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设计

杨建红

2015-9-15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感情朗读,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方法目标: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法、电教法

教学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课件1)

一、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内容之前,先让我们共同欣赏一组图片。(课件2-5)

师:欣赏完这些图片,是不是让我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慈爱?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在你的生活学习中父母是怎样疼爱你的? (生答)

师:说的非常好!所以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课件6)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大家把大屏上的文字齐声朗读一遍。

师: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会有什么奇迹呢。我们再来看一组图片(课件7-11)。

师:谁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惊心动魄、令人恐怖、残酷、惨不忍睹、损失惨重??)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xx年1月17日,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课件12)生齐读两遍 (板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在走进课文之前,我先对大家进行一项考察,看看大家对字词掌握的情况如何?请看大屏(课件13)请生读(纠正),齐读(评价)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页。

二、学习课文。

师:请看大屏,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去读课文(课件14)。

生齐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答(出示课件15)

2、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答(了不起)(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下面大家默读课文,在读的同时用笔画出课

文中的那些能够体现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词句,然后同桌互相交流。

交流:

师: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板书:父亲

生:在混乱中,一位年亲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师:为什么你会说这句话体现了父亲的了不起呢?

生答。

师:是呀,一个冲字就足以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还可以从哪看出父亲的了不起?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答。

师: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课件16)在读时要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 (评价)

师: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生答。

师:(评价)就因为他曾经对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才使父亲的心情有了巨大的变化。因为这句话,父亲做了什么?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师:你从这段话,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生答。

师:(评价)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与众不同,就体现出了他的了不起。

师:除了一些好心人劝父亲不要再挖之外,还有谁来劝过父亲?

生答。(课件17)

师:谁还能找到体现父亲了不起的句子?

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那么,你是怎样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到父亲的了不起的?

生答。(师评价) (课件18)

师:请同学们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句话下面划上横线,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

师:是呀,36小时,那可是两个白天一个夜晚,父亲在这36个小时中,不吃不喝不休息的在干什么?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生答。

师: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36个小时,2天1夜的不吃不喝不休息,为了救出儿子而拼命地挖着挖着。父亲的这种做法,有人理解吗?

生答:没有。

师:有人来帮助他吗?

生答:没有。

师:没有人理解他,没有人来帮助他,有的只是劝阻。而父亲回答他们的只有一句话:(课件19)

生答:儿子在等着我!

师: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助,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师指大屏)

生答:儿子在等着我!

师:是呀,正因为在父亲心中儿子一直在等着他,所以他不停地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答。

师:(课件20)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

师:到处都是(生接)。

师: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父亲放弃挖掘了吗?

生答。

师:板书:永不放弃

师: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定,坚强?(课件21)

生齐读。

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课件22)

生齐读。

师:永远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

师:假如他就是你的父亲,看到他为了找到废墟下的你,30多个小时,顾不上喝水、吃饭,更顾不上睡觉;没有人理解他,更没有人帮助他,他仍然在不停地挖呀,挖呀;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还是在不停地挖呀,挖呀。此时此刻,你会怎样读这段话?

(生答:心疼,激动,感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激动、感到的心情来读这段话。(课件23)

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体会了父亲的了不起,那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能够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这段话为什么能够打动你?

生答。

师:(评价)阿曼达虽然只是个7岁的孩子,可是他害怕吗?

生答。

师:他为什么不怕?

生答。

师:因为他相信,(课件24)(生读:不论??)

师:(评价)从这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回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师: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空气也越来越浑浊。7岁的阿曼达,经过两天一夜的等待,一定是渴极了,饿极了!但是对父亲的无限信赖让阿曼达充满了一定要活下去的信心和力量。坚信父亲会永远和自己在一起让阿曼达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呀!

师:还有哪些语句能让你体会到阿曼达的了不起呢?

生:“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课件25)说说从这段话中你是怎样体会出儿子的了不起的?

生答。

师:先出去与后出去有什么不同?

生答。

师:是什么让阿曼达如此勇敢?

生答。

师:板书:对爱的坚信

师:因为他相信:(生接:不论??)

师:请男生齐读这句话,读出儿子先人后己的精神及对父亲的信任。

师: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父亲救出儿子的这部分内容。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父亲,女同学读儿子。读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经过38小时的挖掘,父亲终于挖出儿子了,并且知道儿子还活着,这时是激动的心情,儿子在等了38小时后,终于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他非常激动和喜悦。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出这对父子惊喜、激动的心情。(开始读)

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出了地震中的奇迹。(课件26)指大屏生齐读。

师:(课件27)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这句话就像一根纽带,将地震中的父与子紧紧联系在一起。

师: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一起!

师:让我们记住——(课件28)

生齐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师:让我们记住——(课件29)

生齐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师:最后让我们在《父亲》这首歌中去感受父爱的伟大。

师:(课件30)作业:写日记。

师:(课件31)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父:永不放弃

9 了不起

子:对爱的坚信

教后反思:

优点:

我觉得本次优质课,最大的优点是:1、整篇课文的教学抓住“了不起”这条主线来展开,显得条理清晰,令人一目了然。例如,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后,提出“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由此引出“了不起”,然后围绕“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从哪些方面看出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一步步深入思考并交流。以一个主要的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整节课的学习显得很利落。

2、重视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对重点段落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来理解,来感悟。读的形式多样,如:教师范读、配乐读、分角色读、个人读、齐读等。

缺点:我觉得不足之处也很多。

比如:1、开头弄了个《生死不离》的诗朗诵,本来是想渲染一下气氛,为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奠定感情基础,但这块视频播放时间太长,以至于侵占了学习课文的时间,使得课堂上时间很紧张。

2、处理课文方面,也显得“挖掘”不够。比如学习“父亲挖掘了38小时”这部分内容时,只是一味地领学生理解父亲挖的时间长,理解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要做什么,而父亲要做什么,没有深入地领学生去体会这么长的时间里,父亲在怎样的挖,从而对父亲挖掘的艰辛体会不够,也削弱了学生对伟大的父爱的理解。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城关中心校 陈颖

一、教学目标

通过深入阅读课文内容,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1、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相关教学材料,参考了许多相关的教案和材料,了解到教学的重、难点,确定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题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课文插图和有关地震场景的视频,并进行技术处理,做成PPT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发生地震的危险,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同感受这种浓浓的爱。(板书课题,齐读)

2、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在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哪里。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他迫切想知道孩子的情况。)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父亲的绝望。(指名读,评读,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板书:坚定)

2)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

(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件出示】

1)说说你从这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师: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比较:读读这两句,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课件出示】

A: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反复读读第二句,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父亲寻找儿子过程的漫长及艰辛?

2)这里有一个字突出父亲挖的艰难,找到了吗?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任务的艰巨)师引读:是呀,多么艰巨的任务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3)这里的“挖”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掰、抱、拣)一个“挖”字包含了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师再引读: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4)“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他们阻挡他,是因为——?(没希望、太危险了)

师:到底会发生什么危险呢?让我们快来看看吧!

5)师生分角色读——【课件出示】

6)这么危险,为什么父亲还是不顾一切的挖呢?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救出来,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过渡:正是这一语千金的承诺,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不顾劝阻,不畏艰险,挖了两天一夜,38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

7)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乐】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通过教师配乐朗读的情境渲染,让学生想象父亲的样子,体会父亲的伟大)

8)引读: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都成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9)指名读: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吧,

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过渡:正是这身后伟大的父爱穿越了生死,创造了奇迹,到了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从瓦砾堆底下传来儿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这样伟大的父亲,同样有个了不起的儿子。你又从哪儿看出了儿子了不起?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学生汇报;

1)“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自信。)【课件出示】板书:坚信。

2)“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敢。)【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延伸“爱”

过渡:终于令人感动的时刻到了,谁来读读文章的结尾?【课件出示】

1、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这对了不起的父子说些什么呢?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吧。【课件出示图片并配乐】

2、小结:这就是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同学们,你觉得创造这个奇迹的力量是什么呢?(爱)爱是一曲不老的歌,是一首感人的诗,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愿我们都能成为故事中了不起的人物!

(四)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回家后为自己的父亲洗脚,看看他们的脚和你的脚有什么区别?写出你的感受。

2、拥抱你的父亲三分钟,写出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地 震 中 的 父 与 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