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现代课程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是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全面地理解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将课堂内外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班级教学形式的补充和改进。它的实质不仅是要解决班级教学条件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机会少的问题,更是立足于现代教学的高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本课无论在进行新课还是在练习过程中,教师都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小组活动的形式,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强化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让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来提出、发现并解决问题,然后再汇总各组的信息,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让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向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这节课我采取了实地拍摄,将教学楼的各种信息拍摄成画面作为本节课新授内容的丰富素材,面对熟悉的教学楼画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问题的解决在一年阶段涉及的题型还只有单一的加法和减法,只是深度从20以内数的加减逐渐提高到100以内数的加减。虽然用的数不同但题型是类似的,能否有固定的解决问题模式呢?

在期中复习阶段给学生总结了做题4步骤:

1、 找已知条件:具体的体现方式是圈出题目给的数字。 此步骤的目的是避免孩子列式时出现下列错误。例如依据题意原本要列的式子为:14-9=5 会有很多学生列出式子:14-5=9。其实基本的计算学生已比较熟悉,而解决问题考察的就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错误的话和谈能力的运用呢.

2、 分析数学问题:体现方式标出关键词。

由于题目考察形式的单一,故很多问题中的关键词就能马上判断出用加法还是减法解决问题。

例如:

一共:当一共出现在问题句时。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和用加法。 比:当出现A比B。。。。。。?这样的问题形式肯定求的是2个数的比较结果用的就是减法。比如求多多少、少多少、贵多少。。。。。。等等。

还有\已经:当问题中出现这样的词语时肯定涉及到整体部分和另一部分的关系用减法。

3、 列式

要求学生列式与计算分开。列式是要求学生看步骤1圈出的数字先将2个数字大的写在前小的数字写在后,再依据步骤2找到的关键词用+号或—号将2者连接起来。

4、 计算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有价值、有趣味的问题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课的教学中,上课开始,教师就创设了“全班体育达标的场景,然后出现,6、2班有42人,达到国家体育标准(儿童组)有35人的教学情景”从这两个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容易地主动地进入学习情境。开放性的应用情境。由于教师给定的不是一个具体的题目,而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所以学生面临的是更多,更开放的自主选择。在解决这样问题的过程中,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也促进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发展,可以说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们体验更多是数学对于生活的价值。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中发展。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百分率的例子,学生也就很容易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有关百分率的例子,这一切都说明学生在学习百分率这一新知识之前,有关这方面

的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学时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百分率时,我应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小组交流,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说生活中的百分率,说出它们的意义,更好的理解百分率的概念.并且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许多数学知识,以促进他们更好的学习数学。

本课的合作学习非常重视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独立完成每种种子的发芽率,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真正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变“重结论”为“重过程”。

在本课中,我选择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灵活应用—拓展延伸”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活内在需求,并主动进入“调用已知解决未知”的认知活动,并让学生运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注重的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整堂课我并没有刻意地去“教数学”,而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百分率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在这里,学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在解决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我也不是在“教数学知识”,而是就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百分率与学生作一次深入的“对话”。

四、缺点是评价不足

 

第二篇:二上《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教学有悟

浅谈小学数学低段的问题解决教学

——教研课的所思所想

第十六周教学反思

蔡燕娜

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用。学生从认数和计算中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以及初步接触到的基本数量关系运用于实际,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解决问题的学习一直是困扰部分学生学习的一个“拦路虎”,低段小学生接触到的解决问题都是简单的“求和”、“求剩余”和“求另一个加数”的简单解决问题,看起来容易但是由于学生刚刚入学,认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分析数量关系和选择运算方法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件相当费力的事。有时候虽然学生能够列出准确的算式,但对于为什么用加法或者减法解决的道理不甚明白。

到了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在选择方法时就会出现困难,缺乏分析题意的能力,不会根据数量关系选择算法,没有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所以教学简单解决问题可谓是“不简单”。在本学期选择教研课时,我选择了解决问题的内容,虽不擅长,但是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磨课中经历成长,收获方法。

我上的课是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4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和乘加、乘减的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例5是解决“租车情境中座位够吗”的实际问题,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由于解题的步骤比较多、教材呈现的信息比较隐蔽,学生很难从给出的信息中直接获得答案,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教材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所学的乘法,乘加、乘减的知识与方法等旧知,进行解决新问题的尝试,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题意”与“分析解决”的能力。还有教材中信息的呈现比较开放,这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出示例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审题明白题意,接着请学生自主尝试解决。在反馈过程中,让学生各抒己见。由于我没有掌控好时间,学生的方法层出不穷,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我设计的2个练习,学生都没有完成。这是我本节课最大的遗憾。但是我本节课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解题的步骤,先要知道,需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根据问题收集信息,并分析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请学生回顾解决问题过程的时候,学生能够说出这几点,说明我的基本理念学生还是有感受到的,这个目标还是达成的。这点我还比较欣慰。 在解决问题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有需要地方需要“修炼”,在摸索中前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