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了部分词语的意思。但基于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语言的表达上仍欠缺,因此,本节课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一切都在自读、自悟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概括黄山松的三个特色,学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本文观察细致、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读”、“说”的过程,以读代讲,以读代问,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利用多媒体教学将黄山松奇与美的特点展示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上节课,通过《黄山奇松》第一小节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点击课件)也知道了黄山闻名于世的“四绝”:奇松、 1

怪石、云海、温泉。在这“四绝”中,人们对于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留下潇洒、挺秀身影的“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点击课件)这个“奇”字,老师查了一下词典,共有如下四种解释:(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3)惊异。(4)姓。那么这里“奇松”的“奇”,应该选择的义项是(1)。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徐霞客的脚步,来到被他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前,一睹黄山奇松的风采,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何处。

2、(点击课件)齐读课题 :16黄山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二自然段。

(点击课件)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学课文第二节。想一想:

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奇松?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说一说他们到底“奇”在何处?划出有关语句并读一读。

2、检查:一起回答:玉屏楼前主要有哪些名松?

(板书)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三棵名松,进一步感受它们的魅力。

3、导学迎客松(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

(1)首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迎客松,瞧,这就是迎客松。课文是怎样描写迎客松的?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点击课件,显示迎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谁来向大家介绍迎客松?

(3)“遒劲”什么意思?“枝干遒劲”说明了什么?(遒劲是刚劲有力的意思,“枝干遒劲”说明迎客松长得雄壮有力。)这句话告诉了我们迎客松的外形特点。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点击课件)形容经历过种种的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练。迎客松已经八百多岁了,这八百多年来,它在悬崖峭壁上会经历哪些艰难困苦?(点击课件)(学生回答)

八百多年来,迎客松历经了各种艰难的考验:有时狂风肆虐;有时雷电交加;有时暴雨如注;有时大雪纷飞。但是,即使(点击课件)

当狂风肆虐时,迎客松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当雷电交加时,迎客松仍然??

当暴雨如注时,迎客松仍然??

2

当大雪纷飞时,迎客松仍然??

??

这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怎么样?(生命力极其顽强,实在令人称奇)

其实,在生活中,“饱经风霜”的不仅是屹立陡崖八百多年的迎客松,看,还有这些辛劳一生、历经沧桑的人们,岁月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印痕。

现在,你们理解“饱经风霜”的含义了吗?能否用“饱经风霜”造个句子?

(4)为了让我们更加生动形象地认识迎客松的形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迎客松比作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客人的到来。)(板书:比喻)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但是作者却把它想象成了好客主人的手臂,说明作者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板书:想象)

现在我们知道这棵松树为什么叫迎客松了吗?文中哪一句告诉了我们?(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读出迎客松的优美,读出迎客松的坚强,读出迎客松的热情。

正是由于迎客松优美、坚强、热情好客,如今,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看,这是黄山旅游节的标志;这是安徽卫视的台标。都是运用了迎客松的形象,象征黄山奇松、黄山,乃至整个安徽人民都是热情好客的。

指导朗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自豪!

(5)(点击课件)小结学法。通过本段内容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迎客松的: 外形: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特点:饱经风霜,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名字的由来:热情好客。

表现手法:比喻、想象。

迎客松的热情好客,给了我们宾至如归的感觉,那陪客松、送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点击课件)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依照“迎客松”的学习方法,看看作者是如何介绍陪客松、送客松的?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陪客松”、“送客松”。

5、全班汇报交流

“陪客松”

(1)陪客松是怎样赢得人们的喜爱的?课文是怎样介绍陪客松的?(点击课件,显示陪客松的图片及相关语句)

(2)“巨人”说明陪客松什么?(高大)“绿色”说明了什么?(茂盛,充 3

满生机)

(3)这里同样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4)谁来读一读这一句,体会陪客松的高大与秀美。

“送客松”

迎客松的热情欢迎、陪客松的盛情款待,让我们领略了黄山的美。当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送客松又是怎样的呢?

(1)课文又是怎样介绍送客松的?(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及相关语句)

(2)送客松是怎样赢得人们的喜爱的?你能向大家做介绍吗?

(3)“盘曲”什么意思?(枝干曲折环绕)

(4)为了更形象地写出送客松的特点,作者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点击课件:比喻。)你见过盆景?盆景美吗?盆景怎么会那样美?(点击课件)盆景用来装饰美化环境,人们用自己的巧手修剪出各种造型。我们曾经讲过,能比喻的两个事物之间一定有相似的地方,那么,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送客松是天然盆景,说明什么?(生命力顽强,无需雕琢、加工,却秀美无比,确实很神奇)

(5)想象:假如送客松是人,它会说话,它会怎样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假如你是游客,你又该怎样跟送客松告别?你能读出这种依依不舍的语气吗?

(学生回答,点评)

(6)指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送客松的独特之美,读出送客松的依依不舍。

6、指导朗读第二节。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陪客松如同绿色巨人,高大秀美,送客松姿态独特,好似天然盆景,三大名松既神奇又秀美,让人赞叹,令人向往,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次感受三大名松的神奇与秀美。(齐读课文第二节)

7、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三棵奇松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的脑海。老师现在就来检查一下,看看你们记得怎么样。背诵指导(点击课件)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三大名松是黄山奇松的杰出代表。黄山上除了三大名松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黄山松,它们的姿态也很美。你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点击课件,欣赏黄山奇松图片)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云雾缭绕;无论是旭日东升,还是夕阳西下,黄山奇松总是能展现出它迷人的身姿: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这么多种姿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板书:千姿百态)

2、打开课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向我们展现的是哪些姿态呢?(点 4

击课件)

这里的“或??或??或??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突出了黄山奇松的姿态万千。

3、这里有个生词,屹立是什么意思?我们查了一下词典,意思是像高山一样高耸而稳固的立着。两个特点:一是高耸,而是稳固。以前我们还学过两个词语:耸立、挺立。你能区分开来吗?

4、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突出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5、在这么多千姿百态的黄山松的装点下,黄山显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板书:神奇、秀美。)

5、指导朗读第三节,感受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三、总结写法。

1、这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千姿百态的黄山奇松,在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时,作者介绍的非常相信,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板书:详写);而在介绍黑虎松、孔雀松等其他松时,只用了简短的几句话,这种写作方法叫做:(板书:略写)。作者在详略把握上非常好,做到了(板书:详略得当)。另外,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形象地感知黄山松的特点,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如在介绍三棵名松时,(板书:巧用修辞)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给这些奇松起名字时候,作者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板书:展开想象)

四、放飞想象,练习取名

1、下面也请你展开想象,给这棵松树起起名。

2、(点课件,显示图片)显示练习要求

要求:1、仔细观察这棵树的姿态,给它起一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并能说出你的理由。可以同桌进行讨论、交流。

五、模仿写话,练习写作(点击课件,显示要求)

我来赞一赞!

要求:仿照课文的写法,发挥想象,来赞一赞屹立在你面前的这棵奇松。

六、作业布置: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2、读一读冯骥才的《黄山绝壁松》,进一步领略黄山奇松的美。

板书设计

5

黄山奇松

16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黄山奇松

黑虎松、

黄山奇松

秀美)

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

黄山奇松

孔雀松??

6

 

第二篇:黄山奇松教案

相关推荐