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反思

10月17日,我认真地听了名师李老师的一堂精彩的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从李老师的教学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中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向老师在讲授本课时首先让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伟大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一)明确学习任务

(二)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究有价值的问题:体会父子的了不起

首先,学生谈自己对课文中的某些段落、句子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有这样伟大的父亲怎能没有伟大的儿子呢?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品质。

(四)创设情境,感悟父亲的执著与忘我。

课文中,父亲的爱无处不在!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希望——渴望——失望\希望)。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与旁边的人是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五)对比阅读,比较、感悟父亲的“失常”与伟大,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

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六)读句子体会、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会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向老师激趣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没有,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

(七)欣赏歌曲《生死不离》

体会地震中的人间真情,体会祖国的强大。

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拓展阅读,向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以“父爱”为专题的课外阅读诗句,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品味亲情的幸福,享受阅读的乐趣。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真的是受益匪浅,我打算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地做到: 首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狠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2.针对不同学段要求达到相应的阅读量;3.拥有一定的语文积累和背诵量。

 

第二篇: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听课反思

-------肇源农场子弟学校 魏美丽 学校开展语文教研活动,我认真地听了绥棱青年骨干教师范丽娟上的一堂精彩的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从范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19xx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范老师首先从题目导入,让学生看了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录象,

再加上老师激情的谈话,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景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伟大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一)品读重点词句,在反复感情朗读中感悟父亲的自信与坚毅意志。

首先,让学生围绕“这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在文中画出“了不起”的语句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通过反复感

情朗读,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二)从那位父亲的举动,感悟到他的执著与忘我。

在课文中,多处流露出感人的父爱!课文5—11自然段写的是人们不断劝阻父亲不要挖掘,而父亲没有停止挖掘,只是反复回答着同样的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抓住父亲的语言描写,让学生体会父亲此刻的内心情感(希望——渴望——失望\希望)。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父亲因为悲痛,与旁边的人是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比较、感悟父亲不是失常,而是超常的表现,感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的家长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超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

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四)读句子体会、感悟爱的力量源泉。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会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范老师激趣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当父亲看到废墟时,别人绝望了,他不但没有绝望,而且很有自信。因为,他想起对儿子说的一句话:……”“当父亲挖得双手流血时,他坚持着,因为他记住的还是那一句话……”“当他要累倒时,支撑着他继续挖下去的,仍然是那一句话:……”学生在反复读“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时,能够感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体会到“父爱如山”的力量!体会到课文反复出现这句话在表达上的好处。

为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拓展阅读,范老师给学生展示了以“父爱”为专题的课外阅读诗句和短文,让学生从课堂走向课外。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实践中体验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地做到: 首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次,狠抓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培养小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

能力;2.结合同学实际增加阅读分量;3.鼓励学生对优美语句的积累。这样才能扎扎实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