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学技能》学习笔记

停洞镇中心小学“十二五”小技教学习笔记

    《教师的教学技能》

                    记录人:潘巧云

20##年4月

导论   教学技能的习得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1、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2、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3、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外化形式。

  二、教学技能的特点

1、教学技能获得的情景性

2、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构成的复合性

3、教学技能构成的复合性

  三、教学技能的分类

  四、教学技能的掌握

    〈一〉、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重视“知”与“行”的联系,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练习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反复训练,才能使活动方式达到熟练的程度。

2、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实践的反思中通过经验重构而形成具有“个人性”的“实用理论”。教师要面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

反思。所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师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行为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里发展的途径。

 反思是针对自身教育活动的批判性思考,是指向问题解决的自主性行为,反思也是一种对经验的自我开发。

2、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

3、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西习得的

〈四〉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质

       

         上篇   教学设计的技能

教学设计也是一般意义上的备课,强调系统设计教学的原理来备课,备课也是规划教学。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确立目标,导向目标,评价目标。

                第一章   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贮存于一定媒体有待加工转化为教学目标的信息。

                     第一节   学情分析

一、了解学生状况

二、选择多种途径  1、自然观察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3、谈话法     4、调查研究法       5、测验法

三、重视已有经验

                     

                         第二节    研究教材

教材可以概括为:1、构成课程而选择出来的、具有文化价值的信息性素材;2、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具有教育价值的信息性素材或选择出来的具体材料。

为了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教材中最重要的信息,需要认真钻研教材。

一、全面领会

 (一)学习课程标准  

 (二)认真钻研教材  从要求上看, 钻研教材 要达到懂、透、化。

二、深度解读    

     深度解读是指教师在全面理解教材 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把握教材的内在特性、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而进行任务分析。

(一)、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性

1、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知识结构和特性

3、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二)、抓住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

1、突出重点

2、排除难点

3、抓住关键

(三)做好教学任务分析

三、精细加工

(一)教材的取舍  

1、内容质量要达到“四性”,即科学性,目的性,启发性,和思想性

2、内容深度要求立足于目标,把高难度和量力性有机结合起来。

3、内容广度要求围绕目标,把“博”与“精”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里有一种充实感、生动感、趣味感。

(二)教材内容的增补

(三)教材内容的调整

(四)教材的合理组织    1、排“序”       每门学科的知识都是有机的整体,各概念和原理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贯性。

   2、定“点”

抓住知识关键点         找准最佳结合点      确定教学起讫点

考虑教学切入点        把握课堂兴奋点       凸现教学着重点

突破学习疑难点       精心组织训练点      设计教学收束点

欲留课外延伸点

(五)教材的创造性加工  

1、教材的认知性加工    2、教材的情趣性加工

3、教材的操作性加工

             

               第三节     确定目标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指引、调控与测量等功能。可以说,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而设计的,任何一个教学目标的设计,只有在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与规律时,才有利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一)注意目标的纵向联系 

     从总体出发,处理好上、下位目标的关系

(二)确立“三维目标”

     把握目标的横向结构,正确认识并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三)拓展目标的弹性空间

二落实教学目标的策略

(一)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

(二)在“结合渗透”上下工夫

(三)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四)在“重点突出”上做文章。

(五)要在“因才私教”上想办法。

三、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

(一)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

(二)明确目标的主体

(三)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

(四)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五)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第二章  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节    安排教学事件

一、教学事件的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以使学习过程更加的有效,就称为“教学”。

教学设计,就是规划教与学相互配合的序列,安排好各种教学的“事件”、“情境”与“刺激”,以唤起、维持并推动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

          第二节   创建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是一种用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这些学习经验和环境有利于学生获得特定的知识技能。

一、发挥情景的作用

“情景”的特征表现为:其一,感性因素比较丰富,具有直观性;其二,内部蕴涵主题,具有典型性;其三,可以反复感知,具有稳定性。

二、促进师生的交往

尽量把学习情景并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去,让学习与生活接壤;尽量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模拟问题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感知,加强语义知识与形象知识的连接;尽量创造和谐、民主的人际环境,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三、提供学习“支架”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和联系,以促进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良好的经验结构。

        第三节    制定教学策略

一、安排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的环节,指的是教学活动的运动、变化、发展在时间连续上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内容所需要经历的基本阶段。

(一)按认识活动规律展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第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第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第四,检查和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既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环节,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且也不是每堂课的教学都必须经过这些步骤。教学过程既可以由具体到抽象,又可以由抽象到具体;既可以由认识到实践,又可以由实践到认识。

(二)按“课”的类型确定教学步骤

(三)按教学模式安排教学程序

二、组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1、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2、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3、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三、选择组织形式

四、运用教学媒体

五、编制练习作业

                 第三章     拟订实施方案

一、理清运作的思路

  1、形成主线      2、抓住关键        3、适当调整

二、保持必要的弹性

  1、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2、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3、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三、写好教学设计的文本

(一)撰写教案的要求:

1、教案撰写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2、教案具备的重要信息。

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

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二)教案格式的选定

教案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中篇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     激发动机

一、学习的动力机制

1、学习需要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源泉

2、动机过程的模式

3、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

二、激发动机的方式

1、设置刺激情景

2、运用目标激励

3、激起内发需要

4、发挥成功效应

5、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章    导入新课

一、

 

第二篇: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的教学技能》讲义

培训时间:20xx年3月18日下午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一、 教学技能的含义 (P1—3 页)

几种教学技能观:①活动方式说。②行为方式说。③结构说。教学技能被认 为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与认知活动结合而成、相互影响的序列。④知识说。操作步 骤(程序性知识) 上述几种看法其实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教学技能的性质。 (一) 教学技能是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行为方式 首先,教学技能与教学活动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教学技能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 再次,教学技能的外在特征是相对明显的。 (二) 教学技能是一种富有灵活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高级技能 1、教学技能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交融 2、教学技能是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结合 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关于“是什么” 、 “为什么”的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 、 “怎么办”的 “为什么”的知识。 3.教学技能是规范性要求与灵活性要求的统一从教师的教学工作实际来看,最基本的也是较难掌握的,是那些课堂教学中 与学 生相互作用的开放性技能。 (三) 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化形式 事实上,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常常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取向和自觉程 度,而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是时时、处处支配着教师对行为方式的选 择,决定着教师行动的逻辑。

二、 教学技能的特点教学技能和性质决定了教学技能特点, 这些特点表现在教学技能的习得与养 成的过程中,成为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应当遵循的“通则” 。 (一) 教学技能获得的情境性 因此,教学技能的学习应当镶嵌于教学情境中,借助案例研究、行动参与等 方式才有效。 (二) 教学技能表现的默会性 著名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曾把人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会知 识” 。 美国学者舍恩称之为“行动中的知识” ,日本教育家佐腾学称为“实践性知 识” 。 如表现为决策的直觉、面对复杂情境的机智、自觉的调节教学的进程、处理 常规问题的“习惯”等等。 (三) 教学技能构成的复杂性 一个教师学习和掌握某一种教学技能不可能脱离整体的教学活动, 他必须把 各种教学技能整合起来,形成一种互补的、交融的复合行为结构,才能适应教学 的需要。

三、 教学技能的分类

这些行为大都具有功能性确定性、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度量性等特征

(一) 从教学活动的过程看教学技能 根据上述,我们可以把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看作三个有机联系的阶段: 准备阶段——师生互动阶段——反思改进阶段。 (二) 从教师的工作结构看教学技能 这一分析表明,教师的工作技能可以分别归结为备课、上课与评课(评价的 不同类别) 备课: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备检测 上课:启动:动机、兴趣、注意、目标 导入:复习、检查 展开:呈现、编码、尝试、反馈 调整:补救、补充 评课:以达标度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 以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作为评估教师教学的准则 说课与评议相结合,促进反思与改进 (三) 从教学的行为方式看教学技能 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技能概略地划分为三个实践上最易于把握的范畴: 教学设 计的技能、课堂教学的技能和教学评价的技能。 四、 教学技能的掌握

认识教学技能的目的在于掌握教学技能,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一) 教学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

1. 教学技能的掌握要重视“知”与“行”的联系 2. 掌握教学技能要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联系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需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 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 第三,反复训练,才能使活动方式达到熟练的程度。 3. 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 实习生和老教师的差别在于: 在教学中教师控制课堂教学场面和进行诊断评价, 及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向 学生确认、反馈正确信息方面,两者的教学行为方式运用却有较大差别。 (二) 教学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反思中建构 1.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 “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考尔德希德) 2. 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 其实,教师对某种技能的独到理解与创造性运用都不可能只是“自动化”的 行为表现,其背后一定凝聚着理性地思考和对规律的尊重。

3.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一定的文化脉络中习得的 (三) 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的整体素养 教学技能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外在化表现, 其深层的依据必然是教师的整体 素质。 教学技能的掌握依存于教师哪些方面的专业素养呢? ① “专业精神”对教学态度行为的影响 ② 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和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 ③ 教师的智能,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和特殊能力 ④ 教师的“自我” ,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能力等等。 总之,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的 参与和磨砺中, 通过自觉地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建构起来的; 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地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培训时间:20xx年3月22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上篇教学设计的技能

第一章 把握教学内容 一、了解学生 二、选择多种途径 1、自然观察法 2、书面材料分析法 3、谈话法 4、调查研究法 5、测验法 三、重视已有经验 第二节研究教材 教材是一部分课程内容的物化形态,是学生借以获得课程经验的中介和手 段。 一、 1、 2、 3、 全面领会 学习课程标准 认真钻研教材。 (可分三步 P14-15) 获取其他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二、 1、 2、 3、 第三节

深度解读 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3 个方面 P15 略) 抓住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于关键点 做好教学任务分析(5 个方面要点 P17-23 略) 确定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 1、注意目标的纵向关系 2、确立“三维目标”

3、拓展弹性空间 二、落实目标的策略 1、在“全面育人”上出成效 2、在“结合渗透”上下功夫 3、在“持续发展”上花时间 4、在“突出重点”上做文章 5、在“因材施教”上想办法 三、陈述教学目标的新技术 (应注意 5 点 P29)

第二章 策划教学活动

第一节安排教学事件 P30-P33 1、构成 2、学与教相匹配 3、教学事件的变式 第二节创建学习环境 P33-P36 1.、发挥情景的作用 2、促进学生的交往 3、提供学习的“支架” 第三节制定教学策略 P36-P46 1、安排教学程序 (3 个要点) 2、组合教学方法 (类型、选择与运用、改革的趋势) 3、选择组织形式 (课内教学、辅助教学的形式) 4、运用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程序、在教学中的运用) 5、编制练习作业 (练习作业的功能、要求、编制)

第三章 拟定实施方案

一、导入新课 “策划教学活动”是“厚积”和“发散”的过程,而到了教学设计的后期, 则需要“薄发”和“聚焦” ,形成明确的操作思路,克服游离不定和枝蔓丛生的 弊病。 二、学习新课 (一)形成主线 1、自读示例《从题眼中提炼主线》 2、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二)抓住关键 1、自学示例《草船借箭》的三种不同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说说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的关键点在哪里? 3、上过课文的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适当调整 1、自读示例《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调整教学

重点》 2、说说你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用儿童的眼光去看教材”是的理解。 3、授课教师总结。 三、课堂总结 上篇 教学设计的技能

一、导入新课 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 ,所以在充满动态的课堂上, “生成”是不可 避免的。 二、学习新课 (一)教学设计的弹性 1、教学设计是一种“教学构想”2、课堂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场合。 3、要有一个弹性化的教学方案。 (二)写好设计的文本 1、撰写教学计划 2、撰写教案的要求 (1)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 (2)应给出重要的内容信息。 (3)教案的撰写可以因人而异 (4)教案可以集体讨论,由教师个人编写。 (5)教案的内容与形式同教学设计的具体目的与用处有关。 3、教案格式的选定。 (1)文字式 (2)表格式 (3)程序式

培训时间:20xx年5月20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中篇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第一章 激发动机

一、导入新课

上课是将教学设计付诸执行的过程。我国学者依据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和主 张,将上课的环节分为启动、导入、展开、调整和结束五个组成部分。

二、学习新课

(一)激发动机的意义

1、唤起内在需求,明确学习目的。 2、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

3、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 4、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

(二)学习的动力机制

1、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 2、动机过程的模式 (1)内在需求 (2)外在诱因 (3)自我调节 3、调动学习积极性的策略(1)沃特科沃斯基的“TC 动机设计模式” (2)凯勒的“ARCS 动机模式”

三、课堂小结

(一)设置刺激情景

1、唤起感知,即利用新异的、惊奇的、不合理的来激发和维护学生的注意。 2、引发探究,即通过激发或要求学生产生要解决的问题来刺激寻求信息的 行为引起注意 3、利用变化力,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来维护学生的兴趣。

(二)运用目标激励

1、阅读教学示例《知道学习的意义》和《在目标引领下步步前进》 。 2、教师讨论,交流 3、授课教师总结 (三)激起内发需要 (四)发挥成功效应 1、阅读示例《成功,让孩子扬起前进的风帆》 。 2、教师谈谈自己运用成功效应的案例。 3、授课教师总结。 (五)引导学生参与。 三、课堂总结

第二章 导入新课

新课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成功的导入是很重要的,它能引 领学生的心灵走进课堂。

(一)导入新课的意义

1、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2、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

(二)导入新课的要求

1、导入的要素 (1)语言:亲切得体的态势语、丰富多彩的开讲语、生动有趣的书面语 (2)信息 (3)活动

2、导入的结构 (1)引起关注 (2)组织指引 (3)建立联系

3、导入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机智性原则

三、课堂总结

(一)做好新知识的学习准备。

(二)采用“始前教学策略”

1、始前测验 2、陈述目标 3、呈示概要 4、先行组织者

(三)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四)揭示矛盾引发悬念

(五)开展尝试学习活动

培训时间:20xx年7月16日下午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第三章 呈现教材

1.学习呈现教材的意义(P73) 2.课程、教材与教科书的联系与区别 3. 新课程的“教材观” 4.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着重于 6 个方面(P74) 5.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应注意 6 个方面(P74-75)

1.联系师生的经验 2.引领“先行组织者” (1)陈述性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 (3)具体模型组织者 3.设置一定的问题 4.组织相关的素材

5.采用标志的技术

第四章 活动变化

1.活动变化的意义(P81) 2. 活动变化的要求 (1).教师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2)教师教学活动方式的变化 (3)活动变化应遵循的原则:5 个方面(P83)

培训时间:20xx年9月16日下午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活动变化的方式 教学过程:

1.多姿多彩的教态变化

(1)表情变化 (2)姿态变化 (3)位置变化

2.声情并茂的言语变化 (音调、节奏、表述、伴语变化)

3.相互配合的媒体变化 (视觉通道式、听觉、视觉结合式、触嗅觉通道式)

4.活泼有趣的活动变化 (情景式、表演式、模拟式、游乐式、操作式、商议式、参与式

5.水乳交融的组合变化

第一节

1、学习的反馈的概念: 将学习的结果提供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知道学习结果,从而发扬成绩,克服 缺点,纠正错误,不断进步。

2、反馈调节的基本手段是强化。

3、课堂教学是一种依据目标、导向目标的实践活动。

4、教师反馈调节技能的概念: 反馈调节的意义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反馈调节

5、反馈调节技能的功用: P93 共 5 点论述。

培训时间:20xx年11月18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一、 反馈调节的要求

1、反馈调节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2、反馈调节要以教育目标为尺度

3、反馈调节要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

4、反馈调节要讲究科学性

5、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自我强化、自我调节能力

第三节

一、捕捉反馈信息

方法:1、观察

(1)、观察学生的眼神 (2)、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手势 (3)观察学生与自己保持的接近度

2、谈话

3、作业

4、操作

二、选择强化方式 言语式、房号是、动作式、活动式

三、及时校正差错 反馈调节的方式 反馈调节的要求

四、做好“双补”工作

一、随机性

二、承接性

三、诱导性

结束技能的主要功用是: 三点:p99 (略)

第一节结束行为的意义 1、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一般要做到三点: 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技能

培训时间:20xx年元月14日下午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一、结束的构成要素 信息、 语言、行动三要素

二、结束的基本过程 四个阶段即 简单回忆 提示要点 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

三、结束的操作要求

4 点要求:p100 (略)

第二节 结束行为的要求

1、画龙点睛,抓住主线 2、比较异同,深化理解 3、综合贯通,系统掌握

二、提示课后事件,做好衔接过渡

1、提出课后要求,为下一课学习做好准备

2、留下问题,引导学生虽然思考

三、重视激情励志,鼓励探索创新

培训时间:20xx年5月10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下篇 指导学生的学习的技能

第一章 讲授

1、讲授的概念:

2、言语讲授的意义在于: 4个 P104 (略)

二、讲授的意义

1、言语讲授是教师常用的、有许多优点的教学行为方式

2、言语讲授并不必然导致学生被动接受

3、重新理解“言语讲授”

第二节 讲授的要求

多采用“启发式”应遵循以下要求

1、组织学生的表象

2、联系学生的经验

3、推动学生的参与

4、多种方法的互补

5、精要生动地表达

第三节 讲授的方式

教育学通常把讲授方法分为讲述、讲解、讲演、讲读等几种。 下面是以其表 现形式和功用为根据粗略分类:

一、简洁生动的叙述

1、概述式 2、例证式 3、譬喻式 4、具象式 5、进程式

二、清晰明确的理解

1、讲解的概念:

2、讲解的分类 (1) 、要义式 (2) 、对译式 (3) 、联系式4) 、 (

比较式 (5) 、展开式

三、有理有据的论证

采用一定的逻辑方法推理论证,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授方式。

按照论证的逻辑方式的不同,可将分为若干形式:

1、分析综合式 2、归纳演绎式 3、类比式4、问题中心式 5、原理中心式

四、动静结合的传输

1、讲读式 2、延伸证明式 3、动作中心式

培训时间:20xx年7月19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第二章 提问

1、教师问,学生答 2、教师激疑致问,师生共同回答 3、学生自发提问 提问技能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常用的手段之一。问答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p117 (略)

第一节 提问的意义

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提问。 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诱导学生质疑发问 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一 类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最常用手段之一。 问答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十分善问,《论语》就 是孔子与学生展开提问答辩的言辞记录。在我国传统的学习理论中,有大量关于设问、 置疑和解惑的精辟论述。在西方,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发现真 理;近代谈话法的风行更倚重于提问。 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一节课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编拟不同水平、形式多样、 引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问答。问答的教学功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能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 ,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 专题或概念上来。 第二、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分析、综合、概括,从而获得新知识,形 成新概念。 第三、的问答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 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学会怎样学习” 。 第四、提问可以使教师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与方法,为学生提 供机会,激励他们提出疑

问,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提问的要求

提问的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 提问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部动因。而提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教师提问的示范、指 引和潜移默化作用,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从教师善问到学生会问 (一)讲究提问的艺术 1、提问要注重真实性,应真正触及学生认识的矛盾,成为学生产生探求欲望、推 动积极思考的刺激。 2、提问要富于启发性,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尽可能引导学生认清问题的实质, 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 3、提问要激发主体性,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追索问题的 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去解决问题。 4、提问要追求开放性,不要以书本上的固有答案和教师自己的已有结论限制学生 的回答,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贡献自己的创意和经验。 5、提问要具有差别性,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于不同水 平的学生, 要善于提出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适合他们发展思考力的有针对性的问题。 (二)引向深入的理解——我们认为,无论什么样的提问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和特 定作用,教师并不需要机械地记住并套用到多变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当关注的是“问 题”怎样才能启动学生的思维并将其理解引向深入,最好还能激发创造的火花。 (三)培育问题意识——要让学生的学习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当堂入室,要使学生具 有挑战权威、叩问经典的勇气,就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二、从教师的激疑到学生的问难 1、设置冲突情境;2、接触真实问题;3、鼓励发散思维。 三、从教师操控到师生对话 (一)提问的过程——1、引入阶段;2、陈述阶段;3、介入阶段;4、评价阶段。 (二)提问的要求——1、问题要紧扣教材内容;2、问题的难易要适当;3、提问 的时机要得当;4、提问要面向全体;5、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6、提问要灵 活运用;

7、提问与其他教学方式配合。 (三)提问的解答——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经验和体验,平等、民主地与学生展 开讨论和研究,但也不能淡化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培训时间:20xx年11月1日下午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三、提问的方式

一、诱发求知欲望 1、情景式——这种方式是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的实际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情境中孕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索。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具体的、学生能感 知到的情景,也可以是言语陈述的情境。 2、置疑式——这种方式是通过提问,挑出学生思想上的疑窦,暴露矛盾,使学生 “于不疑处有疑” 。

二、获得简明答案

1、直接式——学生一般凭借直接回忆或联想就可回答,这种问题可确定学生是否 已记住或大致了解所学的内容,如定义、公式、定理、具体事实和概念。 2、联系式——主要是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或易于理解的事例,由近及远、由浅入 深地提出一些简答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提取过去经验中相应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新 知识。 3、台阶式——通过铺设台阶、减缓坡度,由易而难地提出问题,化“大步”为“小 步” ,使学生渐进式地但又是系统地获得知识。 4、追索式——当学生的某些简答不能说到要害问题,或者出现疏漏和错误时,教 师通过反问或追问, 挑出其矛盾或不周全之处, 促使学生努力思考, 诱发出探究性行为。 5、点拨式——在教材的关键处或学生容易忽略而又重要的地方设问,往往能起指 点迷津,引起警觉,预防错误的作用,好的点拨与指要式提问还能画龙点睛。

三、引向深入思考

1、对比式——提出问题,让学生从“比”中加深理解、掌握知识。 2、引深式——引深式提问着重于将学生比较表面和肤浅的认识,步步引向深入, 使他们在思考、操作、答问中真正掌握知识。 3、解析式——解析式提问的要义是分析,即对一个整体进行分解,通过提问对整 体的不同部分,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考察,使之把握整体、认识整体。 4、综合、概括式——在对事物进行分析,弄清各个部分特性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 出问题,要求学生将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特性联系起来,形成较深入的整体认识,然 后对问题作出解答。 5、评价式——要求学生运用有关知识经验或价值标准,对某种事物、事件、事理 或作品的某一方面加以衡量比照,或进行品鉴,作出自己的判断评价,说明理由。 6、发散式——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采用不同方法 解答,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培训时间:20xx年4月25日

培训地点:远程室

培训人:吴会勇

培训过程:

板书的要求

在课堂信息传递中,板书作为一种形象的、无声的书面语言,不仅能够加深学生从 有声语言中获得的印象,而且能够创设课堂审美情境与和谐气氛,引起学生审美的心理 体验,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板书的主要功用有:1、突出教学的重点和要点,帮助学生理解教 材;2、提示教材内在联系,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造;3、增加信息刺激的强度,提高 学习的效率。 板书设计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紧扣教材,富有目的性——板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板书必须对教材加以 高度概括和浓缩。做到突出重点,纲目分明;因果从属,有机联系;浑然一体,了若指 掌。标题的选择,更要反复推敲,起到画龙点睛和统摄整板的作用。 2、语言精确,富有科学性——板书的字、词、图和表等要精确,合乎科学的专业 语言规范,包括概念的解释、定理的证明、公式的应用等,都必须科学。 3、书写优美,富于示范性——教师书写板书时要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讲究规范 和优美,使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 4、设计独到,富有艺术性——几尺大小的黑板,犹如一块画布,要精心设计,刻 意书写,使整个板书的布局格式与内容安排成为一种艺术创造。板书的艺术性既表现在 整体结构上,也表现在部分与部分的有机组织上。 5、言简意赅,富有启发性——板书是课文内容的缩写,其有限的板面不可能把全 部教学内容都写上,它只能容纳关键点、重点、难点以及纲要性的内容。 6、条理清楚,富有系统性——板书从语词到内容要点都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反映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学生从板书可以学到系统的知识。 7、重点突出,富有鲜明性——板书反映教学内容,一定得重点、难点突出,详略 得当,板书的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要有所区分。 8、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板书的文字、图表、格式要灵活多样,不断有新的 变化,既整齐、规范、美观,又新异、奇特,使学生感到生动、活泼、趣味横生。 9、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和已经出现的问题,在 板书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提醒、强调、纠正和预防。 10、掌握时机,富于灵活性——书写的时间应同讲解的进度有机地结合。具有启发 性的,应写在推导过程之前;具有结论性的,应待瓜熟蒂落,写在分析推理之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