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反思

陈劲松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五年来,我也或多或少的开展了几次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操作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1)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指导,(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结合教材选定自己的课题,(3)汇总学生的课题,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学生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4)把选定的课题在全班公示,让学生重新选择,(5)学生选择后,对学生分组适当调整,确定课题研究小组,并进行分工,(6)指导学生搜集材料,协调进度,指导方法,形成阶段性成果,最后结题,(7)研究性学习反馈与讲评。

在实际教学中我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操作的,虽然学生的兴趣很高,但是实话实说,我觉得效果一般。为什么老师和学生费了这么大的劲,效果却不如人意呢?我认为存在的只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在高考这个“无形而万能”的指挥棒下,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目前高考中对研究性学习的考察很少,出于考试时间、命题技术等方面的考虑,高考对学生的研究性考察一般局限于三个方面:(1)出个题目,(2)说出搜集材料的集中方法,(3)说出选题的依据。这几个考察方向不用实际准备,因为没有太大的经验的东西,答案也是很容易作出来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巨大压力,一开始还觉得挺新鲜,课题进行中有的学生积极性就降低了,尤其是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他们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最后很多的课题有始无终。

2、老师既要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分身乏术,力不从心。

历史课在高中课时少,老师教的班多,以济南七中为例,高三阶段每个老师教3个班,要面对150多个学生,高一高二每个老师多达5-7个班,要面对更多的学生,如果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的话,以十个人为一个课题组,老师要指导15-20个课题组,加上老师本来就有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要想高质量的指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3、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推进。有能力的积极性不高,积极性高的能力有不行,有的学生压根就不参与,强拉进去,对付全员参与。

4、可供实际操作的课题太少。课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但是我们面临不可操作的难题。没有经费,就连复印的钱也没有,学生要是外出考察面临更多的困难,首先需要钱,其次要注意安全,还

要和各方面打招呼,争取他们的支持。本人想开展一个课题“济南市古建筑的现状与开发保护”,后来一想,干脆放弃了。我们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太少了。

以上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但是我们又不能停止,结合我们的实际,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更好的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1、分阶段,分层次推进研究性学习。首先,学生不能同一时间全员参与,可以规定学生在一年内必须参与一次,适当分流学生,其次,课题的难度要有梯度和广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题可供选择。

2、把指导研究性学习的工作纳入老师的基本工作量,减少老师的教学工作量,为指导研究性学习提供时间保证。目前老师指导研究性学习还没有很好的方法来考察,教学安排上也没有单独的课时安排,应当把指导研究性学习作为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纳入课时,安排单独的研究性课时。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争取社会、社区等各方面的支持。历史的研究性学习最好是走出去,这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单纯依靠老师是无法完成的。

我们共同期待,研究性学习的明天会更好!!

20xx年7月

 

第二篇:3-2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2009—2010学年度)

新民学校小学部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小组合作尤其重要;对于自制力不是很强的小学生来说,分组最好还是以位置顺序为宜,因为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也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对于教师来说,便于熟悉学生,了解情况,有效把握。在小组基本组建好后,最好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一个研究小组就是一个个体,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

为了提高小组的凝聚力,我设置了2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知识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和“破格思维”。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非常积极,参与面很广,尤其是一些带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方法,使我不得不好好来认识我的这些新的小学生。但同时,在活动中也发现本次活动的一些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还显得偏简单,挑战性有所欠缺,就此我想到了可以鼓励学生出题。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采取“激励”方式。在第1节课后我布置给每个研究小组一个开放性的任务,就是下节课进行小组风采展示,将本组的组员、组名、特长爱好等作以介绍,并准备一个具有“小组特色”的节目。在第2课时的“超级小组秀场”活动中,很多小组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些小组还准备了2个节目,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虽然学

生的表演有时显得有些幼稚,但是叫人不得不为他们的勇气喝彩。我觉得在学生对中学的一切还充满新鲜感的时候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很有意义的,但在这次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小组准备得非常匆忙,个别小组的合作也不是很融洽,一些同学还缺少自我展示的信心,这

些问题是我在日后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引起重视和加强的。 在活动过程中我对每个小组的表现采取了互评、自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并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最后评选出的

“最具风采小组”、“最佳合作小组”、“全面优胜小组”的三个奖项,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为接下来研究活动的开展开了一个好头!

新民学校

20xx年7月

研究性学习教学反思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其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研究性学习有其特殊的特征。

1、 具有整体性特征。研究性学习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研究性学习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

2、 具有生成性特征。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价值于课程目标最本质的体现。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使学生再这个过程重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3、 具有开放性特征。研究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研究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活动结果都具有开放性。

4、 具有自主性特征。与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活动为学

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只是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