学、中学时就

已经来到城市,他们对于农业生产,应该是比较陌生的。在此之外,80.2%的人虽然一直在家乡长大,或者在年纪更大时才进入城市,但是其中12.8%的人家庭里已经没有土地(占总样本的10.3%)。另有7.8%的人不知道家里是否还有土地。对于7.8%这部分样本,做一个合理性估计,如果他们在成年后曾经从事过农业生产,那么应该会对家里的土地情况有所了解;反过来说,既然他们不知道家里是否还有土地,也就意味着,他们已经远离了农业生产了。将这三项指标合并计算,可知,约有三成的人已经远离了乡土(或者没有土地,或者基本不懂农业) 。

5.近三成成为技术或管理人员

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一线工人和服务人员的比例合计只有61.2%,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占比将近三成。

为发现教育程度与就业岗位的关系,我们按教育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岗位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显示:在服务人员和其他岗位(如质检、销售等)上,高等教育程度(大专以上)、中等教育程度(高中、中技、中专)、初等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三类人员比例几乎相当;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岗位上,三类教育程度人员分别占比44.6%、41.7%和13.7%;在一线工人岗位上,三类教育程度人员分别占比6%、57.1%和21.8%。

上述数据反映了三个要点:一是在管理和技术岗位上,中等教育程度人员可以与高等教育程度人员在数量上平分秋色,虽然能够从事管理和技术岗位的中等教育程度人员只占所有中等教育程度人员的24.8%,而高等教育人员的这一比例为53.8%;二是中等教育程度人员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主力;三是部分高等教育程度人员缺乏相应的岗位,进入一线工作岗位,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6.收入仍然较低,普遍没有积蓄

有16%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收入低于调查时或即将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月收入1030元-2000元的占63.1%;2000元-3000元的只占17%,超过3000元的仅有39人,占3.9%。20xx年广州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已达3809元,如果按最低工资为社平工资40—60%的国际标准来计算,能达到广州市社平工资60%标准即2285元的,占比不超过两成。

进一步,我们把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寄钱回家的部分,二是子女教育和消费的部分,三是存储部分,四是个人消费部分。统计结果显示:能够寄钱回家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仅为33.6%;需要为子女教育和消费支出的,比例为8.1%;能够有所存储的,比例为36%;而所有支出都用于个人消费的(伙食、交通、医疗、通讯、上网、购物、娱乐休闲等),占比高达43.4%。

这些数据的要点是,一方面,超过四成的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仅够其个人支出,另一方面,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负担较重,能够在个人和家庭消费(包括寄钱回家和子女消费)之外有所存储的,只有三分之一多。

7.已婚农民工多与配偶在一起

20xx年,广州新生代农民工的成婚率为24.3%。在已婚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63.4%的人基本上一直与配偶在一起,其中,4.2%的人能与配偶一起住进用人单位提供的夫妻房。夫妻分居时间较长的,也即半年、一年、两年以上没有与配偶团聚的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1.4%、5.1%、1.1%,总计占比将17.6%。这一数据,与传统农民工普遍已婚、分居打工的状况(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务农和抚养子女)相比,改善是很明显的。

三、利益诉求

为了解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设置了“出门打工,您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什么”的排序选择题。根据统计:首先,有38.47%的人的最大困难来自于工作领域(包括22.96%的人认为工作机会不多、工作压力太大、竞争激烈是最大的困难,15.51%的人认为是单位给予不公正待遇、工资福利保障不够是最大的困难)。其次,有

31.2%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来自于生活领域(包括18.53%的人认为最大困难来自于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好待遇,如城市对他们施加的限制、不合理收费或歧视等,12.69%的人认为最大的困难是居住条件)。此外,有11.88%的人认为最大困难是孤独寂寞感;11.78的人认为最大困难是子女教育问题。

而对于“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多项选择题,78.4%受访者选择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24.4%的人选择了“找份更喜欢干的工作”;8.6%的人选择了“永久居住城市”;

6.2%的人选择了“子女进城读书”;还有4.0%的人选择了“外来工身份歧视”。根据这些总体数据,并结合下面将要展示的分项数据,我们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有如下利益诉求:

1.就业遇到双重压力

与传统农民工缺乏技能和学习能力,因此多数仅能在制造业、建筑业谋职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期望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是虽然生产制造业依旧是首选行业,但其占比只为29.5%,与建筑业合计计算,比例也仅为33.2%,不到三分之一;二是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不再高不可攀,有12.7%的农民工希望进入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10.5%希望进入通讯行业;三是总体而言,服务业(包括传统和现代、高端和低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把选择文化娱乐业、美容美发、餐饮等行业的样本合计计算,比例高达45.7%。应该说,这样的职业期望与广州的产业结构分布和调整方向是基本符合的。然而问题是,虽然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他们面临的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环境,除了需要提高自己的技术素质外,还面对着大学生的竞争,由于我国目前高端产业发展的严重不足,难以吸纳较多高端人才,因此博士生挤掉硕士生,硕士生挤压大学生,而大学生则去和农民工“争饭碗”的情况比较常见。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受到自身素质和大学生群体就业要求的双重压力,使两成多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出门打工遇到困难主要是:工作机会不多,压力太大,竞争激烈。

2.劳动保障方面仍不理想

调查显示,有22%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与历史记录比较,新生代农民工的合同签订情况要好于第一代农民工;大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要远远好于小企业,但仍有五分一没有签订合同,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明显不足。

社会保障方面也如此,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工伤、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为48.3%、56.1%、26.8%和51.9%。四险全有的仅占20.6%,没有享受任何社会保险的占19.5%,都分别约为总人数的两成。至于不参加社保的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制度原因——接续或转移麻烦;其次是政策执行力度原因,用人单位逃避交纳义务;最后是工人们个人的原因:或者嫌费用太高,或者不信任社保,更愿意把钱留在自己手里。

由于大量的农民工从事的是苦累脏险的工作,且流动性较大,这四个险种,对他们而言,都不可或缺,因此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社保。比如就医疗方面的情况而言,参保比例是最高的,但是一般在生病的时候,仍有20.3%的人不会去医院或小诊所就医,而只靠自己的经验去买药或者采取其他方式应对,37.4%的人不会去正规医院就医。

3.工资福利方面遭受不公正待遇情况比较严重

调查显示,40.3%的新生代农民工曾经遭遇过同工不同酬的待遇,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在不公正工作待遇方面反映最强烈的问题;22.5%的人的加班费没有得到及时足额的支付;16.6%的人甚至还有过被无故克扣和拖欠工资的经历:合计来看,共有59.88%的人在工资福利方面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将近六成。

4.住宿情况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要求

调查显示,有41.8%的人居住较为自由,他们单独租房或者与人合租;另有41.8%的人住在正规的集体宿舍;还有4.8%的人住在临时工棚和车间、仓库、宿舍“三合一”的地方。总体来看,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方式还是比较正规的。但是统计结果表明,新生代

农民工对这样的居住条件并不是非常认可:表示满意或很满意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为18.6%,而表示一般认可的,比例为60.7%,有20.7%的人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

对上述情况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除了自购房居住方式之外,每一种居住方式都有人表示不满意;居住条件的恶劣程度与不满意程度基本上成正比:居住在集体宿舍的,不满意的比例最小(我市工会在创文工作中承担的两项主要职责与此相关,应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单独租房或与人合租的,不满意的比例居然也高达20%多,这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比较高。

5.期望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意愿较明显

子女教育问题受到新生代农民工一定程度的关注。有11.7%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他们出来打工遇到的最大困难。

受访者中有45.4%的人明确希望子女将来能在城市接受教育,包括:28.5%的人希望子女将来能够在城市公立学校就读,11.5%的人希望子女可以在外来工子弟学校念书,还有

5.4%的人希望子女能够接受私立名校教育。但是,他们也普遍认识到让子女来城市接受教育的困难:68.7%的人认为城市教育花费太高;60%的人承认,自己流动性较强,且工作繁忙,这些不利于子女在城市就读。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些困难,所以虽然只有12.6%的人肯定农村教育,但明确希望子女来城市就读的只有45.4%,只有34.1%的人明确希望政府帮助解决农民工子女就读问题。

6.业余生活普遍比较单调

在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的方式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相对匮乏。我们为其提供了12个业余休闲娱乐活动选项,包括:找老乡和朋友聊天;找老乡和朋友吃喝;上网;逛街购物;看录像;看电影;唱卡拉OK;跳舞;去公园或游乐场玩;到处闲逛等。统计结果显示:12.9%的人没有任何娱乐休闲活动,只是纯粹地休息;28.3%的人只有一项休闲活动;28.7%的人有两项休闲活动;其余的有三项以上休闲活动的比例总共只有30%。

7.缺少并远离公共服务

新生代农民工享受到的免费公共服务依然很少。以外出务工过程中最基本的几项公共服务需要为例:除接受过免费健康检查服务的人接近三分之一之外,接受过就业咨询、培训等免费服务的人数都不超过四分之一;有35.8%的人没有接受过上述任何免费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缺乏导致了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一般都习惯从个人的社交圈子里寻求帮助自己的,主观上没有寻求公共服务的意识:仅有6.5%的人会想到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知道向工会求助的,占比26.1%,虽然情况要好一些,但仍然不容乐观。

四、初步分析

基于本次调查情况,我们有如下的分析:

1.较深的乡土烙印 :一定的城市梦想

虽然如前所述,新生代农民工的乡土意识逐渐淡薄,约三成的人已经渐渐远离了乡土(或者没有土地,或者根本不懂农业),但是在看到这一迥异于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特点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的更大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说,还有约七成的新生代农民工依然有着比较深的乡土烙印,这影响着他们在如下问题上的倾向与选择:

在选择结婚对象选择方面,首选“老乡”的有22.1%,而首选“回家乡选”的有19.2%,合计占比高达41.37%。

对于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哪里上学的问题,表示到“家乡的县城的”占42.4%,到“老家的村镇的”占12.2%。换言之,过半数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回家乡读书。

而对于将来的打算,表示“挣够钱就回家,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占42.4%;表示“到一定年龄就回家找份工作,不再外出”的13.2%;而表示“到一定年龄就回家,继续务农”有

4.3%,也就是表示要“回家”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近六成。

上述三个数据是相关的,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婚姻和家庭的思考和选择。它们表明,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生活一段时间了,尽管部分人乡土观念开始逐渐薄弱,但更多的人的乡土烙印依然较强,而且继续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事,大部分人对自己的未来归属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而不是彷徨无着。

因此,对于众多研究者热议的农民工城市化问题。我们认为,让农民工城市化是一个太过于模糊的命题,容易导致虽然善意、但也主观、片面的认识。如果严格区分城镇化和城市化两个概念 ,那么就要承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首要的是城镇化,其次才是城市化,并以城市化带动城镇化。至少就广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在目前的条件下,乡土意识已经比较淡薄的,比例只有三成左右,明确表示自己当前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永久定居城市”的,占比只有8.6%;而约有六成左右的人,目前是把自己的未来明确定位在乡土的(如前所述,这并不意味着回家务农,而更多地是指回家乡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乃至自己创业)

2.较强的发展期望 :较弱的进取精神

几乎所有的农民工都是怀着巨大的期望和憧憬来到城市的,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期望和憧憬已经有所不同。这体现为他们有着较为明确的发展需求。在短期职业规划方面,除78.4%受访者选择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外,有24.4%的人明确地期望找到更喜欢干的工作;在培训发展方面,高达78.7%希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

但是,与上述的较强的发展期望构成强烈反差的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缺乏实际行动。在所有近期对职业发展有所希望(增加收入或者找到更喜欢干的工作)的人中,20.7%(占所有新生代农民工的19%)对职业技能培训没有提出要求,因此他们的职业发展期望也就只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梦想和奢望;其他的在主观上有参加学习培训的意识的人之中,仅有12.5%的人有学习培训支出,学习培训的主动性仍然是比较弱的。而所有在学习培训方面有所支出的人占全体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只有12.8%。

但同时,几乎所有的调查都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现代城市生活方式有着趋同的倾向。比如,在本次调查问及“休息时间一般干些什么”时,回答“逛街购物”的达40.4%,排在“只是休息”和“找老乡和朋友聊天”之后,排第三;而随后排第四的是占23.8%人表示“去网吧上网”。另外在回答“获得政府政策等新闻信息的途径”时,有78.5的人选择了“电视”;58.6%的人选择了“报纸”;52.0%的人选择了“互联网”;31.0%的人选择了“手机短信”。与第一代农民工挤在小商店或有电视的家庭门口看电视的方式以获取社会信息和进行社交的方式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来源和对外沟通比较多地借助了“互联网”和“手机”等现代方式。

对于这种反差,我们的理解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中,虽然已不仅仅是在“谋生”,同时在习惯、学习城市生活,并希望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希望谋求更好的发展,但是他们常常是消极被动的,被城市的发展所带动,在城市的发展中被动地享受着现代生活,更多地只是接受和模仿了城市生活的光鲜的表层方式,而没有真正理解现代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质,因此也就不懂得主动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未来。

3.较强的维权意识 :较低的组织意识

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明显提高。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有44.8%认为“同工不同酬”是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远远超过工资问题(16.63%)和加班费问题(22.47%)。在“希望政府提供的服务”项目中,有48.3%的人希望政府为自己“改善社会处境,提高社会地位”,有27.4%希望参加“维权的相关知识培训”。

但这里也存在着一个反差,即,他们的组织意识仍然是比较低的。调查显示,受访者有54.9%是工会会员,有35.7%表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有9.4%则表示不知道。在被问及“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会向谁寻求帮助”时,有26.1%表示会找工会组织,排在找“家人和亲戚”(50.5%)和“朋友”(45.4%)之后,排第三。可以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会还

是有认识有期待的,只是这种期望还是不高,“家人、亲戚”和“朋友”还是他们信任的主要对象,即使是工会会员,有困难的时候,也不是都会找工会寻求帮助。

五、对策建议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是其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认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诸多问题的关键,也正在于支持、促进和引导其发展。也就是说,只有抓住了发展这把钥匙,才能解开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工资问题、婚恋问题、居住问题、社交问题、身份问题、心理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犯罪问题等等。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城乡统筹、城镇化/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度着眼,多管齐下,全方位地考虑产业布局调整、用工制度完善和户籍制度改革等问题。各地区,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到小城镇,也应该把农民工发展问题与其自身发展问题结合起来。就广州而言,我们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有如下建议:

1、逐步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

A、适度放松入户政策“高压线”

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把入户原则确定为“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务实而正确的(如前所述,乡土意识已经比较淡薄的,比例只有三成左右,明确表示自己当前的最迫切的问题就是“永久定居城市”的,占比只有8.6%)。同时,广州市积分入户政策划定了五条“高压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有犯罪记录、没有办理广东省居住证、没有缴纳社会保险以及没有签订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的,有这五种情况其中的一种,都不具备积分入户的资格。对于其中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和“有犯罪记录”这两条高压线,我们认为是可以适度放松的。毕竟,人的思想品行是动态的,已有违法犯罪记录者也不等于他必然还要去违法犯罪。一个良好的制度应该更有利于改造人、提高人、发展人,如果将曾经违法犯罪者一概拒之门外,那么他们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是否会越走越窄呢?所以,我们建议: 对有过违法犯罪记录的,可以实行减分;或者,对于曾经违法犯罪,但在一定年限内已完全改过自新,不再有违法犯罪事实的,应当不予追究。

B、加大力度落实社保政策

20xx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社会保险法》,首次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所有公民和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可以获得一定经济保障的制度,特别是对于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和医疗保险异地结算进行了规定,这对于千千万万的新生代农民工无疑是极大利好。我们建议:一、根据广州实际,督促有关部门尽快清理目前我市相关法规政策中与《社会保险法》相抵触的内容;二、针对部分地方党政负责人依然痴迷于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漠视农民工参保工作的错误思维,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社保参保率。

2、切实扫除新生代农民工发展之路上的障碍

A、发动社会力量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是农民工在城市安心工作和生活的一大障碍。今年年初,广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各项措施和要求,我们是很赞同的。但是目前广州市公办学校学位有限(大批增加也不现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主要是依靠民办学校,而民办学校教育质量又不高,因此,绝大部分农民工子女将很难得到实质的好处。我们建议,不但政府要在人财物方面给予民办学校更多的支持,在管理方面督促其规范,而且要充分动用社会力量来提升民办学校教育质量:

一、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的力量,动员广大青年和学生走进民办学校支教。方式方面,既要扩大现在的结对帮扶活动规模,也可以探索由师范类学生进行助教活动(特别是毕业班学生,这对于他们将来走上教师岗位也是非常有益的)。广州目前有大专院校在校学生100万

人左右,而全市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只有40万人左右,如果能够将学生普遍动员起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必可得到较大程度的缓解,对于促进学生认知社会和培养社会和谐气氛也不无裨益;

二、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师资力量对民办学校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合理调配时间,到民办学校授课;

三、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说,把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户籍问题脱钩,实行无条件的公平义务教育,是更优的选择。但这需要国家层面上的统筹。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紧迫性的认识 ,进一步推动中央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机制,实行义务教育全国统筹,其核心即实行义务教育经费“钱随人走”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立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项资金,以流入地农民工子女的规模为依据,逐年核拨,分担流入地政府财政压力等。这样,地方政府也有能力和动力去提高民办学校教学质量。

B、通过企业和职工文化建设促进农民工心理健康

富士康跳楼事件,暴露了很多企业长期忽视员工心理和精神需求,缺乏正常的沟通和舒缓渠道的现实。我们的调研也发现,11.88%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孤独寂寞”是他们在穗打工的最大困难。这种亚健康或不健康的心理和情绪状态,不仅不利于职工身心健康,也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而且可能对社会产生威胁。因此我们建议,党工团及有关部门联手推进企业和职工文化建设,缓解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问题,并通过文化建设使农民工进一步融入社会:

一是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员工帮助制度”;

二是发挥各级工会组织扎根企业、联系职工的优势,加强青年职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加大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是劳动人事部门在对进城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时,除专业技术、劳动法规的宣讲培训以外,应开设心理辅导等专门课程,教授农民工自我减压、自我心理调适等相关知识和训练,加强生命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生活方式;

四是大力丰富青年农民工休闲方式,倡导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文体和社交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心理压力,而且可以扩大他们的社交面,打破工厂围墙的束缚,为他们解决婚恋问题创造条件。

3、有效地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提供支持

A、以行业、区域性工会为主要形式将新生代农民工组织起来

谈到农民工维权问题,一般研究者总是强调,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力度,保障他们民主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等等。这一思路虽然正确,但并不具备可行性。实事求是地说,当前我国的劳动人事部门,在人财物方面,根本不足以应对劳资领域多年来积累起来的矛盾。我们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因此,必须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将农民工更好地团结起来,从而更好地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建议:

一是大力推行行业性工会的组织形式,将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组织起来,发挥行业工会独特的专业性和独立于企业之外等优势,切实有效地履行工会的维权职能。

二是对于较小区域范围内的大量的微型、小型企业,要以属地(如工业园、楼宇、市场等)职工为对象,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最大程度的维系在区域性工会组织周围,以此来维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

而要做到上述两点,除了工会组织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党政方面对工会的组建工作和作用发挥予以支持,使工会真正成为农民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

B、以加大就业培训服务力度为重点为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提供支持

第一代农民工是短缺经济时期的产物,新生代农民工所在的则是过剩经济时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阶段,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比他们的前辈要高。但调查也显示他们学习培训的意识比较弱,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应该是政府、企业和工会组织应该积极做好的工作。目前,党政部门、工青妇以及一些社会组织,都比较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建设,都有自己的相应的职工素质建设项目,但是同时也反映出缺乏组织协调和统筹的弊端来。因此我们建议: 以工会及其职工素质工程为核心,成立全市职工素质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和工作实施,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牵头、各方参与的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工作格局。领导小组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如各类职工院校、企业职工学校、农民工学校、职工技能培训基地、职工教育网等等,为增强农民工的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打造多样化、广覆盖、开放式的晋级平台,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培训和就业服务,让他们适应产业升级和调整落后产能的客观要求。

C、以普遍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核心发挥工会的维权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是调整劳资关系,保护工人权益的重要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对于弥补市场化工资制度的不足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劳资事件,基本上都与工资有关,并且也都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为更好地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我们建议:

一、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工资集体协商,首先应该是行业层面的协商,由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进行协商,确定行业工资水平及劳动定额等基本事项,然后才是企业层面的协商。目前,我市行业协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行业工会没有对等的协商对象,协商工作也就难以进行。

二、将劳务工工资问题纳入工资集体协商,克服同工不同酬问题。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许多企业(包括国企)实行了劳务用工,由于劳务工与企业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部分用工单位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时,把劳务工排除在外,导致同工不同酬现象进一步恶化。因此,将劳务工工资问题也纳入工资集体协商是有必要的,这对于解决农民工与企业的其他方面的矛盾也是有益的。

总之,农民工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未来产业工人的重要主体和生力军,重视他们的发展问题,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不能再仅仅看到人口红利,仅仅把新生代农民工当作生产要素,仅仅把他们当作城市过客。不论他们是愿意融入城市,还是愿意回归乡土,我们都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给予他们人文关怀,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感到城市的温暖,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他们自身也能不断发展,绝大部分问题也可以通过发展得到解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