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表现在特殊环境下父子之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既然是感人的故事,我们常常会由情入手来展开我们的教学。我抓住了“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个情感线索来展开教学的。

首先由地震后,一群孩子的父母见到自己孩子所在的漂亮三层教学楼化为废墟之后的言行举止与阿曼达的父亲做比较入手。让孩子们感受到同样是对孩子的爱,但阿曼达的父亲更多了一分执着。

而后在探讨阿曼达的父亲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进一步感受出父亲的执着,不顾一切。而这一连串的言行举止都缘于他心中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在这部分教学中主要抓住了两个语段:

1、父亲不顾旁人的劝说,依旧执着地挖着。

2、父亲不顾自己的身心俱疲,依旧执着地挖着。而这两部分的教学,我把他们紧紧的整合在一块来展开教学。

其次是第二个层面,这句话对阿曼达的影响,我们可以发现正是这个信念让阿曼达在身处险境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镇定,关爱同学,确实了不起。

最后也便升华、理解了父子之间的挚爱与信任。

不足之处就是朗读还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腔调一个情感,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提升。就比如在重点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这一段的研读中,虽然我反复的引读,扣问,再读,但始终没有得到情感的升华。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没有让学生“用”起来,如果可以让学生给这位父亲颁颁奖,写写颁奖词儿,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用起来,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

 

第二篇: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中心小学 何丽娟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疾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如《背影》《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奇迹的名字叫父亲》等文章。

◆搜集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等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疾步”等词语。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具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xx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

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血”字是多音字。b、了解“疾步”的“疾”的意思。c、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划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交流。

◆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抓住“了不起的父与子”品读全文,及其他重点句。)

先说父亲了不起,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b、“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c、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时,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伤心,表现出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撕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d、“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e、“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在支撑这父亲——“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38个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五、质疑问难,总结全文

◆质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看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录像。

◆阅读《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七、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