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者:浙江省特级教师   顾志能老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复习旧知

    1.问题情境。

    根据五天的训练成绩,选拔一位同学去参加学校的1分钟跳绳比赛。

    张明:201     205     208     213     217

    王星:206     204     210     209     202

师:谁去更合适?

生:张明,因为从数据的变化趋势中发现张明在不断进步,而王星起伏不定。

    教师板书“数据的变化趋势”。

   2.引导转换,复习旧知。

    师:如果我们要想更清楚直观地看出两人成绩的变化趋势,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

    生:我们可以统计图表示。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你觉得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比较合适呢?

    学生讨论,得出应选用折线统计图,并说理“可以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

   3.简单读图,感悟趋势。

呈现张明和王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图1、图2),学生读图。

师:王星成绩怎样?

生:忽上忽下。

师:张明呢?

生:步步升高。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设疑问难,引发思考

    (1)呈现刘辉的成绩(图3),分析其进步趋势。

    (2)设问:如果张明和刘辉要一决高下,谁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课件切换,将张明和刘辉两人的折线统计图并排呈现在一起,学生交流。

    (3)学生都认为张明获胜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他们两人的成绩虽然都在上升,但张明的折线要斜得厉害,说明他上升的趋势更明显。

    (4)引发思考。

    师: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2.唤醒旧知,初步感悟。

    生:我们可以把两张统计图合并在一起。

    师:以前我们学过把两张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今天你们想把两张折线统计图也合并在一起。好的,老师给你们试一试。

    课件演示合并。(合并后,两条折线都是黑线)

    师:现在老师把两条折线合在了一个图上,你们可以怎样来看这个图呢?

生:张明的可以用实线表示,刘辉的用虚线表示。

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或线型来表示不同的对象,可以在统计图旁事先说明,这就是图例。(图4)

    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

    师:看了现在这张统计图,你怎么一下子就看出张明的成绩进步快呢?

    生:虚线一开始在下面,慢慢到了实线上面,这就说明张明进步得比较快。

    师: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刚才的两张折线统计图,你觉得它有什么优点呢?

    师生共同得出: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板书补充完整)

    三、多种途径,加深体验

    1.变式练习。

    师:复式折线统计图到底是不是真的便于比较呢?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课件呈现“王芳7-15周岁体重变化情况统计图”。(图5)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张统计图,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王芳的体重在不断增加。

    生2:我看出王芳的体重增加得很平均,很好。

    ……

    师:我们就看一条折线,作出这样的结论,其实不是很科学。老师再给大家看一个信息。

    课件演示,加上一条“标准体重”折线(图6)。

    师:现在你能不能再来评价一下王芳的体重发展情况?

    生1:现在我看出了王芳的体重一直高于标准体重,有点不正常。

    生2:我反对。我觉得高一点是正常的,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是像标准体重一样的。

生3:他说的有道理,不过我还是觉得有点不正常。主要是王芳在13岁以后,远远超过标准体重。

师:这儿有一张张亮同学的这学期5次数学考试成绩的统计图,你看了图后,想说什么?

生:张亮第三次成绩只有82分,下降比较明显。

师:张亮爸爸看了这个成绩后,也很不高兴,批评了张亮,但张亮觉得很委屈,那你觉得张亮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说明自己并不差呢?

生:可以给爸爸看班平均。

出示5次测验的班平均。

师:你现在你想对爸爸说什么呢?

生:张亮这次的成绩虽然低了点,但还是在班平均之上,可能这次考卷比较难。

     2.巩固练习。

   屏幕呈现电脑销售复式折线统计图(图略),简单读图。

   (1)请生根据统计图反映的信息,比较分析两款电脑的销售情况?

   (2)请生设想销售公司将会采取的销售对策?

   四、落实技能,强化体验

    1.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绘图。

   (1)屏幕呈现“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金牌情况统计表”,要求学生将其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学生独立绘图,教师巡回指导。

   (3)投影反馈纠错,课件演示绘制过程,得出完整统计图(图7)。

    2.对比旧知,实现沟通。

    (1)从亚运会引导到奥运会。出示中国和美国在24至28届奥运会上获金牌情况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图8),请生分析一下中美情况。

    (2)根据“中国是否可能在今年奥运会上金牌赶超美国”,引导学生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反映的两国夺金趋势。

(3)课件演示复式条形统计图转化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图9),再次观察趋势。

    五、知识梳理,总结体验(略)

评析:

对于孩子们来说只有亲身经历了数学活动的快乐,才能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也才能体验到数学的快乐,从而感悟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而本节课顾老师就是紧紧抓住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教学的。

一、体验冲突,产生内需。

顾老师首先通过情景引入,出现了图1、图3 两张折线统计图,对于两张都呈上升趋势的折线统计图,顾老师抛出一系列问题:“他们谁去更合适?”“我们能不能再想个办法,对这两张图作个处理,使得我们能一下子就看出张明比刘辉进步得更快?” 因为学生有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所以要将两条折线合并在一张图上,对学生而言算不上全新的知识,挑战性也不大。因此,在这里,老师没有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而是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自然地唤醒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了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要。

二、辩证分析,强化体验。

这次大会特约点评斯苗儿老师曾说过:“要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很不容易,既需要生动,也需要深刻,生动是对学生特点而言的,深刻是对学科特点而言的。”当孩子们具备了探究知识的能力,也产生了探究知识的需要,因此接下来就看教师如何强化知识,把知识教得“深刻”了。顾老师本节课教学在练习部分中,有两个例子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一、先出现王芳体重,让孩子评价,孩子一致认为王芳体重稳步增长,非常不错,接着教师出现标准体重,孩子马上发现王芳体重最后有点超重。二、出现张亮的单元成绩,刚开始孩子仅仅根据一张简单折现统计图就得到张亮在第三单元发挥有点失常的结论,可是面对接着出现班级平均成绩,孩子不由自主的开始议论纷纷,重新评价:原来第三单元的平均分这么低,张亮还是考得不错的,因为他的成绩总在平均成绩之上,可能是考试内容考得有点难吧?……通过二条折线的先后呈现,使学生修正了之前的认知和判断,从而深刻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也再次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学生也在体验中学会了辩证的来思考、分析我们的所碰到的问题。

三、新旧联系,深化体验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不难发现,数学的每一知识点都存在着有机联系:或前后相关、或互为因果,纵横交错,形成数学知识的网络结构。顾老师就非常注重知识之间的关系。在课堂的最后,顾老师又设计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在对比中,构建了统计图的整体知识体系,同时也让学生更加明晰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于分析数据增减变化趋势时相对于条形统计图存在明显优势。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起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以及数学思考的提升

    总之, 整节课注重学生在体验中平衡发展,合理的设置思维矛盾和冲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中来,在知识联系中,在设疑问难中,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辨析、运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李青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一小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教材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1 ,及相应的练习。

教材分析: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数据的一些方法,增强数据处理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统计观念。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单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会根据单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也曾学习过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制作方法以及对这种统计图的分析预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具学具准备

鄄城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表,空白统计图,铅笔,尺子,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大家看这是哪?(鸟巢)看到他你想到了什么?(北京奥运会)时间过得好快,四年过去了,今年又是一个奥运年,奥运年说奥运,我们伟大的祖国自19xx年开始参加奥运会以来,已经经历了7届比赛,大家知道中国在各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情况吗?(不知道)想知道?(想)

【设计意图】20xx年正好是伦敦奥运会,巧妙的利用“又是一个奥运年”的生活情景,很自然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和氛围,既有利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探究和学习,又在无形之中渗透了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教育。

二、学习新知,初步感悟

1、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中国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师:你从中知道了些什么?

生:中国 19xx年的金牌数最少,20xx年的最多。

生:中国的金牌数从整体上看呈上升趋势。

师:中国的金牌数从整体上看呈上升趋势,也说明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

师: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美国队一直是中国队最强劲的对手,瞧从这幅统计图上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生:美国的金牌数从整体上看呈下降趋势。

生:美国 20xx年的金牌数最少,19xx年的最多。

生:19xx年和19xx年下降的幅度最大!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19xx年和19xx年两点之间的线段很长。

师:你的意思是说:19xx年和19xx年两点之间的线段的坡度比较大,也就是比较陡,就证明下降幅度较大对吧!

师:这两幅图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请大家回忆一下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生有些困惑,师适时引导:从折线统计图上可以看到18枚、51枚这是??

生:可以看到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到整体的变化趋势。(师板书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

2、制造冲突,引发思考

师:下面就让我们利用这两幅折线统计图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分秒必争”,游戏规则是:只有一次抢答机会,必须在3秒内完成回答。

师:准备好!第一题:“哪一年两国金牌数相差最少?1——2——3。”(学生没能回答)

师宣告:失败!

快速进入第二题:“哪一年两国金牌数相差最多?1——2——3。”(学生没能回答)

师宣告:失败!

3、因需激趣,初步感知复式折线统计图

(1)初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价值

师:怎么了,不服气!要不再玩一次?

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

师:在玩之前,允许大家想一个办法更加便于你观察和比较。

学生们一个个开动脑筋,自主的展开了一次短暂的讨论,很快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位学生忍不住喊了出来:可以把两副图合起来!(其他同学一致赞同)

师:大家的意思是二合一,那就让我们来试一试(课件演示)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师:大家觉得这幅图能帮你赢得刚才的游戏吗?

生:能!

【设计意图】:“分秒必争”的小游戏,由于强调了游戏回答速度要很快,让学生感受到观察这两幅图很快回答这两个问题的确有些困难,

使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利用更好的方法,把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这样也就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因为学生有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经验,所以要将两条折线合并在一张图上,对学生而言算不上全新的知识,挑战性也不大。因此,在这里,我们不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而是通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自然地唤醒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2)初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恭喜大家!大家用智慧推开了数学王国的一扇新的大门——这就是我们要今天要学习的复试折线统计图,(补充课题——“复试”)大家能看懂这幅图吗?

生很自信的说:能!

师:哪谁能告诉大家哪条折线表示的是中国金牌数?哪条表示的是美国金牌数吗?

生:红色表示的是中国,蓝色表示的是美国。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记得刚才中国的金牌数20xx年是51枚。

师:你太厉害了我不得佩服你惊人的记忆力。

有位学生迫不及待的发表意见:通过右上角的图例我知道:红色表示的是中国,蓝色表示的是美国。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图例”的?

生:我们在复试条形统计图里用到过。(课件顺势指明这就是“图例”)

师:这两条线除了颜色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一条虚线,一条实线。

师:也就是线型不同

师:图例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虽然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但她却是我们走进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一个得力的小导游,大家千万不要冷落她哦! 现在让我们带上我们的小导游再来玩一次“分秒必争”的游戏吧!

师:第一题——哪一年两国金牌数相差最多?

生:19xx年!

师:哪一年两国金牌数相差最少?

生:20xx年!

师:这一次怎么就这么快啊!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特别好比较!

师:你怎看出来19xx年两国金牌数相差最多的啊?

生:19xx年表示中国和美国金牌数的两个点离得比较远,20xx年离得比较近。

师:你精彩的回答,让我忍不住想为你鼓掌!

师:19xx年表示中国和美国金牌数的两个点离得比较远,也就是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长。20xx年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短,就说明20xx年相差的比较少。

(3)尝试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看来复试折线统计图真的能为我们的比较提供方便,大家还能从

图上发现什么吗?在小组内说说你的发现。

小组讨论,老师巡视参与到交流中。集体汇报。

生:20xx年中国超过了美国。

师:中国在20xx年北京奥运会上,为什么能反超美国呢?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生:中国体育实力增长较快。

生:东道主有主场优势、

师:看来除了要分析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还要分析其他的一些相关因素,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生:从整体上看中国的金牌数呈上升趋势,美国的金牌数呈下降趋势。 师:大家看历届奥运会中美两国相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怎么样了?

生:两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小。

【设计意图】:通过第二次玩“分秒必争”的小游戏,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便于比较的特点,在下面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做出合理推断环节,教师不给出现成的题让学生解决,而是让学生们独立获取问题,独立分析信息,这样学生之间的交谈不会使他们感到课堂上的压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4)预测伦敦奥运会中美的金牌数

师:通过对比又一次证明了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美国称霸世界的局面正在改变。随着伦敦奥运会的临近,网上有一项预测活动特别火爆,想不想一起去看看?(想)

师:大家能预测一下在下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和美国夺金数量的情 吗?并说出你的预测依据。

生:我认为中国今年的金牌数是50金以上,因为中国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生:我认为中国今年的金牌数在41——50金之间,因为20xx年我们是主场作战,而今年是客场作战。所以有可能金牌数会受到影响。 师:瞧,这位同学考虑的多周全!

生:我认为美国有可能在30金以下,因为美国从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生:我认为美国有可能在41——50金之间,因为我们在努力,美国也在努力。

师:从和大家的交流中老师不但看到了大家的读图能力特别的棒,同时也感受到大家对祖国的热爱和美好祝愿,不管本届奥运会的结果如何,让本次奥运会再一次见证中国体育健儿的真正实力和大家的预测能力吧!

【设计意图】通过“预测活动”再一次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小高潮,要想做出合理的“预测”,必须综合考虑复式折线统计图带给我们的信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所以本环节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信息的能力、合理推理的能力,还向学生渗透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爱拼才

会赢”人生态度。

(5)联系旧知,感悟区别

师:让我们从预测现场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指着黑板上的板书问——大家觉得复试折线统计图具备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特点吗?(具备)大家觉得复试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他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也就是信息更加丰富——板书——信息丰富)

生:便于比较(板书:便于比较)

三、巩固提高、实际应用

师:正因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这些特点,它在生活中特别受欢迎,瞧这是一位售货员绘制的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某商场去年下半年毛衣、衬衣销售量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师:大家能看懂吗?

生:能

生:不能

生:他没有标注图例,我们不知道哪条线表示的是毛衣?那条线表示

的是衬衣!(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的应用的同时,再一次强调了“图例”的重要性。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提高统计能力。

2、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复试折线统计图可以指导我们生活和工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瞧!这是我们鄄城本地刚刚过去一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会绘制折线统计图,今天敢不敢试着绘制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生:敢!

师:大家觉得在作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想好后就可以开始行动了!

师:如果有困难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帮助。

老师巡视指导,收集作业,在大部分学生完成的时候展示作业。 师:各位同学请先停下来,老师这里有几份大家的作品,请大家欣赏一下!

第一份作业展示:

师:这是我们班最快一个完成的,大家感觉怎样?(实物投影展示) 生:他忘记标数据了!

生:这位同学忘记填写制表日期了!

师:看来我们不能只追求速度哦!老师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你的作品会变得更加完美的!

第二份作业展示:

师:再看你这一副!(实物投影展示)

生:这位同学把两条线都画成实线了,应该最高温度画实线,最低温度画虚线。

生:我认为在画图之前一定要看清图例,这很重要!

师:你们的提醒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我要替全班同学感谢这两位同学的提醒!

第三份作业展示:

师:再来看看这幅图,怎么样?

生:我觉得是比较完美的!

师:“完美”多么高的评价!老师还有个疑问:这两条线怎样画才能画的又快又好啊?

生(一位刚才把所有点都一起点上的孩子):我认为先画好一条,再画另一条比较好。这样就不会弄乱了!

师:让我们一起欣赏一遍我们的制图过程。(课件演示)

师:先把制图日期填上,以防忘记;一定要看清“图例”;先画一条,再画一条。

师:从我们自己做出的统计图中,你看懂了些什么?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生:这几天中,14日温差最大,11日温差最小。

生:这几天的最高气温从整体上说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变化不是很明显,但也呈升温的趋势。

生:这几天我们鄄城的最低气温还算比较稳定。

师: 今天是15日,大家知道我们鄄城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吗?

生:不知道!

师:我知道,请看大屏幕。(在刚才的统计图上补充上15日的数据)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高温比昨天低了。

生:低温没变。

师:你觉得咱们鄄城春天的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

生:整体呈升温趋势,但有时会突然降温。

师:这就是所谓的“乍暖还寒”,希望大家及时关注天气变化,防止感冒。

师:今天这样的气温,老师穿这样一身衣服(比较单薄),你就不想问点什么?

生:老师你冷吗?

师:想听实话吗?

生:想!

师:说实话,我真的有些冷!但有了大家带给我的温暖,再冷也不拍!

【设计意图】:我认为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书中提供的是北京的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记录,我觉得如果选择本地的气温情况,学生会更乐于接受,学习积极性会跟高,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生活更具有指导意义,更能体现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运用价值,所以我采用了鄄城本地刚刚过去一周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情况。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动时,先让学生自主完成,再通过展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充分感受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然后以动态的课件演示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又使学生感受到了两个数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两条折线的先后呈现,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具有的优越性,也再次体验了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通过对图中信息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春天气温变化的特点——“乍暖还寒”,从而要注意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3、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师:生活中用到复试折线统计图的地方还很多,大家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一些商品的销售量统计有可能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 ??

师: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课件演示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复试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股票走势图、心电图、福利彩票中奖号码走势图、汽车销量图、鄄城未来一周

的气温变化走势图等)。

4、练一练,中国6——12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师:最后让复式折线统计图为我们服务一次吧,大家对自己的身高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不要盲目的得出结论吧!让我们看看这张统计图,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课件出示: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知道虚线代表男生,实线代表女生。

师:先看图例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好习惯!

男生:6到9岁之间男生的平均身高比女生高一些。

师:瞧!把他神奇的!

女生:10到12岁女生平均身高比男生高一些。

师:女生有种后来居上的神气哦!

男生:我们男生是属于后长的类型,一般情况下男人都比女人高!

师:瞧,这位同学还能联系生活分析问题呢!让我们跟随他的思维继续思考15——18岁这两条折线会怎样呢?

生:都会呈上升趋势,但应该是男生的平均身高稍微高一些。 师:哪20——30岁呢?

生:还会上升。

生2:不对,我认为不会再一直上升,因为我们长到一定的高度就不再生长了。

师:感谢你的及时发现,要不我们一个个都要得“超级巨人症”了! 师: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你什么?6——12岁之间女生的平均身高是在哪个年龄段偷偷的超过男生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9——10岁这个时段女生的平均身高超过了男生,在这个阶段表示女生的线段比较陡,说明女生的平均身高增长的比较快。

师:现在再请大家对自己的身高做出正确的评价吧!你现在几岁?身高多少?与我国同龄的小学生平均身高比一比。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男生:我今年12岁,身高145厘米,比12岁男生的平均身高148厘米偏低了一些。

师:3厘米的差距只是暂时的,谁能给咱们的朋友一些确实可行的建议啊?

生: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生:不吃垃圾食品,油炸食品等

生:按时锻炼身体!

??

师:我想:有了大家的关心,你一定能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其他同学下课后测量一下自己的身高,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四、总结收获

师:时间过得真快40分钟的数学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大家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复式折线统计图更加便于我们比较。

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信息丰富,可以表示两个或者更多的数据。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需要数学,让我们学好数学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生活吧!下课!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实录与设计意图

多少

数量的

增减变化

【总设计意图】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便于比较

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新课开始就出示中国鸟巢,使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了

2008北京奥运会,老师的一句“今年又是一个奥运年,奥运年说奥运”,紧紧地捉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中国奥运史的简单介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中国历届奥运金牌数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紧接着说:“在奥运会的赛场上,美国队一直是中国队最强劲的对手,想知道美国的情况吗?” 并适时出示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分秒必争”的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

“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在第二次玩“分秒必争”小游戏之前允许学生

想一个办法更加便于你观察和比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然地唤醒学生已有体验,引导学生运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简洁快速地“产生”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如“分析应用”时,先根据某商下半年场毛衣、衬衣销售量统计图(没有图例)进行正确分析(哪条折线表示哪种衣服),再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合理推想(如何正确进货)。如“金牌预测活动”时,让学生根据图上信息进行大胆预测:我国2012伦敦奥运会将获得多少枚金牌?从而使学生在分析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四) 注重共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思考和做法,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

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

(五)注重知识和学生素养的融合

在教学中,我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目,使学生的思维、思想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中也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通过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热爱运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等一系列的思想教育也渗透进去了。

【课后反思】

虽然在教学设计方面我本着“以学定教”的原则做到了精心设计,但在课堂呈现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这节课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先读懂教材,思考本节课学生要学会些什么?用怎样的方法让学生容易接受所学的内容。然后确定你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再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再来精心地设计你的教学过程,这样我们的数学课一定会更加精彩!

(一)课堂中关注每位学生,善于捕捉课堂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统计图的发展趋势,从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我采取了小组讨论、同位交流、自己的静思等多种教学形式,但在汇报交

流时,形式仍然非常单一,对与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的培养还有待于加强。

(三)使学生知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理性的看待问题。

本节课学生通过分析统计图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要使学生明白,虽然统计图可以帮助人们作出预测,但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如在“预测金牌数”时,有些学生根据统计图都认为20xx年奥运会中国能得比美国的金牌数多很多,这显然带有主观色彩,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虽然我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能否实现关键还要看以后的努力。另外,还应该让学生了解影响金牌数量的因素很多,使学生有从整体考虑问题的意识。

(三)课堂数学语言要应更为精练,问题的针对性要更强,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及时的捕捉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学习课堂评价语言的运用,博采众长,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通讯地址: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第一小学 李青

邮编:274000

电话:136xxxxxxxx

邮箱:itlq@sina.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