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温岭杀医案的余悸还萦绕在每个医生的心头

“又爱又恨何时了”

或许温岭杀医案的余悸还萦绕在每个医生的心头,医患关系的恶化就像一把达摩斯之剑悬在他们的头上,谁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大家都莫衷一是。

是什么原因会导致如此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呢?暂不究其表面的医患矛盾,我们从制度层面上开始,在我看来这是制度的纰漏和社会发展矛盾的使然,这些年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都是对本来不完整的制度,只要出现问题,只会缝缝补补,拆东墙补西墙,时常造成捉襟见肘的困境,没有系统化,整体性,科学化的制度,只能造成体制机制的管理失能,效果偏差。

新医改5年以来,人们对这种制度还是处于不满意的状态,因为正真的“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源依然存在,结构性的不公平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还是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当然,五年的医改,也许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应,但不是老百姓所期望的立竿见影的。在医疗卫生领域,回归公益性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模式也渐显出他存在的弊病,导致穷人用自己的医疗保险保障了大部分富有群体,在优质医疗资源高的起伏线面前依旧看不起病,依旧难以负担得起优质资源的费用,也许我们的制度是好的,也许是你懂得,医患矛盾现在依旧存在那我们就觉得医改是不成功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在制度层面本来医疗改革是个难以一蹴而就的难题,我们如何在制度上做好,首先要有充分的信息统计,来用真实的面貌还原农村和那些边缘人群。其次要从医疗的各个方面统筹考虑,而不是头痛

医头脚痛医脚,医患关系的紧张不是哪个具体机制出了问题,而是在顶层设计和机制形成各个方面积累的流毒,以前的小修小补造成如今的积重难返,医患矛盾是个现象,而本质是深层次的。不仅体现在制度,它渗透于每个不科学的医疗方案之中,如此往复,贫困者只能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贫致病”的恶性循环之中。《最美孝心少年》节目,敢问那个不幸的家庭没有一段因为医疗负担而家庭破败的血泪史。

当然社会的转型也加速了医患矛盾的尖锐。

除却制度的弊病,医和患者是医患关系两种主要发生的主体,一个巴掌拍不响,谁的错,我们褒贬不一,医生或许带着趋利的心态,因为本来工资水平与业务量不平衡,但不会带着草菅人命的心。许多事故发生在人多,病杂的大医院,当然医生再稍微的情绪波动中难免情绪失控,会有纰漏和失误。这种高压下的人会逐渐沦为麻木。同时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下,医生的技能也有限,当技术有限,保险的低水平,患者要自费很多时,势必当患者不治身亡时,会落个人财两空。理所当然罪责要横加于医生。也许医生是无辜的,他们是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的两面人物,他们奉献于崇高的事业,但又因为政府的低投入和患者的高要求所逼迫的进退维谷,医生的行为也只能久而久之变得扭曲和缺失,对于每个求医者也许他的愿望只是花钱看病,而且前提是必须是看好病才能认可医生。因为有些患者是千里慕名而来,是挤破头才得挂到的号,他们不想听到失望的诊断。但结果不言而喻挂号花的时间在门诊三两分钟就被医生用光了,当期望成为失望使,谁还

有耐心褒奖医生。剩下的只有抱怨。医患之间的博弈就这样变成了如今不能说清道明的关系。

但无论怎样即便这种不良的医患关系是这个阶段的必然产物。我们也有必要去引导这种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政府必须有作为,有公共服务的意识,最大体现医疗的公益性,应该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从各个方面系统的调整,不管是医疗政策还是保险,法律也好都要规范医患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能边界模糊,让医生患者搞“暧昧”。当然政府的投入必须和社会发展同步进行,做好需要与投入之间的关系而非需求。兼顾好公平和效率可持续的关系;医院要控制规模,提高社会边际效益,注重福利性,不能一味的只考虑经济效率,而让这种资源让人们又爱又恨。同时要转变医院发展的思路,做好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比例,尽量让利于民;无独有偶患者作为一个消费者不能用商品的属性来看待医疗消费,既有对医疗资源需求的权利,也有对医疗资源监督和理性消费的责任。但不能用过激的行为处理本来就如芒在背的事情。医生作为一个受伤者作为一个代人受过的群体,饱含她的幸酸,也饱含无奈。对医生的失望其实是对未来疾病的失望,对未来健康需要的失望。我们作为社会的群体,每个个体都是一个需要理解和忍让的。医生也不例外,哪怕医生没治好你的鼻子,你可以打塌他的鼻子,但没必要让他消失。这是泄愤除此之外也是无济于事的挽回。有许多事情都与医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教育不高国民意识的差异,舆论不健全的情况下,媒体唯恐天下不乱,唯恐不能吸引眼球,大肆渲染和不计成本的传播。造

成今天悲哀的结局。

总之,医患矛盾是一段漫长的路程,但我想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不在今天不在未来,在我们阳光的心里,在我们充满信任和理性的智慧里。在理解和包容的态度中。

 

第二篇:反思“温岭杀医案”

反思“温岭杀医案”

10月26日,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三名医生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其余两人重伤,而事后当地政府的处理更是引起了医生群体的强烈不满。医生被杀,护士被劫持,事态的升级让我们很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医患关系会走到何方。

20xx年的夏天,我怀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的愿望来到了这里。那时的我充满了对医学的赤诚。然而,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每一次医生和患者的冲突,都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

对于“温岭杀医案”连某某的行为让我们伤痛,家里的墙壁上写着“7?31,王云杰、林海勇,死。”然而,比伤痛更让我心寒的是:当王云杰弥留之际,当大家都心急如焚地守候在急诊室门外时,一位围观的人说,“医生态度不好,就应该被捅。”还有一位患者说,“杀死一个医生,下次来看病,服务态度肯定更好。”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医疗竟然成为了一种服务行业。现如今医生的责任重点,并不在治疗方面上了,而是在帮助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属上了。病人们认为花了钱必须看好病,却忽视了,看病只是在医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为你解惑治疗而已。 医患冲突,受伤的不仅只有医生。对于患者来说,医患信任破裂的成本最终还会回落到自己身上:越来越多的医生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风险最低而非效果最佳的方案。

越来越多的医生或准医生会因为惧怕可能的风险选择逃离医疗行业。中国医师协会20xx年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78%的受访医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穿上白大褂。在医患冲突这场零和博弈里,只有两败俱伤,没有赢家。

面对不断升级的医患冲突,此前卫计委与公安部联合发出过医院安全指引,并呼吁医院安装报警按钮、保安门及扫描仪器来杜绝致命武器,并增加监视摄像头及加强巡逻。颇有讽刺意味的是,10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安部刚刚出台了关于医疗机构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的安保措施,其旨在构建平安医院和谐医患关系防止医院暴力事件发生。这一通知在浙江温岭杀医案前显得苍白无力。

面对现如今的医患关系,一些媒体报道也有很大的一方面的因素。恶意的攻击,不明事理的描述,等等,这些让医患关系变得更紧张。或许,新闻的收视率上去了,报纸购买率上去了,但是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不安。

作为一个医学生,医生这个职业的高尚,这种高尚的职业和情操,是我们每一个医学生自觉自原愿意去追求的,我们愿意去为病人解决困难,愿意去救死扶伤,这是我们的理想,所以为了我们的理想,我们应该相信绝大多数的病人。我们是要拿病人当亲人,病人也拿医生当亲人,这样我们就能填平医患之间的沟壑,能够做到真正能够完成我们的理想,实现我们的理想。

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