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精练(二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单元精练(二十一)

第二十一单元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越了其他

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A.工业化 B.科技现代化

C.政治民主化 D.国防现代化

1

3.(2012·泰州模拟)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 )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

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

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

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

4.19xx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

B.反映了社会契约思想

C.抨击了民主革命思想

D.强调了救亡图存思想

5.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

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

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

6.(2013·盐城模拟)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 2

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7.(2012·南通期末)历史学家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8.蔡元培在19xx年撰文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之崇实论与理想派;经济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并列其中,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处蔡元培所说“大学之所以为大”的主要意义是( )

A.学风开放,思想自由

B.重文轻理,倡新抑旧

3

C.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D.规模宏大,名师众多

9.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转变。这位历史人物应该是( )

A.张謇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2012·无锡模拟)刘大白在诗《红色的新年》中写道:“拿锤儿的说:‘世间底表面的,是谁造成的?你瞧!世间人住的、著的、使的,哪一件不是锤儿下面的工程?’拿锄儿的说:‘世间的生命,是谁养活的?你瞧,世间人吃的、喝的、抽的,哪一件不是锄儿下面的结果?’”(注:刘大白,最早反映工农生活的诗人,该诗创作于民国七年)其创作的背景是( )

A.胡适等人提倡新文学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黑暗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中国共 产 党创立,宣传社会主义

11.(2012·南京师大附中模拟)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哪个口号呼应了上述观点

( )

4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打倒孔家店

C.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12.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 )

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

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

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进组织

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2013· 扬州模拟)有学者认为,从19世纪中期起,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政治思想观念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一、1840-1895年,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从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

二、1895-19xx年,中国人以最开放的心态学习并接受西方现代观念,形成“中国现代观念”。

三、19xx年以后,特别是19xx年以后,中国人对所有外来观念进行消化、整合和重构,将它们定型为“中国当代观念”。

请回答:

5

(1)试列举第一阶段中国人“选择性吸收”西方现代观念而产生的近代政治思想观念。(4分)

(2)社会主流思想观念主导社会行动。你认为第二阶段形成的“中国现代观念”是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行动的?(6分)

(3)在第三阶段,“革命”成为“中国当代观念”的核心。分析19xx年后“革命”观念流行的主要原因。(10分)

14.(2013·徐州模拟)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 6

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观念”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2分)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6分)

答案解析

1.【解题指南】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可以用不同的史学观点,解题时应注意评述强调的侧重点和角度。本题侧重的是向西方学习,因而应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设立译馆,编译资料,介绍外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情,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同时,材料中的?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说明是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评价的。

2.【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甲午战争??另一阶段的开始?,说明是甲午战后的政治民主化,故选C。A、B、D涉及的近代化在甲午战争前就已开始。

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康有为主张通过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和暴力手段。材料信息也正是体现出康有为对 7

革命方式的反对。

4.【解析】选B。材料表明梁启超把?国家?与?政府?分离开来。?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意思是朝廷与国家之间是契约关系,朝廷的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否则,就要因为爱国家而推翻朝廷。

5.【解析】选B。甲午战争后,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维新派积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在教育理念上他们意识到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开启民智,唤醒民众,才能使变法更好地推行。所以正确答案为B。

【误区警示】解读材料信息要全面,不能断章取义。本题错选可能性较大,A、C都有迷惑性。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维新人士希望教育要下达于民,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说明教育要培养人才,但不能说明要普及科学。因此C更容易排除。维新派主张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变法维新,因此其着重点在于开启民智。

6.【解析】选D。 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把握材料中的?新文化运动?以及?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是反思前面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思想,故选择C。

【变式备选】?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已断,五脏已瘵(zhà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 8

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

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

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解析】选A。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述了?国?与?民?的关系,认为国家的安富尊荣,取决于?新民之道?,即国民的智慧、勇敢等综合素养。所以A正确。

8. 【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表明蔡元培在大学实行的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故应选A。

9.【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对近代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物的理解。根据题干提示张謇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倡导实业救国,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都不是革命派;孙中山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领导了辛亥革命和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掀起大革命运动;只有陈独秀符合由革命派到抛弃?武力?挽救中国,从思想启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即领导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潮流,提倡?民主与科学?,促进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10.【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解题时一要注意诗的体裁形式,二要注意诗创作的时间是民国七年即19xx年。南京国民政府于19xx年4月建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以后,D是在19xx年。

11.【解析】选B。由题干中的?件件都落空??人格的觉醒?说明要 9

进行思想解放,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使命,打倒孔家店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故选B。A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C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口号,D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皆排除。

12.【解析】选D。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指导无产阶级运动走向成功。在近代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他们是具有初步无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挽救中国。

13.【解析】本题考查西学东渐。第(1)题,回顾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的主张来回答。第(2)题,第二阶段回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主影响来回答即可。第(3)题,19xx年后革命流行的主要原因从革命的原因和条件入手。原因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角度寻找相关史实来回答,条件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发展程度、思想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来回答。

答案:(1)表现: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4分)

(2)影响:民主宪政(君主立宪)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辛亥革命爆发;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3)原因: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革命政党(国民党、共 产 党)的宣传;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10分)

14.【解析】本题围绕新文化运动,考查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0

第(1)题,应依据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回答;第(2)题?发展阶段?可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题,要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这一角度,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来分析。

答案:(1)儒家传统道德(或三纲五常)。(2分)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或启蒙思想)等。(2分)

(2)学术——政治——伦理(器物——制度——思想)。(2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尊孔复古逆流兴起;袁世凯复辟帝制;新式知识分子的作用。(8分)

(3)除旧而未能立新;道德伦理混乱。(2分)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社会政治黑暗、经济凋敝。(4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1

 

第二篇: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基础强化】

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新思想萌发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日益加深( )。

2.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依据是指他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

( )。

3.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

4.康梁维新思想借用孔子权威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5.康梁维新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 )。

6.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影响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7.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关键因素是蔡元培推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

8.史学界把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是因为它们都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9.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之所以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 )。

10.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 )。

答案

1.√ 2.√ 3.√

4.× 正确答案:康梁维新思想借用孔子权威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5.√

6.× 正确答案: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深远影响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7.√ 8.√ 9.√ 10.√

【易错、易混、误区盘点】

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清朝末年,曾有诗云:“西夷制器虽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这一材料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答案 清末士大夫盲目自大。

2.“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可见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1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军事科技。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体用之争”,它的焦点是什么?

答案 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4.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和材料分别是什么?

答案 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5.早期维新思想和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 向西方学习。

6.康有为在研究儒学经典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这两部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

7.近代西方人文主义者倡导以古典为师,中国维新派提出“托古改制”。其相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8.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请问对其评价的依据何在?

答案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宣传了开设议院、变法图存的重要思想。

9.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表明了什么? 答案 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10.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1.“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主要指出了新文化运动的什么局限性?

答案 把民族文化遗产当做封建文化予以否定。

12.新文化运动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3.先进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完成自身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

①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错误: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4.错误,改正为: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5.错误,改正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2012·天津文综,3)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2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答案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2.(2011·安徽文综,13)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洋务派的是:

答案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3.(2012·海南单科,15)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 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 康有为、梁启超

4.(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答案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5.(2010·北京文综,16)19xx年有人指出:“选官之祈以神,断案之祈以神??以重要家国大事而轻付虚空无凭,泥塑木雕之一掷,迂愚如斯,固执如斯。”这反映作者:

答案 抨击迷信思想

6.(2012·上海单科,22)“一切传统均不再神圣。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唯物主义、实验主义??以及最新的布尔什维克主义,均找到支持者。”上述情景出现于:

答案 新文化运动时期

【高频考点】

学以致用:请独自完成2题与3题,巩固落实其它问题

1.“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影响

(1)积极影响:新思想的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使人们开始关注世界形势,探索救国之路,形成了社会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消极影响: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学习西方的主张,体现了阶级局限性,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强盛起来。

2.史料 徐继畬说:“泰西诸国疆域、形势、沿革、物产、时事,皆取之泰西人杂书。”魏源也说:“斯纯乎以夷人谭夷地也。”

解读

3.史料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造厂研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嘘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恃为攻城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

解读

3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史料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解读 史料表明早期维新派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5.史料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解读 史料表明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理论根据是三权分立学说。

6.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办新式学校。

(3)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4)都是爱国和进步的。

7.史料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展流衍。”“本大总统程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革取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xx年袁世凯《祭孔会》

解读 史料表明袁世凯的核心观点是尊孔复古,目的是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

8.史料 19xx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解读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反对尊孔复古。

9.史料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解读 史料表明陈独秀认为中国革命屡次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唤醒民众,需改造人们的思想,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10.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

(1)先进知识分子起了核心倡导作用。

(2)马克思主义宣传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中发展传播的。

答案

4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2.史料表明早期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认识零散且肤浅。

3.史料表明李鸿章并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即封建制度的存在。

【经典预测】

本卷共7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这是人们对某一著述的评论:

观点一 中国人自编的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

观点二 它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了浮光掠影和支离破碎的认识??这部著作是( )。

A.《海国图志》

C.《天演论》 B.《资政新篇》 D.《变法通议》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再现与再认识能力。关键信息:自编的一部最详备的世界史地参考书、对西方民主制度有了浮光掠影和支离破碎的认识。B、D两项是在中国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项翻译西方的著作。

答案 A

2.据统计,从1840年起到1861年止,描述世界大势的著作至少出现了22种之多。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

A.鸦片战争的失败

C.国内政局的动荡 B.晚清统治的腐败 D.西方思想的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注意材料中的话,描述世界大势可以反映出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西方的先进。

答案 A

3.“以忠刚慑泰西之魄,而以精思窃制器之术,国耻足兴??。”该观点应该出自

( )。

A.曾国藩

C.孙中山 B.康有为 D.陈独秀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从材料中“忠刚”和“制器之术”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这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A是洋务派,B是资产阶级维新派,C是资产阶级革命派,D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后转化为无产阶级革命家)。

答案 A

4.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曾说:“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之后

( )。

A.社会上层未能警醒 B.中国社会和平繁荣

C.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D.士大夫醉生梦死 5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解析 鸦片战争后生活在大动荡、大变革、大转变时代的思想家们,面对列强入侵、内政腐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严峻局面,忧患意识更加强烈。王韬在材料中正反映了这种忧患,认为鸦片战争后社会上层“徒事粉饰,弥缝苟且于目前”,对国家的现状丝毫没有警醒。

答案 A

5.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

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D.科学理性 C.民主共和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与观点提炼的能力。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

答案 A

6.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这里的“格致”是指( )。

A.程朱理学

B.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D.自然科学 C.民主和科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教育。格致即为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选择D项。

答案 D

7. 对下图所示诗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红色中华

刘大白(民国7年)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

黑暗里突然现出一线红,

这是什么?——

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

由近东卷到远东。

A.“新潮”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潮流

B.“黑暗”指南京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统治

C.“一线红”暗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D.“卷到远东”主要是由于一战的影响

解析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红色中华”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刘大白所指的新潮在19xx年的中国应该指的是从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此题应该选择A。

答案 A

6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限时限字练】

本卷共1题,满分22分。在该题目中最多用时15分钟,第(1)问限字55字,第(2)问限字25字,第(3)问限字100字,第(4)问限字30字。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桑咸之《晚清——政治与文化》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的主张,该主张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6分) 限55字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材料中“西洋的法子”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 限25字

(3)中国共产主义者曾多次将“外国的进步文化”与“中国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试举两例。(8分) 限100字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4分) 限30字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东西方之间 7

20xx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1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的交流与学习。第(1)问主张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来所创”“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分析。第(2)问态度结合材料中的“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讨论”分析即可;核心即民主与科学。第(3)问比较简单,关键是看清“中国共产主义者”,例子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第(4)问对外来文化有前面的材料可以得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将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 (1)主张:西方科技是从中国传入的;向西方学习科技是必要的、合理的。 积极意义:为学习西方找到合理的依据,减少向西方学习的阻力。

(2)态度:否定中国已有的文化;全盘西化。核心:民主、科学。

(3)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探索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地吸收;将外来文化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