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反思

关于“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原述]——通过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及动画演示电子流动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原理。我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没有让学生马上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如下表),按铜—锌原电池的装置,变化电极材料和烧杯里的物质(其中实验6中锌和铜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同学们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我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同学们顺利的得出了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然后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从反馈来看,学生似乎掌握得很好了。

[呈现问题分析]——课后有学生对我说,如果能让他们自己亲手做这些实验就好了。还有学生问:我家里的电动车里电池的正负极及电解液是什么?每年要更换电池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延长电池的寿命?我被深深地触动了,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是如何获得这些理论知识;只注重怎样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而不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论知识。而且理论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要为实际生活服务。我们是否就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知识?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缺乏应有的化学素养,只会是一个死读书的学生。

[反思视点]反思一:本课例是典型的师导生学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但本课内容与生活联系很多,可以在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音乐卡片、废旧干电池、电动玩具、手机、电子手表、照相机、电动车、汽车等等。能不能调整课堂模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来提升学习知识能力呢?

反思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有关原电池最关注的是什么?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怎样利用好所有的资源与活动内容进行最佳组合?怎样的形式来展开才能真正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出发更好地引领学生?

反思三:找准切入点后整个活动的顺序安排怎样?从时间、材料、内容、重点难点、学生情况进行有机整合。

[教学模式改进]——课堂活动模式改为:

创设情境—探究活动——分析问题——探究加深—掌握新知

在一阵音乐贺卡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新的学习,学生们马上充满了好奇,音乐贺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然后我就顺水推舟的告诉学生要探究的主题。教师在每个桌子上提供以下材料:电极有铁、铜、锌、石墨;溶液有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无水乙醇;还有烧杯、塑料绳、电线、电流计。学生从中挑选材料设计出原电池。学生先分组讨论,拟订实验方案,然后利用实验探究。教师参与其中,加以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实验完毕后,各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情况,小组间互相交流,从而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构成条件。最后教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1)能否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开在两个不同的区域进行呢?出示盐桥让学生按教材中图示操作,并介绍盐桥的作用。(2)如果用镁和铝作电极,用氢氧化钠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能否设计出原电池?电极反应如何?课后布置家庭小实验——水果的原电池实验。

[反思教学体会]——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大大出乎意料。如有学生提问:在实验中把导线连接的铜片与锌片一同浸入稀硫酸中书本上说只有铜片上有气泡,可实验中明明锌片上也有气泡?铜—锌原电池中稀硫酸在不断的消耗,那手机上的电池为何不需要补充电解液?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改成铜—银原电池(电解质仍为稀硫酸),现象是否一样?如果将盐桥换成导线这个装置还是原电池吗?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上述问题,并指导学生去查有关的资料。通过

上述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诱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最后又以问题结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以问题为主链的课堂学习模式。

 

第二篇: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高一年级化学组 骈军

10月29日下午第七节课,我在范亭中学1204班上了一节化学公开课。这是积极参加范亭中学本学期举行的“新授课教学大赛”的活动内容。学校要求,凡是上课的教师都要参加。我在本次活动中,不仅自己积极备课,钻研教学方法,同时也虚心观摩学习了其他十余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全过程。

一、教学设计意图:

我参加本次教学大赛的课题是《原电池》,这是高二年级化学组共同的课题。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同科“同课异构”。

人教版课本《原电池》在高一《必修2〃原电池》的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介绍了标准锌铜原电池装置,重点分析了电极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提出了两个半电池的概念。并安排了有关原电池的实验探究。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重点学习双池原电池,教材的难度较小,同时配合有化学实验内容;另外,响应学校提出的“同课异构”要求,结合自己在其他学校使用过的教学方法,即六环节教学:“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总结、精练拓展”。为此,在课前,精心编制了原电池的导学案于在10月29日下午第七节课,1204班实施了公开教学。

二、课堂教学过程

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合作,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起来了。比如,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既讨论、又做实验;交流展示的环节,是让学生们上讲台讲课。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差,讲不出来,又或者紧张,表达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学生们上讲台讲课都无拘束了。

学生合作讨论的同时,不仅解决疑问明辨是非,更主要的是锻炼了沟通交流的能力。班上有8个学习小组,每组有6人,经过15分钟的合作探究后,各组按照老师分配的学习任务顺序展示讲解。总体评价:学生板书工整,口头表达清晰流畅,达到预设目的。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1.导学案上预先设置的问题较多。8个小组先将答案抄写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再由小组选派代表登台讲解。由于个别小组讲解拖沓冗长,耽误了时间,最后有两个组没有时间讲解。

2.做化学实验的仪器只有8套,而且锌片不纯净;同一年级的班级较多,学生实验中使用不当个别小组的盐桥内的液体洒出来,干扰实验效果。

骈军

2013-11-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