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

新民学校小学部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小组合作尤其重要;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分组最好还是以位置顺序为宜,因为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也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对于教师来说,便于熟悉学生,了解情况,有效把握。在小组基本组建好后,最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研究小组就是一个个体,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为了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我设置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知识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破格思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参与面很广,尤其是一些带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使我不得不好好来认识我的这些新的小学生。但同时,在活动中也发现本次活动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显得偏简单,挑战性有所欠缺,就此我想到了可以鼓励学生出题。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采取“激励”方式。在第1节课后我布置给每个研究小组一个开放性的任务,就是下节课进行小组风采展示,将本组的组员、组名、特长爱好等作以介绍,并准备一个具有“小组特色”的节目。在第2课时的“超级小组秀场”活动中,很多小组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些小组还准备了2个节目,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虽然学

生的表演有时显得有些幼稚,但是叫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勇气喝彩。我觉得在学生对中学的一切还充满新鲜感的时候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次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小组准备得非常匆忙,个别小组的合作也不是很融洽,一些同学还缺少自我展示的信心,这

些问题是我在日后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引起重视和加强的。 在活动过程中我对每个小组的表现采取了互评、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并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最后评选出的

“最具风采小组”、“最佳合作小组”、“全面优胜小组”的三个奖项,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为接下来研究活动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新民学校

20xx年7月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有其特殊的特征。

1、 具有整体性特征。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 具有生成性特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价值于课程目标最本质的体现。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使学生再这个过程重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3、 具有开放性特征。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活动结果都具有开放性。

4、 具有自主性特征。与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活动为学

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只是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第二篇: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1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新课程向所有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笔者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一、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则提出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二、作文教学流于形式

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 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

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三、评价方式过于简单

教学中,我们往往用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坏,忽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情商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例如某个勤奋的学生经过努力语文考了95分,没有上优秀,我们则不会称他为好学生,也许会说他脑子慢再学也不行。这样做的结果会让他自卑而沮丧。新课程提倡尊重和赞赏学生,让学生的闪光点在我们正确的评价中熠熠生辉。诚然,教学行为因师而异,因人而变,但无论怎样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课程中的新理念,语文课堂就会在我们教师的科学耕耘下,成为学生成才的良田活土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笔者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阜蒙县一中

黄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