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半学期教学反思

半学期教学反思

转眼来义蓬二中已有半个学期了,刚踏上讲台,自己还学生味十足,但是在这两个月多的时间里,却在经历并体会着成为一名教师的转变。这段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好多可爱的人民教师,从他们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当然,从学生那里我也学到了很多。从一开始对教育教学的陌生感到现在逐渐对它有了熟悉感,这些可爱的学生让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走在路上听到一句“老师好”是让我最觉得感动的。这几个月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时间的流逝年华的老去,也是我真正踏入社会后众多经验的积累,心智上的成熟。不得不说,我失去了不少,失去了当学生的快乐,失去了学校老师的保护,但我同样得到了当人民教师的快乐,收获了学生待你如朋友般的信任,有了教育保护学生的责任感。

记得刚踏上讲台,自己可谓是踌躇满志,意气风发。慢慢地,我却发现光有工作热情是不够的,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得多。

刚开始上课时,孩子们的表现都很好,课上都很老实安分。但是没过多久,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份就显露出来了,他们总是趁我不注意时搞个小动作,交头接耳。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初一学生的有些坏习惯还是改不了。

相较于八年级的学生,七年级的学生相对还比较不成熟,不叛逆。对于他们我会用一些奖励机制来抓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积极性,这个方法也还奏效。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欲望是有的,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佳,我反思应该是在备课过程中没能好好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不够;课堂过于浮华,气氛虽然热络了,但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却不够扎实,结果是“繁华下的萧条”。

对于这些问题,我试着找指导老师和老教师们请教,向他们学习教学中各个方面的经验。我在今后的历史与社会教学工作中有如下设想:

1、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况,多鼓励,帮助他们理清知识点,培养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由于时间较短,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分析还不够系统。因此,在以后的时间里,我想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做更加详细、更加系统的调查与分析,以便更加灵活指导教学。

2、积极备好每一节课。最近开始在阅读一些老师写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我感慨颇深,从她们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位教育工作者在用心去耕耘、用心去浇灌。她们能从孩子们的言语、行动中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引导,能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充满乐趣,能让调皮的孩子安安静静听她讲课。所有的孩子都很喜欢她,都盼望着上她的课。

牛见玉老师曾经说故过这样一句话:“把每节课当做优质课来讲”。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以这句话为准则,堂堂实践。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必须是精心准备的。由于我不是历史与社会专业的,所以我更有必要备好每一节课。

3、多学习、多钻研。取他人之长,多听课,包括其它学科的,学习他们的长处,好的教学方法;吃透教材,把握重难点,根据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切实可行的教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4、丰富专业知识,培养教师素养

在新课标要求下,无论何种学科,教师的角色都在发生着变化,不但要求教师是专业知识方面的人才,更要是全才,这就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更应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这块是我比较欠缺的,下半学期要更加努力地搜集和学习历史与社会有关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涵养。在自己平时读书过程中,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积累命题素材。这样,每次作业可以布置可供选作的自主命题,多让学生见之。

5、积极接受学生意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只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课改,不是等改只能是努力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扎扎实实的去努力,去尝试,去探索!

6、更加注重学以致用的原则,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虽然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也刚刚起步,但是我会用心去经营这份神圣的职业,用爱心去呵护这片绚丽的花朵。

 

第二篇: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都有了较高的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进行总结如下:

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经过一个学期自我努力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指导,使我掌握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我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二、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我在教学中,改变了自己在以往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角色;将要讲述的内容为自己编好“剧本”,然后自己在讲坛上尽情演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轻松地获取知识。

三、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如果都不能把课文研究得透彻,那又怎么能希望学生理解透彻教材呢!开学之初,我备课时,一般都是参考教学参考书,自己思考的部分很少,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个方法行不通。第一、上课的气氛太沉闷了,我发现我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播音员,上课就只是播送参考书上的讲解,学生成了一群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的听众。第二、经过测试,学习的效果很不理想,有的问题尽管我强调多遍,但学生还是会错。以上的一些问题,使我陷入了困惑中,我也切身到领悟到“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发现了问题,我就开始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努力思考并向老师请教,终于找到了。在以后上课时,我认真备课,不再是完全依赖教参,而是自己先真正思考,然后在挖掘参考资料的闪光点,并加以运用。上课时,不再是一味地我讲,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思考,然后再由学生讲。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的气氛热烈了,有的知识点只要我稍微点拨,他们就牢牢掌握了。

四、让朗读永驻语文教学课堂。

我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喜欢语文课文的阅读。因此为了让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就选择了第二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义的作品。一样的感情,不一样的表达,但是要让学生能领悟其中的深意,那就需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了。在学习了《黄河颂》和听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后,

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感觉有声朗读能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声朗读更能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黄河颂》,这是一首颂诗,一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的豪迈的颂歌。在教学时,着手指导朗读:一要把握好朗读的节奏,二是把握好朗读的语气和语调,三是要读出雄壮豪迈的气势及满腔的自豪与热爱。“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这几句以让学生带入了一个波澜壮观的境界。尤其三个“啊,黄河”、“文化的摇篮”、“铁的臂膀”、“英雄的体魄”、“民族的屏障”??学生的内心的豪迈之情被激发了,与诗人达成了共鸣。课堂上书声琅琅,争着要表演自己的朗读。不知不觉一节课过去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入情、入境、会心,感受诗歌的意蕴、情感。今后我会给学生更多的朗读的机会,与学生一起在朗读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与他们一起同歌同悲,同喜同怒,让朗读永驻语文课堂。

五、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巧妙整合内容并及时反思。

七年级下册语文《观舞记》写的是有关印度舞蹈家舞蹈的魅力,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舞蹈《千手观音》,以此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把自己融进学习的环境中,善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但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课堂上容量很大,但无形中也产生了脚步匆匆地感觉,像拓展延伸部分,假如时间允许,练习面完全可以再广一些。还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大量的比喻、排比来表现卡拉玛姐妹舞蹈的魅力,可以让学生充分讨论,体会语言特色。学生审美能力很差,缺乏深厚积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时,出现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描绘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对舞蹈艺术缺乏了解,二是学生语言比较苍白。这也是今后教学应该努力的方向。教学设计与学生的表现相距仍有一段距离,自己期待的高潮和精彩往往难以出现,这说明教师自身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

六、在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1、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3、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4、在教学中提问学生的问题不够精辟。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马 莉

20xx年6月14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