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在上《桃花心木》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读了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让学生反复读种树人给树木浇水的句子,使学生从心中产生了疑问,出现了矛盾的心理,种树人这样做到底有没有道理呢?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不仅使作者悟出了道理,也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认识本课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种树人的一番话,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我来讲他们听,我只起到一个牵针引线的作用,也真正的让学生在学习上独立自主。

《桃花心木》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课文,借种树喻育人。写了一位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经受生活的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二篇: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成长需要不断的实践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泸县梁才学校 陈毅 成长是一个过程,在我短暂的教学生涯里,这节课是我的成长点。一直喜欢上感性的课堂,认为只有感性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也只有感性的课堂才能发挥自己的能力。这节课我决定上一次理性的课,所以选择了《桃花心木》。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先写“我”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时显得不按规律,漫不经心,于是心中生出许多疑团。后来通过与种树人的交流才明白原来种树人貌似不懂规律、缺乏爱心的种种举动恰恰是为了让树木自己学会适应不确定的环境,以便更茁壮、更坚强地成长。种树人的言行使“我”深受感动,并从中感悟到人的成长其实也是如此:唯有经得起各种不确定因素磨练与考验的人,才能在生活中练就独立自主的心,才能更顽强、更灿烂地生活与成长。全文借种树喻育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学该关注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课文教材要“告诉”我们的知识结论。对学生的发展而言,更具价值的是学习过程的展开以及这些过程展开中学生的经验唤起、情感参与,学生的方法运用、体验感悟,学生的智慧生成、精神启迪等。因此,本课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悟,

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经历“发现奇怪现象→产生见解与疑惑→深究内在原因→产生自己的体验感悟→提升认识水平和精神世界”的过程,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及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去发现、去思索、去感受、去体验、去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

我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一味的想着让学生理解种树人的话语,却疏忽了让学生去理解“不确定”,因此教学过程显得不是那么流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应该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自学自悟,我在这节课中就做到了这一点,虽然有很多遗憾,但一节成功的课堂不是一下就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磨练,因为四十分钟的时间太短暂,但要想四十分钟都精彩,那需要下很大的功夫。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那是四十分钟需要多少个十年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缩短这十年的时间以达成功,那才是有效而积极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