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数学日记进行初中数学教师有效反思的实践研究

巧用数学日记进行初中数学教师有效反思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1)教学生“学”是课堂教学本质的需要

“以学定教,以生为本”观念的提出,与新课改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观点一脉相承。课堂教学是以教学活动为主,还是以学习活动为主?这是新课改以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从本质上说,我认为:课堂是一种学习活动。是谁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教师的学习活动,即课堂教学本质是学而不是教,教是为学服务的。只不过学生这种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是由教师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放在如何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要放在研究学生的“学”上。

(2)满足学生个体学习差异的需要

学生是存在学习基础、智力、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等差异的,统一规格教学,势必会造成差别越拉越大。“数学日记”有利于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验,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这有助于不同学习差异的学生都有所发展。而巧用数学日记来进行初中数学教师的有效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切实地做到“因材施教”,并且通过数学日记作为窗口,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疑点难点进行分析,及时地改善教学方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

(3)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

有位教师说:“我读了《卡尔威特教育法》,受到很大启发,感到课堂上不能缺少讨论、争论和交流。能让学生争论、交流,就产生了心灵的摩擦、智慧的冲撞,摩擦冲撞可以产生电火花,这就产生了灵感。不只是学生有了灵感,教师也有了灵感,教师和学生因此变得聪明起来了。”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体会中可以看出,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提升课堂的智慧,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但是,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尽如人意、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双向数学交流渠道的现象。21世纪需要的人才是具备思考能力,自主学习,有创造力。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习体验、价值观、情感态度交织在一起,因此,初中数学“日记”顺应了这一改革的潮流,打开了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大门。

2. 背景分析(研究综述,即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最早使用“日记”配合教学的学科是语文科目,而较具代表性的著作就是魏书生的美育专著《心声》。长期以来,日记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学生数学作业只有对和错之分,数学逐渐变成一门充斥形象、符号的冷冰冰的学科,数学的人文性被活生生地抹杀了,因此,数学也成为很多学生最不喜欢的学科之一。

近年来,在一些教育研究期刊中,也发现了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将“日记”引入了数学教学的工作中,数学日记在国内外作为师生交流的工具已经开始走近课堂,美国的数学日记的实施属于较前沿的研究,国内有些是研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数学日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有些是研究“数学日记在情感教育目标评价中的作用”,有些是研究“数学日记对中专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国内外的数学日记对象以中小学生为主,他们的成功研究为本文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世纪初,杜威在其著作《我们怎样思维》(How we Think)中论述了反思性思维(Retentive:Thinking)与教学的关系,提出“教师是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我国北师大教授林崇德主张: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教学反思应成为教师的习惯。杜威曾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再次指出,形成教师教学反思的习惯的重要性。

目前,教师应如何利用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为教学服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从初中生的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有效教学反思?如何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对症下药?现在本校初一年级推行的“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如何抓住学生这一根本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教师采取相应的策略改进?如何让教师的教学反思更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这就是本课题急需努力解决的问题。

3、主要概念的界定:

数学“日记”:就是学生把自己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理解评价,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以及自己在数学活动中产生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日记”:新课结束后,要及时记录新学的知识要点;说说自己的见解、观点、疑问或对例题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创新方法;也可以课前预习日记。

(2)考后“日记”: 学生对期中、期末、月考等考试后的阶段小结;

(3)探究“日记”: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现象,就能把看到的、听到的、遇到的有关数学问题的场景描绘出

来。同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记录实践活动,也可以写自己创编数学童话、趣味故事等等;

(4)专题“日记”:让学生在日记里说出自己学习某个数学专题的真实体验,如学习三角函数、概率、立体几何某章节后是否有收获;学习的心理状况如何;对老师有什么建议要求;学习方法应该怎样调整等等。

4、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1) 数学“日记”为师生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在平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学生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数学“日记”可以作为数学作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通过批阅数学日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教育,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品质。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我们要把平常只注重知识传授数学教学,发展为既注重知识传授也注重思想、个性品质培养的数学教育。数学“日记”为把初中数学教学发展提供了可能。

(2)初中数学“日记”为教学反思提供了可靠依据,有利于认知反馈与情感交流

在平常初中数学教学中,师生情感缺乏交流,数学作业的功能局限于教师获得数学信息和学生训练解法两个方面。初中数学“日记”却把学生的认知反馈和师生的情感交流融为一体。以往教师是通过批改作业,根据学生作业反馈的信息来估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但由于学生中存在弄虚作假的原因,并且教师从学生的作业中又只能发现“对”与“错”,其错误原因只能靠教师去估计,因此这种反馈往往失真。而在初中数学“日记”中,学生记述了哪一项知识易学,哪一项知识难学,记述他们对某一项知识的理解方式,记述他们归纳的一个公式或对一个问题独特的解题思路,这样数学“日记”就克服了平常数学作业的一些缺点;教师通过批阅“日记”,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了解教学效果,有效改进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利用数学“日记”进行认知反馈的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在初中数学“日记”中,学生可以谈学不好的原因,可以谈对教师的要求,可以谈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感受。教师通过批阅日记,交换自己的想法、感受。师生之间充满了理解、信任。数学“日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 数学“日记”为教学反思提供第一手教学建议,有利于教师自我提高

自我教育是现代人必需的一种能力,一次数学“日记”就是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在日记中,学生要回顾所学的知识,要记述理解知识的方式,要寻找学习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进行批判性的总结。通过回顾和总结,学生会自我获得更上一层楼的信心和勇气,学生会自我找到继续前进的正确方向,这种自我教育比教师说教式的教育更有实际意义。教师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深刻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在数学“日记”中,学生会记下老师哪一段话最有趣,哪一种教法好,哪一个问题老师没讲清,哪一堂课学得枯躁无味,某道题还有哪一种新的解法等,从这些信息中,教师看出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可看出教师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教师通过及时的总结,就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就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及支撑

对于利用“日记体”的形式进行初中数学交流与反思,并不是笔者天马行空地构建出来的,而是建立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而提出的:

1、响应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传统的“经验型”教师成长为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研究者”、“专家型”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新课改中如何成长?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可见,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反思才能产生变革,变革才能带来发展。同时,新课程标准为初中数学“日记”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初中数学“日记”以自己独有的特性:内省性、个性化、开放性、创新性和文化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广阔空间;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了有效教学反思的源泉。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反思不是以教师个体为单位的知识掌握过程,而是以深化和培养教师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以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为手段的提升、深化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持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的知识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扩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知识需要被重新构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教师的教学反思的过程不能是一种外在的灌输式培训或者强制性制度要求,教师是主动学习的主体,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的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实质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不断构建的过程。而初中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话语权”及主动权,将课堂上的知

识积累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也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的目标;同时。初中教师并非本专业知识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

3、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时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动力。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就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正是由于人有了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那么,自我实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可以使自己胜任本职工作,更主要是获得事业的进步、价值的实现、他人的赞许和尊重,获得认同感和满足感。通过数学“日记”,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困惑。教学反思中的“思”的内容是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并且是一种敢于否定自身的批判性反思。既然是批判,就必定有分析、有重建,需要新一轮实践的进行检验,正是这样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使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成为可能和必然。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初中数学“日记”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和交流方式,它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再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情况。学生通过初中数学“日记”,思考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从而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改进学习数学的目标和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目的,让学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了解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存在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和谐发展,提高高中数学教育质量,以下是我们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达到的目标:

1、了解学生学习数学心理状况和了解来自学生层面的第一手教学反馈意见

2、探索初中数学“日记”的内容归类和不同的处理手段方法

3、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师生互动的教学交流平台的构建

4、初步构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有效性的评价模式

5、了解初中数学“日记”对教师的情感反馈作用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中生现状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问卷调查及分析

2、制定初中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1)学习“日记”

利用导学案的“学后记”空位,从初一、二重点班、普通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4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学习完后至少写50-100字的学习“日记”。教师做出文字批阅和挑选优秀的“学案”展示,教师对应做出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2)考后“日记”

教师抽取几次有代表性的月考试题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每个年级抽取3个班(共6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对部分学生进行考后问卷调查和布置学生写考后总结性“日记”,教师做好试题质量分析。

(3)专题“日记”

教师针对几个教学专题从每个年级抽取1个班级(共3个班级)作为实验班,不定期布置部分学生写专题“日记”和问卷调查,教师进行专题教学突破。

(4)探究“日记”

从初一、二年级抽取1个重点班(共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进行课本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结合活动让学生写探究“日记”和活动过程中发现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趣味问题和活动的心得体会。教师做好研究性学习方案和活动后的总结。

3、整理学生的数学“日记”,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发现问题,收集原始材料;

4、结合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的问题,范例列举提出研究问题,集思广益,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5、教师针对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6、实施初中数学“日记”的效果反馈,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思路。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数学“日记”的实践经验和通过自学理论、参加新课程通识和学科

培训、听专家讲座、参与校本研究等形式,主动汲取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使教学反思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展开。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调查,并结合不同的调查对象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及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习惯进行调查分析;

3、行动研究法: 从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中研究,利用学生的数学“日记”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反思,抓住了学生第一手原始材料,对症下药,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边反思、边实践、边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对课题操作方案与已有的实践经验相联系,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切实有效,教学经验总结推广。

5、测量法: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性的数据分析、测量、对比分析。

六、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为一年,具体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基本设想,组织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并开展申报,并召开开题论证会,明确各成员的分工。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组织课题成员搜集、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围绕学科课堂教学中问题创设的类型、原则与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

第三阶段:(深化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10月

在第一阶段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在初一、初二、初三各个年级分别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学反馈,并对此进行加工提炼,逐步完善,教师针对学生在“日记”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有效教学反思。

第四阶段:(总结成果,撰写论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研究成果反馈、交流。组织力量进行分析与总结,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发布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成员

:负责人兼执笔人

:材料整理 数据分析

:材料整理 数据分析

八、主要参考文献:

[1]盛登. 数学作文价值研究[D] .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5:

[2]冯振举.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的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03:

[3]李献新.对新时期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xx年14期.

[4]章建跃.中学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潘菽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年:26 页

[6]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08.

[7]卢仲衡.卢仲衡教育心理学论文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8]章建跃.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9]]房元霞,宋宝和.以生为本的教师行动教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xx年19期.

[10] 涂荣豹.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 年(9)

[11] 袁坤译,张厚集审校.培养反思力[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12] 王坦著.合作学习导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年

[13] 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8-113

[14] 胡吉蔚.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剖析[D];扬州大学;20xx年.

[15] 严杰.写作心理学[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2011

[16] 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7] 李士铸,.PME:数学教育心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8] 张奇.学习理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19] 王长沛.数学教育与素质教育[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9

[20] 唐瑞芬,李士琦等编译.国际展望:数学教育评价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