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之我见

教学反思之我见

内容摘要: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否坚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一个教师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的表现,是教师能否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被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教学反思 真正作用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Posner)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 。所以说教师上完一节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结束,而应把握好深究课堂教学得与失的机会,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及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好好思考一下,做个简单的整理归纳,这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不少研究者提出:应增强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有效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那么,教师究竟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如何反思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真正作用呢?教师应如何做才能将理论层面的“反思”付诸实践,切实转化为实际行动呢?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非常必要。

第一、反思集体备课的优、缺点。

教学反思绝不是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它并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古语说“有的放矢”,教学反思应是一种具有指向性、针对性的行为,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我们现在处在全市质量年汇报的鼎盛时期,集体备课冲在了最前锋,其目的是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课堂效率有质有量。在集体备课时,老师们可以围绕若干个中心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再集体研讨,最后归纳整理出好的设计思路供大家分享。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1 Public signs 》时,可以让学生先想想Where are the public signs ?围绕这一中心议题经过学生的各抒己见,最后可以分几组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还可以拓展书本外的内容。最后总结:How many public signs are there in the picture ?使所要强化的内容有个完整性。

第二、反思所持有的教案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即“三个维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不注意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不注意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在课堂上想要学什么知识,一定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 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

教案的反思可以从多角度着手,导入新课开始着手,采用什么样的导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激情,是值得让我们反思的地方;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自己的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去,把学生有效注意的时间拉长,有效率地完成其

间的重难点;反思你设计中的知识点的迁移是否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话题。例如: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Unit 2 Ben’s Birthday 》时,由于生日是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熟悉的内容,所以课始,我就围绕着这些方面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When’s your birthday ? When’s your mother’s birthday ? When’s your father’s birthday?When’s your best friend’s birthday?”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来了,很快就引入正文;课中我又设置了“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Would you like as a VCD of Japanese cartoons ? 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等一系列的问题尽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符合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老师教的舒心,学生学的愉快。所以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情况,不能一刀切,反思“因材施教”的原则,即“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第三、反思教学过程的 “沟通”和“合作”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Unit 6 Holidays》一文中,有文中所学的9种节日,我们可以拓展到三八妇女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等,这就需要生生间、师生间间的沟通与合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再如:《Unit 6 Holidays》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分

组交流:最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动物、最喜欢的植物、最喜欢的运动等等。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

第四、反思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类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各领风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 应注意提优帮困,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跑得快,让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动,让学困生“吃得了”、不掉队。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因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同样的知识,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样造成学困生更加厌学,教师要记得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也都不一样,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对他们提高学习难度,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多思考,勤动脑,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

降低学习难度,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掌握基础知识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对于较难的题目可以不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样做既能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能使他们感到学有所成、学有所获,达到最终要求,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

第五、反思札记与课后小结,

反思札记与课后小结,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过去,人们往往重视课前的备课,对于课后的小结与反思,则较少关注。

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其成为“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首先.要把教育教学反思变成教师自身的自觉行动,而不是靠“规定”来完成的。其次,教学反思要有勇气,每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存在着不足,教师要敢于面对,要学会以反思为刃,切中肯綮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剖析教育教学的不足,剖析学生的不足,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深化,反思后则奋进。这样,教师才能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

2、胡岩松:《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职业生涯的一种习惯》

3、反思型教师与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科学》,20xx年第4期。

4、扬州大学师范学院 朱煜《论课程改革与教学反思》。

 

第二篇:语文教学反思语文作业之我见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作业之我见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长期以来,形式单一机械的重复作业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和个性,使他们千篇一律,毫无生机。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

作业的目的不外乎有两个:一是通过练,掌握并加深理解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所以,作业的设计应当形式多样,并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更要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改革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

一、 发学生的兴趣,变机械重复的作业为实践型的作业。

修订版《大纲》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

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但是,小学语文要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外作业,争取使作业富有创造性,使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切实的训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类型的作业。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

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例如,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为了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我布置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画一幅彩色画的家庭作业。当时学生们的热情特别高涨,情绪也很激动,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第二天,大大小小的画交上来了,看着这一幅幅流露真情的画,对我而言,与其说是在批改作业,不如说是在欣赏作品。

二、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变硬性统一的作业为自主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作业有一定的层次性和发挥性,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在教学中,我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

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做的,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作业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另外,一刀切的作业往往是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让学业负担停留在适当的位置上。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合作完成。

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变封闭性作业为开放性作业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

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如学了《院子里的悄悄话》后,我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进一步了解年轮的三个作用;学了《火烧云》一课后,让学生利用傍晚时间观察火烧云的变化,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一篇观察日记;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说新闻;到大街小巷去收集广告语、警示语进行交流……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