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号第二次稿张彦国

三、“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概述

目前,我国教育处在一个转折点、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是指我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发展转变为质量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工作者要促进教育公平,也就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我们还必须提高教育质量。但是,基础教育的发展还没有摆脱落后的局面,教学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家长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观念陈旧,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更不能满足这个新时代的要求。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就成了爱凡杰教育集团的首要任务。对此爱凡杰教育集团领导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决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把课堂做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育人质量。

为此,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探究,爱凡杰教育集团坚持以基础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为指导,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造为突破口,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南,借鉴“三疑三探”模式的成功之处,结合本教育集团实际,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以教育科研为支撑,破解课堂教学改革难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生生互动为基础,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是爱凡杰教育集团在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中尝试运用的基本教学模式。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提出实际上是整合了当代七种教育理论的产物,这七种教育理论分别是:

理论一: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

理论二: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说明怎样学习

理论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如何启发和让学生探究

理论四: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论——指出了教学设计的着眼点,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

理论五: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理论——明确了学习方式

理论六: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因材施教,正确的学生观

理论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学校管理、班风建设、小组文化、课堂组织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解读为:一个中心、三个学习环节、课堂教学五个步骤。

“一”是指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快来学习,健康成长。

“三”是指三个学习环节。三个学习环节具体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拓展。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安排具体的学习任务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找出重点和难点,为课内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内探究:在课堂教学工程中,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觉主动地构建知识,发展能力。3.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通过个性化、开放性的课后拓展训练,巩固知识,拓展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五”是指课堂教学的五个步骤。具体指:目标导学、设疑自学、解疑合学、质疑再学和感悟拓学。

第一步:目标导学就是依据教材和学情,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目标,作为课堂探究的核心和主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

⑴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学习氛围,在复习相关知识要点或检查预习效果的基础上自然导入新课。

⑵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定位准确,要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具有可操作行。

⑶解读学习目标。语言要简洁明了,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整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步:设疑自学就是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景,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⑴设置具体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围绕目标提出问题,梳理归纳形成“主干问题”;亦可以出示学案或自学指导提纲,提出自学任务和要求。

⑵自主阅读。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教材,用双色笔标出重点内容。

⑶自主演练。认真思考预设的问题,独立完成自学练习题目。

第三步:解疑合学就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示交流,合作分享,检查“自学”情况,探讨解决自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⑴检查自学情况。原则是要求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 ⑵解决典型疑难问题。采用小组合作和班级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自学中不能很好解决的典型问题。特别难以理解的抽象问题,教师要精讲,有重点地讲。

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上升为理论,指导今后的运用。

第四步:质疑再学就是引导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质疑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课堂的精彩在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生成新的问题。

⑴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疑难问题。

⑵引导学生共同解决新提出的问题。

⑶教师也可以根据课堂生成情况提出深层次的疑难问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步:感悟拓学就是运用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拓展和运用,当堂训练或检测。在此基础上反思归纳,感悟提升。

⑴教师首先出示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⑵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明错误的原因并纠正。

⑶对照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进行感悟和总结,布置课后拓展练习。

(三)怎样实施“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

课改的目的,是落实“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容器”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主人”,从而改变学生的成长状态,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让学生享受到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因此,在整个教学工程中,能否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

基于新课改理念的“一三五自主互动式” 教学模式,其立足点在于“学生中心”,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一个“学”字,强调学生的“自主”和“互动”,也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参与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时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使学习目标既符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要符合不同层面的学生的学习需要。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民主、平等与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和“质疑”,尽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帮助学生理清问题的层次,从纷繁杂乱的问题中梳理出主干问题和核心问题。刚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过于凌乱也在所难免,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和引领,也可以事先做一些必要的问题预设,但必须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不能用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

3.引导学生认真自学。自学前要作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学内容或范围,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路径,明确自学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要求;每次自学内容不宜过多,有时一节课可以安排几次自学。要留足自学的时间,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课堂,及时检查和督促,但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4.激励学生充分讨论与展示。在自学的基础上过渡到“合学”,解决比较难的问题。先组内讨论,再组间互动,最后全班性大展示,由同桌互动、组内互动过渡到组间互动、全班互动,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会的小组教不会的小组,通过对学、组学和班级集体合作学习,让预设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有耐心倾听和观察,也可以参与讨论和交流,与学生互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点拨和引导,但不要急于给出答案,限制学生的思维。

5.让学生参与和总结评价。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感悟知识的规律,反思学习的方法。学生总结归纳,有一个从“罗嗦”到“简洁”的过程,必要时,教师可以用简洁的学科术语帮助学生概括出“结论”。但基础性的工作,要让学生去做,学生自己的感悟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效果,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评价,进行自我矫正和激励。要让学生逐步学会归纳,学会评价,从而实现拓展和提升。

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停留在理念和口号上,重要的是行动跟进,要在教学的所有环节充分地体现出来。能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也是区别“真课改”与“假课改”的重要标志。

三个学习环节 课堂教学五个步骤

三个学习环节和教学过程中的五个步骤相得益彰,这两点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高效课堂。

课前预习

教师要精心设置预习问题,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的编排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前测习题,以此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为学生铺垫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知识背景,通过开展课前调查丰富学习材料,引导学生收集制作学具,开展课前实践。这一环节主要在自习课完成。

课内探究

目标导学:精心设计新课引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欲望进入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认识的形成;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的热情,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

基本要求:营造氛围与情境是课堂伊始的两个不同的导学动作,做得好,会发生积极的课堂效应。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为了给课堂活动预热,拉近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使课堂轻松愉悦,便于课堂的对话与交往。教师要依据自已对当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内驱力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状态。情景的创设要体现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情景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帮忙不添乱,真实而有效,科学而自然”。做到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景中存疑,情中有问。例如:语言描述、实物演示、视频图片、音乐歌曲和角色扮演等,这一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情景要根据教学实际。对于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

设疑自学:自主学习最基础、最本质、最核心的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主要是实现对目标导学中提出问题或自学时中产生问题的初步感知,以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初步理解和梳理,这里要求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或建议,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动手实验、链接经验、类比归纳、抽象概括、猜想验证、想象观察等学习活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或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案。

基本要求:在目标的引领下,教师要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所有的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经历自主构建的过程,对于不能自主构建或者存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准备提交小组长,尝试通过合作交流解决。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自主性问题的完成情况。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在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点拔与启发。同时,教师要根据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查与反馈,提炼需进行讨论交流、合作解决的问题,适时组织合作交流,达成共识。

此阶段所用的教学时间教师视情况进行控制,在课上完成时,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不少于课时的1/3。如果内容较多、学习任务较重,教师可根据情况提前一天布置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上课时可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

解疑合学:讨论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可实现经验的共享、思维的碰撞,在充分自主学习基础上的讨论更能开阔学生思路,深化对知识的思考与理解。

基本要求:根据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由教师根据学习主题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设计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实践能力),提出合作交流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在什么地方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学什么。对于教师提供的探究性问题,小组长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先进行自主探究后,再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互相启发,进行合作探究。会的教不会的,尝试达到对问题答案的统一或生成最佳问题解决方案,并予以记录。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学习中,指导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巡视,及时点拔和评价。

质疑再学:展示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际上是对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也是学生对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状况的一次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过程。评研就是要求教师做到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认识及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对模糊认识给予澄清、对思维误区进行正确引导、对独特的见解予以激励,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归纳学生的认识,总结升华,帮助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基本要求:各小组展示研讨成果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修正自己的答案,对于有分歧的问题予以补充、纠错、质疑。

教师组织、调控展示交流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强调重点知识,对学生的激励和思路、方法的指导,解答学生解答不了的问题。引导学生适时归纳总结,使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科学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行为就是点拔与精讲,对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教师可采用点拔与精讲两种方式处理。

点拨,让疑点不同的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也可以采用“学生教学生”的办法,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的学生当老师,面向全班进行讲解,教师适时点拨。

精讲,教师要抓住问题的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从个性到共性,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和学生一道共同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阶段要注意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关系。首先,交流的基础是自主,实施交流学习的前提是组织好有效的自主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交流学习的有效;其次,交流有层级,一般是先与同桌交流,然后是小组交流,最后是全班交流(展示);再其次,交流讲究时机、方式与技巧,比如小组范围的交流是在教师的要求与组织下组员之间的交流学习,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评价。班级交流主要以展示与评研的形式进行,展示的主体是学生,评研也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出现的时候才会出现,也就是当学生遇到学习障碍与困难时,再进行引导与启发,与学生一起渡过难关,这需要教师备课要充分,有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与对课堂的精心预设。教师对学生展示要有明确的要求,既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应有方法思路和相关拓展,也可有自已的深度思考与探索及困惑和体会。

此阶段的教学时间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不少于课时的1/3。

感悟拓学:此环节更多的是看学生能否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相应的学科问题,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通过链接经验拓展知识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创设提升的空间。

基本要求:巩固达标性问题设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要有一定的综合性,与相关的知识点紧密相联,使训练有一定的强度;问题要具有

一定的情境性,要把相关的知识点放入学生熟悉的背景中,使其能将所学知识从教材情境中,引申拓展到生活情境中;同时问题设计还要体现思想性与开放性,既重视对学科思想的提炼,也注重多角度考察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学生要限时限量独立完成达标性训练问题,训练本身就是考试,要独立完成、要规整,讲究训练的速度与质量。训练完成后,小组长检查小组成员完成情况,组织对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解、分析、讨论,形成统一答案。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予以补充、纠错、质疑并修正答案。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问、自省、自测、自结等活动,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进指导,收集学生答题信息,出示答案,小组讨论,并根据各小组展示成果或完成达标习题的情况进行点评及组织学生互评;教师讲评,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矫正,进行效果回授,有必要时补充补偿练习;依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分析总结,对规律性、方法性的东西进行梳理和归纳,及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完成课后反思,汇总学习收获;教师布置层次作业,安排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课后拓展

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是检验学生能否学以致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综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拓展。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感悟,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不断呈现拓展资料,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布置与新知相关的探究性作业,培养创新精神。

以三个学习环节和五个教学步骤仅仅是一个基本的框架,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力做到:一是具本到每个学科中,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操作,更加彰显学科特质;二是运用到同一学科的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时,要灵活掌握、因地制宜;三是不同学段的教学有不同学段的特点,要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创新模式、灵活运用;四是五个步骤也未必是泾渭分明,应根据教学实际适时调整,做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相机而动、有机结合。是否要合作与展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自主学习要贯穿“一三五自主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的始终,在设疑自学阶段与感悟拓学阶段是否需要合作与展示,视学情的具本情况而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